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冬鲫综合篇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1:54:32
灵钝的话题已经讨论的很多,常见的说法是调高为灵调低为钝;程宁大师的理论则是调低为灵调高为钝。我认为把这两种说法分别用到夏天和冬天的调漂上来就好理解多了,冬夏钓鱼的很多东西都是格格不入的,但不管怎麽调、怎麽钓,钓上鱼就是灵、钓不上鱼就是钝。

  很多钓手把夏天钓鱼的一套东西照搬到冬天去用,肯定是有问题的。我有个鱼缸,没有养观赏鱼,就放了几条鲫鱼,时常站在旁边观察它们的行为表现和吃食的动作。气温高时,正常情况下,鱼一直在大开大合地做着吞吐,嘴张的很圆实,吃食时,往往是低一次头连续吃几粒小米才会抬起头来(我一直喂小米);但在冬天,鱼嘴似乎也冻僵了,好几分钟张一次嘴,开口度很小。吃小米是感觉很吃力,低头啜一口就抬起头,小米却还没吸进嘴。由鱼的行为动作联想到冬夏钓鱼时漂象的不同,钓目的设定就容易解释了。

  在冬天,由于鱼的活动范围小,动作迟缓开口很小,吃饵好象也成了鱼的一种本能反应,钓鱼时经常遇到鱼在窝子转悠,撞线动作很多就是不开口;反映到漂子上:调4目钓2目拉小饵,两钩在水底是一钩悬空一钩轻触底,鱼在吸饵时,在漂尾剩余浮力的阻止下,它微弱的口腔压力是很难将钓饵吸进嘴里的,一吸漂尾向上一拉,漂上就会出现很模糊的上下颠动的信号,很难有进嘴的明显动作。如果改为调4目钓4目多一点,这时钩在水底的状态应该是一钩触底、子线弯曲,另一钩轻触底、甚至有点离底。在这种状态下鱼要吃下饵,它不需要克服剩余浮力,口腔的压力只需要将钩和饵吸进嘴就可以了,然后抬头游走;浮漂上就出现了下顿或顶漂的动作。要是吃上饵,鱼也需要克服大约一个钩重的剩余浮力,再把钩和饵吸进嘴。正常情况下,只要中单尾,基本上都是下钩中鱼,如果连续上钩中鱼的话那就是钓的有点钝了。前几天我们几个人练竿时,大部分都调4、5目钓4、5目,但有有位钓友钓1目居中间钓位而连续中鱼,并且时不时上双尾。有几人就开始调高钓低,结果钓况更差。我则根据他中双尾且顶漂动作多而判断他在钓钝,经验证空钩时漂尾完全入水了。

  所以说:在冬钓时钓目稍高于调目是常规,调的目数比之夏秋时要低,一般硬尾漂以调3钓3目半、调4钓4目半为宜。

  另外,漂型的差异也影响调钓目的设定。市场上有多个品牌冬天用来对付轻口鱼的浮漂,漂型基本上都是廋身超细硬尾漂,它廋身的特点在漂起动及下行时阻力变小,超细硬尾使得漂尾产生的剩余浮力大大减小,同样一枚袖2钩,常用漂尾能压下1目,而超细尾就能压下2目多。这两个特点使漂的动作幅度加大,模糊的动作清晰起来。在对付老池子---经常用粉饵钓或底部淤泥比较厚的池子时调高钓低仍然会有很好的表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冬钓时,线组也至关重要,尽可能地使用细而柔软的线和轻细条的钩,最大限度地降低鱼吸食时的阻力,然后调低钓高,品味小钩细线搏大鱼的感觉,让您在严冬钓的更开心.


冬钓鲫鱼的几个误区


一、 天 气
  冬季垂钓,大多以为要选择风河日丽的晴天为好。其实不然,在寒冷的隆冬季节,当天气晴好,气温跟随太阳的高度升高时,也会带动水体上层的温度升高;当大风,雨雪等天气,气温降底时,也会使水体上层的温度随之下降,而水体的下层温度(又特别是1.5米以下)却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天气的冷暖会使水体上层的温度发生变化,水体上层温度的高低变化才是决定鱼儿上浮或下沉的决定性因素。
  无论是水库,湖泊还是河流,水体底层的温度相对上层来说十分稳定,是一个冬暖夏凉的天然恒温层。在秋风瑟瑟,令人感到几分寒意的秋末冬初,刚从水中钓起来的鱼,拿在手中是热乎乎的,而盛夏几十厘米深的浅水区的水温已是热烫得高于人体温度时,潜入2米以下深水游泳,水体的温度却是冰凉甚至冰冷刺骨。所以冬季鱼儿越冬避寒要进入深水层,而夏季为躲避盛夏酷暑也要进入到 深水层。
在风和日丽的晴天,当气温随日照慢慢升高时,温暖的阳光使水体上层的温度也随之升高时,温暖的阳光使水体上层的温度也随之上升。,当水体上层的温度高于底层的温度时,鱼儿便会避寒趋暖,从底 层游向中上层沫浴阳光(这里仅指鲫鱼),这时再好的钓饵也很难有鱼咬钩。
  在阴天,刮风,雨雪等寒冷天气,气温很底,水体上层的温度也很低,而水体底层的温度受天气的影响很小,相对稳定。所以水体底层的温度就会高于上层的温度,鱼儿便会在具有一定深度的底层躲避寒冷。
综上所述,一般的阴天,甚至刮风,雨雪等寒冷天气都是秋末,冬季和春季垂钓鲫鱼的好天气,而冬季的晴天出钓则应在上午10时以前和下午4时以后,才会有鱼咬钩。所以冬钓鲫鱼选择天气的要决应是:钓阴不钓 晴,钓晴两头行。

