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是智慧(转载)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6:10:19
宽容是智慧(转载)
走过风风雨雨,走过忙忙碌碌,走过激情满怀,走过踌躇满志,回首平凡的工作生涯,回头品味这可贵的人生之旅,耳畔仿佛响起美妙的音乐,眼前蓦然浮现浩淼的大海,心头不由为忙碌搭台、演戏、看戏的人们深思和感叹。
感悟大海:读懂宽容的伟大
大海,一个蕴藏人类无数梦幻的地方,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放歌,它的韵味、它的沉默、它的激情、它的磅礴,它那博大胸怀和包容万物的豁达与从容,定格在人的脑海中成为了永恒。
面对大海,所有的侏儒都成了巨人;
面对大海,所有的巨人都成了侏儒。
只有面对大海,才能懂得什么是浩瀚,什么是博爱;
只有面对大海,才能感受什么是风险、什么是征服;
只有面对大海,才能真正领悟什么是人生起伏,什么是潮起潮落……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同样,胸怀博大,源于一颗宽容之心。
对于社会来说,
宽容是一种文明和进步,它为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和创造提供条件,就像热带雨林一样,遍布各个层次和空间的动植物对太阳能和土壤资源各取所需,互利共生,使得整个群落得到各自最大的效应。
对于个人来说,
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精神的成熟、心灵的丰盈。而对于我们组工干部来说,
宽容更是一种非权力性影响力中最为重要的素质。它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和胸怀,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它是一种境界,能使人跃上大方磊落的台阶。没有宽容的思想和精神就难以造就伟大的人格。面对浩瀚的大海,面对茫茫人海,我读懂了宽容的伟大。
宽容是圆融通达的智慧
宽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是看透了社会人生以后所获得的那份从容、自信和超然。
懂得宽容的人,往往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看得深、想得开、放得下,因为他们狡黠地发现: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是进步;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是利己。”
于是,他们时时心平气和、宽容大度,处处契机应缘、和谐圆满。
所以,越是睿智的人,就越胸怀宽广、大度能容。
宽容是智者深沉而无声的教育。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遛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
“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老禅师宽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
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宽容是智者聚心与融智的技巧。
宽容能得人得心,能获得发展壮大的机会。领导宽容,就可以使近者悦、远者来,天下归心;就可以融四方才、八方智,智慧无穷。
美国总统林肯在别人批评他与敌人做朋友而不是去消灭他们时,林肯十分温和地说:
“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时,难道我不是在消灭敌人吗?”
曹操之所以能从仅有几个子弟兵,到剿灭北方群雄,占据中原,拥有百万大军,与他“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胸怀是分不开的。唐朝谏议大夫魏征,常常犯颜苦谏,屡逆龙鳞,可唐太宗宽容为怀,把魏征看作是照见自己得失的“镜子”,终于开创了史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三国时,诸葛亮初出茅庐,刘备称之为“如鱼得水”,而关、张兄弟却未然。在曹兵突然来犯时,兄弟俩便“鱼”呀“水”呀地对诸葛亮冷嘲热讽,诸葛亮胸怀全局,毫不在意,仍然重用他们。结果新野一战大获全胜,使关、张兄弟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诸葛亮当初跟他们一般见识,争论纠缠,势必造成将帅不和,人心分离,哪能有新野之战和以后更多的胜利呢?
