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准备好捅泡沫迎衰退了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0:22:43
[8596] (2010-01-18)  如果说日本近二十年来最悔恨的事情是什么?就是在上个世纪没经验,随意捅破房地产泡沫,导致了日本的“失去的二十年”;如果说香港最心有余悸的事情是什么,也是上个世纪董建华的“好心”:增加保障房引发房地产市场的暴跌,尽管这项政策并没有敢真正的实施;如果说美国人最害怕什么?毫无疑问,就是克林顿总统的美国梦,让大量无买房能力的人买房并通过先进的金融体系来分散风险,格林斯潘十几次的加息和日本破冰水降温有异曲同工之妙,终于诱发的次贷危机催生的金融危机。

  危险正在逼近中国经济内核,中国该吸取日美“真正”的教训

  如果说中国未来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就是如何化解高房价对经济的致命一击,导致经济的大衰退,诱发社会危机。但如何解决这一重大难题,很多观点比事实的本身更危险,因为一旦采取这样的行动,高房价这个小胖孩可能是减肥了,但是由于拉稀式的减肥,却更会导致这个小孩有生命危险。

  高房价已经成为中国的事实,中国住房价格在12月加速上涨,同比涨幅达到7.8%,逼着高层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显然是动用了金融和加税的政策,如果继续叠加升级,这才是十分危险的事情。因为这是用冰水浇出汗之身,日本的失落恰恰是这种措施导致经济的萧条,失去了化解房地产危机的大好机会。

  事实上,世界经济论坛日前将中国经济的硬着陆、发达国家的财政危机、广泛的资产价格崩溃,列为今年及未来几年全球稳定面临的最大风险。也有一些人认为中国该吸取日本教训,但他们没有发现真正的日本教训是什么。比如,马丁·沃尔夫日前撰文指出,截然不同的经济体也可以从日本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它表明,在一个企业储蓄和固定投资水平相当高的追赶型经济体中,当经济从迅速增长开始放缓时,需求可能非常难以管理。如果有意推动信贷增长和资产价格泡沫,是用以维持需求的手段之一,情况更是如此。目前哪个国家需要吸取这个重大教训呢?答案是:中国。

  同时,最近一段时间世界很多经济学者都在猛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泡沫问题,其目的就是希望中国高层能够下决心捅破这个泡沫,但是,中国能不能捅破高房价的泡沫,特别是通过金融手段和加税手段以及所谓打压手段解决呢?答案是不能,如果如此的话,中国才是真正的不吸取教训,会真正的重蹈日本覆辙。

  日本的悔恨:不该在没准备好的情况下,就轻易捅破泡沫

  日本当时的泡沫的危险,还没有无知的政策风险大,如果历史可以重演,日本人看到经济如此败落20年,政府更替十几个,他们决不会选择那种鲁莽的泼冰水降温的政策,但历史不可能重演。

  上个世纪末,日本的崛起令世界惊讶,日本的奇迹也是诸多国家学习的楷模,日本的黄金时代也正在酝酿着日本的最大危机。80年代是日本的泡沫经济时代,当时的日本投机盛行,资产价格迅速上扬,受到所谓“土地不会贬值”的土地神话的影响,转卖土地投机盛行。当时东京23个区的地价总和甚至达到了可以购买美国全部国土的水平,而银行则以不断升值的土地作为担保,向债务人大量贷款。地价和房价上涨使得居民财富在账面上显得更为富有,刺激了日本的消费,于是,日本的投机活动遍布很多产业,进一步助涨了投机行为,转向不动产的投机和资本市场的投机进一步向各个行业蔓延,企业越来越追求规模而不是效益。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宣告破产。1989年12月29日,日经平均股价达到最高38957.00點,此后开始下跌,土地价格也在1991年左右开始下跌,泡沫经济开始正式破裂。

  这是日本式泡沫的破裂,但这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就是日本泡沫是不是必然要破灭呢?我们先看看日本采取哪些手段,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土地政策的急刹车,甚至收紧的相反做法,导致日本经济的硬着陆。

