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心情的法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7:37:05

幸福就在你身边

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两种完全相反的人,一种人生活在冬天,他们却很乐观,因为他们认为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种人生活在春天,可他们却很悲观,因为他们认为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春天总是要过去的,冬天迟早要来。这两种人哪种人更快乐些呢?
  快乐的人总是积极地面对生活,他们走在寻找幸福的路上。他们认为,自己走过的路越多,自己的生活就越丰富,自己的视野就越开阔,自己的思想就越深邃,自己的胸襟就越宽广,自己的生命就越精彩,自己离幸福也越来越近。他们的幸福就是能到一个心仪已久的地方旅行。他们认为,自己的幸福就是不断去挑战未知的一切,比如去创业。他们认为,自己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
  属于你的幸福在哪里呢?有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人,他总是感到自己的生活不尽人意,于是他便经常去"算命"。一天,他听说山上寺庙里有一位禅师很有道行,他就急忙去向禅师请教:"大师,请您告诉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命运之说吗?"
  "有的。"禅师轻声回答。
  "噢,那我是不是命中注定与幸福无缘呢?"禅师听罢此话,便示意这个年轻人伸出他的左手,大师的目光停留在年轻人的手掌之上,然后对他说:"请看,这条是爱情线,这条是事业线,另外一条就是生命线。"
  之后,禅师让年轻人把手紧紧握起来。继而问道:"年轻人,你说现在这几根线在哪里?"
  年轻人迷惑地说:"当然是在我的手里啊!"
  "那么你说幸福在哪里呢?"
  年轻人恍然大悟,原来幸福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创造快乐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极其需要我们的主动和积极。自己去主动营造快乐的心情,被动地等待别人的帮助就等于是慢性自杀,其他人也有很多自身的问题要解决,根本无暇顾及你的感受。所以,只有自己才能把自己从不快乐中解救出来,切记,幸福就在你自己的手中。

你真正需要什么

  积极心理学家桑娅·吕波密斯基等人提出:"诸多研究显示,幸福的人群在生活的各种层面上都非常成功,包括婚姻、友谊、收入、工作表现以及健康。"
  生活中,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你真正需要的是幸福。因为幸福在所有目标中是至高无上的,其他所有目标的终点都只是去往幸福的起点。
  克劳德曾说:"每个人都有幸福的机会,关键是我们如何使用他们。"值得欣慰的是,生活中确实有不同于A、B、C三种人的人生又生活得很幸福的小D。
  小D从小就热爱学习,他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享受创造的快乐,正是因为这种快乐,帮助他取得了更加优异的成绩,这也为他获得美好幸福的未来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学毕业后,小D到一家著名公司工作,他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之中享受取得事业的进步。不久后,他获得了一份爱情,两人共同享受着爱情美好的同时,也帮助彼此的成长与发展……他感觉自己很幸福。
  可见,一个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而小D做到了。维克多·E·弗兰克尔(因其犹太人身份,二战期间曾遭纳粹逮捕,在集中营度过了三年艰难的岁月)在其《追寻生命的意义》一书中说:"可以肯定地说,人对于意义的寻求可能引起内在的紧张而非内在的平衡。然而,这些紧张是精神健康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我敢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生命中存在的意义更能帮助人在最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尼采的话存在的许多的智慧:'知道为什么活着的人几乎能承受任何怎样活着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追求幸福,因为幸福是我们的基本需要。泰勒博士将幸福定义为:快乐与意义的结合。他认为,对幸福的这种解释绝不仅仅限于生命里的某些时刻,而是人生的全过程:即使有时经历痛苦的感受,人在总体上仍然可以是幸福的。

乐观:接受你自己(1)

  被接纳并不是指一个人必须要有突出的优点、成就或做出别人所希望的改变。自我接纳是人天生就拥有的权利。试想,如果一个人对自己都不接纳,不敢正视自己的问题,他又怎么能引导自己向上、又怎么可能成长呢?可见,自我接纳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前提。
  然而,在生活中,着实有一些不接纳自己的人常会把很多能量用在自我否认和排斥上,带着许多对自己的不满、失望,甚至否认和拒绝,正如艾利斯所说:"一个人经常不由自主怀有一些自我否定的想法和感觉,产生一些自我否定的行动。这样做非常容易,根本没有困难。"善待自己、善待生命本来是生命的基本要求,但在人类身上反而变成了一种难得的品质,这是为什么?
  大多数人认为,人的脆弱性在生活的各种磨难中得以反映,在人们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充满了挫折和不幸,以至于人们把挫败和失望当成了家常便饭。然而人的不安和自我否定并不主要来源于客观环境的挫败与身处不利的环境,而其根本在于人自身的态度和认知。其实质便是:人们将目标与需求都变成了强求与苛求。
  生活中,有些人对自己的态度是极其苛刻的,总是不断地对自己进行挑剔,对于自我的接纳也是有条件的。
  有这样一位歌唱家,在走近音乐之前,由于他特别喜欢唱歌,爱好唱歌,所以他便执著地投入,不断地在唱歌中体验幸福的时光。由于他的出色努力,不久,他在歌唱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这时,他的心态完全变了,他不断地强求自己必须要成为一名伟大的音乐家,一名留芳千古的著名音乐家,要不然自己这一辈子就白活了,同时也会失去生命的意义,此时的他,陷入到了危险的情绪之中,他不断地为自己担忧,万一自己一事无成怎么办?万一自己唱的歌不被人喜欢怎么办?从此,他唱歌不再像从前那样怀着潇洒的心情歌唱。而是变得十分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对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更是十分敏感,他十分苦恼。
  歌唱家之所以会苦恼,是因为他试图用成败来决定自己的生命意义。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消极后果便是:即使他取得了成功,一切都遂了自己的心愿,他依然无法挣脱烦恼的绝境。因为他不能够保证自己会继续出色,继续成功。可见,学会自我接纳的前提是要停止对自己的苛求、停止与自己对立、停止对自己的不满和批判。不论自认为做了多少不合适的事,有多少不足,从现在起,停止对自己的挑剔和责备,要学习站在自己这一边,维护自己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要正视自己的不足,也要允许自己犯错,因为无论做错了什么,我们都能选择从中吸取教训,并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不妨以建设性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自己的弱点和错误,首先,正视自己的弱点,它让我们懂得自己的局限性,使我们不至于张狂自大,同时也使我们更懂得尊重有长处的人;其次,正视自己的弱点,不把时间花在自责和沮丧上,集中精力去发掘自己的优势,这样就可以少走弯路。
  我们可以这样积极地对自己心理暗示:对于那样多的数学难题我可能解不出来,对于那样多的外文单词我也不会全记住,可是我却发现自己在处理事务方面却有特殊的本领;我的理化也许差一些,但我在写作上是能手;也许我五音不分,但我却有一双极其灵巧的手;也许我连一张桌子也画不像,但却善于下棋,并且我也有过人的气力。鲁迅曾经说过:即使是一般资质的人,一个东西钻研十年,也可以成为专家。更何况你所选中的又是你自己的长处呢?

乐观:接受你自己(2)

  此外,在学会接纳自己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习接纳他人。因为个人和社会要想进入良性循环,就需要与他人合作,而一个不能接纳他人的人,更无法与他人友好合作。一个人能够真正接纳自己,同样,他也会接纳别人。相反,连自己都无法接纳也就很难再接纳他人。
  同时,从一个人能否自我接纳,我们也可以来推断出他能否接纳别人,也可以从一个人能否接纳他人,推断出他是否接纳自己。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学会真诚地接纳自己,就会很自然地去接纳别人。
  当然,从学习接纳别人入手也可以尝试着接纳自己。如果接纳别人,尊重别人,别人通常也会对我们做出积极的回应。久而久之,我们在别人对我们的接纳里,会不断感到自己的价值与生命的尊严,于是,自我接纳便会产生,其结果都是殊途同归。
  让他人感到被接纳有很多方式,其主要有:
  1学会倾听。与人交往时能不加评论地、认真而又耐心地倾听别人的述说。
  2对他人尊重。即无论对方怎样,都尊重对方生命的尊严。
  3主动与人交往。如果你想与他交往,那么首先你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友好与诚意。
  4能够发现并且表达对别人优点的欣赏。"对于喜欢自己的人每个人都是喜欢的",真诚地表达欣赏从来都是能迅速地进入他人心灵的捷径。

别被完美心态左右
  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也没有一个绝对完美的人,所谓的完美不过是一些虚幻的想像而已。因此,人们在面对自身的不足时要泰然处之,多一份满足,多一份自信,才不会被完美主义的心态所左右!
  有些人总是不停地苛责自己,原因就是他们始终怀有完美主义的心态,在潜意识里一直不懈地追求着完美。如:对自己的言谈举止要求时刻保持高雅而优美,遇到发言时就拼命克制自己的紧张,他们要求自己要把工作做到最好,可事实经常是把自己累得疲惫不堪,工作却未必如想象的那般好……
  人们怀有完美主义的心态,追求尽善尽美这类的事情是无可厚非、理所当然的事,但是这种对完美的追求也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在现代社会的多方面压力下,它让完美主义者看到自己对现实的无能为力,从而变得急躁、自卑、甚至急功近利。
  有句谚语说得好:"世上没有不生杂草的花园。"阿拉伯人说得风趣:"月亮的脸上也是有雀斑的。"说到底,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也没有一个绝对完美的人,所谓的完美,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一些虚幻的想像而已。比如,就人的外表美来说,究竟高大是美还是纤巧为美?大眼睛美还是丹凤眼美?嘴大美还是嘴小美?丰满美还是苗条美?这很难说得清楚。
  因此,人们一定要御下心头"完美"的负担,尤其是在面对自身的不足时要泰然处之,多一份满足,多一份自信,才不会被完美主义的心态所累!
  1承认自己的不完美。
  2不要过分苛求自己。
  3对旁人期望不要过高。
  上司期望下属积极上进,妻子盼望丈夫飞黄腾达,父母希望儿女成龙成凤,这似乎是人之常情。然而,当对方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时,便大失所望。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何必要求别人迎合自己。
  4不要处处争第一。
  但丁说:"尽心就是完美。"因此,你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努力与争第一的辨证关系,及时缓解争第一的心理压力,自己只要尽心努力就够了,不一定非要时时去争第一。
  5不要让自己的完美主义倾向变成负担。
  有很多人之所以有很多很多的烦恼,主要是因为他们不能正确认识人生,不能从一种公平的位置去看待问题,导致他们的视角发生了偏颇。因此,即使是正确的东西在他看来也是错误的了,把正确和公平看错,这是导致心理烦恼的诱因。

放弃无谓的劳碌(1)

  古语说得好:尽吾志而不能至者,无悔也。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当我们在处理生活中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的时候,只要做到"尽人力",就可以满足了,至于以后的成败得失,就不必耿耿于怀,这样才能过得洒脱,活出人生的大智慧来。
  有一个名叫《放手》的故事:有一个上山砍柴的樵夫不慎而跌下山崖,情急中他抓住了半山腰一根横出的树干,命虽暂时保住了,可是他却被吊在半空中,身处在光秃秃的悬崖上,根本没有爬上去的机会,而下面就是崖谷,有粉身碎骨的危险。樵夫无奈地等待救援,这时,一位老僧恰巧从这路过,他告诉樵夫说:"放手!""放,那我不就掉下去了吗?"既然上不来,那就证明唯一活命的机会没有了。与其一天这样吊着等死,不如往下跳了--虽然不一定活,但也不一定死,说不定还可以顺着山势来缓和一点掉下去的冲力。也许还可以抓到石头,也许没有,也许可能真的会死,但还有一个很大的可能,就是也许不会死。
  现代社会的生活很多如可怜的樵夫遇到的情况相同,进退两难,争取和放弃都不行。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此时,不如放弃支撑的精力,痛痛快快地放手,将全部精力付诸一搏。放眼生活中,每个人想追求的东西都很多。要是把眼光都放在那永无止境、毫无意义的东西上,那么这种纠缠就是永不停歇的。有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拼命去追求的东西恰恰是你应该放弃的,而那些你本应该放弃的东西,你却如视珍宝般地执著追求着,到最后一切都成了虚无,只留下一声叹息。如果说执着是一种精神,那么放弃则是一种勇气和境界。人生有限,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漫无目的的事情之上,忙忙碌碌、终无所成的人生不属于你。
  有一个原始的部落坐落在一个荒僻处,那里生活着很多黑人。尽管这个部落与现代文明隔绝,可是黑人的生活却自足而又快乐。在一个下着雨的傍晚,一个黑人从外边打猎归来,不经意间发现了一个从天而降的饮水器皿,于是他把这个奇怪的东西带回了部落。部落里的人从来没有见过这个"怪物",那是一个质地坚硬,放在阳光下观看还发着奇异的光的东西。还能用它吹出美妙的声音,于是族人们坚信,器皿一定是上帝赐给他们的一件礼物。接下来,这个器皿被人们互相传递,爱不释手,每个人都希望器皿在自己的手里多停留一会儿。过了一段时间,部落的人们经常因为试图得到器皿而打架,他们的生活失去了往日的宁静,而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样一个突然降临的器皿。回顾往日的平和与安宁,那个平静祥和的家在他们的眼中消失了,他们看到的只是这个器皿。部落里有一个智慧的人,决定把这个邪恶的东西送走,因为它改变了部落的生活,所以他要把器皿归还给上帝……
  他决定把它送到天边。
  天边有多远,聪明人不知道,然而他知道怎样让人们继续生活得安宁祥和。有了这样一份舍弃,让我们发现这一刻的世界,比前一刻的世界更美,更富有人情味,也许,这已经够了。知道在适当的时候拒绝某事。有所选择就要有所放弃,有所选择当然也要有所拒绝。这样才会快乐地生活。
  有人说过:"你要有良好的品位和正直的判断能力,只靠智力和运用能力是不够的。没有明察和适当的选择就不可能有完美的结果。这涉及到两种才华:能选择的才华和能够做出最佳选择的才华。"

放弃无谓的劳碌(2)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狒狒经常出现的区域,有人会放上一些口小身大的玻璃瓶,瓶里放着一些小果子。当狒狒伸进手抓拿果子的时候,隐藏在暗处的人就故意大叫一声吓狒狒。由于它舍不得到手的美食,爪子就被瓶口卡着出不来,没办法不得不带着瓶子逃跑。跑不快的它很快就被逮着了。这些狒狒只要被捉到,就逃脱不掉任人摆布的命运。它们会被送到马戏团去表演节目。细细想来,之所以狒狒会有这样的结局,就是因为它们没有人类聪明。要不是因为贪吃那些果子,它们的爪子就可以抽出来,有希望逃跑。正是因为它们选择了果子,所以就选择了一生的悲剧命运。小动物一个选择上的失误,给它们带来了一生为他人卖命的命运,这与山林间自由嬉戏的猴子相比,可是天堂与地狱的差别啊!有的时候,人也是如此,什么都不情愿放下的人,同时会失去许多珍贵的东西。所以,要将眼光放得高远,才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
  有所放弃的同时也要有所拒绝。不要忙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更不要去管别人的闲事,同时也要防别人来管你的闲事。凡事能够做到有理、有力、有节就好,它会成为你一生受益无穷的财富。且不要让世俗的尘埃蒙蔽了你的双眼,更不要把自己的心灵套上沉重的枷锁。勇于放弃,是明智的选择。
  你要给自己充分的自由,去用热情关怀一些尽善尽美的事物,保持自己的高雅情趣。
  生活是一门艺术,我们一定要善于选择。一个行囊,如果已经装得太满,就会很沉、很重、很累。我们的生命背负不了太重的行囊,不要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在漫漫人生路上。面对生活的一种清醒的选择,就是果断放弃。只有这样,生命才会轻装上阵,一路高歌;只有学会放弃才会走出烦恼的困扰,生活才会备感绚丽、富有朝气。