宽容是智者成熟与自信的宣言。
大人不计小人过,是一种力量悬殊的宽容。而同行相处,同处一地,同为一级,相轻相对立的却屡见不鲜。那些善于宽容,能够宽容,懂得宽容的人总是给人以成熟与自信的力量。躏相如与廉颇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材:
蔺相如自荐携璧赴秦,临危不惧,斥责秦王,完璧归赵。在渑池之宴,又智斗秦王,保得赵王安然回国。出身卑微的相如连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老将廉颇自恃功高,心理不服,在大街上三次有意挡住蔺相如人马的过道,有意羞辱蔺相如,蔺相如都命左右改道而行,主动避开。
后来,廉颇得知相如以国事为重,不与他争斗,深感惭愧,于是负荆请罪,将相和睦。蔺相如智勇双全,才华出众,拜为上卿理所当然,是众望所归。当廉颇轻视和有意为难蔺相如时,他没有以牙还牙,而是以大局为重,宽容为怀,自信而成熟地以退避,并智借佣人传话,赢得了廉颇的理解,写就了“将相和睦”的千古佳话,用宽容赢得了自己的尊严。
宽容是成就伟业的基石
俗话说得好:有多大的肚量,就能干成多大的事业。
容言知过,有容已之量,才能自我完善。
只有对自己宽容的人,才有可能对别人也宽容。
宽容地对待自己,就是心平气和地工作、生活。知雄守雌,淡泊人生是耐住寂寞的良方,轰轰烈烈固然是进取的写照,但成大器者,绝非热衷于功名利禄之辈,这种心境是充实自己的良好状态,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鼓励自己吸收多方面的“营养”,把视线集中在完善自身的精神结构和心理素质上,才能在机遇到来之时不留下失之交臂的遗憾。
宽容的过程也是“互补”的过程。别人有过失时,能正视,并以适当的方法给予批评和帮助。自己有了过错,能闻言自审、闻过而改,不灰心丧气、不一蹶不振,而是引以为戒,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重新扬起工作和生活的风帆。
容人得人,有容才之量,方能广纳贤才。
容事成事,有容事之量,方有成事之机。
人与人相处,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如果你一味计较,就会没完没了,烦恼不已。如果人人都能胸襟开阔、容得下别人因一时糊涂所做的错事,那么我们这个社会无疑会安宁许多。我曾读过一篇小说,主人公是一位主妇,弥留之际,她让相濡以沫几十年的老伴给自己戴上那只结婚戒指。老伴泪流不已,抱着老妻坦白了自己多少年前的一件错事:结婚时因为穷,送给她的戒指其实是请铜匠打造的假首饰。在老伴的哭泣声中,老妇平静地说“我早就知道了,但这么多年下来,你待我的心可是真的啊……”话音刚落,老妇安然而去。这篇小说的精妙之处,是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能容江河、可载百川的心灵世界。老妇明知丈夫送她的结婚戒指不值几文,却不忍戳穿,精心保存,并且在与丈夫生活的几十年人生旅途中,始终严守秘密。临终之言,不啻为自己生命的天宇抹下了最后亮丽的一笔。为了革命事业,陈毅同志的宽容大度更是我们的典范,在抗战初期,他奉命去整编游击队时,曾被自己的同志误作特务抓起来捆绑了四天四夜,差点一命呜呼,晚上押着走了两百多里路,后来是非弄清了,陈毅并不记恨那个队伍,整编后成了新四军了一个主力团,那些同志也和陈毅结成了生死之交,共同为解放战争作出了贡献。
宽容是身心健康的秘诀
心理学家指出:适度宽容对改善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是有益的。
不会宽容别人,会殃及自身。大量事实证明,过于苛求别人或苛求自己的人,必定处于紧张的心理状态之中。由于内心的矛盾冲突或情绪危机难于解脱,极易导致机体内分泌功能失调,诸如使儿茶酚胺类物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过量分泌,引起体内一系列劣性生理化学改变,造成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等等,并可伴有头昏脑胀、失眠多梦、乏力倦怠、食欲不振、心烦意乱等症候。紧张心理的刺激会影响内分泌功能,而内分泌功能的改变又会反过来增加人的紧张心理,形成恶性循环,贻害身心健康。有的过激者甚至失去理智而酿成祸端,造成严重后果。而一旦宽恕别人之后,心理上便会经过一次巨大的转变和净化过程,使人际关系出现新的转机,诸多忧愁烦闷可得以避免或消除。
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即是对自己善待。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并非踯躅单行,而是纷纷攘攘,各自走着自己的生命之路,难免会有碰撞,所以即使心地最和善的人也难免要伤别人的心,如果冤冤相报,非但抚平不了心中的创伤,而且只能将伤害者捆绑在无体止的争吵战车上。“泛博爱而近仁”,心存恕道,才不苛求于己,不苛求于人,于是与刻薄多忌的人相比,宽容的人必多人缘、多快乐,自然也就心理健康,长寿多福了。清代康熙年间有个叫张英的,官居宰相。家中与邻居因地界争论不休,请他出面打招呼。
张英却给家中寄诗一首说: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的这种豁达大度教育了家人,家人当即遵命拆墙,退让三尺,邻居十分感动,也后退三尺。于是,安徽桐西后街便有了个“六尺巷”,至今犹存。
