广大是多大?很多是几多? 作者:谢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6:26:04
  广大是多大?很多是几多?

  作者:谢文
  http://blog.sina.com.cn/xiewenyiqi

  文革那年月,但凡一个运动来了,报章电视上最常用的句式是“广大人民群
众热烈拥护。。。”,“很多群众气愤填膺地说。。。”,以示搞运动是人心所
向,领导运动的人是民意代表。如今21世纪了,但运动爱好者仍然很多,为了表
示与时俱进,一般会用“百分之XX的群众认为。。。”,“绝大多数用户支
持。。。”,一副认真讲道理的模样,一副严肃讲科学的嘴脸。但是,如果稍微
认真一点,追究一下数据的来源和数据获取的方法,就会发现很多情况下,论点
和论据之间没什么关系,或者是论点极大地夸张或扭曲了数据表达的本意。这里
随手找两个印象比较深刻的例子请读者欣赏。

  我订阅环球时报10几年了,可算是忠实读者之一。这报纸的优点是清通可读,
全部原创,对世界大事反映灵敏,视野宽阔,在很多时候能够报道具体事实和不
同观点。它的缺点是不够客观,分不清宣传与报道的差别,对时政以外的话题专
业性不够,有时候显示出历史传承而来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喉舌的色彩。以这次
谷歌事件为例,开头第一篇社论还可以,第二天还刊载了方舟子的文章,但其他
报道和言论就大失水准。而且随时间推移,越来越不像话,无论报道还是评论都
基本沦落到文革时期大字报,大批判的水平,颇得当年梁效,罗思鼎之神韵,蛮
不讲理了。例如,环球时报在其网站上挂了个民意调查,问中国该不该接受谷歌
的要求,得到3万多点击投票,其中80%多说不。于是,环球时报就开始推论,中
国人民大多数拒绝谷歌的无理要挟。其实呢,13亿中国人只有4亿上网,4亿网民
中只有大概400万当天访问了环球网(按ALEXA排名的乐观估计),400万人中只
有4万人投了票,认真说所谓80%只能是环球网用户中少数(不到1%)最活跃,对
这种问题愿意表示态度的人。按一般舆论调查的基本规矩,核心在于你调查的样
本是否是随机抽样,如果是,那这么简单的问题在全国问1000人左右就可知道全
民的态度,正负误差不会超过3%。如果不是,即使你调查了100万人,其结果也
不能向外推论。要害在于你无法证明这三万多人的人口特征与全国人民的人口特
征相符,所以,80%的人说不既代表不了全体中国人,也代表不了全体全球时报
的读者,甚至代表不了当天访问环球网的网民,只能代表投票的三万多人自身。
而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新闻学院的相关课程里或者舆论调查的课本中一定都
讲过一个经典实例,即194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当时民主党的杜鲁门和共和党的
杜威竞争,所有民调都显示杜威将以显著优势取胜,很多报纸都在选举投票结果
揭晓前就把杜威获胜的头版新闻做好了。结果杜鲁门胜选,这些报纸只好重新改
版。事后检讨,发现问题出在调查抽样方法上。为了节约成本和缩短时间,民意
调查是通过在美国所有安装了电话的几千万家庭中抽样问问题的。但是,1948年
的美国,电话普及率还不到50%,穷人一般在家里还安不起电话,而他们多数是
支持民主党的。所以,抽样样本出偏差,偏向了中产阶级和富人,结果就错了。
从此以后,美国新闻界和舆论调查机构非常重视抽样方法的研究,直到今天,一
个报纸发表舆论调查结果,都要注明抽样方法,说明代表的总体是什么,误差率
多大,否则就是无效调查。60多年过去了,我心目中一个比较严肃,比较专业的
报纸还在基本常识上犯错误,说明什么问题?说明有些人狂妄和无知,随心所欲
地自命为人民的代表,民意的代表。经历过10年文革的苦难和30年改革开放的历
练,13亿中国人就那么容易被代表?如果环球时报真想知道在谷歌事件上的民意,
建议找像零点公司这样的专业机构合作,以4亿网民为总体,按科学的抽样方法
和问卷设计进行一次民意调查。这种调查我做过多次,很多时候结果也出乎我的
意料之外,但除了接受事实之外还能怎么办呢?所以,我一直反对在网站上挂个
调查表,让网民愿者上钩地表态,也从来不把这种调查得来的结果当真。但是,
如果环球时报以引导舆论和占领阵地为己任,并不在乎真正的民意如何,那也没
办法,但要准备付出失去许多读者的尊重的代价。