  1990年3月,日本大藏省发布《关于控制土地相关融资的规定》,对土地金融进行总量控制,这一人为的急刹车导致了本已走向自然衰退的泡沫经济加速下落,并导致支撑日本经济核心的长期信用体系陷入崩溃。为了遏制土地投机行为,开征了“地价税”及调高了土地转让税,但随后土地价格急剧下降,地价税反而成了土地所有者的负担,所以,这项政策根本没实施多久,就开始了大撤退,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并没有消除日本式萧条,直到今天。

  第二,紧缩的金融政策将日本打入了深渊。在1989年5月将利率从2.5%提到了3.25%;一年后,提到了6%;这种货币政策的急刹车,使得经济活动一下子陷入了冷冻期,进一步导致了泡沫的破裂。泡沫的破裂导致血管和心脏的爆裂,由于土地价格也急速下跌,由土地作担保的贷款也出现了极大风险。当时日本各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纷纷暴露,对日本金融造成了严重打击。也就是说,土地市场的投机破灭诱发了金融危机,从而导致日本全线衰退。

  第三,日元升降机导致了日本国内投机的盛行,催生资产泡沫并破裂,导致日本经济玩起了剧烈的过山车运动。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日本制造的产品充斥全球。日本资本疯狂扩张的脚步,令美国人惊呼“日本将和平占领美国!”正是因为如此,西方五国强迫日本签订广场协议,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的10年间,日元币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导致日本制造竞争力下降,日本的资本从国外也转向国内的股市和不动产。“广场协议”后近5年时间里,股价每年以30%、地价每年以15%的幅度增长,而同期日本名义GDP的年增幅只有5%左右。老百姓也越来越买不起房,给政治决策者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在民粹主义的呐喊声中,日本当局采取了愚蠢的措施,施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股市和房价暴跌50%,是戳破了泡沫,但也付出最沉重的代价。日本现在最后悔的事情莫过于那么轻易的戳破房地产泡沫,而自身根本就没有准备好,而且,更重要的是,完全可以不采取激进主义的政策,也可以化解日式金融风险,但世上哪有后悔药。

  美国:捅破泡沫,没接受日本教训,企图通过金融系统转移风险害人害己

  历史总是有相似的地方,但决不是一成不变的重演,当房地产泡沫轮到美国的时候,美国人自信可以利用先进的金融系统化解热毒,但事实上,美联储也经受不了经济学究们的压力,民众面对价格上涨的愤怒,鬼使神差地采取了上抹利息的政策,而且还连连上调了十几次,管理层的短视,促使他们想尽快地给房地产和资产降温,但是,正是这样的降温行动,导致了后来的金融大动荡。即使是后来的紧急降息,紧急迫降并没有从根子上拔除危机。

  如果说日本的泡沫是日本当局主动的行为,那么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动的,而且美国人还试图依靠分散风险的方式挽回,但可惜的是中毒已深,无法挽救,于是,次贷危机爆发,进而演化为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陷入了低迷。

  和日本如出一辙,由于美国产业空心化,资本转向了不动产,导致了国内不动产价格迅速上涨,1997年~2006年,美国房价经历了一轮史无前例的疯涨,这助长了贷款机构、评级机构,借款人的鲁莽行为。而大量的无购房能力的人买房坐等升值、美联储的十几次的加息以及紧缩性金融政策打压,使得美国泡泡与日本一样,在短期内迅速破裂,最终诱发了全球经济衰退潮。

  相信许多人对美国次贷危机都有很好的理解,但笔者想强调的是,拥有自己的住房,曾经是美国梦的一部分。但是,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美国的房价垂直下跌,资产价格的跳水导致了美国账面财富的蒸发,金融系统崩塌,而以消费为主导的美国,财富的锐减让美国经济全面陷入困境。