让积极成为你性格的一部分

泰勒博士指出:"积极与个人处境有关,是指个人选择一个最能适应的环境和发挥了最高潜能的行为,是一个人把所有力量都运用到了极限而问心无悔的人生态度。一个身患绝症的人和一个处于创作状态的作家,虽然所面临的人生状态如此不同,但在积极状态上会是一样的,他们都可能是积极的。只不过前者是与疾病作斗争而感受到生命的勇气,后者是陷入创作高峰体验而感受到生命的激情。两者之比,没有量的规定,但在质的规定上是一样的。"有这样一个故事:
  汤姆奉命到沙漠里参加演习,妻子卓玛为了陪他,于是就跟着他来到沙漠的陆军基地,白天,每当汤姆去参加演习时,卓玛就一个人留在营地的小铁皮房子里,大家都知道,白天沙漠里的温度极高,即便是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很高的温度,是一个难耐的日子。尤其令卓玛无法忍受的是她没有任何人可以聊天,在她的身边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这些人根本就不会说英语,而卓玛又不会讲其他两种语言,因此,卓玛每日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盼望汤姆早点回来,然而等待的时间却很漫长,时间似乎总是过得很慢。卓玛非常难过,于是她开始写信给自己的父母,说自己想要抛开这里的一切回家去。
  不久后,她接到父亲的回信,内容很短,只有简单的两行,然而正是这短短的两行信永远留在她心中,甚至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信中是这样写的:"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卓玛看到父亲短促而有力的回信时,不由得心头一颤,卓玛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惭愧之至的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于是,她开始努力地和当地人交朋友,而当地人也很热情和卓玛交流,那些人的反应令她感到非常惊奇,卓玛开始渐渐地对当地人的纺织、陶器感兴趣,当地居民极其大方,他们纷纷把自己最喜欢但又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都送给了卓玛。她开始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又深入探讨和学习有关土拨鼠的知识。一有时间,她还会陪着当地居民一起去观看沙漠日落,也着手寻找那些几万年前,当初这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珍贵海螺壳,卓玛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一个曾经令自己难以忍受而又十分厌恶的环境如今却变成了令人兴奋、留连忘返的奇景。她下定决心,再也不会抛开这里的一切回家去了,她开始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故事到这里,我们会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发呢?沙漠没变,人没变,甚至是所有的事情都没变,可是卓玛的生活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在于卓玛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正如她的父亲回信中所说的那样,当一个人看见了泥土时,另外一个人却看见了星星。先前那个一心急着回家的卓玛就如同是那个见到泥土的囚犯一样,心态始终是处在低靡甚至是颓废状态下的,而最后不愿回家的卓玛则成了那个见到星星的囚犯,心态不仅变得积极,还变得开朗起来,不仅对当地人开始有了好感,对沙漠中的一切都有了好感,并开始试着与他们深入交往。这就是一个人积极与个人处境相适应的过程,正是因为她最能适应环境,而使得自己的最高潜能得以发挥,她把所有力量都运用到了极限和问心无悔的人生态度改变了她。此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积极是一个带有价值导向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我们不能把两个积极的行为进行比较,积极只能与消极相比,或者与心理不健康相比。积极是指主观上的感受,包括一个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积极只能与自己的过去感受相比。我们不能比较两个人的积极,科学家和下岗工人都有自己的积极,前者是实验室中对科学的献身,而后者可能体现在对小时工的敬业中。

积极的负面情绪和消极的负面情绪

诚恳地体验那些负面情绪
  泰勒博士说:"真正的幸福不应该是绝对没有不良的情绪,而是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与其因为还没有达到的幸福境界而感到垂头丧气,与其浪费力气去苦思冥想自己到底有多幸福,不如认真地去体会和挖掘幸福这一无穷无尽的宝藏,同时去争取得到更多。因为追求幸福是我们的终生目标。
  积极心理学家指出:"并不是积极有为地把每一件事情都去办好,总是征服外在的环境就是积极。"例如一些有神经症的人有时就过于想征服外在环境和追求完美了,他们在改造世界面前过于有为,用主观意愿取代现实的客观,这种超越了自身的能力范围的欲望和有为是不可取的。例如,有一个人因为屡屡为是否关家中的煤气而焦虑不安时,他觉得事事都是有为的,只要我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就会万无一失。然而,这种脱离现实的有为,恰恰可以理解为过分的欲望,是不合理的,它不是真正的积极,而只能导致矛盾和冲突的消极。所以说,真正的积极有时包括一种无为,一种面对现实的客观和如实接受,接受该接受的,做自己能做的,看上去很无奈,但它却是最佳的积极,因为此时此景,没有比这一行为更好的主动。
  健康情绪的策源地体现为积极的信念以及健康地认知现实,它并不是外界事物本身自动导致不健康的情绪,而是消极的和不健康的认知导致了不健康的情绪和行为。外界事情都是客观、公正的,它无所谓消极与积极,它就呆在那里,不偏不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有生老病死,月有阴晴圆缺。只有人的身体和灵魂才会涉及积极与否和健康与否问题,积极与否或健康与否是人对这个客观世界的适应能力及其引起的后果。那些身处战乱,政治迫害,以及极度贫困中的人,刚刚失去亲人时,人们很难有精力关心如何更幸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无论何种困难情况下,都允许自己诚恳地体验那些负面情绪,并允许它们有自然的转归变化过程。每当在面对不可避免的事实的时候,我们不妨学学亨利:
  因此,我们可以说亨利是一个明智的人,他的明智就在于,他在面对不可避免的事实的时候,不是抗拒,也不是逃避而是试着放松,而是以一种博大的胸襟和气魄来为自己解脱,并让自己很优雅地离开这种负面情绪,使自己的心灵进入到一个正面的状态。
  每当我们在感觉难过、烦闷的时候,请不要对抗自己的负面情绪,只要尽量使自己能做到优雅,我们要相信,这些情绪就会像落日一样很自然地消失,我们应该在这种不经意间实现情绪的成功转向。
  情绪的转向归根到底还是要取决于产生情绪的行为、态度的转变,只要这些方面先转变,那么作为产物的情绪当然也会跟着发生改变,所以我们应该知道,遇到事情换一种角度去剖析。比如说你碰到一个"大吼大叫"的人,不要认为对方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而应该说他或许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在别人误解你的时候,你最好还是对自己说可能自己没有说明白,而不是说对方不可理喻。

学会控制情绪

  高兴、喜悦是积极情绪,紧张、恐惧、愤怒是消极情绪,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划分,不是直接依据情绪的不同性质,而是根据情绪对人产生的不同作用来区分的。凡是对人的行动起促进、增力作用的情绪叫积极情绪;凡是对人的行动起削弱、减力作用的情绪,我们就称之为消极情绪。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证实,和一般人相比,那些具有积极观念的人具有更良好的社会道德和更佳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能更轻松地面对压力、逆境和损失,即使面临最不利的社会环境,他们也能应付自如。
  培根说: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毁掉人间的好东西"。嫉妒是人生中一种消极的负面情绪,它不仅容易使人们产生偏见,还能影响人际关系。荀子说:"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嫉妒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更是损坏人们身心健康的一大罪魁祸首。所以,要正确看待嫉妒心理,积极地对它进行矫正。当嫉妒心理萌发时,或有一定表现时,能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动,从而控制自己的动机和感情。这就需要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同时客观地评价一下自己,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快乐是治疗嫉妒的一剂心药,就像嫉妒者随时随处为自己寻找痛苦一样,要善于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的快乐。如果总想着和别人比起来,自己可能得到的欢乐少,或是自己的那一点快乐根本就算不了什么?他只能永远陷于痛苦之中、陷于嫉妒之中。快乐是一种情绪心理,嫉妒也是一种情绪心理。何种情绪心理占据主导地位,主要靠人来调整。
  有这样一个关于佛陀的故事。一次,在旅途中,佛陀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有好多天,在很长的一段路上,那人用尽各种方法诬蔑、诋毁、折磨佛陀。
  在路的转弯处,佛陀问那人:"假如有人送你一份礼物,可是你拒绝接受,这时,这份礼物应该属于谁呢?"那人答:"这还不简单,当然属于送礼的那个人。"只见佛陀笑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不就是在骂自己了吗?"于是,那人摸摸鼻子走了。
  不妨运用正面联想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每当情绪激昂到达巅峰时,都会同时注意四周所有相关的事物,这种过程称之为"'联想"。例如,每当你听见某首特定的歌,便会想起过去与自己相关的友人,这是因为情绪到达巅峰时,这首歌正好也同时在背景出现。你的心理和身体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每当听见这首歌,便会立刻忆起当时的心中的情感。
  当我们产生了负面情绪时,最好不要去抑制、否认或掩饰它,更不要责备自己,对自己生气。我们要先坦然地承认并且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不论它是沮丧、愤怒、焦虑还是敌意。生活中,每个人产生负面情绪是很正常的,它提醒你对现状要有所警觉,是改变现状的先决条件。如果一个人不为自己的成绩差而沮丧,他就不会想努力学习;如果一个人不为和别人的矛盾而苦恼,他就不知道自己的人际交往方式需要调节。所以,不要怕产生负面情绪,也不要否认或逃避。要首先接纳它,然后再想办法解决引起负面情绪的问题。
  我们不妨对自己说:"不论我产生什么样的负面情绪,我选择积极地正视、关注和体验它,我将从中了解自己的思想和问题,并给以建设性的解决。"
  此外,我们还要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绝大多数人从小就受到种种有条件的关注,或者严格的管束,致使很多人以为只有具备某种条件,如:漂亮的外表、优秀的学习成绩、过人的专长、出色的业绩等等,才能获得被自己和他人接纳的资格。于是,很多人因此背上了自卑的包袱。由于曾经被挑剔,也就逐渐习惯于用挑剔的目光看待自己,越看越觉得无法接受。所以我们要学习做自己的朋友,站在自己这一边,接受并且关心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不加任何附加条件地接纳自己的一切。我们不妨对自己说:"不论我有什么优点和弱点,我首先选择无条件地接纳自己。"

让压力爆发出来

  生气并不是释放压力的好方式
  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让怒火肆意地放纵,就等于是燃烧我们自己有限的生命。很多有智慧的人和有成就的人,都曾经反复地告诫人们,千万不要被愤怒左右。何必如此自讨苦吃呢!毕达哥拉斯说:"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是呀!如果不想成为愚蠢的代名词,我们就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愤怒。生命很短暂,我们要去实现与追求的美好事物实在是太多了,你有时间和精力耗费在生气这件事情上吗?可不要做这只爱生气的傻骆驼呀!
  人一旦处于愤怒的状态,难以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做错事的几率就大大地增加了。早上小李刚刚踏进办公室的门,就气呼呼地说道:"一大早坐电梯就一肚子的气。"何苦要气?气是别人口无遮拦时吐出的那无关紧要的东西,你又何必那么在意地把它吞下去呢?不仅让自己反胃,一天做事也不开心,何必如此惩罚自己呢!列夫·托尔斯泰说:"愤怒使别人遭殃,但受害最大的却是自己。"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酒与污水定律,这个定律就是:假如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要是在一个组织里来讲,任何一个组织都存在几个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他们到处搬弄是非,传播流言、破坏组织内部的和谐。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你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它苹果也弄烂,"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就像是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如果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像样的工作成果。要是用来比喻我们自身的情绪来说,压力就如那一匙污水,不及时处理,就会令整个人身心疲惫。
  此外,美国科学家们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心理压力真的会让人加速衰老,而且一老就可能达到十几年。研究人员说:"如果我们感到压力,就应该认真对待,因为它可能会影响到我们体内的细胞。"在研究中,他们还发现,对那些照顾病儿时间最长的母亲来说,无论她们自己感觉到的压力是大是小,她们的染色体端粒都会比较短。"她们照顾病人的时间越长,对自身健康的影响也就越大"。
  所以,当你在心烦意乱时,不妨让自己安静下来,不去想困住我们的难题,而去想象一下夏日夜晚的星空,多么安详、多么宁静、多么璀璨、多么自由。因此,我们也应该去追寻那种虚怀若谷的胸怀,去追求那份宁静中的自由,当在这份宁静中拥有了一份超然心情后,一切压力就容易释放出来,我们又可以重新找到前进的方向。

直面压力

不久前,一位美国科学家,对两只小白鼠进行了一次试验:首先,教授把其中一只小白鼠的压力基因全部抽取出来,然后再同时把两只小老鼠放在一个仿真的自然环境中。
  过了两天,教授发现,未被抽取基因的老鼠,无论是走路还是觅食,总是表现得按部就班、小心翼翼。就这样,它在仿真的自然环境里连续生活了十几天,任何意外都没有发生。它渐渐习惯了没有人类恐吓的这种环境,甚至开始为自己积蓄过冬的粮食。再看这只已经把压力基因全部抽取的小白鼠,从开始在仿真自然环境生活的第一天,它就很兴奋。它天不怕地不怕,偶尔会惧怕仿真空间忽然而至的大风,因为这些大风会把空间里的一些东西刮得东倒西摇。它的好奇心远远超过了它的同伴。
  根据摩德尔丝教授观察的结果以及有关统计数字表明,抽取压力基因的这只小白鼠,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把500多平方米的全部空间都仔仔细细地审察了一遍。而另外一只则用了近四天的时间,才熟悉整个仿真空间。最后,这只没有压力的小白鼠爬上了一座高12米的假山,而另外一只仅爬上了2米高的盛有食物的吊篮。小白鼠从高12米的假山上通过一个小石头块时,突然一下子摔了下来,死了。而另外的则是因为有一定的压力,做事情处处都谨慎小心,十天后,它完好无损地出来了。
  没有了压力反而死得更快。那么,压力过大又是什么样子呢?
  在教室里,教授举起一杯水,问道:"大家知道这杯水有多重吗?"同学们回答各异。只听教授说道:"它有多重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举杯的时间。一分钟,即使杯子重400克也不是问题,轻而易举的。那么,举一个小时,即使它只有20克,我想你也会手臂酸痛的。那么,举一天呢?恐怕就需叫救护车了。同样的一个杯子,举的时间不同,结果也就不同。"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同这杯水一样的压力。如果你一直将它扛在肩上,它会变得越来越重,迟早有一天,你会承受不了,不堪如此的重负。你应该做的是,把它放下,先让自己去休息一下,方便时你再次举起它。我们总是嫌周围的竞争太过激烈,并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要不然就总是认为自己的压力过大,而躲避去证明自己的能力。如果真的没有任何的压力,很快就会像那只小白鼠一样,从我们实际上能够平稳度过的高处摔下来而死亡。而压力过大呢?又要被送医院。
  其实,对待压力的最好方法,就是知道它的存在,并时常地放下它,然后再精神抖擞地举起它,给自己一个焕发精力的时间。
  人生没有永恒的快乐也没有永恒的痛苦,事实证明,压力也是如此,绝对没有了压力会死得更快。
  当然,了解压力的基本类别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一个人想知道如何消除这些压力,就必须明白,自己的压力究竟是怎么来的。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压力?也许一个人能在忙碌的会议上保持镇静,也能将那些带有威胁性质的抱怨转嫁给其他员工,但当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交通阻塞时,车后座上买给孩子的雪糕开始融化时,他就无法保持泰然自若了。
  同样的事情,为什么有的人觉得很轻松,有的人觉得压力重重?弄清楚这一点非常重要。

扩建积极情绪(1)

  人生最大的快乐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高曼曾说过:"越艰难的工作,就愈需要对事物乐观思考的方式,乐观是一种最有效的工作策略。"
  一次,有一个抑郁的人去医院看病。他在医院担忧地对医生说:"我很多晚上常常失眠,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忧愁和烦恼。"
  医生对他进行一番详细检查后,发现他没有任何疾病,只是情绪不佳而已。所以,医生建议他多休息,并可以做一些乐事。医生说:"城西的马戏团表演非常精神,特别是那个小丑的表演精彩绝伦。你如果去了,一定会让你的忧愁和烦恼一扫而光,还会让你发笑,得到真正的快乐呢!"
  "病人"无奈地说:"不会起任何作用的,因为我就是那个表演的小丑。"
  读了这个故事,颇耐人寻味,它是说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了解我们内心深处的忧伤,只有自己多多地自我了解,自我化解,才有可能对自己有更多的认识和改变,最后能真正明白的是: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勤劳友好的民族,也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非常注重人际关系,非常希望自己能得到贵人的提拔相助,以便自己一飞冲天。于是给了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一些机会可乘,他们专门扮演一个个"救世主"的角色,让前来求助的人屡屡破财,结果都是上当,捶头顿足也无济于事。
  当前社会上流行的:"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就是明证,有的人只想不劳而获,期望自己有一个富爸爸,把自己人生的一切问题都一步到位。甚至有的人非常后悔自己没有生在富贵之家。这样,他们能省去很多奋斗的汗水。其实,看看那些生活在富贵之家的纨绔子弟们有多少能成大器的?
  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生命重在过程,过程是否存在价值和意义决定一个人的贡献,而不是结果。你用不着面对别人的优越而闷闷不乐,上帝不会偏袒任何人,只要你收起你的不平和沮丧,快乐的生活一定眷顾你的。社会中的大部分精英哪一个在开始的时候不是一贫如洗呢?如果只想着守株待兔,梦想着机会来临,成功的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即使你拥有再硬的关系和后台,如果自己是一个草包的话,也是无济于事的。它的结果反而会给全天下的人们留下笑柄。就像三国时期刘备那个扶不起的儿子阿斗那样,他成了我国的一个典型的反面人物,"乐不思蜀"是留给天下人的笑料。如此可知,你即使贵为天子,如果自己不行的话,被人推翻是迟早的事。只有自己奋发图强才是解决之道。观世音说得好:"求人不如求己呀!"
  我国有一句古训:自助者,天助也。惟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命神。一个人如果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丰富自己的修养,正确认识和塑造自我,就会铸就一个人的幸福和成功。