  如果说谷歌事件毕竟是个局部的事情,很快就会有个结局,那么,下面这个
例子的后果就比较严重了,直接影响着国计民生。09年4月初,国家统计局公布
权威统计数字,说2008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9229元。此论一出,
全国舆论大哗,因为这和一般人的日常感觉相距甚远。到8月初,统计局公布09
年上半年职工平均工资的时候,同时公布了统计数据的来源和方法:“工资统计
的范围包括城镇国有单位、集体单位和股份合作、联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
限公司、外资和港澳台商投资单位。不包括私营单位、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
员”。那不包括的那部分人占职工总数的比例有多大呢?50%以上!大概是舆论
压力越来越大,10月底统计局终于拿出了一个非公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抽样调
查结果:2008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7071元,只相当于现行
劳动工资统计制度下统计出来的平均工资的58.4%。就算纳入统计的和没被统计
的职工各占一半,那08年全国城镇职工的平均工资也应该是23150元,比统计局
公布的数字少了6079元。面对这种严重的失误,统计局居然宣称改变统计方法没
有时间表。这至少说明三个重要问题:

  1.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社会基础,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上
层建筑,管理体制却基本保持原样。我早年曾有机会与统计局合作,一起工作过
三个月,所以对统计年鉴之类的东西有特殊爱好,读起来津津有味。据我观察,
直到今天,我们的统计体系,口径,方法还是基本沿用50年代从前苏联抄来的那
一套,与现实世界严重背离。这才有了一半以上的城镇职工未被纳入号称“国家”
的统计体系,而主其事者无动于衷,毫无改革的紧迫感的悲剧。

  2.当代中国社会结构,问题和矛盾的所在与程度被严重扭曲,而根据严重扭
曲的数字和现象所做出的分析与对策更进一步与现实背离。例如,按统计局的解
释,之所以这么明显而改起来也不需要多少力气的事情至今还没有改革时间表,
原因之一就是中国职工的福利水平,社会的福利标准和财富的分配政策都是与上
述那个严重离谱的数字挂钩的,例如职工的四险一金收取标准就是建筑在虚假的
2万9而不是真实的2万3的数字基础之上。如果要改,那么势必一部分职工的利益
受损,如果不改,那国库就要去填一个巨大的窟窿。再例如,如果全体城镇职工
的年平均工资是2万9,而农民的平均收入远低于此,那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是缩
小城乡差距;但现在我们知道了以国企和国家事业单位为主体的职工年平均工资
是2万9,而民企职工只有2万3,那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就应该是打破垄断,事业
单位企业化和缩小城乡差别并举,促进机会平均和竞争平等。

  3.统计局今天能开始正视问题应该表扬,但如果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已经有30
年之久,不是有点太滞后了吗?上层建筑的改革落后于经济基础的变化,这是老
祖宗们阐述的基本原理之一,但落后30年也太迟钝了一点吧? 即使按照统计局的
相关数据,民企也是就业人数增加最快,产值增长最快的。但民企职工的收入状
况至今不能被号称“国家”的统计体系所容纳,再联想到民企许多行业不能进入,
很难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没有城市户口的民企职工成为事实上的二等公民,他
们的子女难以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等等,统计局的问题就不再是一个孤立的问
题,而是整个社会管理体制需要大改革的问题了。完整严谨的统计数据是一个国
家发展状况的镜子,但如果是一面哈哈镜,问题就大了。

  扫黄打非我双手赞成,它是网络业日常管理的应有之义。但是,像如今这个
整治运动的搞法我是百思不得其解。法治不见了,程序不见了,管理者与被管理
者的合作,讨论和共同参与不见了,见到的就是类似非法拆迁和野蛮城管水平的
言论和动作。网络业人人自危,电信业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没人知道什么时候,
因为什么理由,被什么人,基于什么法律,自己的网站,服务器或者机房就被黑
掉了,这正常吗?我非常想知道这一切的背后理由在哪里,根据是什么。国家统
计局当然不会统计网络业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但主管单位总该拿出点能够说
服人的数据出来吧?封掉了几千个网站,那占320万个中国网站的百分之多少?
接到几十万条举报,那占网上336亿网页的百分之多少?以此为理由就封杀所有
WAP业务,就取消全体中国人民个人享有网络域名的权利,就威胁谁发黄色短信
(天知道什么算黄色)谁就失去使用移动通信工具的公民权利,就偷听偷看网民
和手机用户(不知道有线电话在不在整治之列)发出的受宪法保护的隐私信
息。。。理由太牵强了吧?行为太过分了吧?打击面太宽了吧?根据南方周末1
月21日的报道,在中移动所有WAP网站总流量中,涉黄业务仅占0.2%。就因为这
0.2%,99.8%的正常服务也要封掉,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宁可错杀一千,也不
放过一个”?

  所以,“广大”未必真的广大,“很多”未必真的很多。如果像我这种平头
百姓,搞不清楚数字或者喜欢夸大其词也就罢了,害不了几个人。但如果担负一
定管理责任或者引导责任,却要把事实搞清楚,弄明白数据的来源和意义。否则,
倒霉的不光老百姓,也许还有管理者和宣传者自己。

(XYS20100126)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