宽容是有原则的。宽容有度,才不至于纵容,淡泊得体,才不称为懦弱。一个理想的民主社会就应当具有这样的群落效应,它管理而非管制、宽容而不纵容。大海辽阔深邃,诚如晋朝人木华在《海赋》中描绘的那样:
“弘往纳来,以宗以都,品物类生,何有何无”,在大海的胸怀中,真是包罗万象,万类游翔,万流归宗,岛屿岩礁,密如繁星,然而却是“水火不相容”;大海虽宽容,却容不得一点火星。同样,当代组织工作者的宽容也是有原则的,离开了原则,离开了正确的批评,这种宽容就会成为无原则的迁就与放纵,就会危害党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我们必须掌握宽容的度数与尺寸,使宽容成为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事业兴旺发达的催化剂。领导干部的“雅量”,是坚持党的原则前提下的“雅量”。在涉及重大原则的问题上,决不能含糊和让步,必须遵循法制和道德规范,“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事关长远,不可宽容;事关原则,不得宽容;事关重大,不能宽容。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这是何等的气度与胸怀!面对大海,我们要懂得博爱,面对人生的潮起潮落应有人生的豁达、平和与潇洒,只有如此,心胸便不再狭窄,大海便没有了疆界。
感悟音乐:读懂和谐的美好音乐,是一个美好的精灵,净化人的品性,洞窥空灵的世界,宇宙间唯一通用的语言。我自小喜欢音乐,之后渐渐喜欢上了美术和书法,很多人曾问我,为什么你能把这么多内容统一到自己的爱好之中,我也一直纳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读懂了自己,因为音乐以其起伏有致的节奏和旋律令人陶醉,音乐给我们所展示的不仅是美妙动人的外在形式,而是通过它们所蕴育出的一种永恒,这种永恒其实就是“和谐”。书法无色具有画图之灿烂,无声而具有音乐之和谐;美术作品以其画面的构图、线条、色调、对比以及寓意、内含等和谐统一中,也能于有形的画面里找到无形的音乐语言。艺术相通,这一切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和谐抒写美好!
音乐之美在于和谐
公元前522年,周王朝的国君周景王想造一套名叫“无射”的大型编钟,其中包括原来没造过的体积更大、声音更低的大钟。为了这件事,周景王先征求臣单穆公的意见,单穆公说:“不行!做大钱已经耗损民资,又铸大钟,会使耗损加重,这样下去对国家不利。何况先前的国君制钟,大不出二尺二寸半,重不过一百二十斤。还是不做为好。”周景王不听,又去问盲乐师伶州鸠。伶州鸠说:
“我听说,政治像音乐。音乐要和谐,音乐所用的音要服从和谐的需要,音律的调整就是为了达到乐音和谐的目的。音乐中讲音高的标准,就是讲乐音要有一定的规律。古代的“神瞽”(盲人乐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要写出最好听的乐音的范围(从某个音到某个音),提出它的标准,决定某个乐调的标准音有多高,再用这个标准来调钟。钟调试准确了,奏出的音乐才和谐,和谐的音乐才说明国家的政治秩序完善,“百官”才能有道有法,各有所施。并给周景王讲了一大通音乐的理论,用这些理论去比喻治国的道理。但是,周景王不听,仍要造“无射”钟。钟造好后,乐工们都说钟是“和谐”的,而伶州鸠则说“不和谐”。他说:“天子大约要由于心痛而死去吧!声音是音乐的车厢,钟是发音的器物。和谐的声音进入耳朵而藏在心里,心安就快乐。纤细就不能让四角都听到,粗犷就不能忍受,内心因此不安,不安就会生病。现在钟声粗犷,天子的内心受不住,难道能够长久吗?”两年后,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去世。后来史官对些事所做之结论是:这套钟果然不和谐。不和谐的声音成为杀人于无形的凶手。
是的,和谐是音乐的灵魂,没有和谐,音乐也就不复存在了。出色的音乐都在和谐中产生,音乐本是代表和谐,不和谐的声音才被称作噪音,一般来说,倾听音乐是一种快感,和谐的乐音让人听起来心旷神怡,然而,当我们受到噪音干扰时,这些噪音就会使我们产生种种难以忍受的烦恼,甚至给我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中世纪的欧洲有一条惩治异教徒的方法:将异教徒关紧教堂,使十几口巨钟猛烈震响,强烈的钟声不久之后就会把人折磨致死。在现代的日本,一位大学生进入工厂工作后,被车间里的气锤声搅得焦躁难忍,一怒之下竟然将自己的头伸到气锤之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团队之神在于和谐
对于团队,和谐是它内在文化精神的外在体现,它是单位士气与神韵所在。不和谐的声音会对智力工作造成效率上的严重影响,而且还会降低帮助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马修斯(G.Matthews)在其1975进行的实验中发现,被试所处环境的噪音越大,其对周围的人的帮助的可能性就越小。
一种不和谐的声音,在一个团队中出现,就像酒与污水定律产生和效应一样,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在任何组织里,几乎都存在几个难弄的不和谐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他苹果也弄烂。