扩建积极情绪(2)

  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人的一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中既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也有看不完的风景。我们既能坦然地享受幸福、快乐、希望、阳光……也要学会坦然地面对忧愁、绝望、不幸、黑暗……
  一般来说,在面对人生的精彩的一面时,我们都能以微笑迎接,可是当我们面对人生那些不可避免的哀愁时,我们同样也要以微笑迎接。
  以前,希腊有一个大政治家叫狄摩西尼。天生的不幸,使他的齿唇上留有缺陷,说话含糊不清,很难与人沟通交流,这令他很苦恼。为了纠正自己的这个毛病,狄摩西尼找来一块小鹅卵石含在嘴里练习说话。有时跑到海边,有时跑到山上,尽量放开喉咙背诵诗文,练习一口气念几个句子。长时间的练习,石子磨破了他的牙龈,每次都弄得满嘴是血。血染红了他嘴里的那块石头。但这些困难并没有使他放弃练习,一直练到口齿流利,能侃侃而谈为止。
  我想狄摩西尼的故事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他在用意志与躯体抗争,用美好的愿望与不幸的缺陷抗争……其实,幸福和悲哀仅有一墙之隔,作为我们来说,总希望自己奔向幸福的一边,但生活是可以转化的,有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走在了悲哀的路上,这时,我们的意识总会萌生出一些美好的愿望,我们不妨循着这条美丽的线索,去寻找自己的春天。但可能有自身的负面情绪和缺陷束缚着我们通往愿望的脚步。通常,我们总会在自己的内心较量一番。
  而较量的结果大概只有这样两种:一种是行动伴着愿望一起走,一种是美好的愿望枯萎在束缚的泥潭里。
  当人生的不幸来临的时候,艾美与希茜用毅力和微笑去面对生活,同样也迎来了精彩的生活和人生。
  世上没有相同的人生,这是上帝的杰作,他绝对不会出现自己重复的作品,而导致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经历的不同。上帝对待每个人的命运也不总是一碗水端平,常常总会赋予很多人以各种坎坷和灾难。
  当我们处于人生的黑暗时,最好永远不要指望靠他人的同情和唏嘘来加以衬托自己的穷途末路,我们应该鼓起自己的力量,勇敢执着地去面对。否则,我们虽然得到了短暂的心理安慰,但最后的结果还是别人的鄙视和厌恶。所以,我们的心就不要被烦忧和沮丧取代,因为如果因此而干涸了心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我们岂能成就辉煌。
  所以,我们永远要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坦然地看待自己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即使是四面楚歌,背水一战,我们也一定要期待着"柳暗花明"的那一天。这时,我们不妨苦中作乐,风雨中磨砺,找到生活的趣味,经过长久的忍耐和拼搏之后,我们最终将迎来的是鲜花和掌声,另外还有人们的饱含敬意的目光。
  人生中既会有风雨,也会有阳光,这是人生不可避免的法则。我们渴望阳光的同时,生活有时不免会捉弄我们去面对风雨。但我们不要泄气和悲伤,那样只会埋没了自己东山再起的锐气。我们要学会冷静地看待人生,一时的挫折并不意味着整个人生都是苦苦挣扎,只要我们能够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生活的美好就一定会在前方展现。

接受自己的不快乐(1)

  一 面对真实的自我
  人们经常否认自己所无法接受的部分,无法接受人人都不完美的事实。但是,只有正视自己的不足才是接受真实自我的前提。正如海明威所说:"人家批评你的错误,那是对你的友爱和帮助,你应该自我检讨一番。果真有错误,就要切实改正;如无错误,可以解释清楚,但不要和人家争辩。"古人云:知耻而后勇。正视人生的不足体现的是一种理性的思考。对于以前所取得的成绩,在过去可能意味着功劳和进步,而对未来来说,则可能是一种不足和动力。这时,看到自身不足则是增强信心的表现。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认为,常思不足是一种积极的进取精神。有这样一个故事:
  由于没有考上研究生,陈铎不得不为毕业后将何去何从而感到彷徨。他的女朋友将去一家大公司工作,很可能会移情别恋……其他同学都努力地去找工作,而陈铎则天天借酒消愁,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每日混在宿舍里,做着时来运转的美梦,不但如此,他还时常与同学争吵,无所事事、烦恼丛生的他,似乎到了即将崩溃的边缘。
  当他去向心理医生求助时,医生给他讲了个故事:"有一只章鱼,本可以在大海中自由自在地游动,寻找食物,欣赏海底世界的景致,享受生命的丰富情趣。但它却找了个珊瑚礁,然后动弹不得,焦躁不安,呐喊着说自己陷入绝境,你有何感觉?"
  医生继而说道:"每当你陷入烦恼时,不妨想想那只被困的章鱼,只要松开自己的手,就可以自由游动。困住章鱼的正是自己的手臂。"
  生活中,人们很容易被种种困境所左右。但仔细想想,这都是自己把自己关进去的,原因是不能正视自己,才会导致自投罗网的结果。
  接受自己,就要勇于接受自己所有的层面。惟有如此,才能让自己多一点放松,多一些同情心,无论这种同情心的受益者是自己还是他人。当你感觉没有安全感时,不必假装"坚强",不妨告诉自己说:"我感到害怕,但这是没有关系的。"当你感觉自己有一点贪心、嫉妒和生气时,不必否认、隐藏自己的感觉,不妨承认这个事实,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你快一点克服这些不完美,还可以让你超越它。当这些负面的感觉或是让你害怕的事情在你看来没有什么大不了时,恭喜你,你已经完全地接受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当你勇于接受自己并不完美的事实时,会有奇妙的事情发生在你的身上。即便是你遇到负面事情时,你也会发现正面的自己,这个美妙部分可能是你以前没有体会或注意到的。
  对于自己的不足和弱点,我们何不真实地面对它,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把真实的种子播入心中,用生命的沃土去培育,再用我们的热血去浇灌,用心灵的智慧去呵护。如果它在闹市,就让它成为一盏明灯;如果它在原野,就让它成为一棵茁壮成长的禾苗;如果它在高山,就让它成为一颗珍贵的雪莲。

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

  有这样一位瓷器收藏爱好者,他近日购得一只明代官窑的瓷碗,并爱不释手,每天都要看了又看,擦了又擦。一天,他在观赏瓷碗时,一不留神没拿住,瓷碗掉地摔得粉碎,他非常难过。从此,每天他都望着那堆瓷碗的碎片茶饭不思,人也越发地憔悴起来。转眼半年过去了,最终他因精力衰竭而亡。直到他咽气时,手上还紧紧地握着瓷碗碎片。
  我们可以理解这位收藏者的心情,但在深表同情的同时,我们却不可否认,他在最后也没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覆水难收,纵使他如何悲伤也不能够使破碎的古瓷碗再恢复原样。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如果发生了类似无可挽回的事情时,就要学会接受它、适应它。一场大火烧光了爱迪生的所有设备和成果,但他却说:"大火把我们的错误全部都烧光了,现在我们可以重新开始了。"
  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有一座建筑于15世纪的古老寺院。在寺院中央的一棵大槐树下有一块石碑,碑上刻着:既已成为事实,只能如此。接受无法抗拒的事实,惟有如此才能克服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不幸。人生在世,生活中不尽如人意的事情谁都可能会遇到。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世界上的有些事情是可以改变的,有些事情则是无法改变的,诸如亲人亡故、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既然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你就要坦然去面对它。否则,只不过是徒增哀伤而已。
  无论是多么乐观的人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生活中不时会有悲伤出现。生活受挫我们悲伤,失去了爱我们悲伤,事业失败我们悲伤,至爱亲朋不幸永逝我们悲伤。悲伤与欢乐就像经线与纬线,交织着组成我们的生活。
  我们不可能避免悲伤,试图避免悲伤几乎是徒劳的。其实,悲伤也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从悲伤中解脱出来,并让它转化成一种更为积极的力量。
  生命有痛苦是正常的,但如果我们紧紧抓住痛苦不放,一味地悲伤,那就不正常了,因为那样的话,快乐就永远不会到来。俄国诗人普希金说:"一切都是暂时,一切都会消逝,让失去的变为可爱。"
  对的,一切都是暂时的,无论欢乐或悲伤都将如此。悲伤只是漫长人生中的短暂片刻,无论再怎么痛苦都会过去。我们所需要做的是,在黑暗中不要忘了光明,坚强地挺住,努力向前看,给自己多一份希望,勇敢跨越,要永远相信:自己就是拯救自己的那个人,是给自己创造奇迹的那个人。
  生活中,常有人抱怨自己身体有病痛,或是与人难相处,再不就是缺少金钱,精神苦闷,也有人抱怨自己的专业不好、学校不好、家庭条件不好、工作差,工资不高,甚至会抱怨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等等。
  可以说,他们只看到了生活的一面,就是生活中不好的一面,如果将自己的看法改变一下,他们就会发现生活是何其美好:专业不好,说明专业比较冷门,找工作会相对集中,无需到处乱跑;学校不好,说明知识学得还不够,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还要继续学习;家庭条件不好,正好能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还有工作不好,工资不高的,甚至抱怨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人,自己可能会在以后的岁月里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
  所以,任何人遇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发生时,情绪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对于那些已经存在的既定事实,当你无法改变它的时候,就要学会去接受它、适应它,并乐于接受既定的事实,并遵从于事实。否则躲在角落里悲悲戚戚、自怨自艾,那样只会毁了你的生活。
  我们应该适时学会屈服,骑马时听从马的方向,游泳时顺着水流的方向。
  不管在何种情况,屈服都能为你的心灵带来奇妙的和谐与宁静。然而多数人都认为屈服代表放弃和投降,他就是弱者的象征。其实屈服既非懦弱也不会带来痛苦,反而蕴藏着安慰的力量,因为你知道一切安好,所有的事情都有它的道理。

终结痛苦,充实生活

  卡耐基说:"明天的重担加上昨天的重担,必将成为今天的最大障碍。要把未来像过去那样紧紧地关在门外……未来就在于今天。"佛家常劝世人要"活在当下"。到底什么叫做"当下"?简单地说,"当下"指的就是:你现在正在做的事、呆的地方、周围一起工作和生活的人。"活在当下"就是要你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这些人、事、物上面,全心全意认真去接纳、品尝、投入和体验这一切。
  世上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或大或小的"不幸",然而更为不幸的是,很少有人知道该怎样做才能顺利度过这些个人生活中的不幸遭遇。罗伯特·哈罗德·卡什诺在他的畅销书《当不幸降临到善良的人们》中曾告诫人们:我们不应该总是把眼光落在过去和痛苦上,我们不应该总是自问:"为什么不幸偏偏降到我头上?"代替这句话的应该是面向未来的问题--"既然这一切都已经发生了,我应该做些什么呢?"
  活在当下,是一种全身心地投入人生的生活方式。你只有选择活在当下,你才不会被过去所拖累,也不会为没有未来而胆寒。此时,你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这一时刻,你的生命也因此具有一种强烈的张力。
  想想看,大多数人的人生是否都是这样度过的呢:年轻的时候,拼了命想挤进一流的大学;随后,想赶快毕业找一份好工作;接着,又迫不及待地结婚、生小孩;然后,又整天盼望小孩快点长大;后来,小孩长大了,你退休了,不过,你也老得几乎连路都走不动了……当你正想停下来好好喘口气的时候,生命也快要结束了。
  对你而言,生命就是一切。当生命走向尽头的时候,你是否明白:你这一生有什么遗憾吗?你认为想做的事你都做了吗?你有没有好好笑过、真正快乐过?与其那样劳碌了一生、时时刻刻为生命担忧、为未来做准备、一心一意计划着以后发生的事,却忘了把眼光放在"现在",等到时间一分一秒地溜过,才恍然大悟"时不我待"。

幸福就在当下

  培养幸福的习惯
  一位名人说过:"所有事情都是通过不断的练习而变得简单。通过练习,我们可以改变,我们可以转变自我。"
  亚里士多德曾说:"我们的习惯造就了我们。卓越不是一次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脑生理学专家查尔斯·谢灵顿博士认为: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神经细胞的活动模式与磁带录音相类似。每当我们记忆起以往的经历时,这个模式便重新展示出来。例如,你对失败习以为常,你将易于接受失败的习惯感情。同样,如果你能建立起一个成功的模式,你便能够激励起胜利的感情色彩。从这个意义上说,改变我们的习惯,也就能改变我们的命运走向。心理学家甚至还相信,人类大约有95%的行为是通过习惯养成的。
  我们也都知道改变是困难的。研究指出,学习新方法、建立新的习惯、或者打破旧的习惯甚至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困难,所以绝大多数个人和组织的尝试改变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事实证明,在履行我们承诺的时候,即使这些承诺对我们是有益的,但仅仅依靠自律也是远远不够的。吉姆·罗尔和托尼·施瓦兹在《怎样全神贯注地生活》一书中,提供了一些有关"改变"的不同看法:他们认为,与其强化自律性,不如建立固定的习惯。他们认为,"建立习惯要求确定行动的细节,并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这需要尝试价值观的支撑。"建立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维持它就没有那么困难了。
  建立一个新的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不会像鲜花那样在春天里自己盛开,这是一件需要下功夫的事情。习惯的形成就像一条河流,涓涓的河水经过长时间的冲刷才能穿过岩石。只有每天不断提高你的幸福水平,才能获得长久的幸福。有一些习惯经过几次重复就形成定性,而另外一些则要花些时间,尤其是要替代固有的、根深蒂固的习惯时,更是如此。然而,一旦形成了固定的做法,我们就按习惯行事了。
  可能有的人会说:"我也知道随地乱丢弃废物、吐痰不好,可就是不由自主啊。"这就说明你已经养成了随地吐痰、丢弃废物的坏习惯,坏习惯的纠正尤其的不容易,你必须要有坚强的毅力。每当你吃食物的时候,刻意注意你手中的包装袋,强迫你自己一定要扔进果皮箱里;随身带上卫生纸,如果想吐痰,就把它吐到纸上或直接吐在痰盂里。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你就会惊奇的发现,即使手里拿着废弃物也绝不会乱扔了。这样,良好的习惯就养成了。每天按照这种生活方式生活着,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生活习惯,习惯一旦养成了就不容易改变了,改变了这种生活习惯,生活反而会变得不习惯。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的时间,如果真是如此,从效率的角度分析,习惯应该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了,因为一旦你养成某个习惯,就意味着你将终身享用它带来的好处。
  我们生活的世界可以随时改变:新开了一家连锁店,新建了一幢新楼,既得利益……改变如一声枪响,一蹴而就。而幸福却不是那样的,幸福的居所一定要一砖一瓦的构建。那么,我们如何来培养幸福的习惯呢?
  1订立相对轻松的目标,将工作与个人兴趣、人生愿望相连。(快乐和意义的结合)
  2学会自我接纳。
  3注重健康,有着合理的作息、饮食及锻炼的习惯。
  4保持心态平和。
  5加强自身文化修养。
  6多与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承担相应责任并以此为乐。
  7有社会责任感及爱心。
  8有张有弛,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一次大胆的尝试,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习惯性的动作,一种积极的态度和真诚的服务,都可以是生命中意想不到的起点,它能带来的远远不止于一点点喜悦和表面上的报酬。让不幸福的习惯代替幸福的习惯不但需要有行动,还需要通过不断的努力直到新的习惯完全扎根。