二 、钓 位
  冬钓鲫鱼选择钓位时,常会遇到两个或几个因素同时并存,如冬钓向阳背北风,冬钓深,钓陡坎与水下沟壑等。这三个因素如果能在同一钓位重合,那当然再好不过,但当这些因素相悖时,又该谁主谁次呢?
  2005年12月上旬的一次野钓中(早上有雾,天气晴好),在一河湾处,这边是背靠高山,河岸陡峭,水深近3米,死水(因有石堰,枯水季节微流动),全天都不能晒到太阳;在相距200米的河对岸,地势开阔平坦,水深2.5米左右,全天都能晒到太阳。按照常理,一般大多会选择平坦开阔的阳岸垂钓,但结果却几乎是一整天都无鱼 咬钩,直到下午4时,微风吹来,细浪拍岸,风浪迫使鱼儿游动,才断断续续上了几尾鱼。由此可见,这里虽然向阳,水深也适当,但水下地势平坦,不适宜鱼儿藏身和躲避风浪,所以无鱼可钓;再则,由于阳光照耀,水体上层的温度会高于底层,即使有鱼,鱼儿也会趋暖上浮 而不会在底层觅食。
  而在山阴下垂钓的,虽然近一半宽的河面全天都不能晒到太阳,但却能背风(山谷中的风是隋山脉走向变化的,背风不一定向阳,向阳不一定背风)河岸是陡坎,背后是高山,很适合鱼儿藏身和躲避风浪。在则,鱼类也和其他动物一样各有各的势力范围,在窿冬季节,活动范围很小。更不会游到对岸去沐浴阳光。因此,在阴岸垂钓的几乎全天都在上鱼,收获颇丰。
  由此可见,冬钓鲫鱼选择钓位的关键,不在是否向阳,而在于是否能够让鱼儿躲风避浪。所以河湾,陡坎,沟壑,水下障碍物等避风处,才是冬钓鲫鱼的首选条件。总之一句话:向阳非重点,背风最关键。

三 、深 浅
  人们常说要冬钓深。但 对钓鲫鱼来说,那可不一定,得因地而异。
  在水库钓鲫鱼,因水库常年都能保持数十米的深度,鱼类也自然能够适应较大深度的水下压力去避寒趋暖或避暑寻凉而潜入到很深的底层。6米左右的深度是水库冬钓鲫鱼的适合深度;如果要钓鲤鱼,那就得钓10米左右的深水了。
  在江河钓鲫鱼,因中小河流大多都有堤坝,石堰拦截,冬季是枯水期,蓄水时不流,发电或满溢才流,且流速缓慢。近岸的水体相对于河流中部的水体来说是相对静止的,近乎死水,缓缓流动的中部水体的溶氧量当然就比近岸高得多,并且水流中会带来鱼儿需要的食物,因此鱼儿便和会靠近和河 流中部栖息。所以冬天在江河钓鲫鱼本来不能钓近,要用长杆远钓,水深以2 ——3米为宜,不要超过4米。钓深了不但鱼希少,而且个头反而比浅水的小。这种选择水深和水位(河流的部位)的方法,在我地的梓江,弥江,渭河都得到了相同的验证。所以,在河流 中冬钓鲫鱼应是:钓远不钓近,钓浅不钓深。


选好钓点后,将钩上挂重铅皮先找底.找好底后,将浮漂下拉超过浮漂加子线长一点的距离.然后摘钓铅皮,挂双饵调漂,加减铅皮,最后调至露一到三目.然后再挂重铅找底,直之露出一到三目,然后将浮漂往下调4-5公分就可以挂饵垂钓了.这种调漂法,饵离底4-5公分,漂反映灵敏,鱼儿入窝后很容易吃饵,不用拱.

