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首次将帅授衔“山头平衡”成重要因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0:00:08

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授予十大元帅军衔典礼,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与他们同一批授衔的,还有10名大将、55名上将、175名中将和800余名少将。
 54年后的今天,回顾那段特殊的历史,我们发现,这个名单的出炉,既非纯粹的论资排辈,也非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综合平衡的结果。

  “山头平衡”成重要因

  邓小平曾指出:“我军队历史上是由各个山头、五湖四海集中起来的。过去,有三个方面军,每个方面军又是由好多山头结合起来的。”这些“山头”,虽不如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军队那么根深蒂固,但也真实存在,在经历了数次分化组合后,关系十分复杂。

  按当时中央规定:元帅是行政三级,享受政治局委员待遇;大将是行政四级,享受副总理待遇,自大将以上可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上将是行政五级,享受国务院秘书长待遇;中将是行政六级,享受部长待遇,自中将以上都是高级将领,可配备警卫、秘书和保健医生、厨师、勤务员;少将行政七级,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不同级别之间,待遇、权力地位相差很多,因此,除了现任职务、政治品质、业务能力、在军队服务的经历及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外,还要适当照顾到各方面军干部的相对平衡。

  朱德、彭德怀,因战功卓著排在了十大元帅的前两位;林彪是第四野战军的代表,十大元帅中他的战绩和指挥能力都堪称第一,是10人中除朱德以外唯一的政治局常委;刘伯承是二野代表;贺龙,借助南昌起义总指挥和红二方面军总指挥的资历成为元帅;陈毅代表着南方3年游击战、新四军、第三野战军3个方面的力量;罗荣桓代表着政工在军中的地位,这是中国军队特有的中国特色;徐向前借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身份成为元帅;聂荣臻是华北野战军的代表;叶剑英则一直是“中共军方在政坛上的代表”,除他之外,党内、军内再无他人有这种特殊地位了。

  大将的评选,也同样考虑了“山头平衡”的因素和职务因素:粟裕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总参谋长;徐海东是陕北方面的代表,是红二十五军幸存的指挥者,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之后任军团长;黄克诚是四野代表,虽然战绩、资历并非最优,但时任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陈赓是二野的代表;谭政时任总政治部主任;萧劲光是四野的又一代表,海军司令的职务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张云逸的大将军衔几乎完全凭资历获得,十位大将军中他年事最高,也是唯一参加过护国讨袁的;罗瑞卿来自华北野战军;王树声曾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授衔时任国防部副部长;许光达则来自红二方面军。

  几个重要时期的表现,也是影响因素。曾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萧克,本来有资格入选大将,但他在长征中斗争张国焘时保持了沉默,成为毛泽东认为其“在历史上不正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上将中名列榜首,或许并没有表明其戎马生涯的真正价值。授衔前毛泽东曾亲自找他谈话,对他说,把你放在这个位置上,别人就不好说什么了。

  与萧克相对照的是林彪。林彪在十大元帅中资历排在倒数第二位,却名列十大元帅第三位,除了基于战功,他因为在关键时刻支持毛泽东而赢得毛泽东的欣赏和信任,也是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