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三大误导?(2)--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4:31:22
高层动态|领导活动|干部论坛|时代先锋|各项工作|党建|反腐|人事|公告|外媒|综合|讣告
理论|评论|论坛|博客|网友|访谈|视听|资料|史海|无线|RSS|订阅|专题|周刊|图书|杂志


人民网 >>理论 >>文史纵览 >>哲学 >>
科学的三大误导 (2)
江晓原
2009年02月26日12:04   来源:《文汇报》
【字号大中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零成本快速创业,零首付购房、营销新概念、免费资料:http://dlc0.zon.cn/费下载超魔力创富教育
辉煌人生: http://dlc.qxsw.cn/(免费教育、励志、培训、电影,快速创业,网赚、建站等)
第二个误导:科学技术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很多唯科学主义者辩解说,我什么时候说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啊?我从来没这样说过啊。但他其实是相信的,我们当中的很多人也相信这一点。我们最多退一步说,只要给我们足够长的时间,科学技术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我们承认今天还有一些科学没有解决的问题,但是它明天可以解决;如果明天它没有解决,那么后天它可以解决;后天它还不能解决,也不要紧,它将来一定可以解决。这是一种信念,因为科学已经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的物质上的成就,以至于我们相信它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只要有足够的时间。
这个说法也可以换一种表述,说科学可以解释一切事情:只要给我足够长的时间,我就可以解释这个世界上的一切。这和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实际上是一样的。
归根到底,这只是一个唯科学主义的信念。这个信念本来是不可能得到验证的,实际也从来没有被验证过。但是更严重的问题是,这个信念是有害的。
因为这个信念直接引导到某些荒谬的结论,比方说已经被我们抛弃了的计划经济,就是这个信念的直接产物。计划经济说,我们可以知道这个社会的全部需求,我们还能知道我们这个社会的全部供给,我们科学计算了需求和供给的关系,我们就能让这个社会的财富充分涌流,它既不浪费也不过剩也不短缺——以前搞计划经济的人的理论基础就是这样的。结果当然大家都知道了,计划经济给我们带来的是贫困,是落后。今天我们中国经济这么发展,不是计划经济的结果,是抛弃了计划经济的结果。
阐述唯科学主义和计划经济关系的著作,最好的就是哈耶克的《科学的反革命——理性滥用之研究》。半个多世纪前,那时理性滥用还远没有今天这么严重,但那时他就有先见之明,而且对于唯科学主义会怎样导致计划经济,再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专制集权等等,他已经都根据前苏联的材料非常准确地预言了。
第三个误导:科学是至高无上的知识体系
这第三个误导我相信很多人也是同意的。“科学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知识体系”,笔者以前也是这样想的。因为这和科学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信念是类似的——它基本上是建立在一个归纳推理上:因为科学已经取得了很多很多的成就,所以我们根据归纳相信它可以取得更多的成就,以至于无穷多的成就。
科学哲学早已证明,归纳推理是一个在逻辑上无法得到证明的推理,尽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得不使用它,但是我们知道它并不能提供一个完备的证明。因此,科学即使是解决了很多很多的问题,在现有的阶段得分非常高,这并不能保证它永远如此。况且这个得分的高低,涉及到评分的标准,其它的学说,其它的知识体系的价值怎么评价,都是可以讨论的问题,并不是由谁宣布一个标准,大家就都要照着做。
那么,为什么相信科学是至高无上的知识体系呢?
除了类似于科学能解决一切问题这样的归纳推理之外,它还有一个道德上的问题。
因为我们以前还描绘了另外一个图景,我们把科学家描绘成道德高尚的人。他们只知道为人类奉献,他们自己都是生活清贫,克己奉公,他们身上集中着很多的美德。但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科学家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利益诉求。
为了维护上述图像,又有人宣称:科学共同体即使有问题,公众也没有资格质疑,因为你们不懂,你们不专业,而我们是既专业又道德高尚的,所以即使我们犯了错误,我们自己可以纠正,用不着你们来插手,也用不着你们来插嘴——这样的一种想法以前是很流行的,它也属于那种没有直接说出来过,但是被许多人默认的。
公众是否有权质疑科学?
当科学没有拿纳税人的钱来供养,纯粹是科学家个人业余爱好的时候,可以拒绝人们的质疑,那时科学家没有义务来回答这种质疑。比如爱因斯坦研究相对论的时候,纯粹是他的业余活动。按今天的标准,他甚至就像一个“民科”,他只不过是个小职员,业余有兴趣,他那时没有拿过任何纳税人的钱。等后来他到普林斯顿,被美国供养的时候,那他就拿了纳税人的钱了。但先前他纯粹是个人爱好,一个纯粹个人的行为,当然可以拒绝别人的质疑,也没有义务去回答——当然你有兴趣回答也很好,但是你可以不回答。但是,现在科学都是拿纳税人的钱供养的,所以科学共同体有义务回答公众的质疑。
科学带来的问题,只能靠科学解决吗?
“科学带来的问题,只能靠科学来解决”,这也是我们很常见的一句话。当那些环保人士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带来了环境的破坏,或者带来了很多其他的问题——比如互联网带来了心灵的疏离,电脑游戏带来了年轻人的病态等等。但是科学主义的解释是:就算我承认这些东西是我带来的,这也只能让我进一步发展来解决,你也甭想通过指出这些问题来向我泼什么脏水。
“好的归科学,坏的归魔鬼”,这个表达是北京师范大学的田松博士想出来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就是这样做的。因为我们已经把科学想象成一个至高无上的知识体系,所以每当看到科学带来的成就,或者我们看到某一个事情有好的结果,或者说它到现在为止呈现为好的结果的时候,如果它自己宣称它是因为科学而得到的,那么我们立刻把它记在科学的功劳簿上,说这是科学本身带来的福祉;而如果有哪件事情上科学技术带来了不好的结果(比如最近三聚氰胺带来的毒奶粉),我们立即把它分离出去,说这是某些坏人滥用了它的结果,科学技术本身是没有害处的。