“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如果一个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即使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像样的工作成果。如果在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我们必须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无力这样做,至少也要把它拴起来。
团队中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当人们听到优美动听的乐曲时,就会感到无比的舒畅愉快,有35的人效率增高;
当人们身处一个和谐友好,互相鼓励,互相信任,发出同一个声音的组织时,90的组织便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斗志,产生十分可观的工作绩效,集体的智慧被放大,系统优化组合速度加快,每一个员工也会感到这个组织的威性所在,个人成就所在。
因此,社会追求和谐,谋求稳步前进;团队追求和谐,谋求团结奋进;
家庭追求和谐,谋求温馨幸福;个人追求和谐,谋求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追求和谐,就要求我们树立“和谐共赢”的思想。在管理中,大家都知道有一个零和游戏原理。零和游戏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零和游戏原理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发现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进步、全球一体化,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双赢”观念所取代。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患不足的敌对式竞争。双赢既非损人利己(赢输),亦非损己利人(输赢)。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要从互赖式的角度来思考“我们”,而非“我”。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信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已”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合作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能出现的。但从“零和游戏”走向“双赢”,要求各方面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在合作中不要小聪明,不要总想占别人的小便宜,要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现,最终吃亏的还是合作者自己。因此,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自己的身份,说得体的话语,讲究工作伦理,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可随便议人长短,妄自尊大,自作聪明。处处谨言慎行,深刻认识到维护集体,就是在维护自己。
追求和谐,就要求我们具有“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而不同”是一个很古老的说法,朴素而深契。许多典籍都喜欢论及它。
追求和谐,就要求我们具有“工作伦理”的意识。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强烈的归属感和一体性,每个团队成员都能强烈感受到自己是团队当中的一分子,把个人工作和团队目标联系在一起,对团队的业绩表现出一种荣誉感,对团队的成功表现出一种骄傲,对团队的困境表现出一种忧虑。要树立工作的伦理意识,要求每个人都要忠诚于自己的事业,忠诚于自己的岗位,忠诚于自己的团队,和谐在心,和谐于行,和谐之言。一个组织、一支团队,只要存在一些不和谐的言行和噪声,那么这支队伍的工作效率必然降低,这个组织中的人必然逐渐冷漠,这个集体的战斗力必然减弱。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不难理解:有些人总喜欢有事没事流长诽短,在一个组织当中所充当的就是噪音,他成了让人不可理解、距而远之、让集体头痛的角色,他像一个守门员一样,唯一要做的就是坏他人的好事,阻止别人成功。因此,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在团队里注入工作伦理意识,教育大家说一致的话、和谐的话;做维护集体的事、和谐的事,正确定位,各负其责,分工协作,真诚以待,互相尊重,亲如一家。
追求和谐,就要求我们培养“积极思考”的品质。工作、学习、生活中,培养自己用积极的心态思考问题至关重要。一张白纸上加一个黑点:
你看到了什么,如果你的回答是“一个黑点”,那么多少冤屈将在你的口中证实。如果你的回答是“一张白纸”那么,你给人的总是振奋,给人的总是激励,公平公正的你将得到大家的拥戴。而这一切取决于你的心态是否积极。囚禁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像亚历山大解开绳结一样,跳出思维的禁锢,才能打开心灵的绳结。对他人,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支持、多一些默默的帮助,多一些鼓励。对待自己常常在检讨中反思中前进,不断在态度、忠诚度、能力等必备的素质培养中鞭策自己,做到以勤奋对待学习;以敬业对待工作;以忠诚对待组织,以自信对待自己。遵守规则,遵守秩序,维护和谐。
感悟搭台:读懂抱团的力量
看戏一直是乡下小孩的心灵牙祭,大人们匆匆搭台、认真演戏、一股脑儿拆台的镜头一直深埋在我的心理,长大了再看这个画面,不免有了更深的理解。
互相拆台,一齐下台,抱团在于齐心
“互相搭台,好戏连台;边拆边搭,永远白搭;互相拆台,迟早垮台。”
要唱好戏,必须精心搭台,齐心搭台,协作演戏。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抱团奋斗才是生存和强大的出路。
抱团是以宽大的胸怀,包容的心境,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加强彼此之间的协调、沟通和默契,同心不离心,搭台不拆台,相知不相疑;不搞非组织活动,不搞小动作,做到堂堂正正做人,光明磊落行事,树立起团队的良好形象。
历史的实践告诉我们,凡是有合力和活力的地方,就是有希望的地方;凡是有合力和活力的事业,就是有希望的事业。温州人做生意爱抱成团,他们取长补短,合作使他们捏成了拳头;
TCL的企业策略就是“抱团打天下”;
三峡的空前抱团组合,都无不证明合作的威力无穷。
但是,简单的道理并不是每个人都真正懂得。历史上有多少人攻于心计,拆坏了对手的台,孙腹的围魏救赵、宋真宗章献皇后的偷梁换柱;
多少人辱没良心,同室操戈;多少同行互相压价,反目成仇。有一篇报道曾尖锐地指出互相拆台现象的不可忽视。文中谈到:任何集团内部都有竞争和合作的两面,可有些人却把集团内部的竞争上升成为斗争。
据统计,历史上中国自己人间的斗争给中国带来的伤害,远远大于外国侵略中国所造成的伤害。每个人似乎生来就有互相拆台的倾向,这在政治运动中表现得特别明显。为了自卫,我们从小就接受不信任别人的教育,往往把打败内部的竞争对手,放在比打败外部的共同敌人更重要的位置上,政治运动一来,大家互相怀疑,互相揭发告密,甚至为了自己利益出卖别人。在基层乡村,我们也同样可以看到,有些卸任的老干部,“上得台、下不来”,对新干部的工作消极对抗,拉帮结派,干扰政务,甚至闹对立、相抗衡。存心“拆台”,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有的青年干部,秉承年青的浮躁之气,急功近利,心高气傲,目中无人,有意无意的拆了大家的台,也拆了自己的台。凡此种种背后使绊子、后腰捅刀子的事件,让人们不知摔过多少的跟头,这边搭台,那边拆台,焉能牢固?如何不垮?
互相补台,一齐上台,抱团才有力量
你见过激动人心的拔河赛吗?那数十人攥一条绳奋力拖拽的团结,是我见过最无间的亲密;你见过令人血脉喷张的接力跑吗?那四人交递传棒的默契,是我见过最美丽的和谐;你见过场面火暴的灌篮表演吗?那集体合作最后孤立一盖的魄力,是我见过最力拔山兮的力量!这小小赛场上的团结一致,恰恰体现了整个人类,乃至宇宙最不可抗拒的精神——抱团合作,力大无穷。团队抱团意识、合作意识,指的是团队和团队成员表现为协作和共为一体的特点。团队成员间相互依存、同舟共济,互敬互重、礼貌谦逊;他们彼此宽容、尊重个性的差异;彼此间是一种信任的关系、待人真诚、遵守承诺;相互帮助、互关怀,大家彼此互相提醒,互相补台,共同提高;利益和成就共享、责和风险共担。
在管理学中,有一个《华盛顿合作规律》,
说的是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
多少有点类似于我们“三个和尚”的故事。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复杂和微妙得多。在这种合作中,假定每个人的能力都为
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有时比1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1还要小。因为人不是静止物,而更像方向各异的能量,相互推动时,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我们传统的管理理论中,对合作研究得并不多,最直观的反映就是,目前的大多数管理制度和行为都是致力于减少人力的无谓消耗,而非利用组织提高人的效能。换言之,不妨说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让每个人做得更好,而是避免内耗过多。因此,在各个单位或组织系统中,优化系统,合理配置资源,培养单位人员“抱团”意识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一个集体的战斗力。
良好的合作氛围是高绩效团队的基础,没有合作就谈不上最终很好的业绩。没有抱团合作,贾园娇子们焉能研磨蘸笔,出口成章,十二诗才尽洒海棠?没有抱团合作,西游四徒焉能披荆斩棘,笑对万难,驾渡西天?