常怀感恩之心

  越单纯的人越容易接近天堂,如果不相信天堂,你就会错过天堂。天堂就在你的心里,这就是"境由心生"的道理。
  很久以来,人们的内心充满了渴求与贪婪,对财富与成功的渴求,对爱情的渴求,却从来没有仔细地审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正是这贪婪的心把那些感受美好灵魂的眼给遮蔽了,让人们忘记了上苍所给予自己的种种恩赐,让人们总是向着遥不可及的未来充满期待而忽略了对今天的感恩。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动并能享受这一感动的情绪体验,怀感恩之心的人,有颗美好的心灵。当你能够静下心来,用心去体会周边的世界,你就会很容易地发现,需要人们来感恩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如果没有阳光,就没有明亮温暖的日子;没有春夏秋冬的轮回,就体会不到生命的生生不息;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和爱情,世界就会充满孤寂的灵魂。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朋友,感恩生活,感恩命运……感恩逆境与敌人。
  著有《时间简史》一书的世界科学巨匠霍金说:"我的手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亲人与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有谁会想到,能够写出这样美妙而豁达文字的人竟然在轮椅上生活30多年了。所以说,感恩与外部条件无关,它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切实领悟。是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一个人怀有感恩之心,决不会任意糟蹋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一种表面化的感谢或报恩并不是感恩,它是一种对他人付出的理解与认可,是一种宽容、满足与珍惜的心态。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都要有自己深刻的理解与感悟。当你陷入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与生活之中,内心日渐麻木时,不妨静下心来,用心感受美好宁静的生活,记录下每一个幸福的点点滴滴,每一个小小的感动。
  人生在世,谁不希望自己的一生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又有谁愿意一辈子在坎坷中度过呢?然而,人生就像白天与黑夜一样,有阳光也有阴暗,所以,遇到失败与无奈就要勇敢地面对、豁达地处理。与其一味地抱怨生活,从此变得萎靡不振、日渐消沉,不如怀有感恩之心,跌倒又如何,再爬起来。
  中国有句俗语:"养儿方知父母恩。"当母亲经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历程才把一个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感恩就是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没有哪个人天生就应该无条件地为另一个人付出。对于爱人对自己的疼爱、呵护、宽容都应该心存感恩,因为是他给了你一个温暖完整的家,让你尽享天伦之乐、男女之欢。要感谢这个陪伴在你身边、陪你一起共度风风雨雨、陪你一起慢慢变老的男人,感恩就是珍惜爱人的相伴之恩。在你身上花费心血最多的人除父母外,要数老师了。老师把文化知识传授给你,对你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教给你做人的道理,感恩就是不忘师长的培育之恩。生命中,要感谢的生命还有很多,自己的孩子,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同事,甚至是那些曾经伤害你、欺骗你、藐视你、遗弃你、绊倒你的人,因为是他们使你体验生命,不断成长,是他们开化了你的蒙昧,增进了你的智慧,磨炼了你的心志,还教会了你独立。
  感恩并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心意。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轻轻的问候,一声诚挚的感谢,一件小小的礼物都是感恩的最好表达方式。学会为自己所拥有的感恩,也接受自己失去的事实,不要为过去掉眼泪,用感恩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得失,也会令你活得更加洒脱与轻松。

珍惜婚姻

  在婚姻中了解彼此
  泰勒博士告诉我们:"在夫妻之间仅有无条件的爱是不够的。就像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必须有意义和快乐才能真正幸福一样。"
  在婚姻中,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我是谁",我到底想要什么,我需要对方什么,爱情是需要经营的,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吸引对方爱自己是一种能力,是要在婚姻中不断学习,不断扩展的。关于婚姻,我们有太多的误解(来自对爱以及爱的表现的根本分歧)。其实,婚姻正如一只航行在水面上的小船,夫妻也正是这艘小船的双桨,只有当他们共同协力划起双桨的时候,小船才会很顺利地沿着确定的方向航行。如果小船只是依靠一只船桨的话,那么这只小船大多只会在原地打转转,甚至还会偏离既定的航向。由此可见,夫妻之间都不能牺牲(放弃自己的幸福)自己或过分地依赖对方,要努力挥动自己的爱情之桨,搏击自己的幸福生活。
  培根说过:"了解爱情的人,往往会因为爱情的升华而坚定他们向上的意志和进取精神。"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爱,只是缺少了一双爱的翅膀,就是珍惜。
  他是个安静的人,也是一个很勤快、厚道的人,他很爱自己的女人,常常称赞她温柔贤慧、正直大方。可是女人并不以此为荣,因为她并不满足于这样的称赞,反倒心里有些不踏实。她认为这简单的话语并不足以作为爱的证明,每个女人都希望别人把她当成大美女,虽然她知道自己并不美。有一天,她很不甘心地问丈夫:"在你的眼里就从来没有觉得我有美丽的时候吗?"当她说过这话,就立刻后悔了,因为她忽然很怕,她怕丈夫的回答让她失望,还不如把它当成一份期待,默默地放在心中好。
  丈夫沉思了片刻,回答说:"当然有。你每次洗完头,很自然地披散着长发,看上去很美;每次出去游玩儿,当你走累时,轻轻地靠在我肩头时,感觉你很美很乖;在同学聚会时,所有人都大嚼大咽,只有你细细品尝、小口小口地吃,那么优雅,感觉很美;而你最美丽的时候,就是在周末的夜晚,在那朦胧的灯光下,看着你双颊潮红、两眼发亮时很美很美。"
  只见女人闪现出惊异的目光,她很满足很陶醉,在问这话之前,她设想过丈夫的许多回答,说她喂孩子时最美,说她孝敬父母时最美,说她带学生春游时最美,只要是这些回答都会让她觉得遗憾。因为这些只是作为母亲的美丽。而丈夫与众不同的回答,让她真正明白了,即使是个相貌平平的女子,也总会有美丽的时候。一个表情,一句话语,一个举手投足间的动作,虽然只不过是一刹那,但是男人看到了,心动了,深深地记在了心里。因为他知道爱一个人,并不是要为谁牺牲,如果要是变成这样,会生活很累,而且这份爱也变了质。他懂得爱一个人就是要帮助她回到自己,使她更是她自己。女人相信丈夫是爱她的,并由此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与踏实。
  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往往婚姻里真爱的发生更为真挚和感人。只不过,它掩藏得比较深,需要我们多一倍的用心才能看到。
  古人云:"缘,源自圆,乃命中注定,即缘分。"在亿万年的时光长河中相逢于今生今世,在众生芸芸的红尘人海中际会于此地此处,无论男女老幼,无论贫富美丑,尘缘弥足珍贵,际会足堪珍惜。生命本是一场奇异的旅行,遇见谁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应该珍惜着旅途上每一个与我们同行的有缘人,因为,那是可以让漂泊的心驻足的地方。

做宽容的天使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两人初次相逢是在片场,他们同时是某一部影片的主角。年轻的他们有许多共同的语言,戏里的角色、青春、生活,喜欢吃的食品、喜欢听的音乐……
  影片之中,一次次演绎着的旷世奇恋,令观众潸然泪下。几年时间,她就成为了一颗闪耀的国际巨星。一些明星为了能让自己更火、更红,大多都选择晚婚,而她却截然不同,在20岁刚出头,正红得发紫的时候选择了结婚,嫁给了他。与此同时,她向公众宣布以后退出演艺圈,在家做一个全职的主妇。
  也许是有太多的明星有过失败的婚姻,所以人们对两人的婚姻并不抱乐观的态度,认为他们的婚姻不会很长久。两个同是星光四射的人物,在生活中一旦有摩擦,谁肯低头呢?
  正是因为有人坚信他们的婚姻不会很长久,所以自从他们结婚后,那些记者就从没有停止日夜蹲守,他们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得到一些用来做爆料的新闻。要是能够捕捉到他们吵架甚至动手的镜头就再好不过了。时间似乎过得很快,眨眼25年了,一直都有记者在他们家附近蹲守,可是从来没有谁能拿出一条可以吸引人们的新闻。记者们看到的只有两个人相敬如宾,一起打扫家里的卫生,一起去倒垃圾,一起去超市购物的幸福生活片断……
  舌头和牙齿都有打架的时候,更何况是夫妻之间呢!他们俩真的没有红过脸吗?虽然他们恩爱、幸福,但是他们也有闹矛盾的时候。美国一家电视台的记者,曾经到他们家里做客,当谈到她们的婚姻时,记者笑着问:"在人们的心目中,你们的婚姻是明星们的楷模,看起来一直都那么恩爱和幸福,你们是怎样经营你们的婚姻呢?"
  "生活中的摩擦谁也避免不了,我们也有不愉快的时候。也许你并不知道,在我们之间有一个约定--轮流当天使。"她坦诚地答道。
  "轮流当天使?"记者不解地问。
  "在夫妻两个人之间,如果有矛盾发生,那么爱的天使就是第一个低头认错的人。然而,天使也会有累的时候,所以不能总是由一方来当天使,于是我们就约定好,彼此轮流来当天使。发生矛盾后,不论谁对谁错,总要有一方先低头认错,哄对方开心。如果这次是我,那下次就是他了。这样,我们都是天使,谁也不会累。"
  天使宽容,天使大度,天使会忍让,天使懂得爱,但是一切都有个限度,天使也会疲倦,所以轮流当天使。两位明星婚姻幸福的秘诀--轮流当天使。有谁能说他们的婚姻不幸福呢?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烟雨红尘,茫茫人海,人与人之间,因缘际会,相牵相知。
  台湾作家林清玄也曾说:"有愿才会有缘,如果无愿,即使有缘的人也会擦身错过。缘是天意,份在人为。"无论缘深缘浅,缘长缘短,得到即是造化。人生苦短,缘来不易,我们都应该好好珍惜,并应用宽容与豁达去对待生命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健康是幸福的资本

  幸福首先在于健康。如果你真追求到所希望的一切却牺牲了健康,请问这样的代价是否值得呢?你是否每天起床后便生气蓬勃,有如生龙活虎般地去迎接生活中的各样挑战?还是起床后觉得一点精神都没有,依然有如前一晚那般疲倦?你每天的生活,是否已一成不变,成为一些统计数字呢?你要想有幸福的人生,首先应学的便是如何控制好自己的身体健康,不仅看起来健康并且还真觉得健康,完完全全能够掌握住自己的身体状况,使之有充沛的活力去达成所要的人生。"以健康为中心,名利淡薄一点,生活潇洒一点"。许多健康问题的社会调查显示,国民生活第一关心的是健康。曾经有一家健康报纸调查显示,76%的人认为生活最重要的是健康。人们说: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健康;什么都可以拥有,但不能拥有疾病。这实际上体现了健康是人生第一要务的理念。
  健康是生命的基座,失去了健康,生命也就会变得黑暗和悲惨;失去健康会使你对一切都失去兴趣与热忱。能够有个健康的身体,附之以健康的精神,并且能在两者之间保持良好的平衡,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儒家有句名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里的"修身"包含在现代大健康观念中提出的德、智、健、寿、乐、美六字境界中。儒家讲修身虽然主要指正心或修德,但与健康长寿是有内在联系的。这句名言还深藏着一个道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治理不好自己和家庭的人也难治理好国家。儒家认为实现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应以人人修身为开始,只有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具有健康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健康的身体,并懂得和掌握和谐道理的人,才能更好地齐家治国平天下。
  老子说,"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就是说你为天下(人民)珍惜健康,天下(人民)才能托付给你。反之,一个不珍爱健康的人,怎么能承担大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杰出的政治家大多也都是修性养生的保健大家。
  不良的健康状况对于个人、对于世界所产生的祸害到底有多大,没有人能够计算出来。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有作为、有知识、有天赋的人往往被不良的健康状况所羁绊,以至于终身壮志难酬。许多人之所以饱尝着"壮志未酬"的痛苦,就因为他们不懂得常常去维持身心的健康。经常保持身心健康,是事业成功的保障,是保障工作效率的重要前提。
   "只工作而不娱乐,使得杰克成为一个笨孩子。"
  叔本华说过:"能够促使心情愉快的不是财富,而是健康。"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工作,我们都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是一旦工作起来就有种种理由去搪塞。
  演员傅彪、作家路遥、王小波、梁左等,他们走到生命终点时也都只有40多岁。步入中年的人,身体上存在的问题开始凸现出来,中年人负担着家庭的重担,可是身体已经开始发出警报,如果不以为然,不能有效地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很快病魔就找上门来。

健康在于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早在公元前300年就提出的名言,它深刻地揭示出了运动对于身体健康所起的重要作用。美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肯尼斯·库伯博士指出,只要参加运动就一定会受益,这一规则对脑力劳动者尤其如此。据统计,1968年美国有24%的成年人开始自觉地参加运动,在此后的15年里,美国心肌梗塞的死亡率下降了37%,高血压的死亡率下降了60%,人们的平均寿命从70岁增加至75岁。由此可见,运动是身体健康的有效"添加剂"。
  "民以食为天"、"生命在于营养,健康在于运动"这是人们都懂得的生活真谛。人们都知道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一方面,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调节和兴奋大脑的神经中枢,增强和提高免疫力;另一方面,运动还可以增加饮食,提高睡眠质量。因此,"健康在于运动"不仅是我们现代人的一句时髦口号,更是我们必须努力去做的事情。
  医学之父西波克拉底说过:"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可见运动对于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性。
  人们得疾病的部分原因,是由于身体各部分的发展不均衡。例如,对于某一部分的细胞过度地刺激与活动,而有一部分的细胞则缺少刺激、活动。
  科学研究发现,长期坚持有氧运动对于维持人体健康是相当有益的。
  有氧运动并非老年人的专利,中青年人长期进行有氧运动,同样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尤其是那些上班族,很少有时间进行锻炼,如果每天抽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的时间跑跑步,或练练健身操,基本上就能达到健身的要求了。
  有氧运动对于脑力劳动者是非常有益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健康教育家莱斯通过对800人的长期观察和300多个有关实验发现,当人们感到大脑疲劳时,到室外跑步,可以使大脑的功能恢复到58%,而不做运动改吃药的话,大脑的功能只能恢复到40%到50%。有人便总结出来,慢跑是最佳有氧运动,对醒脑有奇效。
  另外,有氧运动还具备恢复体能的功效。这种积极的恢复方式,如果在非常疲劳的时候,加入到一个令人兴奋的健康群体里进行健身运动,对未来的情绪及体力的调整最为明显,如在健身房中伴着优美的音乐做有节奏的健身运动等。
  现在,随着大家对健康意识认识的提高,运动健身已被大多数人所认可和接受。但运动健身方式一定要选择,避免踏入健身的误区当中。
  在古希腊山顶的岩石上刻着这样一段文字:"你想变得健康吗?你就跑步吧!你想变得聪明吗?你就跑步吧!你想变得美丽吗?你就跑步吧!"普希金曾经说过:工作可以使人感受宁静,运动可以使人感受激情。所以惟有运动才能使人健康,感受激情。

做自己想做的事

  哈佛大学对一批大学毕业生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如下:没有目标的人占27%;人生目标模糊的人占60%;有清晰而短期的目标的人占10%;有清晰而长远目标的人占3%。
  事隔25年,哈佛大学再次对这批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当年那3%的人在25年间始终朝着一个目标不断努力,所以,他们最终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成功人士、行业领袖和社会精英;当年那些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中上层;当年那些60%的人,大多有着稳定的工作,过着安稳的生活,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生活没有目标,并且还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不给他们机会。
  可见,有目标未必能够成功,但没有目标的人一定不能成功。博恩·崔西说:"成功就是目标的达成,其他都是这句话的注解。"顶尖成功人士正是因为设定了目标才成功的,而不是成功了才设定目标。
  迈克·约翰逊是美国短跑名将,他为了挑战人类体能极限,在他的成功之路上也曾遭受了各种挫折,历经两次奥运的失败。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自己想要成为世界冠军的目标,所以每当他遇到重大挫折和困难之时,他都会继续努力,因为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再次站立起来。在亚特兰大奥运400米赛跑的当场,曾有一位记者这样形容当时的精彩场面:"当枪声响起,他如飞而去,不一会儿就把所有的选手甩在后面。他专心致志地注意跑道,观众的喧哗声似乎从他的耳中渐渐退去,其他的选手好像也不存在了,眼前只剩下他和脚下的跑道,心中有一个自然的节拍在运作着,他全神贯注在目标上。"最后,他终于赢得了冠军,站在了那个期待已久的领奖台上。
  如果说,只有特殊的重要人物才会拥有目标,你也是这样认为的话,那么,你将永远无法超越平庸的角色。因为,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的权利,拥有梦想,是一件简单而令人兴奋的事情,而目标就是我们要实现的梦想。人们没有目标,就不会有所进步,更不会去采取任何实践的步骤。我们暂且不说人要有一个长期目标,就拿一件最简单的事来说:如果今天你没有明确的目标,你就无事可做,今天的你就会糊里糊涂地度过,而收获的只是茫然。同样,如果一个人没有明确的目标,他也很难有一个完整的人生规划,可想而知,他的这一生也会像这一天一样,没有任何价值。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你要么为自己的目标付出努力,你要么什么都不必付出;你要么主动掌握这个过程,你要么随波逐流、听天由命。当你制定目标的时候,关键一点是要追逐一个你相信值得去追逐的梦想。只有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通过设定现实可行、能够实现的目标,你就能避免挫败,而每一个小小目标的实现,都会让你更加自信。
  博恩·崔西是世界一流效率提升大师,他曾说:"成功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成功的首要因素是制定一套明确、具体而且可以衡量的目标和计划。"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幸福,都渴望成功,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但是要成功就要达成自己设定的目标或是完成自己的愿望。否则,成功是不能实现的。成功就是实现自己有意义的既定目标。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没有目标的人在为有目标的人达到目标"。因为没有目标的人就好像没有罗盘的船只,不知道前进的方向,有明确、具体目标的人才能像有罗盘的船只一样,有明确的方向。在茫茫大海上,没有方向的船只只有跟随着有方向的船只走。

