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知识》1994-2008年总目录(11)-200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4:20:53
《古典文学知识》1994-2008年总目录2004
古典文学知识2004年第01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
1  梁启超与《史记》 张慧禾  3-8
2  古诗“西北有高楼”及三首拟作解读 张玉琴  9-14
3  省略与对比艺术的精美典范——说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刘怀荣  15-18
4  超然淡泊 寄寓遥深——读苏轼《定风波》 李树则  19-20
5  看似寻常最奇崛 平淡之中蕴至情——李觏《乡思》赏析 刘秀芬  21-24
6  萁豆相煎何太急——《潘金莲激打孙雪娥》赏析 赵天为  25-30
7  于白描处见精神——吴嘉纪《绝句》赏析 马大勇  31-32
8  “传奇之首”《赵飞燕外传》 李剑国  33-40
9  诗中有病卢照邻 高峰  41-47
10  柳宗元及其诗文简说 尚永亮  48-56
11  自成一家山谷体 郭英德  57-63
12  中国妇女文学之翘楚——契丹族女诗人萧瑟瑟及其作品 周惠泉  64-69
13  谈谈《金瓶梅》的人物研究 孔繁华  70-75
14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万古——杨继盛其人其文 刘鹤岩  76-84
15  是真名士自风流——城市寓言(下) 程章灿  85-90
16  关于曹雪芹佚著《废艺斋集稿》的学术争论 黄道京  91-93
17  桃源何处寻——陶渊明“桃花源”探略 颛孙张杰  94-98+2
18  中学文言文阅读散谈 徐志伟  99-104
19  寄深情于家常语之中——魏初曲读札 王星琦  105-107
20  两个陈琮是一人——陈琮生年及诗集 朱则杰  108-109
21  经学构建:中国古代学术文化(三) 许结  110-117
22  从《文心雕龙?物色》看魏晋人的自然审美意识 孙彦  118-123
23  从《东郭记》中的“生”说起 张谦  123-127
24  岁月因你而动听——中国古代乐器介绍之一 林初  128-129
25  梁启超诗词 梁启超  8+69+90+98+104
26  《文人审美心态与中国文学十大主题》出版  63
古典文学知识2004年第02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
1  鸳鸯绣取度金针——胡适的方法论意识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白振奎  3-13
2  谈艺录  13+18+21+24+30+36+42+48+54+60+66+87+121
3  语语从真性情流出——说杜甫《羌村三首》 李菁 吴在庆  14-18
4  理脉可寻 自然移情——范成大《眼儿媚》品赏 徐新国  19-21
5  稚态见童心 同中显其异——施肩吾《幼女词》与毛铉《幼女词》比较谈 王美春  22-24
6  另磨新墨 锐笔独出——《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赏析 黄洽  25-30
7  汉赋之本源的思考 白承锡  37-42
8  唐诗中的“阳关” 蒋方  43-48
9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创小说 罗德荣  49-54
10  清初明遗民诗人的诗史意识 潘承玉  55-60
11  清代拟话本公案小说的演进蜕变及其文学品格 苗怀明  61-66
12  旧时王谢(上):乌衣巷传说 程章灿  67-72
13  纯情率真的帝王词人——李煜 刘尊明  73-79
14  作为评点文学名家的汤显祖 徐国华  80-87
15  梁启超与《古诗十九首》研究 张幼良  88-93
16  历尽沧桑而不衰——游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张家荣  94-95+2
17  由张衡《南都赋》所见之东汉南阳风貌 邢东升  96-99
18  谭嗣同佚诗及其他 朱则杰  100-102
19  读《黄侃日记》随札 童岭  103-109
20  玄学谈辩: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四) 许结  110-115
21  文言文的比较阅读 程洪  116-121
22  清代前期八股文的起废 杨波  122-127
23  岁月因你而动听——中国古代乐器介绍之二 林初  128-129
古典文学知识2004年第03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
1  “通作者之意,开览者之心”——以传统形式研究《儒林外史》的回顾(上) 陈美林  3-12
2  骊山温泉美天下——张衡《温泉赋》赏析 章沧授  13-16
3  醉态各异妙笔生——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与杜甫《饮中八仙歌》比较谈 王美春  17-21
4  悲喜交集的抒情佳作——陈师道《示三子》赏读 张永芳  22-24
5  奇藻天发 警绝莫及——读杨慎《临江仙》(《二十一史弹词》说秦汉开场词) 徐同林  25-27
6  山林滋味 新鲜别调——施绍莘套曲《泖上新居》赏析 陈文瑛  28-30
7  余音袅袅寄情思——《桃花扇?余韵》赏析 俞为民  31-36
8  悠然迷所留 酒中有真味——古代咏酒诗的境界 王许林  37-42
9  从王昌龄的宫怨诗看这一题材从汉魏到盛唐的流变 刘淑丽  43-46
10  《金瓶梅》作者“王稚登说”简论 鲁歌  47-52
11  《风流院》与《临川梦》——明清戏剧舞台上的汤显祖形象 邹自振  53-58
12  漫议“三言”中的谈鬼说怪小说 纪德君  59-63
13  初入诗坛的陈子昂 戴伟华  64-68
14  刘因作为诗人 张晶  69-72
15  驰骋诗骚一楚狂——陈子展和他的文学研究 丁进  73-79
16  二十世纪《诗经》文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 赵沛霖  80-83
17  《刘禹锡集》的版刻和流传 孙琴安  84-88+2
18  《玉台新咏》研究二题 傅刚  89-94