没有抱团合作,水浒英雄们焉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安坐梁山水泊?
没有抱团合作,三国志士们又焉能勇往杀敌,攻城略地,鼎立江山?……
抱团是一条贯穿整个历史分明进程的龙髓!我们所处的时代,不仅是竞争时代,更是抱团的时代。今天,没有人能够独自成功。唱独角戏、当独行侠,是不能成大事的。
俗话说得好:“双拳难敌四手”、“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只有运用合力,善于抱团,才有强大的力量,才能把蛋糕做大,把事业做大。竞争与合作,看来是对立的,其实两者是可以统一的。选择抱团,不是不竞争,而是为了更好的竞争。抱团力越高,竞争力越强,就越能赢得生存发展最广阔的空间。
有序固台,广泛合作,抱团成就辉煌
随着我国加入WTO,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加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合作能力,不是少数当领导、当头头的人才需要的,而是人人必需人人必备的基本能力,即使不想自己创业干大事,也必须有合作能力。评价一个企业,不是评价企业中的某个人,而是评价整个团队的实力。我们今天应当培养的,绝不仅仅是自己单独做好一件事的能力,还需要跟一群人一块做好一件事的能力。一位老总说:在企业里,那些干得很成功的大学生,大多都是合作能力很强的人。今天,我们强调个性、自我,更应当强调合作、团队。
抱团打天下,是时代的鲜明特征。哪怕是最讲究个性的创新活动,也离不开合作。你的合作能力,直接决定着创新的成效。从诺贝尔奖的获奖趋势可明显看出:合作获奖者的比率越来越大。没有哪项大的研究成果不靠大的合作,Windiws2000产品的研发,有超过3000名开发工程师和测试人员的参与,写出了5000万行代码。没有高度的合作精神,没有全部参与者的分工合作,就根本不可能完成。没有合作,就不能做大事,获大成!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前董事长r·史密斯认为,竞争使人进步最快,合作让人得到最多。当前,培养广泛合作意识至关重要。
培养团队的抱团意识,可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团队领导者首先要带头鼓励抱团而不是竞争。
肯迪尼总统曾说,前进的最佳方式是与别人一道前进。很多管理者热衷于竞争,嫉妒他人的业绩和才能,恐惧下属的成就超过自己,而事实上没有一个领导者会因为自己的下属做得好、优秀而吃尽苦头。成功的领导者总是力求通过合作来消除分歧,通过抱团达成共识,建立一种互信的领导模式。
(2)要定规则、定抱团的规范。一个团队中如果某一个人老是付出而另外一个人老是获得,这就是鞭打快牛,不公平。这种情形下没有可能合作。要想有效的地推动合作,领导者必须订立一个普遍认同的合作规范,采取一种公平的管理原则做事情。
(3)建立长久的互动关系。领导者要创造一些持续的机会让团队成员融为一体。比方说一起培训、一起搞竞赛、举行团队的会议、激励的活动等等。
(4)要强调长远的利益。领导者要使团队成员拥有共同的未来前景,让大家相信团队可以走到这一步,这时人们不会计较眼前的一些得失,会主动合作达成愿景。
(5)要信任下属。信任是赢得合作的一个法则,也是人际关系的中心议题。只有信任下属的领导才能够通过授权而高效的工作。
从原则上说,同一单位、同一系统内任何人都是抱团工作的对象,因此,我们要学会跟各式各样的人合作,学会各种各样的合作。如家人之间、亲戚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的合作;个人企业或其他组织之间的合作;与本地区的合作;跨地区、跨省甚至跨国的合作。合作的范围越广,合作的境界越高,生存的空间就越大,获取的能量就越大。
让我们找好自己的位置,选好自己发挥作用的角度。
“干事不坏事,搭台不拆台”。把握合作中利益的枢纽,不断强化齐心搭台意识,不断补台,有序固台,牢固树立“共利”、“共赢”的抱团工作理念,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以诚信待人,适当让利,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从消极到积极,从对立到友善,给别人自由呼吸的天空,同时,也是给自己一片一样美好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