敢于尝试,不怕失败

  "一个本来无望的事情,只要敢于尝试,往往就会取得成功。"
  有这样一个故事:许多的啤酒商家都认为,要想打开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啤酒市场很困难。开始的"哈罗"啤酒厂也是如此。
  当时的哈罗啤酒厂的市场份额在逐步地减少,而啤酒厂没有钱,所以无法在电视或报纸上做广告。即便销售员林达曾多次建议厂长做些广告,但都被厂长断然地拒绝了。后来,林达决定冒险去做这个事情,于是他向别人贷款把这个啤酒厂的销售工作承包了下来。然而怎样打开市场局面,如何来做广告却成了林达的一块心病。就在他徘徊于布鲁塞尔市中心的于连广场时,他不经意间看到了广场中心有一个撒尿的男孩用自己的尿浇灭了敌人炸城的导火线而挽救了这个城市的小英雄于连时。林达豁然开朗,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他决定自己要做一件别人从未做过的事情。
  第二天一早,广场上的人们发现于连雕像的尿由水变成了金黄剔透、泡沫泛起的"哈罗"啤酒。旁边还立着一块写着"哈罗啤酒免费品尝"的广告牌。如此创新的事情,立刻传遍全市,只见市区四面八方的老百姓都聚集于此,他们拿着自己的瓶瓶罐罐来接啤酒喝。各大媒体也争先恐后地报道这一奇观。
  就在那一年,这个厂的啤酒销量一下了增长了近20倍。这个叫林达的小伙子轰动了整个欧洲,成了闻名布鲁塞尔的销售专家。
  可以说,林达的成功在于他那独特的广告创意。做了一件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生活中,要给自己一点勇气,可以说,勇于踏入那些别人未涉足的领域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竞争力,只要你能克服了这块领域的本身环境带来的冲击就基本上算是成功了,因为未涉足的领域没有别人设下的陷阱,也用不着担心别人乘虚而入,你可以悠哉而踏实地做事,一直到你所做的事情成功。

投入百分百的热情

  拥有热情,让生活充满奇迹
  黑格尔说过:"没有热情,世界上没有一件伟大的事能完成。"的确,热情是一种状态,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原动力,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源泉。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热情都是不可或缺的条件,热情就像发动机一般能使电灯发光、机器运转的一种能量,能激励人去唤醒沉睡的潜能、才干和活力,它能驱动人、引导人奔向光明的前程。在英文中,"热情"这个词是由两个希腊字根所组成的,一个是"内",一个是"神"。这也就是说,热情其实就是一个人因为对所从事的事业具有浓厚的兴趣,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积极心理学理论也告诉我们:通常在感兴趣的事情里,我们越能发挥自己的天赋,做这些事情既有意义又可以让我们快乐,乐此不疲。我们通常会对感兴趣的事投入更多的热情,也会更努力。没有热情,动机便会减弱;有了热情,不但动机坚定,连效率也会提高。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热情的人,就等于有一尊神在他的心里。同样一份工作,同样由你来干,有热情和没有热情,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你的心中总是充满了激情,那么你做什么都会充满力量。反之,一个没有激情的人是不能够做到始终如一的,更不要期望他能够做出什么令人骄傲的成绩来了。可见,培养热情是至关重要的。
  让别人看到你的热情
  热情使莎士比亚拿起了笔,在树叶上记下他们燃烧着的思想;热情使哥伦布克服了艰难险阻,享受了巴哈马群岛清新的晨曦;热情使人们剑拔驽张,勇于为自由而战;热情使樵夫举起斧头,执着于人类开拓文明的道路;热情使伽利略举起望远镜,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因为热情,人们在不断地革新和创造着这个世界。
  现代企业之中,则更需要你带着热情去工作,热情的员工是这支企业大军的先锋队,在任何困难面前,有了这个热情的团队,一切都会迎刃而解。身处职场中,只要你拥有对工作的极大热情并让人看到你的工作热情,即使你不具备超人的才气,你在职场上的成功机会仍会很多。
  要想让自己具有这种工作热情也并非难事,比尔·盖茨就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优秀的员工具有的两大优良品质--老人一样的经验和小孩一样的好奇心。"职场中的员工,只有始终保持一颗如幼童般的好奇心,才能在工作中充满热情并不断去探索和创新。
  众所周知,整个欧洲几乎都被拿破仑所征服,然而他每发动一场战役仅仅需要两周准备时间,如果换成别人则一定做不到。这其中的差别,也许正是因为他那无与伦比的热情使然吧!那些战败的奥地利人个个目瞪口呆,他们也不得不称赞这些跨越了阿尔卑斯山的对手:"他们不是人,是会飞行的动物。"拿破仑的理想充满着把征服一切成为可能的激情,他统率下的每个士兵也正是以这样澎湃的热情,充满了对胜利的狂热渴望,紧紧地跟随着他,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拿破仑所到之处,都会聚集成千上万的、自发组织起来欢迎他的居民,即使是一个毫不相关的旁观者,也不得不被当时热烈的情绪所感染。
  可以说,热情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财富。没有了它,世界上任何一件伟大的事都无法完成。热情,它能激励人去唤醒沉睡的潜能、才干和活力,它是一股朝着目标前进的动力,它也是从心灵内部迸发出来的一种力量。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拥有热情,所不同的是,有的人的热情能够维持30分钟,有的人能够保持30天,但是一个成功的人却能够让热情持续30年。

开心工作

愚人向远方寻找快乐,智者则在身旁培养快乐。
  泰戈尔在《人生的亲证》中写道:"我们的工作日不是我们的欢乐日--因此,我们要求节日,我们在自己的工作中不能找到节日,所以我们是不幸的。河流在向前奔腾中找到它的节日;火焰在熊熊的燃烧中找到它的节日;花香在大气的弥漫中找到它的节日,但是我们每天的工作中却没有这样的节日,这是因为我们没让自己解放,因为我们没有愉快地、完全地将自己献身于工作,以致于让我们的工作压倒了自己。"
  现实生活中的人又怎么离得开工作呢?而且大部分时间都需要在工作中度过。享受工作,把工作当作自己的节日,乐在其中,如此我们的工作必定会给我们带来欢乐。可想而知,如果你在工作中感受不到快乐,那么你的人生真的就会失去很多。所以,我们要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福布斯曾经说过:"工作对我们而言究竟是乐趣,还是枯燥乏味的事情,其实全要看自己怎么想,而不是看工作本身。"把工作当作一种创造性活动,看作一种自我满足,一种艺术创作,全身心的投入,任何人都能从中获得快乐。
  一位心理学家路过一座山,遇见了两位石匠,他们都在用力地凿着石头。心理学家看见他们干得如此卖力,便走上前去问了第一位匠人:"你喜欢做这个工作吗?"匠人皱着眉头抱怨道:"谁会喜欢天天抡动这个重得要命的铁锤来和这些没有感情的石头打交道啊?跟你说吧,这简直不是人干的活计,但是为了生活我也没有其他的选择啦!"听完他的话,心理学家认同地点了点头。他又走到第二个石匠面前,他看到这个石匠满面红光,嘴里哼着小曲,心理学家感到非常奇怪,便问道:"你一定是非常喜欢这份工作吧?"石匠抬起头用手拭去了额头上的汗珠,憨厚地笑笑说:"确实如此,我很喜欢这份工作,每当我想到这些粗笨的石头经过我的雕琢将被别人欣赏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了由衷的自豪!"心理学家被这个石匠朴实的语言震撼了,他简直无法想象,一个做如此粗俗工作的石匠,竟然会有如此高尚的想法。
  若干年后第二位石匠成了远近闻名的雕刻家,而第一位石匠仍旧像原来一样一边抱怨着一边重复着那些机械的敲石头的动作。
  面对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环境,两位石匠却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感受。其实生活赋予每个人的成功机会是同等的,只是人们所处的心态不同。就像第一个石匠满怀苦恼,把手中的工作视为无奈之举,得过且过,结果就是一事无成;而第二个石匠则用一种愉悦的心情、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工作,所以生活总是会把成功的收获带给他们。如果我们都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找寻快乐

工作不是任务
  很多人认为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只能选择其一,如果努力工作,就不能顾及生活,两者之间只能选择其一。当有的人为了家庭忽略了工作,甚至放弃工作时,他们的理由是堂而皇之的,不能够两者兼顾,想要照顾好家庭,必然只能将工作放轻、放弃。但是,我们却发现很多成功的人,他们拥有了双重的幸福,来自工作的幸福和来自家庭的幸福。
  俗话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这句话也没有错,但是,需要指明的是,生活与工作并不是互为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不能放弃其中的任何一个。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每一个人的期望,然而,如果只拥有美好幸福的生活而失去工作带来的幸福,生活就会缺少了一种色彩,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合理地分配时间,合理地安排它们,得到双重的幸福呢?
  曾看过《时尚芭莎》的主编苏芒在她的博客写道:"我喜欢工作也喜欢家。在工作时,我的头脑是充满灵感和梦想,身体里像充满能源的加速器一样,随时蓄势待发;在家里,我的心是充满幸福的,宁静满足,无欲无求的,一粥一饭,有孩子、爱人、还有一只可爱的小猫……记得有同事向我辞职时常常会这样说:对不起,我希望有工作也有生活。多少人拥有幸福的家庭和快乐的工作、满意的成就呢,就算你暂时没有驾御两者的能力,你不愿意试试吗?"
  当我们看到这样一段文字时,我们是否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别人能把工作和生活安排得如此妥当,既在工作中获得满足,又可以在生活中获得幸福,而自己却没有做到呢?诚然,我们看到诸多成功人士,他们既能拥有如日中天的事业,同时他们也拥有着幸福的生活。或许现在很多人都不能妥善地解决二者的关系,但是有那么多成功的例子,为什么不能试一试,让自己拥有双重的幸福呢?每一个人都可以的,只要愿意尝试。
  人们之所以处理不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而且不会安排自己的时间。如果能利用有效的时间把工作处理好,高效率地工作,那就不用占用很多生活的时间。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人,工作时,喜欢拖延,做一些与工作无关的私事儿,比如把与朋友沟通的时间安排到工作时间里去,每天都要打电话给朋友。实际上,多数的电话都是无关紧要的,不是紧急事务最好不要浪费工作时间去打电话,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会造成工作没有做好,同时也不得不去加班完成工作。这时候,他们就认为工作和生活是矛盾的,两者之间只能选择其一。
  有很多人曾问杰克·韦尔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会有那么多时间去打高尔夫球,还能继续干好CEO的工作呢?他是这样做出解释的:就是正确地把握好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关系。例如要如何去管理生活,如何支配时间,应该把多少精力和时间放在工作上这些问题。
  如今,很多上班族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发生眼疾、慢性疲劳、很多人失眠、过度劳累等等,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要把工作停下来,是不太可能的,首先,没有了经济收入,失去了生活的来源,生存没法得到保障,这样的生活还能美好么?其次,即便有了生活上的保障,我们也不能离开工作。既然如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工作和生活必须兼顾,我们需要的是双重的幸福,那么,怎样平衡它们之间的关系呢?首先我们应该保证自己的工作效率,并尽量利用好有效的工作时间。其次,我们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心情轻松,坦然地接受压力和劳累,这样能大幅度减低疲劳的程度。
  总而言之,在人的一生中,工作和生活都是必须兼顾的,少了哪一项都会觉得有缺憾。如果只有工作,没有生活,每天除了工作没有别的生活趣事,那么,工作也将会索然无味。反过来也是一样的。想要活得更加精彩,就一定要平衡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让自己拥有双重的幸福,来自工作的幸福和来自生活的幸福!用自己的热情去构筑未来,那岂不是一举两得么?

薪水不是工作的全部

  并不是要你在"为薪水工作"与"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工作"之间二选一,因为它们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并列的,且互相促进的关系。
  尽管人类被自己冠上了高级动物的称号,这个"高级"是来修饰"动物"的,所以说,作为动物的人类来说,不要冠冕堂皇地认为自己和动物存在本质区别。从生存的角度来讲,一切物种,包括植物在内,都是优胜劣汰,而且有很强的生存意识。生存是万事万物的一大主题,这无可厚非,不要认为这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和心态,渴求生存的本身并不是可耻的行为和心态,真正可耻的行为是在实施这个过程时做了一些严重伤害到别人的事情。如果不遵循大自然规律,必然会受到惩罚,如今,环境污染问题导致的气候失常以及很多的环境、社会问题,这一切不就是在告诉我们为了达到自身的目的恶意损害其他物种、环境,必将会遭到回击,甚至更为严重的灭绝。要说和其他生物的区别,那就是理智的区分。智慧越发展,对自然界的破坏就更大。所以,我们从什么样的角度出发来看待工作,视工作为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才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工作是维持自己继续生存的基础,这一点不可耻,并且出于对生命的珍视,我们把"为薪水工作"作为工作的一项重要目的,这并没有什么不对,毕竟生存是前提。但是,如果"只"为薪水工作,就不可取了。
  除去为了生存,我们为什么还要为薪水工作。这也很简单,就是为了家人和自己能过上美好的生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并不是金钱可耻,而是不义之财可耻,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常的渠道来获取报酬,过上我们想过的生活,这没什么不对,而且是天经地义的。对于每个人来说,基本的生存和美好的生活是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向往的,如果对金钱采取一种唾弃的态度或者认为合理追求金钱是可耻的,这不符合规律。只要光明正大地去争取你生存的权利,光明正大地去追求美好的生活,这是一种本能,也是理所应当的,千万不要把追求"薪水"这种心态看成是可耻的,可耻的是那些为了挣钱而不择手段的人。
  这里我们要对两种人,一种人认为自己工作只为了薪水,没有其他目的;另一种人则避谈金钱。这两种人在心态和认识上都存在一定的误区,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避谈金钱是一种虚伪,只谈金钱是一种浅薄。这句话非常经典,既说明了金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说明了不能有拜金主义的思想。
  喜欢看足球的人都知道,现在的足坛,普遍采取悬赏来激励球员的求胜欲望,而且各国足协在每次大赛前都以悬赏来刺激球员疲劳的神经。从激励的角度来说,正确地争取利益在一定程度也促进了行为个体的积极性。
  在2006年的世界杯上,国际足联公布了这届世界杯总奖金高达19亿欧元,其中冠军球队奖金达到近1573万欧元,达到历届最高水平。
  各国足协也纷纷抛出了橄榄枝,比如美国队如果夺冠人均约550万人民币,西班牙如果夺冠人均约540万人民币,英格兰如果夺冠人均约440万人民币等等。
  客观地说,每个球员都想获胜,这出于很多方面的原因,作为一个职业球员,国家、球队、个人的荣誉,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些都能起到激励获胜的作用,但毫无疑问,我们也不能否认高额的悬赏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队员们的求胜欲望。
  这个事实非常符合我们的论题,我们追求薪水,但却不是我们工作惟一的目标,因为工作、人生是由很多精彩的元素构成,如果惟一就会显得苍白和无力,少了哪一项都会感到缺憾,所以,用正确的方法去追求美好的生活,这就是为薪水工作的条件。

