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讲《西关文化的发掘和传承》——谭白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0:00:06
对广州的过去,广州人有句俗语,说:“有钱有势住东山,有钱无势住西关,无钱无势住河南”。从这句俗语大致可以看出当时广州住地的地理、历史和经济地位的概况。
        1、这儿介绍了广州的东、西、南面,唯独没“北”,这和广州的地域分布是一致的。广州北枕越秀山,数千里龙脉所系,南临珠江,明堂广润,是历代风水学家认可的风水宝地。广州城形成后,便有东关、南关、西关三个地名,都是指广州城的东、南、西三处城门外而言,广州的北面是山,所以没有北关。广州城的发展,一直以东西走向,河南(现今海珠区)因为隔了条珠江,当时交通又不方便,过江要靠渡船,原住居民多是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所以是“无钱无势住河南”。2、这句俗语也反映了当年广州地域分布的经济与地位。

广州历史上的南关,南面是水,地域狭隘,不能多发展;东关外尽是丘陵荒地,也不是居住的好地方,因此这两处地名逐渐被遗忘;独有城西的西关,却逐渐成为广州城的一处亮点。随着历史的推移,西关成了富甲一方的商业区与居住区,不少豪门巨宅在这儿云集,而东山,却逐渐成了党政军机关所在地,所谓“有钱无势住西关,有钱有势住东山”正是当时东、西两处地域经济、地位的写照。而“东山少爷,西关小姐”亦是当时两处地域历史文化现象的反映。

为什么城西的西关,会成为广州城的一处亮点而一直延续至今?又如何形成独特的西关文化,其特点又如何?为什么当时成为政治、文化中心的越秀、东山,却未能形成自己地域的个性文化呢?
        那就要看“西关”地域的由来,顾名思义,其地域在广州的西部,特指广州太平门之西,历史上西关的版图,就在今荔湾区老城区的核心部分。西关地域历史悠久,与广州二千多年历史同在。早在二千多年前,即公元196年,汉高祖刘邦派使臣陆贾大夫南来向南越王赵佗劝降,就在今西场附近的古码头上岸登陆,在此筑泥城为驻地,历史上称“陆贾城”,以后又在驻地附近广种莲藕与荔枝树,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荔枝湾”。西关地域以前叫西郊或西园,因为这儿一片平原,河涌交错,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南汉以来在这儿设有不少离宫别宛,如荔枝湾有昌华宛,泮塘有刘王花坞,流花桥附近有芳春园等,清朝不少富豪如叶上林在泮塘筑有叶家别墅花园,潘仕成的海山仙馆,民国时期陈洪在此建有荔香园等等;为方便往来,古西关还兴建有大观桥等八桥,亦成为当时八桥美景之一。

 清朝诗人叶廷勋有《大观桥》诗记载:“大观桥下水潺潺,大观桥上路湾湾。侬家自爱桥西住,夜夜桥东带月还。”在明朝诗人屈大均咏《西园》诗:“西禅古寺枕龟峰,东接浮丘落霭重。少小撒金仙巷住,先人精舍傍芙蓉。”还有清朝诗人张维屏赞荔枝湾诗:“棹转清溪宛若耶,船楼掩影树周遮。一湾荷叶碧于水,两岸荔枝红似花。”“千树离枝四围水,江南无此好江乡。”以上历代名人的赞咏诗中,可见当年西关地域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多姿多彩的人工建筑,使这一带成为“两翻荷叶绿成海,日映荔枝红满楼”、“红云弥盖,日夕荷香”的人间仙境!

独有的天时地利环境,为西关地域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历史资料记载,早在南朝时古印度高僧达摩在这儿登岸传教和进行文化商业的交流;在隋朝,这里就形成了街道、住宅区和商业区。宋朝,已有商贾往来。到了明朝,十八甫成为商埠墟市,商家林立,并在此建怀远驿外贸商馆区,清朝,西关出现成片的房区,成为纺织工业作坊的密集地,在现今康王路的古建筑锦纶会馆,正是当年广州丝织行业股东的公会会所,也是近代纺织工业在西关发展和西关繁荣富庶的历史见证。

综观上述历史,可见广州的西关地域,自古以来是宜居宜商的好地方,但“西关”这个地域概念真正形成的年代已到了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据梁基永先生《西关风情》说),光绪末年的《南海续志》上说:“太平门外率称西关,同光之间,绅富初辟新宝华坊等街,已极西关之西……光绪中叶,绅富相率购地建屋,数十年来,甲第连云,鳞次栉比。”梁基永先生认为,这个地域从此时开始,才叫“西关”,而以前,这儿一直叫“西郊”或“西园”,且大部分地方均为池塘种植菜蔬、莲藕、慈菇、胶笋、菱角、马蹄等“泮塘五秀”的。

所以,“西关”的兴旺、繁荣和富庶应借助于清政府特许十三行的对外贸易政策,亦从此形成了独特的“西关文化”。

追溯历史,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在今文化公园一带已形成了对外贸易的十三行,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关闭了福建等地所有海关,广州十三行成为中国沿海惟一的合法对外通商口岸,于是,十三行独揽对外贸易达八十多年。通过十三行,引进了西方近代的机械、医药、针织、石油、化工等技术和产品,亦大量出口蚕丝、绸缎、茶叶、陶瓷、工艺制品等,当时十三行所在地的西关成为富甲一方的宝地。明清诗人屈大均《广州竹枝词》形容:“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清代名人李调元在《南海竹枝词》中写道:“奇珍大半出西洋,番舶归时亦置装。新出牛郎云光缎,花边钱满十三行。”还有:“自是繁华地不同,鱼鳞万户海城中。人家尽蓄珊瑚鸟,高挂栏干碧玉笼。”从这些诗词中可见当年十三行繁盛富足之一隅。活跃的商贸令西关一带得益甚深,迎来了蓬勃兴旺的繁荣景象。史籍有载:“西关尤财富之地,肉林酒海,无寒暑无昼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