所以“好的归科学,坏的归魔鬼”这种思路,确保了科学技术本身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受到质疑。
在这个基础上,当科学技术带来了问题,它就可以说:只有进一步让我发展才能解决。这听起来似乎也很合理,而且我们在很多情况下也不得不如此,我们被迫接受这种局面。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论证是有问题的。
有一个比较世俗化的比喻,这就和某些人的炒股类似:一个炒股的人做一单输掉了,他说我还要接着做,我要反败为胜;如果做一单赢了,他说我还要接着做,我要再接再厉。于是不管他做输还是做赢,总是成为他做下一单的理由。同样的,不管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好的东西还是坏的东西,总是能成为让它进一步发展的理由。
我们应该想想,这样的局面是不是有问题?
比如,我们在电视上天天都能看到广告,什么减肥、补脑、美容等等,所有这些广告,都要强调它是“科学”的,实际上公众通常不会参与对这些广告产品的科学性验证,事实上你也不可能去参与。实际它们只是利用了公众对科学的迷信和崇拜,目的是完成资本的增殖。又如,关于各种各样的疾病的定义,很多都受到跨国大药品公司的影响,它们通过媒体把某种东西说成病,使得大家买更多的药品,这些实际上都是在利用科学来敛财。
科学技术现在已走向了产业化,它实际上也已变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这个利益共同体可以利用大家对科学技术的迷信,为它自己谋利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要上大工程的时候。你在媒体上听见的,都是赞成的言论。政府的决策者想听听各方面意见时,即使让环保人士也发表了意见,但是最后他会觉得工程技术共同体的言论权重大,因为“专业”啊。
实际上这就像西方学者所追问的:科学有没有无限的犯错权?这个共同体做了决策,得了大单,过了几年,结果根本没有他们最初承诺的那么好,这时这个共同体会承担责任吗?不会,因为科学技术带来的问题只能靠进一步发展科学来解决,它站在一个稳赚不赔的立场上,它总是有道理的,它可以无限犯错误。如果我们都长期接受这种逻辑的话,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客观的科学与客观的历史
我们以前都相信有一个客观的科学,因为有一个客观的外部世界嘛,这个世界的规律被科学揭示出来,规律早就存在,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在外面存在着,只是被我们发现了而已,所以它本身的客观性是完全不能质疑的。
但是这几十年流行的SSK——科学知识社会学,就是要强调这些知识有很多都是社会建构的。“社会建构”用我们中国人最直白的话说,就是“少数人在小房间里商量出来的”,它不是真的那么客观的东西,那个纯粹客观的东西有没有是可以存疑的,即使我们承认它有,我们是不是能知道它也是有问题的。我们只能在经验的程度上,在经验的意义上,说我们可以知道这个东西。
历史的客观性与此类似,而且更容易理解。任何一个历史的事件,我们今天靠什么来知道呢?无非是靠留下来的文献,或地下发掘的文物,或某些当事人留下的访谈——所谓的口述历史,这些东西没有一个是完备的,很多事情实际上都是由后人建构的。
古代中国人在这个问题上倒是比较宽容,我们古人并不强调历史的真实性,我们强调的是用历史来教化后人,所以适度的建构是完全允许的。
实际上,说客观的科学,它在某种程度上和客观的历史是类似的,它们都只是一个信念。这个信念是没办法验证的。我们可以保留这样一个信念,但是我们要知道它只是一个信念而已。
我们应有的态度
20世纪50年代,C.P.斯诺做过两个著名的演讲。斯诺自己原来是学理工科的,后来又在文科中混,所以他觉得他文理都知道。他有一个演讲是《两种文化》,中译本有好几个了。他那时候觉得科学技术的地位还不够高,因为学文科的那些人还有某种知识上的优越感,所以他要给科学技术争名位。到了今天,情况完全变了,钟摆早就摆到另一端了,如果C.P.斯诺活在今天的话,他就要做另一个演讲了,他要倒过来给文科争名位了,因为如今在世界范围内人文学科都受到了很强的排挤。
实际上文和理之间,斯诺的诉求还是对的,这两者要交融,要多元和宽容,谁也不是至高至善的,大家有平等的地位。
那么这个多元和宽容,意味着什么呢?
宽容可以是这样:即使我自己相信科学,我也可以宽容别人对科学的不相信。科学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所以我们肯定在很多事情上用科学来解决,但是那些科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还是要求诸别的东西。
所谓宽容,是说你自己可以有自己的立场,但是你不把这个立场强加于人;宽容就是要宽容和自己信念冲突的东西。这和你坚持自己的立场,和你自己恪守某些道德原则,并不是必然冲突的。
2007年有一个《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院部主席团”联名在报纸上公开发表的。这个历史文献的重要性,很可能还没有被充分估计和阐述,所以值得在这里特别提出。
这个文献里特别提到:“避免把科学知识凌驾于其它知识之上”——这个提法是国内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因为我们以前都认为科学是最好的、至高无上的知识体系,所以它理应凌驾在别的知识体系之上。但是现在《宣言》明确地否定了这一点。
另外,《宣言》强调,要从社会伦理和法律层面规范科学行为,这就离开了我们以前把科学想象为一个至善至美事物的图像。我们以前认为科学是绝对美好的,一个绝对美好的东西,根本不需要什么东西去规范它,它也不存在被滥用的问题。绝对美好的东西只会带来越来越多美好的后果。所有存在着滥用问题的、需要规范的东西,肯定不是至善至美的东西。所以这种提法意味着对科学的全新认识。
《宣言》中甚至包含着这样的细节:要求科学家评估自己的研究对社会是不是有害,如果有害的话,要向有关部门通报,并且要主动停止自己的研究,这就等于承认科学研究是有禁区的。这也是以前从未得到公开认同的。
这个《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是院士们集体通过的,所以它完全可以代表中国科学界的高层。这个文件表明:中国科学界高层对国际上的先进理念是大胆接受的。
【1】 【2】 

