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is金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8:58:06
为什么不看好互联网上的SNS模式?
这篇的灵感是因为写《早茶和夜宵提供了最早期的交易场所》,忽然联想到了互联网上的所谓SNS社区。那什么SNS不就是寄望在互联网上形成一个“茶楼式交易所”吗
经常有人问我怎么看什么六度、SNS等等,我的答案是:“不懂,没兴趣”。
说真的,除了“骗疯投”,俺想不出这类咚咚有啥用,所谓的“六度”是美国一个社会学家的实验,《引爆流行》里面有详尽描述,这个实验结果根本不是现在那些“六度社区”解读成的扁平状模式:“通过朋友认识朋友”。
说到“朋友的朋友”,要论“人情术”,俺估计任何一个美国人都不是我们中国同学的对手,但一个有效的“圈圈”,我认为可以想像为上述的八、九十年代广州茶楼式地下交易所,它起码要具备这几个要素:
这个地方每天固定的一帮人聚在一起,风雨不改;
这帮人都从事某种特定行业,例如这个茶楼是炒房子的,那个茶楼是倒卖电器的,从没见过一个茶楼混着各种各样行业然后能形成“集市”;
有了这帮人,有了特定的目标,他们每天或经常在这里能够获得利益,从而能坚持下去;
这个行业或利益的取得要有“潜规则”作为门坎,新人入行要旧人介绍,除了“引入”,其实还具有“师傅”的意味,即告知其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
我想不出当今中国互联网上什么样的“SNS”能满足上述四个要素,而同时,广州茶楼交易所生意模式的没落也因为天变了,社会大环境由封闭转为日益透明,缺乏了原有的四个基础(见《早茶和夜宵提供了最早期的交易场所》),而互联网开放的本质恰恰是和八、九十年代那种垄断封闭所造成的环境背道而驰的,要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想去建立一种封闭的模式,逻辑不通。
更甚者,当今任何互联网模式追求的盈利模式都要依靠“眼球爆炸”方式取得,但“茶楼式交易所”是一种通过“潜规则”保护一群“小众”的形式,这样他们才能取得垄断利益,假如人人都知道了“潜规则”,就没有了“潜规则”,这群人赖以生存的手段也没了,树倒猢狲散,一个没有利益的圈圈是不能长期吸引一群主力的,骨干没有了,圈圈也消失了。
所谓互联网SNS模式和互联网的关系就如水火不能互容,俺不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