19  隋唐佛学:中国古代学术文化(五) 许结  95-102
20  旧时王谢(下)?风流的渊薮 程章灿  103-108
21  高中文言文教学破难说略 羊刚 周凌  109-115
22  白描写生 活灵活现 陶文鹏  116-119
23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与骈赋的发展 李新宇  120-124
24  谈谈古典小说中的“叙事性意境” 张同铸  124-127
25  岁月因你而动听——中国古代乐器介绍之三 林初  128-129
古典文学知识2004年第04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
1  文化巨人钱钟书 刁生虎  3-10
2  “通作者之意,开览者之心”——以传统形式研究《儒林外史》的回顾(下) 陈美林  11-20
3  距离与美感——说周邦彦《少年游》 张宏生  21-23
4  现实的焦虑 灵境的启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新解 施正荣  24-27
5  闺中知己,却是同**恋——解读《聊斋志异?封三娘》 胡淳艳  28-31
6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中的“梧桐”意蕴 王敏  32-36
7  论中国古诗的“外阴内阳” 邬国平  37-41
8  略谈魏晋赠答诗 顾农  42-46
9  古代相思病母题的佛经文献溯源 王立  47-52
10  《西游记》在泰国的传播与影响 黄汉坤  53-56
11  骑鹤扬州 程章灿  57-62
12  新书架  62
13  谢混和他的山水诗 丁福林  63-69
14  刘克庄研究综述 王述尧  70-79
15  阮大铖的《双金榜》与澳门大三巴寺 李金松  80-82+2
16  诗情画意多神韵——评乾隆帝题画诗的美学观 陆钦  83-87
17  元剧“孛老”小考 张影  88-93
18  想像虚构 离形得神 陶文鹏  94-98
19  宋明理学: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六) 许结  98-106
20  文言文的延伸阅读 陈俊江  107-114
21  谢肇淛《五杂俎》版本述略 廖虹虹  115-120
22  江淹“才尽”说新解 陈涛  121-127
23  岁月因你而动听——中国古代乐器介绍之四 林初  128-129
古典文学知识2004年第05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
1  王季思先生的为人与为学 康保成  3-19+2
2  屋下架屋  19
3  若有人兮山之阿——屈原《山鬼》赏析 阳静  20-22
4  悬剑空垅 有恨如何——读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 陈庆元  23-26
5  马迟枚速  26
6  惨晶泣血的悼亡杰作——欧阳修《迷梦赋》赏析 姜光斗  27-28
7  风流蕴藉 柳之绝唱——杨慎《柳》诗评析 李薇  29-31
8  留取丹心照汗青——蒋士铨《冬青树?柴市》赏析 俞为民  32-37
9  古代词史与词学史说略 刘石  38-42
10  一字千金  42
11  宋代僧人与词 刘晓珍  43-46
12  《金瓶梅》作者“徐渭说” 潘承玉  47-50
13  箴言与清言——读《呻吟语》与《菜根谈》 吴承学  51-55
14  颊上添毫  55
15  漫话“红楼”菜肴 沈新林  56-60
16  浅析匡超人灵魂蜕变的悲剧因素 于淑健  61-65
17  清初散文大家侯方域 邹自振  66-74
18  总集与选本 王运熙  75-81
19  百斛金陵春 程章灿  82-85
20  顾颉刚先生的《诗经》研究 章原  86-92
21  天下衣冠仰圣门——游曲阜孔庙 任娟  93-95
22  清代朴学:中国古代学术文化(七) 许结  96-102
23  谈《周易》“大衍之数” 于成宝  103-107
24  目送手挥  107
25  马致远神仙道化剧的“出世”之意 李淑宁  108-112
26  妙用似人 构思造境 陶文鹏  113-115
27  中学文言文的研究性学习概说 朱德勇  116-121
28  《西游记》作者之我见 顾洁诚  122-127
29  岁月因你而动听——中国古代乐器介绍之五 林初  128-129
古典文学知识2004年第06期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
1  陈寅恪先生文学史研究方法概述 黄鸣  3-10
2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生——谈杜甫“草堂诗”中对自然生命的关爱 沈利华  11-15
3  勺水兴波,层层追险的情节艺术——《聊斋志异?青娥》漫议 刘颖慧  16-20
4  范温与中国的韵论 傅新营  21-28
5  从分别屈、宋到屈、宋并举——汉魏六朝时期关于楚辞的文体认识 蒋方  29-34
6  浅读《封神演义》 吴承学  35-43
7  宋词中的市民形象 房日晰  44-46
8  江湖宴钦与《水浒传》的关目设计 吴光正  47-53
9  王维“老年方爱粥”句解 薛天纬  54-56
10  马来西亚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黄先炳  57-61
11  《怀旧篇》中的徐枋 方良  62-67
12  姚鼐读书生活一瞥 张徐芳  68-72
13  “知人论世”、“见从己出”和“法不前定”——《吴敬梓研究》出版20周年回顾 陈美林  73-83
14  《金瓶梅》人物形象研究述评 葛永海  84-89
15  词中小剧 对话传神 陶文鹏  90-93
16  普及的“经典”——简说《古文观止》 王英志  93-95
17  俗眼看“花”——晚清南京*界一瞥 程章灿  96-101
18  怀古岳阳楼 刘绍龙  102-106+2
19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新课标”背景下的文言文阅读 钱进 汪永亮  107-114
20  清幽疏古 含蓄蕴藉——论沈宜修的词 肖璐  115-119
21  《古典文学知识》2004年(第112—117期)总目录  120-127
22  岁月因你而动听——中国古代乐器介绍之六 林初  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