在工作中自我实现

  "幸福就是灵魂的一种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这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他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幸福观,开启了西方哲学史上完善论幸福观的先河。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心理学研究者在反思生活质量意义的幸福感研究的基础上,从西方哲学中完善论幸福观的传统出发,对幸福的含义进行了新的阐释,发展了心理发展意义的幸福感研究。在心理发展意义的幸福感研究者看来,幸福不仅仅意味着因物质条件的满足而获得快乐,而且还包含了通过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而达到完美的体验。这类体验的获得是以个人的自主性和目的性为前提的。在马斯洛需要层次和自我实现理论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自我决定理论。按照自我决定理论的解释,人们能否体验到幸福,取决于那些与人们的自我实现需要密切相关的一些基本需要的满足情况。因此,幸福感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价值感,它从深层次体现的是人们对人生的目的与价值的追问。
  工作中的幸福就是,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既然选择以此为生,就应该有专业精神,竭尽所能做好工作。这是一个邮差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
  身为一名普通邮差的雷蒙德,他的事迹闻名世界。他的工作就是负责为小区的住户收送信件。当他知道小区里有一位职业演说家,这位演说家一年大概有200天在外出差。他便找到了这位演说家,向他索要一份全年份行程表。
  "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当你不在的时候,我就替你保管你的信件,当你回家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把信交给你。"雷蒙德诚恳地解释说。他的这一举动令演说家十分惊讶,他从没遇见过这样的邮差。演说家回答道:"不用这么麻烦,你只要放在我的邮箱里就可以了。""据我了解,盗贼经常窥探住户的邮箱,如果发现是满的,就表明住户不在家,那么家中很有可能失窃。"雷蒙德继续解释。
  后来,雷蒙德细想,继续说:"不如这样,只要邮箱的盖子能盖上,我就把信放到里面,塞不进去的话,就搁在房门地下,如果也放满了,我就把信留着,等您回来。"演说家无可挑剔,欣然同意。
  半个月过去,出差回来的演说家发现自家门口的擦鞋垫跑到了门廊的角落,下面还遮着什么东西。原来演说家出差的时候,美国联合速递公司把他的包裹投到了别人家里,雷蒙德看到演说家的包裹送错了地方,就把它拣了回来,并送回了演说家的住处藏好,还在上面留了张字条,解释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细心地用擦鞋垫把它遮住,以避人耳目。
  对于雷蒙德专业的服务演说家非常感动,并深受启发。演说家明白了生活中的任何一项工作,有的人可以做得很出色,因为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后来,他经常把雷蒙德的例子讲给他的学员听,后来还编辑成书,雷蒙德便成为了敬业的模范。
  曾在商场的一个鞋店里,看见过一个能用各种各样方式系鞋带的售货员。一个人能把普通的鞋带系成鲜花和卡通人物,他的心灵手巧着实令人佩服,据说,这个人还曾经在电视上现场表演过,技惊四座。他的营业额要比其他人高好几倍,很多人都是慕名而来。
  演说家在书中这样写道:人人都可以成为他,人人都会喜欢他。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只要有一份敬业的精神,即使是一份再普通不过的工作也能做得让人佩服。正所谓"以此为生,精于此道"。

财富不是幸福之源(1)

  一 财富与幸福
  财富不是幸福之源
  什么会让你感到幸福,一所大房子,一辆好车,还是一位更性感或者更善解人意的伴侣?积极心理学权威米哈伊·西卡森特米哈伊曾问过一个问题:"我们这么富有,为什么我们还不开心呢?"生活中也时常会听到一些朋友说:"郁闷啊,郁闷。"为什么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却有那么多的人陷入精神苦闷之中去了呢?有这样一个故事:
  冬日里,一位富翁去海边散步,当他漫步到海边时,他看到一个渔夫也在悠闲地晒太阳,就问道:"你怎么不去打鱼呢?"
  渔夫反问:"为什么要去打鱼?"
  "挣钱买大渔船呀!"
  "买大渔船做什么?"
  "能够打很多鱼,你也能成为富翁。"
  "成了富翁又怎么样?"
  "不用天天去打鱼,还可以幸福自在地晒太阳!"
  "我不正在晒太阳嘛!"
  富翁哑然。
  富翁和渔夫哪个更幸福呢?不见得锦衣华服就是幸福,不见得粗茶淡饭不是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标准都不尽相同,所以,只要是自己认为是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幸福。
  《2005年社会蓝皮书》公布了目前中国近八成居民感到生活幸福,农村居民幸福感强于城镇居民。"金钱不是万能的",这句话在"澳大利亚幸福感指数"的调查中得到最佳印证。这项调查涉及澳大利亚不同地区23万人口,结论显示:悉尼等大都市中的人们最郁闷,而"穷乡僻壤"的人们反而活得最快活。在巴西、阿根廷等国的幸福感比其收入预期的要高出一些,在东欧国家的幸福感则比其实际的经济收入水平预期的要低一些。而经济收入水平很高的日本,其幸福感却很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做的幸福调查中,心理学家大卫·迈尔斯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幸福与财富之间的关联性非常低,唯一的例外是在一些极穷困的、基本的生活条件得不到满足的地区。根据积极心理学大师塞里格曼的观点,财富只是缺少时才对幸福有较大影响,当财富增加到一定水平后,财富与幸福的相关就小多了。即便是在福布斯排行榜中前100名,身价在125亿的富翁,也只是比中等收入的人稍微幸福一点而已。此外,泰勒博士指出:金钱除了可以提供食物和居所外(不是指鱼翅和城堡),只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有趣的是,我们经常搞不清楚目标和手段的区别,而牺牲幸福(目标)来换取金钱(手段)。

财富不是幸福之源(2)

财富并不能使人感到幸福,可为何还是令我们如此痴迷呢?为什么寻找生命的意义远不及获得财富来得实际呢?为什么我们可以很自然地以物质条件为标准做决定,却总是十分困难地以内心为标准去做决定呢?
  从生物的进化角度来看,有可能是我们远古的历史影响了我们现在的行为。当人类还在原始时代时,更多的物质资源决定我们是否可以度过一个严冬或者自然灾害,因此,储存成为一种习惯。而发展到现代社会,我们不再为生活而储蓄,而是为储蓄而生活。对于广大的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的人来说,他们并不能对"金钱买不到幸福"有深刻地认识,他们认为,如果生活中多一些金钱能使他们过得更加快活。社会心理学教授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他们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人们一旦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要之后,快乐的源泉主要建立在一些有意义的娱乐活动和丰富的人际关系等因素。而这些基本与金钱没有直接的关系。一些心理权威教授曾说:那些无形的财富比有形的财富更能让人得到快乐,快乐并不是拥有更多的物质享受,而是懂得享受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
  财富不是幸福之源,财富仅仅是提高人们幸福感的有效方法之一。不可否认,在社会生活中,物质上的富有可以在帮助个人获得幸福的同时也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幸福。有了金钱上的保障,我们不但可以对不喜欢的工作说"不",更不会为账单而感到烦恼。此外,赚钱的欲望可以成为积极的挑战,甚至给我们启发。但是,金钱本身并没有价值,它仅可以带来一些丰富的经历。物质本身并不能给生命带来意义或是精神上的财富。正如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所说:"人类刻苦勤勉的终点就是获得幸福,因此才有了艺术创作、科学发明、法律制定,以及社会变革。"可见,财富、声望、知名度与其他目标都不能和幸福相比,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名望上的追求,其最终都是追求幸福的手段。无论在哪种身份背景下,只有当自己觉得心灵舒坦,精神充实,才会感觉到幸福;只要打造一个简单快乐的心境,过有意义的人生,就能提高生活的幸福度。反之,即使有再丰富的物质,有再多的爱,心灵没有阳光,也是感觉不到幸福的。如果认识到这点,我们就会发现富翁是幸福的,渔夫也是幸福的。

幸福由心造(1)

幸福就像是我们小时手中把玩的"万花筒"一样绚丽缤纷,当你转动它时,里面的图案就会跟着变化,那多彩、漂亮的玻璃碎片,通过玻璃镜子的反射,组合成许多美丽的图案。不同的组合有着不同的的心境。
  在1924年一个非常闷热的夏天,罗素来到中国的四川。罗素和他的陪同人员各自坐着两人抬的竹轿上峨嵋山。作为一个思想家和文学家的罗素,看到几位轿夫累得大汗淋漓地沿着陡峭险峻的山路前行,根本就没了观赏峨嵋山景观的闲适心情,他思考着几位轿夫的心情来。他想,这些轿夫一定特别痛恨坐轿的人,大热天的,还要抬着他们上山;他们一定在想,为什么自己不是坐轿的人而是抬轿的人呢?
  当到了山腰的一个小平台时,罗素让轿夫停下来休息。他下了竹轿,细心地观察轿夫的表情。他们拿出烟斗,坐成行,有说有笑地讲着事情,对于闷热的天气和坐轿的人没有丝毫埋怨,对自己的命运更没有感到丝毫的悲苦。反倒兴高采烈地给罗素讲自己家乡的笑话,还好奇地问罗素一些有关国外的事情。交谈中,他们还不时发出高兴的笑声。
  之后,罗素在其《中国人的性格》一文中讲到了这个故事。他的著名人生观点就是:用自以为是的眼光看待别人的幸福是错误的。
  有谁能说,坐轿子的人不是幸福的,又有谁能说,抬轿子的人是不幸福的,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追求。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便是真正的幸福。
  生活中,身处不同环境里的人对于幸福的感受也有着不同的心境,所感受的幸福程度也会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它就是心灵快乐才会产生幸福。所以,我们不妨多听听自己内心深处发出来的声音,只要心是满满的,生活中可随处俯拾幸福。不要以为富有就会幸福,不要以为追求形式上的美好与条件上的耀眼就是幸福,幸福就是一个过程,一个体会快乐与意义的过程,一个心灵上获得满足的过程。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只有快乐才是人生幸福的唯一标准。他还说:如果我们因为赚钱而遭受了痛苦,那么,这钱就不如不赚。当社会上的许多人在积累大量财富之后,他们才发现钱是个累赘。一家人也只能住一套房子,再大的屁股也只能坐一辆车,再营养的美食也只是一日三餐。所以,快乐幸福才是人生的最高生活准则。他认为,赚钱要开心,花钱要高兴,如果仅仅把赚钱作为人生的最终追求的话,他势必会沦为金钱的奴隶,会变成一个忠实的守财奴,有如巴尔扎克笔下的那个欧也尼·葛朗台。
  如今的人们都在执著地追逐财富,拼命地奔跑在钱的大道上,追得心力交瘁而不自知,跑得焦虑重重而不放弃,唯恐自己被时代抛弃。汤玛斯·富勒说:"满足不在多加燃料,而在于减少火苗;不在于累积财富,而在于减少欲念。"财富和幸福是手段与目标的关系。财富的增长并不意味着幸福感的增强,也许在刚刚开始积累财富的阶段,数量的增加让我们倍感幸福和满足;但是随着自己的消费欲望也水涨船高的时候,财富增长的速度落后了欲望的增长,这个时候,我们没有感到幸福,反而感到压抑和痛苦;而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它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幸福则来自于积累财富的过程而不是在享受财富的过程。

幸福由心造(2)

  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金钱在影响幸福的各种因素中,只起到1/5的作用,而在构成美好生活的因素中,则只起到1/6的作用。金钱真正能给你带来安全感吗?
  生活中有许多人,对金钱抱以了金钱本身所不能承载的期望。你是不是这样想过:
  只要我有很多钱,我就会觉得很自信,感觉很好。
  只要我有很多钱,就会有更多的人尊重我,喜欢我。
  只要我有很多钱,我会感觉十分安全,包括我的生活也会有保障。
  可以说,一旦你有上述三种想法中任何一个时,你就会被金钱所控制,并且为之感到恐惧和忧虑,你总是觉得钱不够多,而且收入很难获得增加,而你的愿望也没有办法实现,这使得你总是绝望和消极,因而更渴望金钱,更因为缺乏金钱而感到不安全、不自信和不快乐。
  不妨坦诚地问一下自己,没有得到那些你其实并不迫切需要的东西,真的让你很不快乐吗?你还要继续为那些无休止的欲望奔波苦恼却放弃享受现在所拥有的吗?
  唯一的答案是,金钱在满足了我们最基本的需求后,它既不会带来快乐,也不会带来不快。
  如果我们年收入在4-5万元时,我们感到快乐并且过得有意义,那么在我们有更多的钱时,我们也能感到快乐,过得有意义。如果我们年收入在3-4万元时,我们感觉不到快乐,并常常伴有焦虑,感觉生活过得没有意义,那么即使我们每年挣到一百万结果也一样,我们仍然是不懂得使自己快乐、生活得有意义、爱做无谓担忧的人,所不同的是,我们在更好的生活条件里不快乐。
  1不妨重新来认识一下"金钱",它在我们生活中都有什么作用呢?请不要过分夸大它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
  2正确使用金钱,既要善于节约和储蓄,又要懂得适时地享受使用金钱带来的快乐。
  3不与别人比较。提醒自己,金钱只是我实现幸福的一个工具而已。

情感与幸福

  爱体现为一种生活、心态、责任和人生。黄昏的厨房冒着热气的汤煲是爱,冬日的路灯下徘徊期盼的身影是爱,斑马线上握紧的双手是爱,熟睡时加在身上的薄被也是爱。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切与关心体现为爱,它是一种正向的感情。爱有积极的爱和消极的爱之分,但凡有利于感情表达、有利于促进双方信任、理解、沟通的爱情都是积极的,相反,则是消极的。
  想知道你的爱情是否具有安全感吗?
  包括弗洛利在内的多位心理学家编制了一个爱情问卷,此问卷将人的爱情分为三种类型:
  1我发现自己较为容易与人亲密相处,能自然地依赖他人,也能让他们依赖自己。我不经常担心被人疏远,或在乎他人离我太近。
  2我对与他人亲密接触感觉有些不舒服,我发现自己难以完全地信任他人,难以让自己依赖他人。当某人离我太近时,我感到紧张。我喜欢对方主动要求我爱他,向我表示爱。
  3我发现当我向对方表示爱的时候,他并不像我表达的感情那样回应我,我经常担心对方不再爱我,或不与我在一起了。我渴望与对方融为一体,可这种感情经常吓着对方。
  你可以联系自己的行为,评估一下自己是属于什么类型的爱与被爱者。第一种类型的爱是一个具有安全感的爱,爱与被爱都是安全的,充满了成长和信任的力量。第二类型的爱是回避型的爱,不表达自己对爱的主动,害怕与人形成亲密感。第三种类型的爱是焦虑型的爱,以害怕失去相爱的人为特点。
  积极的人,无论是对待爱情还是自己的需要都是较为理性的。她会积极地对自己说:"我十分希望能与这位出色的男士结婚,我不能保证他一定会同意,但是,我要尽力而为。""当然,我不希望他离我而去,因为离开他我会很难过,可是,如果他真的决定离我而去,我也只能接受,因为这是他的选择。""他离开了我,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却不是更糟的事情,因为我还有选择的机会。""对于他的离开,我受了很大的打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人生的停止,因为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我会充满希望地继续生活。"
  可见,一个积极的人敢恨敢爱,不但善于体验爱情的快乐,而且总是能用心灵捕捉到爱情的愉悦的方面,善于从关心、幽默、天真、建设的方面体验爱情的美好,积极的人总是乐观地相信对方是爱自己的,也相信将来的生活是美好的,他们认为相爱的每一天都是宝贵的、有意义的,所以他们珍惜现在的每一天,尽情地享受每一天。他们没有时间和闲暇去想那些可能发生的不愉快,也不去细致地规划将来的每个细节。他们有一个目标,去努力实现它,同时,他们也知道自己永远走在路上,既然在路上,就要欣赏风景,一个会边走边欣赏风景的人才是一个真正能够体验爱情的快乐的人。

