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产生的遐想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3:03:56

语言文字的产生永远都是一个无法证实的迷。世界上的语言据说多达三千多种,大部分只有口头语而没有文字。而语言的文字大体可以归为两类:(一)以语音为基础的文字;(二)以语义为基础的文字。

以语音为基础的文字有英语、法语、德语等诸多印欧语系的语言文字。发明这种语言文字主要是考虑读音的方便,多数是根据一定的语音规则对有限的字母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而创造出能够反映一个单词的读音的文字。以英语为例,在英语中有26个字母,每个字母并没有意义但有读音,能够成为独立的字母是因为它们的在读音与书写上相异,也就是说,它们具有区别性特征。cat这一字母组合由三个字母构成,分别代表同样没有意义的两个辅音和一个元音。而cat一词用于表示一种叫做的动物是没有任何理据的,仅仅是因为这个语言社团的人就读为/kat/的字母组合cat的意义达成了一致协议,从而cat这个字母组合便与那些叫的动物联系起来了。这便是语言学家们所说的任意性特性(arbitrariness)。以语音为基础的文字确确实实表现出任意性特征,因为我们找不出文字形式与意义的逻辑联系。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语言文字都是如此,至少从文字的角度出发并不是所有的语言都具有所谓的任意性特征。以语义为基础的文字的任意性特征便表现得并不那么充分。汉语方块字、古埃及象形文字等就是以语义为基础的语言文字。发明这样的字并不考虑在书写上如何反映其读音,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反映文字所表达的意义。汉语中的字分为象形字、形声字与会意字,除了形声字借助于已有的造字材料把读音融入字的形态,象形字和会意字均不考虑在书写上对读音的反映。

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属于象形字,可以这么说,象形字构成了汉字的基本造字原材料。而甲骨文本身的发明也是考虑语义而不考虑读音。以“人”字为例:“人”字为“甲骨文字形,像侧面站立的人形。《说文》的解释为“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人”字之所以为此形实乃此形至少部分反映了这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人侧面站立之态或臂胫之形。这是语言像似性(iconicity)在语言文字上的最初表现,说明形式与意义有密切的逻辑联系。“人”字一旦在一个语言社团中得以确立,在使用中就可能赋予它其他含义,如“天地之性最贵者也”……同时,它也可以成为创造新字的素材,“从”、“众”等字形便是在“人”这个字形基础上创造的会意字;它还可以作为偏旁部首结合其他素材创造出与该偏旁部首所反映意义相联的庞大字群。这正如词素一样,“人”即可以作为自由词素(free morpheme)构成一个独立的字,又可以作为黏着词素(bound morpheme)与其他造字素材构成新的字。可以这么说,汉语中的词素更多的是体现在各种具有独立意义的偏旁部首,而汉字中复合字(compound)的界限也绝不是“包含有两个或多个独立字的字”所能涵盖的。因此,汉字说明了语言的任意性特征并不是绝对的。

当然,我们不能完全否认语言的任意性特征。从语言的发展历史来看,任何语言的最初形态都是以口语的形式出现的,而口语只能反映语音的结构。在音乐中使用特殊的音符来表示音高、音调、音色,这样可以实现对声音的记载。但是,音乐语言可以实现对声音的同构,却不能把这些声音可能代表的意义准确地表达出来,它传递的是一种心理感受,模糊、杂乱,既不具有规约性也不成系统。再美妙的音乐也不可能代替语言,而人们确实有时在用音乐实现语言的功能。对语言声音记载的历史直到人类第一台留声机的发明才真正开始,这已经是1877年了,距今仅仅不到一个半世纪。生存的压力迫使人类自己克服口头表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只是到了必须要把所思所言记载下来,让不在同一时空的人获得相关信息以提高人的生存能力的时候,文字才得以产生。因此,只能反映语音结构的口语在最初阶段确实具有任意性特征,这是一种绝对任意性的唯一正确理解。

从微观的角度考察语言文字的产生必须结合人类的认知机能与体验。我们的先人在远古时代要克服环境对生存的考验并不比现代人少。他们在环境中的各种经历为他们感知这个世界提供了直接的刺激,这些刺激虽然有时空的界限,但记忆的痕迹却不受时空的限定。当相似的刺激再次出现时,记忆痕迹就会被唤醒参与新的感知,如此往复,于是获得各种体验。从这个角度而言,体验不过是感知世界所留下的记忆痕迹而已。作为记忆痕迹的体验是关于环境的知识最直接的源泉,而这种知识在语言没有产生前只能以各种感觉或观念或思想的方式作为记忆痕迹存在于人们的大脑中。记忆痕迹要转化为语言必须具备适当的生理条件:身体器官必须能够发出足够多的具有差异性的声音。“声障”一旦被突破,记忆痕迹就可以与环境通过声音的媒介建立起间接的联系。语言正是在思维世界与现实世界建立联系的过程中产生的。它既不同于物质也不同于意识,但是却既是物质的又是意识的。说它是物质的,是因为它拥有物理性质的声音外壳;说它是意识的,是因为它反映的是不具任何物理性质的记忆痕迹。语言正如一个甚至连自己都可以装的什么都容得下的口袋,是物质与意识的统一体。有人说,思想的界限就是语言的界限。不过,在我看来,语言由于有物质的一面,就一定要受声音的物理性质的限制,其界限决不可能达到思想的界限。有好多思想我们是无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的,因此,人类不得不借助于隐喻来表达那些难于表达的东西。

一个字的产生又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