最有效、最简单的调漂就是调一目钓两目,等着鱼来吃钩。


钓冬鲫的两种调漂方法


冬季钓鱼难度大这是钓友的共识,在自然水域的大水面钓场,用悬坠钓法更是难上加难。笔者最近一周内两次出钓,第一次遇好天气是零蛋,第二次刮大风降温却有25尾的收获,这其中的奥秘除了用饵这一因素外,主要是鱼漂的调整不同所致。
  每年的一月份是浙东地区最冷的时候,但1月23日多云、2~11℃的气温非常适合冬钓。约了同单位的四位钓鱼人驱车30公里去四灶浦以西的十塘江钓鱼。这是一条最新围涂后开挖的人工大河,宽百余米、长10公里,西接杭州湾跨海大桥。入冬以来许多钓鱼人都在此河钓鲫,高手的收获经常打破5千克的记录。

  我们四人仅二人有冬钓经历,但都是首次在如此宽阔的大河里实施悬坠钓法,所以原本就不存此次出钓有丰收的希望,小有收获即可满足,但上午两个小时只一人钓了2尾,其余三人都未见鱼漂动一下的现实彻底打碎了我们的希望,冬鲫并不那么容易上钩,要对付它们,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本领!而难得发动一次集体活动,获鱼心动的思想使我们放弃了在此与鱼继续斗智的决心,下午大转移至建塘江水库。结果也只有笔者仅获鲫、鳊各一尾,其余都是光蛋。

  那么是我们的钓点处无鱼吗?否也!上午与我们四人相邻的两位高手,一位是擅长野战的王林荣,只见他不时地从水中提起一尾尾大鲫;另一位是西渔俱乐部的高手孙杰锋,拉饵钓底,一二分钟一尾,鱼虽小,但上鱼率惊人地快,估计上午就有四五十尾入护了。二位高手相距约10米,我们就在他俩的旁边和中间,也是5.4米竿,水底都是平坦的硬质泥,不存在钓位、钓点的因素。

  回来之后首先总结了几条失败的原因:1.诱鱼不到位,钓点处无鱼。天冷鱼聚窝慢,在有风有流的情况下,一小团诱饵易被水冲走、难形成窝子;2.饵状态不好。拌饵时未掌握好兑水量,一开始过于干硬,后来加水又变僵,5分钟后都未见漂自动升起,说明雾化性能太差,硬饵难引鱼咬钩;3.钓组的配备不适应冬鲫开口小,咬钩轻微的特点,我的3号漂似乎也不够灵敏,不用说其他几位用的大号或粗尾漂就更没有信号了;4.缺乏自然水域冬钓的耐心和信心,两小时无鱼讯就坚持不住,总想到高密度鱼塘过瘾。

  第三天再问同场的两位高手那天的收获是多少?他俩的回答使我们既惊喜又惭愧,王林荣钓了62尾鲫,总重5千克;孙杰锋150~160尾总重5千克以上。问这鱼该怎么钓?二位的钓法又不大相同,真使我们大开眼界。

  王:1号主线、0.4号子线,3号“红狼”竹脚长尾漂,调7目钓2~3目(遇风浪走漂时剪铅皮调9~10目)。坚持搓软饵,鱼漂不自动升起不换饵,咬钩以150克以上的大鲫为主,漂讯幅度大。

  孙:0.4号主线、0.2号子线,2号“达摩”(巴尔杉木做的,浮力较大),无钩调1目钓2~4目,蛋奶香型拉丝饵,保持一定的抛竿频率。鱼讯幅度极小,我们几位都未看出漂尾的异样动作,他就已起竿有鱼了。

  据此我们几个人没有鱼讯的原因还应加上一条:未能针对自然水域冬天的特殊鱼情正确调漂。因为我们始终是调4~5目钓2~3目的常规不灵不钝钓法,既不能适应大鲫狡猾、吃口刁、饵料状态不佳难骗其上钩的特点。两位高手成功的实践给我们提了个醒:在正常调漂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不妨试一试二种极端调漂法:一是调低钓高,双子线都松驰,以消除鱼咬钩时鱼漂对鱼嘴的反向拉力;二是调高钓低,甚至把下饵也稍稍提离水底,以动态诱鱼咬钩。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的经验在自己身上有否效果还得实践来检验。1月30日再度去原钓点,然而天气比上次糟了许多,阴天3~5℃,偏西风4~5级、阵风6级,水面始终波浪汹涌,走漂厉害。孙钓友的拉饵底钓法肯定不行了,只有王钓友的搓饵动态还可以试行。0.6号主线、0.3号子线、1号oc钩不变,鱼漂换用4号碳脚“鳞影”调7目钓3目,饵用比重适中的香饵,一颗饵下沉2目,下钩擦底钓走漂。持续诱鱼一小时多,终于有鱼陆续咬钩,漂讯是下挫1~2目,其中有两次一竿双鱼,下午收竿共有大小鲫鱼25尾计2千克,虽然还未赶上王钓友(30多尾3千克左右),但自己已经很满意了,因为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鱼获,主要的还是野钓冬鲫的又一调漂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