成功只是手段,幸福才是目的

  幸福比成功更重要
  曾经看过《记住你是谁》一书,其中作者曾这样写道:"作为教授,我不希望看到这事情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在我的学生身上。应届毕业生们害怕自己的同学们事业有成时,自己还在挣扎前行,一贫如洗,一事无成,于是他们往往选择看起来似乎最安全可靠的路径:寻找高薪工作,以便能衣着光鲜地参加同学聚会。那些毕业生,原本执著于媒体行业的创意,却去了投资银行;那些渴望自由而活跃的创业者,却去了沉静呆板的公司。他们想像自己的同学五年后会获取什么:个人办公室、丰厚的奖金以及高级头衔--所以他们极度害怕和规避冒险,害怕追寻自己的兴趣到头来两手空空。其结果呢?大量聪明有天分的人把时间浪费在那些头衔响亮、待遇丰厚的职位上,但这些职位对于他们根本不合适,而且对于他们真正想追求的职业目标毫无用处。"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尼尔·卡尼曼说:生活中,大部分的人会认为高收入=快乐,但事实上,虽然高收入的人对生活会比较满足,但他们也因此更容易紧张,有着很多的压力和烦恼。在成功之前,他们可能也曾有过不开心的日子,但他们一直相信,只要成功了,他们就会得到幸福。而当他们达到目的时才发现,原来所期望的根本就不存在,此时,他们感到自己的幻想(也是很多普通人的幻想)--物质地位可以带来永久的幸福--破灭了,而陷入"现在怎么办"的深谷。
  我国在改革开放近30年来,社会在创造了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使得人民生活水平得以进一步的提高,可是,令人疑惑的是,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的幸福感却没有得以改善,更没有呈现增长态势。现代社会,伴随着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增大,人们的浮躁情绪和心理失衡却日益严重。接连不断地看到弱势群体抱怨生活、抱怨一切都很不公平,甚至还有一些强烈的仇富情绪出现在一些人身上。同时,我们也能够发现,有一部分人士大力鼓吹个人成功是自己奋斗的结果,这势必会导致对他人和社会不讲回报的心理,尤其对一些弱者的感情更是极为冷漠。成王败寇的实用主义哲学似乎成为人们用来衡量人生成功的标尺,因此导致成功者的自大,失败者的愤怒,可以说,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于社会各阶层人的心灵都具有损害作用。然而,我们要知道,成功只是人类提升幸福感的手段和途径,一旦只注重物质财富的获得和积累,那财富终将变成人们获得幸福的障碍。
  此外,一些心理学家还发现,人类擅长在关于未来的事情上自欺欺人。因为人们盲目地相信幸福感增加以后,生活会比现在更好。其实这多是由传媒和广告培养出来的,它们总是吹嘘,购买某种东西或获得某种成功之后,我们就能得到更大的满足。相信幸福取决于达到目标的人倾向于选择新的目标,而且会让自己相信,这次他们终于找到了通往幸福的"真正"道路。与此相比,2005年,美国心理学家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和她的同事一起研究的成果则更具说服力,她们认为,幸福和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重要前提。幸福的人在成功后不一定更加幸福,但他们往往比那些没那么成功的人更容易感到幸福。她说:成功确实与幸福有关--但成功是幸福的结果,而不是幸福的原因。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幸福的人拥有其他促进成功的个人品性。积极的心态也有助于引发强劲的前进动力,并促成与他人的协作。
  我们应当知道,我们到达人生中的成功的顶点往往是一瞬间的事情,而生命中的绝大部分过程不过是我们在过程中攀爬,所以幸福道路就在自己的脚下。

成功是多元化的

  取得幸福并不是要人们将成功、财富或者地位看淡,而是希望读者能够反思一个现象:我们努力追求成功是为了获得幸福,但成功之后,我们却发现自己并不比以前幸福很多。其实,那是因为我们把手段当成了目的。权力、金钱都是获取幸福的手段,而不是目标。
  记得曾经问过一个朋友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他回答说"睡懒觉"。我说:"那你为什么让自己忙碌到没有时间睡懒觉?"事实上,除了功名利禄的追求,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获得幸福的途径,譬如家人和朋友、兴趣爱好、工作本身,如果能体会这诸种幸福,我们的心态将更平和,身心将更和谐。
  我们的传统观念和价值取向把成功定义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认为只有追逐最大化的名利才是获得成功。其实,成功是多元化的,它没有大小之分,没有行业之分,只要能做到最好的自己,把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渗透到每一件事情的细节中,一定就会成功!一位西方哲人说过,成功是没有标准的。
  它并不意味着是第一,也并不意味着超越所有的人,而是只要尽了力量,发挥了所有的潜力,尽管结果仍不是最优秀的,仍不失为一种成功。社会是复杂的,并不是一个人能左右得了的,一个人过于突出或冒尖,也是一种很危险的状态。"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想过幸福的生活,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活在此刻,享受现在不失为一种很好的人生境界。
  如果我们带着有色眼镜去把成功区分大小,那就很可能失去真实的自我,就会把人引入一种一切向"钱"看的歧途。我们不能否认金钱在我们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且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更多的名利固然是一种成功,可是,假如走进一种只有获得最多名利的成功才是最大成功这种误区,就会把自己陷于一种绝境,而且让自己失去很多乐趣和潜力,也失去了很多通往另外成功之路的机会。
  我们知道,每个人具有的潜力是不一样的,可能这种潜力在幼儿时期就会有所体现,但是,潜力也是需要训练和培养的。《礼记·学记》里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一样的道理,即使一个极具某些天赋的人不去试图培养自己的特长,就会被白白地埋没掉,而且你去追逐一些自己并不擅长的事情,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况且效果并不一定会好。2004年奥运会,电视在播放田径赛场上的镜头,刘翔获得110米栏决赛的金牌,他不仅仅打破了奥运会纪录,还平了世界纪录。这个成绩让所有黄种人都感到骄傲,因为刘翔是第一个获得奥运田径短跑项目世界冠军的黄种人,他创造了中国乃至亚洲的历史。假如当年刘翔的父母没有让自己的儿子走田径的道路,而是选择看起来更能挣钱的篮球运动,那么,我们现在就不能肯定这个跨栏天才是否能最好地发挥自己最擅长的特长。

确信自己有好命(1)

  一 确信自己一定会走运
  只要相信自己,就会走运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个人能否成功,完全取决于他对自己信任的程度。只要找准了方向,充满信心地去努力,就没有实现不了的愿望。要把天赋尽可能提升到最高,就不能只注重天赋,还必须善用自信的力量。
  弗烈德利克曾说:"我相信强烈的目标,这种可以使人完成任何事情的诚恳精神,这种自我忠实,是使人的心灵成就大业的最大因素。"生活在俗世中,我们每个人都曾对前路感到茫然过,也曾因周遭发生骤变而黯然神伤过,或许经历的事情多了,人也变得畏缩起来,对一切事情持怀疑态度,不敢再前行一步。作家焦桐说:"生命是不宜有太多的阴影、太多的压抑,最好能常常邀请阳光进来,偶尔也释放真性情。"
  那么,一个人凭什么自信呢?
  是来源于成功的暗示吗?当一个人的某项重任或创新一旦成功了,他就会自信。此话虽不无道理,却仍未道出自信的根本依据。一个人在担当重任或大胆创新前就需要拥有自信,而不是只有在成功之后才能自信,外在的因素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自信。
  当一个女人年轻而亮丽的容颜随着岁月流逝而悄然逝去,伴随而来的是臃肿的身材、写满沧桑的皱纹、布满疲惫的愁容,这些都会让她有种莫名的失落与自卑。甚至有时还会很委屈地抱怨说:"我也曾经那么自信,可是看着年轻的女孩子亮丽照人,我却徐娘半老,凭什么还拥有自信呢?"
  可以说,自信的人不一定有天姿国色,也不一定潇洒帅气,他们甚至可能只是相貌平平,但是,正是因为那份自信,他们瞬间便变得光彩耀人,变得淡雅高贵,因而,无论在哪个场合,他们都是最耀眼的焦点,而且永远不会因为容颜的衰老而失去自己的魅力。可见,即使是年华不在,也有一种内在的美丽气质正陪伴岁月渐渐沉淀与丰厚而累积、升华。而过于自卑的人因为缺乏自信,而忽略了自己的优点与长处,更无法使自身潜在之美得到充分的挖掘与展示。只要拥有自信,那么无论在何时何地,你都能表现出一种坚定而执着的向上精神,也都能焕发出一种别样的风采与美丽。
  建立自信就这么简单
  积极状态与结果并无必然联系,得高分、考上大学并不意味着积极,成为一个社会公众人物也不意味着积极,名人中也不乏悲观厌世、自杀之人,积极应该是与过程相关联的,与积极、乐观、接受、承担、勇气、关怀、自信、宽容、创造有关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自信:我们不漂亮但我们健康;我们不高贵但我们快乐;我们不富裕但我们知足;我们的学识不渊博但我们一直没有放弃努力……
  尽管人们无法控制影响自信的很多因素,但却可以坚持做一些事情以建立自信。采用以下十种策略,你可以获得激发潜能所需的精神优势。
  那么,我们要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呢?

确信自己有好命(2)

  1认识自身的优缺点。
  2保持好的体态,穿着靓装。
  耷拉着肩膀,无精打采的样子与挺胸抬头,眼睛直视前方完全展现出两种精神风貌。要给人一个好的印象,就要保持好的体态。
  3坐在最前排。
  4加大走路的步伐。
  5练习当众发言。
  6做自己能做的事。
  7感恩的心。
  8赞美他人。
  9规律运动。
  10贡献社会。
  如果你专注于自己对这个社会的贡献,就会对自己的考虑少一些,也不会再担心自己的缺点。这样可以增加自信,能让你最有效地为社会做贡献。你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你所获得的个人成就和赞誉就越多。
  需说明的是,自信不等于自负。自负的人总是目空一切,高高凌驾于众人之上,凭着自己的优势,不轻易向任何人点头,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给人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而自信的人,因为自信更多了一些平和、宽容、礼貌,他们待人和颜悦色,犹如圣母玛利亚般,易于交谈、易于接近,因而更愿意亲近。

学会一定程度上的满足

  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参加一些非常有趣的活动时,会达到忘我程度,将时间及忧愁全部抛之脑后,相应的,生活满足感便随之而来。心理学家彻斯把这一现象称为"顺其自然",他认为,生命中许多活动的流程就是生命中的满足,如:人们正在处理棘手的事件,正在做手术、玩乐器或者是在和孩子一起解决难题等。
  然而,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经常牢骚满腹,在羡慕别人的生活的同时,抱怨自己对生活的不满。也许人类最可悲的便是错过了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欢乐时光,而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与其终日停留在抱怨哀叹中,浪费生命、虚度光阴,不如快快乐乐地生活,我们应该知足常乐,身体是健康的,我们就已经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笔财富,那些躺在医院里的病人是多么羡慕能在阳光清风下徜徉的人群啊!许多事情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它的弥足珍贵,因为遗落了那一份拥有时的心旷神怡。现代人形色匆匆的脚步已定格为一种时代的风景,在挑战与竞争接踵而至的今天,在人们取得一些成绩的时刻,若能做到乐由心生,实为人生的大智慧。
  "知足常乐",顾名思义,就是对幸福的追求持一种极易满足的态度。古人云:"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了,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觉得满足的快乐的。这种态度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千百年来小农经济下的产物,古代哲人认为,人的痛苦根源不是在于贫困而在于欲望。人的追求与欲望一旦满足不了便产生了痛苦;而一种欲望被实现后又随之而来新的追求,总是无法得到满足,也总是徘徊在痛苦的边缘。
  知足常乐是一种心态。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心情,安于现状的骄傲自满不是知足。《大学》曰:"止于至善。"是说人应该懂得如何努力而达到最理想的境地,更应该懂得自己处于什么位置是最好的。知足常乐,知然后乐,是透析、定位、放松自我。做到"知",不会让自己好高骛远,迷失了方向,"足"不是碌碌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更不是心力交瘁,它是一种幽幽释然的情怀。
  "布衣桑饭,可乐终身"、"宁静致远,淡泊明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古人知足常乐的典范。知足这种良好的心态,运用到待人处事上,便充满了和谐、平静、适意与真诚。它赋予了我们一种人生底色,当我们忙碌奔波,疲于追求、拼搏得失去方向时,知足常乐所孕育的宁静与温馨给风雨兼程的我们带来安慰、送来"指南针"。待我们休憩整理后,督促我们毅然前行,为我们增添不竭的动力。
  知足的人即满足于自我的人,他们不会去追求那些明知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欲望,而他们也会在能实现的欲望之内,为之奋斗,坚持不懈,这类人一旦得到了自己的所求,快乐便油然而生,并且他们每上一个台阶时,快乐的程度也会上一个新的台阶,他们的这种追求,不是刻意去勉强自己,去强迫自己,而是在自我能达到的范围内去要求自己,自觉地知足,心平气和去享受独得之乐。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上的不开心,情感上的不舒心,事业上的不顺心,都是一种心态。人长大了,欲望也会随着年龄逐渐增加,不像孩童时容易得到满足。可是若干年后回头看看,你会发现,我们今天的欲望与孩童时并无本质上的差别。得到和失去只在一瞬间。
  当然,知足常乐,不是盲目乐观,也不是要躺在光荣榜上睡大觉,沾沾自喜。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审慎洞察当前的成功,然后乐于进取,勇敢开拓,为将来取得更大的成功而鼓足信心。
  人人若能做到知足,世间也便少了几许纷争。小说《笑傲江湖》里有一句话: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虽是虚构,却不失为一种人生感悟,点出"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真谛。
  你或许是平凡的,但你不一定就不是幸福的。你的财富往往就是这些看似平凡的东西,只要你拥有一颗知足的心。

比较不能得到幸福

  生活中的比较
  活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处处都有坎坷、有崎岖,甚至还有断崖,这种不顺利的生活所带来的痛苦更是无穷无尽,但痛苦不是我们生活的目的,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而将快乐置于身边不顾。其实什么才算是"人上人",人与人之间有可比性吗?
  纵观生活中的比较,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与别人比较,多数是自己认识的周围的人。假如说你1年挣了5万,而当你听说比尔·盖茨挣了数百亿时,你不会低落,可是如果你的朋友挣了8万,你就会难过了,甚至会痛苦反思。第二种是与自己的以前比。如去年年薪只有2万,而今年却是5万,想到这,你会开心。可是如果说你去年收入5万,今年减至2万,那么你会有难言的酸楚。
  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每个人的性格、能力也有差距,过多地比较,只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想要获得幸福,就要调整心态,做到正确的比较,适度的比较,努力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和幸福指数。凡事要想得开,看得透,即使身处逆境,也要相信自己不是最不幸的,最多只能算第三,因为上帝和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比你更加不幸。
  罗素说:"进步是比较的结果。比较能给人进步的动力和参照,但盲目的比较会使人陷入误区。不是在自己的努力里寻找快乐,而是在别人的拥有里寻找痛苦。结果非但没有进步,反而徒生烦恼。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还是要树立起不比意识。"假若真要比较的话,就去和游泳冠军比象棋,或者和象棋冠军去比游泳,无论怎么比,保准儿你能获胜。比与不比是相对而言的,即相对于和他人的盲目比较,而和自己还是需要比的。
  常常有人抱怨着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要是仔细想想,我们应该是非常幸福的:
  如果你有关心自己的人,拥有自己的家庭,每天不为吃、穿犯愁,这就比世界上很多的人幸福。
  如果清晨醒来,你感觉自己还能自由呼吸,你就比在这一刻离开人世的百万人更有福气。
  如果你从未经历过任何战争的危险,没有体验过被囚禁的孤寂,没有受折磨的痛苦……你就比世界上5亿人幸福。
  如果单身的你有储备充足的食物,有得穿,有得住,你已经比世界上70%的人更富足。
  如果你的父母仍然在世,也没有分居或离婚,你就很幸福。
  如果你能面带微笑,内心充满感恩的心情,你是真的幸福,因为世界上有许多人可以这样做,但他们没有做。
  如果你能握紧一个人的手并拥抱他,或者只在他的肩膀上拍一下,你的确有福气,因为你所做的已经等同上帝才能做到的。
  请你认真地对自己说:"哇,原来我是这么幸福的人!"