(责任编辑:秦华(实习))
我要发表留言
匿名发表  署名:
留言须知



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人大|中国政府|中国政协|中国工会
先锋论坛|党员博客|网摘|辩论|手机点评|订阅
·精彩推荐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组织人事频道上线
48小时新闻排行
1.国庆60周年阅兵车就绪 元首座驾选定红旗(图)
2.毛主席纪念堂2009年3月1日至20日暂停对外…
3.【党报早读】河北永年12名瞌睡干部被免职|山东…
4.网友勉励王君:别泄气,从头来!哭声过后当“有所…
5.【党政视点】“躲猫猫”事件始末 是突破?作秀?…
6.吴仪获颁泉州“最高荣誉市民” 今年曾在泉州过年
7.中纪委查办知名国企腐败窝案 管理层全军覆没
8.山西如何走出“事故大省”困境?
9.温州市拟提拔任用王显初等3名领导干部的任前公示
10.毛泽东屡阻在人民币上印他的像
·图片新闻

山西矿难伤员得到救治  
温家宝偶遇白血病患儿
48小时评论排行
网友勉励王君:别泄气,从头来!哭声过后当“有所…
山西省长王君哽咽道歉:“我们对不起死难矿工”
【党政视点】“王瑛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编
深圳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将邓小平逝世纪念日设为“感…
毛主席纪念堂2009年3月1日至20日暂停对外…
南江县委书记张长云:王瑛同志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巴中市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张勇:我的好妻子王瑛
王瑛先进事迹报告团首场报告会引起南江干群热烈反响
27日15时王瑛事迹报告团做客中央新闻网站与网…
海南省委听取中纪委中组部巡视组反馈情况&nbs…
论坛·博客·网友

闫志民、田心铭、侯惠勤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  
王兆铮、李士坤教授谈“《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严惩"睡会"就是铁腕反腐
·吸纳民意须走出“布里丹选择”困惑
·从王洪文“坐直升飞机”联想到的一个问题
·为何几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
·有感于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共克时艰”
·谨防小案件不及时破解的“蝴蝶效应”
·史海回眸

人物春秋访谈录  
共和国脚步:1949年档案
·被拉下水的中医名医讲述克格勃在中国一次秘密行动
·以酒调节气氛 看周恩来在谈判酒宴上的政治家风度
·从王洪文“坐直升飞机”联想到的一个问题
·一九五七年整风运动是如何开始的
·国民党“特工王”戴笠
·毛泽东批准发射《东方红》卫星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7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的三大误导?(2)--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科学的三大误导--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科学的三大误导 科学的三大误导 科学的三大误导 沈宝祥:科学发展观的三重定位?(2)--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真理?(2)--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身边的“五大秘书”(2)--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注重提高三大能力素质--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观念?--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内涵--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科学发展观“军事篇”的哲学意蕴--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沈宝祥:科学发展观的三重定位--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内涵--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真理--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真理?(3)--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真理?(4)--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当代青年的“两难三误”--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说说新“三观”--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论十七大的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身边的“五大秘书”(3)--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身边的“五大秘书”(4)--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身边的“五大秘书”(5)--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