幸福源于好心态(1)

  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自己的主人。"
  幸福,不是人生的一个时期,而是一种感受、一种心态。"平和"是一种成功者的心态,又是一种可贵的处世态度。这心如止水并不是饱经风霜后的麻木迟钝、看破红尘,它是历经坎坷时的嫣然一笑,是豁达大度的心境始然;它不是屡战屡败后的无奈自遣,而是云起云飞时的宠辱不惊。正如一位名作家说:"谁会不爱一个平和的心灵,一个心若止水、不愠不火的生命?"
  一个人如若能够平静地对待一切,就能展现出"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虎狼行于前而心不惊"的感人魅力。他不会紧紧抱住个人恩怨不放;他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就会像智人做到无己,像神人做到无功,像圣人做到无名;就会像宋荣子那样:"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然而,在这个竞争激烈讲究效率的现代社会,许多人一天到晚就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心灵早已被浮躁被物欲所奴役,失衡的心态使他们看什么都不顺眼,想什么都烦心,若到极处,甚至可能铤而走险。
  在寻找幸福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保持心态的平和,这种平和远远超过了权势、财富、名利的意义。怎样能让心态始终平和如镜呢?
  1亲近自然。
  每当夜幕降临、繁星满天时,是人们修养心灵、感悟生命的最佳时刻。仰望广袤苍穹和无边的静夜,你会被静谧而平和的氛围所感染。无论是斗转星移亦或是月圆月亏,一切都归于平静,这平静给人的心灵带来神奇的力量。很多历史上取得大成就的伟人都是夜的倾慕者,他们汲取着夜的精深与睿智,来滋养心灵的平和与安静。
  2摒弃生活琐事。
  红尘中忙碌的你,不妨偶尔丢开一切,给自己放一天假,在这一天里亲近音乐,练练毛笔字……这是疗养身心的好办法,或者什么也不做,让自己的心灵达到"宁静而致远"的境界。
  当忙得不可开交时,想要忽然放下手中的所有事情,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要切记给自己一些空白的时间,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
  3养生调心法。
  养生专家强调说:"只有气和,气顺,才能转化为足够的活动能量,使身心获得舒展放松,心态自然而然就会平和下来。"所以,平时不妨多吃一些顺气食物。如:萝卜、藕、山楂等。

幸福源于好心态(2)

  4选择和缓的运动。
  剧烈的运动会造成大量流汗,由于运动消耗性大,会使人的心情变得烦躁不安。选择和缓的运动,保持呼吸平稳从容不迫,身体内极细微的血管或经络,才有机会得到足够养分。比如打太极,练气功或跳元极舞都是不错的静心运动。
  5做到"忘"我。
  要做到平衡心理,平和心态;就要抛开私欲,不去争名夺利、勾心斗角。存一己私欲的人,会凡事只替自己打算,不为别人着想;就会私欲膨胀,为所欲为。但如果做到无私无我,其情形就会大不相同。因为无私,则无欲。而无欲则刚,无欲则强;心底无私天地宽,胸中无欲心态平。而无"我",则有他。有他,就能胸怀开阔,顾全大局;就能容纳万物,逍遥自乐。一句话,心中无私,胸中无我,才能心态平和。
  6善于自我控制。
  生活中的你不可能不受到非议、侮辱,这时,你决不能"一言之杵,则勃然而怒,一事之违,便急然而发"。而应该善于自我控制,学会忍耐,做到受气不跳,就像俄耳浦斯那样,拨弄心灵的竖琴,奏出平静安祥的音乐。相信不多久,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心态已趋于平和。当然,这种平和绝不是软弱、怯懦,因为在平和的人看来,用成功所带来的巨大震撼力和教育作用来还击庸人才是最有利的武器。所谓"大怯似勇,大勇似怯"是也。
  7要宠辱皆忘。
  不因连连受奖而喜形于色,不因连续获胜而得意忘形,即便连升三级也不会忘乎所以。不因连连受挫而彷徨徘徊,不因接连失败而痛哭流涕;即便连贬三处也不会痛不欲生。忘记"宠辱",就无所谓"喜"与"忧",更不会为虚荣而左右,为失利而忧心。
  8培养兴趣。
  王蒙说:人生要多有几个"世界",多几分兴趣。没有广泛的兴趣,生活单调,而且与那些有着一两项令人羡慕的爱好兴趣的人相比,心中往往平添几分嫉妒。因此,想要拥有平和的心态,你应该试着培养广泛的兴趣,可以选择阅读开阔眼界,用前人的文字来净化自己的心灵,也可以多多欣赏音乐,试着让每一个音符都走进你的灵魂,你的灵魂真的会得到洗礼。
  9充满希望前行。
  想要保持心态平和,就不要丢失信念,放弃追求。没有信念的人生,只能与庸人、俗人为伍。没有追求的人生,是懒汉、懦夫的无为、无用的庸俗人生。所以,心态平和是志存高远,是信念坚定,是有为有用。惟有如此,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态平和,才能干出一番事业,创出辉煌人生。
  强者、智者拥有平和如镜的心态。这份平和在寒冷的日子里,可以让生命尝试着点击春天;这份平和,可以为疲惫不堪的心灵减去几分沉重,增添几分轻松、几分愉悦、几分自信、几分胜算!

欣赏幸福的风景

  一 懂得欣赏
  欣赏是人生的一大乐趣
  漠视与诋毁是欣赏的对立面。一个不懂得欣赏的人,其生活的宽度和广度也极其有限,无从领略人生中多姿多彩的韵味和情调。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是一种包含了信任与肯定的理解的沟通,也是一种激励和引导。不但可以使人扬长避短,而且可以使其更加健康地成长和进步。懂得欣赏的人,不但具备一种沉稳洒脱、严于律己的修养,而且具有容得他人才华和长处的胸襟与从容情怀。他们善于发现人生旅途中的美丽和情韵,以博大广泛、独到的视角去思考生存与人生幸福的意义,使自己的人生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欣赏别人。一般来说,人人都有欣赏的眼光,但由于人性的弱点,欣赏物容易,欣赏人较难;欣赏远离自己的人易,欣赏近处的人就难了,否则孟浩然不会发出"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的叹息。无知便无欣赏,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自然便无欣赏可言。正如《处世的智慧》作者所说:"山外青山楼外楼,没有一个人总是样样技不如人,人都有棋高一招的时候。学会欣赏每个人,对你非常有用。智者尊重每一个人,因为他知道人各有其长,也明白成事不易,愚人则鄙视他人,一半出于无知,一半自甘落后。"
  身处任何一种情况下,都应会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用内心去感受、欣赏别人,这不仅让他人得到鼓励,更让自身的品质得到提高。看同一棵树,有人却看到了绿叶,有人看到了毛毛虫;在欣赏对方颈项时,恋人看到的是美丽,而刽子手的心里则在盘算在哪里下刀更容易些。法国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欣赏别人的同时也是在不断地完善自己,学会欣赏、懂得如何欣赏是人生的的一大乐趣。善于欣赏,善于发现别人的美,往往心中充满阳光,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和生活的快乐。
  能够被人欣赏是一种幸福,对于欣赏者本身也是一种快乐。能够欣赏别人,能给人以抚慰、鞭策,不但可以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和海纳百川之胸怀,同时也给自己前进的道路奠定基础。正如一位西班牙学者所说:"智者尊重每个人,因为他知道人各有所长,也明白成事不易。学会欣赏每个人会让你受益无穷。"由于人们生活环境、成长经历的不同,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角度与方法都不尽相同,如果能够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人看事,就会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份幸福。

真诚地去欣赏和喜欢他人(1)

  生存在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中,不只有美丽的风景,还有不同个性、不同人格魅力的人。一个人总能在某一方面胜过别人,但在另一方面也总会有人比他强。所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就是这个道理。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会遇到、结识很多有着不同品味与个性的人,无论何时,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你周围的人,用一种平常心态去欣赏周围的人,犹如欣赏一幅画,你会很快乐,也会很坦然。
  一天,皮尔博士在大街上行走,不经意间看见一辆车的后窗上贴着这样的标语:"我认识的人越多,就越爱我的狗。"读过后,他不禁感叹,是什么样的际遇能让此人对别人信心全无,还公开宣布自己的不满呢?世间有真诚也有奸诈,就像有白天也有黑夜一样。活在人的世界中,如果处处看人不顺眼,日子将多么难过!假如因为曾经有过负面经验便对人性普遍失望,不是与自己过不去吗?天气的阴晴我们无法控制,然而心灵的阴晴我们却可自由掌握。
  不妨每日清晨醒来为自己灌输愉悦的思想:"今天是美好的一天,今天是值得感恩的一天,今天是充满计划的一天,今天是积极创造的一天,今天是充满信心的一天,我喜欢今天!"如果把车窗上的标语改成"认识的人越多,便越觉得世界更可爱"不是温馨很多!
  有人曾专门对善于欣赏的人进行测试,结果发现:他们体内各系统的功能处于平衡和协调状态,呼吸、心跳、血压等指标均很稳定。这表明欣赏确实是一种对健康有益的活动。处于欣赏之中的人们,不但可以消除疲劳,使体力和脑力得到恢复,而且在不知不觉之中让心灵也得到了净化。那么,我们欣赏的对象都有哪些呢?
  一、家庭里的欣赏。
  对于爱人的一个新发型、一件得体的服装,要表达你的欣赏。这不但会给爱人带来欣慰,而且更能增进彼此的感情,可谓一举两得。茶余饭后,坐在沙发上,静静地观赏争芳斗艳的花卉与千姿百态的金鱼,聆听小鸟婉转清脆的叫声,通过专注地观赏,可以使你产生一种难以言传的快乐感。此外,观看优秀的电视节目,听舒缓的旋律,以及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都是欣赏的重要对象。
  二、社会中的欣赏。
  社会中的美无处不在。如:文艺演出、体育竞赛,以及各种画展、书法展、灯会、花卉,各种服装展销、工艺品展销、新式家具展销、服装模特表演等等。即便是刚竣工的大厦、新完成的艺术塑像、绿树成荫的街心花园,甚至包括那些琳琅满目、五光十色的商品橱窗,从欣赏的角度看,都会给你以美感,都堪称"艺术品"。
  三、大自然是美的摇篮。
  大到祖国的壮丽山河、浩瀚大海、秀丽风光,小到自然中的风花雪月、花鸟虫鱼,都可以令人领略到一种纯真、质朴的自然美,这是其他东西所不能替代的。当人们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奇观时,由于整个身心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充分享受到阳光和新鲜空气的沐浴,对人体的健康极为有益。无论何时何地,我们身边都不乏值得流连、值得欣赏的美景。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对身边的美景总是漠然视之,而是将目光投向远方去寻觅快乐。难怪一位哲人说:"也许我们四处寻觅的良驹,到头来竟是胯下的这匹坐骑。"我们何不放慢自己匆匆的脚步,用一种超脱的心境来看待生活中每一个细小而平凡的片段,欣赏身边的良辰美景,尽情品味生活的快乐温馨。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在人世间的琐屑与喧嚣中,把握人生的真谛,让疲惫的心灵找到停泊的家园。
  二 宽容他人其实就是宽容自己
  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的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弗·皮特森认为:"宽恕与快乐紧紧相连,宽恕是所有美德之中的王后,也是最难拥有的。"
  一位已婚女人曾这样说:"我不够宽容,我有点小气,常会为老公的一点脸色而心烦、郁闷,甚至不甘平淡,总想搞出点什么,但是闹过吵过,却搞得自己伤痕累累,伤了对方也伤了自己。其实生活本质就是平淡,也许年轻时我可以任性,可以耍脾气,但是现在却不容许,开始学会宽容,开始学会理解,发现原来下雨也可以有个好心情。"
  一位哲人说:"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人的一生充满了风风雨雨,烦恼、困惑在所难免。要想在人生中活得潇洒、从容,就必须掌握宽容的艺术。宽容,是一种品质,令人钦佩敬仰;宽容,是一种境界,让人心驰神往。宽容是一种修养,是千百次忍耐而完成的一种修炼。智慧的人,能够原谅生活,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人生最不幸的事,可能就是背着心灵的包袱走路了,凡事想不开,变得"心胸狭窄"。

真诚地去欣赏和喜欢他人(2)

  因此,古往今来,大凡有所作为的人都倡导宽容,奉行宽容。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的蔺相如就是一个豁达宽容之人。他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听后很生气,扬言要当面羞辱他。蔺相如闻听此事,凡事尽量回避,宽容廉颇,不与其发生冲突。蔺相如的手下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他却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退让、宽容,是将国家安危放前,把个人的私仇置后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当别人不经意冲撞了你,你的内心会不安,这时,如果你以宽容之心对待,不仅可以化冲突为详和,化干戈为玉帛,也可以赢得别人的感激和拥戴。
  文学家说:"宽恕为美,淡忘为佳。"
  思想家说:"错误在所难免,宽恕就是神圣。"
  哲学家说:"不宽容者在生气,往往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心理学家说:"被人亏待自然会发怒,但如果怒气不化解则会积成怨恨。如果任凭怨恨滋长,就等于把毒素注入自己的身体。所以说一个人要想健康,首先就要学会宽容。"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PK频频出现在我们的周围时,宽容也正悄悄地从人们意识中消逝。马路上,司机们为了争道而吵;公交车上,乘客因为拥挤而争吵;交际上,受到别人的顶撞,被亲人的错怪,令同事的误解,讹传导致的轻信,流言制造的是非……这个世界上没有完人,谁都会有毛病,谁都会做错事,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磕磕碰碰,滋生一些恩恩怨怨。
  面对别人的排挤甚至伤害,此时,你是选择从此分手,还是侍机报复?有句话叫"以牙还牙",分手或报复似乎更符合人的本能心理。但这样做了,怨会越结越深,仇会越积越多,而且自己也会心生怨懑,甚至会陷入深深的怨恨之中不能自拔,看不到明媚的阳光,找不到快乐的天地。自己的余生也将在痛苦、怨恨中度过。有时,对别人的宽容经常被认为是软弱的象征,但是,如果不宽容别人,我们很难真正忘记那些痛苦的回忆。时光不可能倒流,即便伤害你的那个人恃强凌弱、不讲道理,不公正地对待你,但是,事情已经结束,新生活不会因为这个伤痛而就此停滞,你最好忘记它,原谅这些过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此,我们为何不能宽恕别人所犯的错误呢?如果选择宽恕的话,你就能将自己从痛苦、怨恨中解脱出来,重获轻松与快乐。宽容别人,不仅能反映你的宽大胸怀和雍容大度,也能将敌意化解为友谊,更能让你心里的怨恨与不悦随风而逝。
  正如阿萨吉奥利曾所说:"如果没有宽恕之心,生命就会被无休止的仇恨和报复所支配。人将处于无道德之中。"宽恕了别人,就等于解脱了自己。为什么不呢?

保持微笑(1)

英国诗人雪莱说:"微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这话一点也不夸张,微笑的确具有如此神奇的魔力!
  当爱丽丝打开门时,突然发现男人手持一把锋利的刀,正恶狠狠地盯着自己:"你是推销菜刀的吧?你可真会开玩笑呀!朋友,我喜欢,我决定买你一把刀。"爱丽丝眨动着她那忽闪忽闪的机灵的大眼睛,微笑着说。一边说着还一边让男人进屋,"我过去有一位好心的邻居长得很像你,我很高兴能够认识你,不知道你想喝咖啡还是茶……"爱丽丝说道。凶神恶煞、一脸杀气的歹徒逐渐变得十分腼腆。"谢谢,谢谢!"他尴尬地说道。故事的最后,可爱的爱丽丝买下了那把明晃晃的刀。男人接过钱,迟疑了片刻,最后他转身离去。在走到门口的时候,他回过头来对爱丽丝说:"小姐,你将改变我的一生!"
  微笑,它就是如此地神奇,它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它的力量,包含着一种丰富的内涵,这种内涵有着一种能够激发想象和启迪智慧的力量。
  微笑还有利于促进个人的身心健康,因为它可以克服抑郁寡欢、空虚紧张、萎靡不振等不良情绪。因为"笑口常开"的人,往往会给自己一种心理暗示,并产生积极的反馈,使自己活得开心快乐。
  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能够让人有个放松的心理状态与健康的身体,还能够有效地缩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从而有利于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围。难怪有许多专业推销员,每天清早漱洗时,总要花两三分钟时间,面对镜子训练自己的微笑,甚至将之视为每天的例行工作。
  或许有人会说:"生活中的烦心事真是不少,工作的压力、岗位的竞争、职位的高低,还怎么能笑得出来呢?"生活中确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会发生,而且会接连不断、甚至超乎想象,但大可不必把所有的事都放在心上,不要背负着自己的苦,再背上他人的苦,而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多想想事情阳光的一面,多想点高兴的事,让自己笑起来。人生无论以什么姿态来面对我们,我们都应该微笑以对。
  比如,你可以多想一些诸如此类的高兴事:今天我的上司表扬了我;昨天我生日,朋友送了我一瓶香水;这段时间,我又看了几本喜欢的书;……想着这些事,你自然而然会发出会心的微笑,而这种自然的笑容更能展现你的魅力,令人倾心。

保持微笑(2)

  国外曾有一句处世格言:"一个人的微笑价值百万美元。"这足以说明一张笑脸对人际交往、对个人事业来说有多么重要。
  与其以悲观的态度去面对它,不如活出自己的本色,勇敢地面对它,生命并不需要我们悲观地面对它,只不过是在生活的过程当中会有它的成分,如果生活只有一种味道,我想那不是生活。就像是面粉,它可以制成馒头,也能做成面条,也可以制成面包,还可以做成精美的点心,它都是被需要的,因为它存在着就有其自身的价值。或许它内心里会认为自己仅是面粉而已,有着被人吃的命运。生活中让你感觉到痛苦的并不是别人,恰恰是你自己,是你自己的内心伤了你。
  可无论是哪一种形式,我们都在经历,我们都在体验,我们就是幸福的。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一百年前伟大的俄国诗人普希金对我们的忠告吧!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