  不过,美国采取的政策和日本的政策是略有不同。日本当年无经验,轻易地就把泡沫给捅破了,采取的是紧缩货币政策和加税的办法,还有一系列的打压政策,无异于一个大汗淋漓的人,因为贪凉浇了一盆冰水,由于毛细血管突然关闭,热气排不出去,反而使得身体体温升高,增加心脏负担,轻则感冒,而且寒邪久留身体内还会造成阴盛,甚至造成阳虚,从而造成身体的阴阳平衡失调,产生许多变症,甚至导致血管破裂,和热水浇在冰冻的自来水管一样。而美国虽然也采取紧缩的措施,但他们还企图分散了风险,特别是利用美元国际通货的地位,向全球转嫁危机,凭借着美国的信用,让全球都承担美国房地产泡沫的风险,但最终的结局还是没能避免自己酿成的罪恶的惩罚。

  中国是想爆裂?想衰退还是想崛起?

  这就看中国自己的选择。笔者有过一个经历,就是今年寒潮袭来,自来水管冻上,由于没有经验,泼了一盆热水,结果是自来水管破裂;也有过冬天玻璃杯倒热水而爆裂的经历,这一招其实和日本是一样的。日本为了让沸腾的资产价格下跌,采取突然冷却法,导致整个日本金融血管爆裂,经济心脏严重受损,阴盛阳衰二十年。

  笔者还有一个经历,就是感冒喜欢吊水,一开始觉得效果很好,后来逐步效果就很差了,多次之后,甚至吃药和打针,都没用了;还有一些棉铃虫,抗药性逐步升级的,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一经历和美国一样,企图一开始通过先进的金融体系,来避免日本式衰落,但是,随着病毒长期被压制,有了抗药性,一旦爆发起来,显然更为猛烈。最后只能是立体式下落,引发了全球性的危机。

  当前,中国的土地市场投机正在兴起,房价也在飙涨,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房价更是如同脱缰了的野马一般,这和日本与美国都有点类似,但是,房地产从来就是与经济的血管金融系统相连的,银行又是整个经济系统的心脏,在这种背景下,是采取浇冷水式的紧缩调控,还是加税式的限制门槛调控,还是将诸多的购房者全部绑在房地产的战车上,像美国那样分散风险式调控呢?显然,以上三种调控的结局只有一个:衰退和爆裂。

  根据一般的经济学理论,如果经济过热,就要紧政策,但人们要注意,这是一般情况下,如果是针对沸腾的式的过热,过紧的政策就直接把经济从天上打进地狱了。特别是针对房地产市场过火问题,尤为重要,如果直接采取紧缩性的金融政策甚至层层加码,采取加税的政策来遏制投机,都是相反的政策。正确的做法是,增加供给,减少供需畸形程度,利用供需关系式解决这个难题,具体解法如下。

  如何增加供给,中国要比日本的余地多的多。第一,完全可以在量上增加土地供应量。中国毕竟是大国,日本是小岛国,随着农业科技的提高,中国的建筑用地后备力量十分强悍。第二,中国不像日本,是岛国而且地震多发带,完全可以提高容积率,拔高楼层来增加供给。第三,中国完全可以调整供给结构,建立梯度消费的“辅房制度”,从20、30平米的迷你型,到50-70平米的小户型,再到90平米的中户型,这样完全可以放大供给量,梯度产品能够有效的规避金融风险以及高房价对百姓的灼伤(有兴趣者可以参见笔者的《建立辅房制度解决高房价的死穴》)。再加上一系列的保障房政策,完全可以低风险的解决高房价的难题,而不至于将自己逼入死地。

  高房价既成事实,政策搞不好就陷入日本和美国的后尘,虽然可能陷入的方式和时机不同,但内核是一样的,当然我们希望中国崛起,也相信中华民族正在腾飞,但我们必须要思考我们的难题,虽然明天更美好,也要过五关斩六将。

  如果重演了日式危机和美式危机,我们做好了准备了吗?特别是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发展经济和保护社会稳定,他们准备好了吗?银行准备好房地产暴跌之后,大量的坏账突然爆发了吗?中国经济准备好了没有支柱老大领航的时代了吗?我们准备好低增长和高失业的时代了吗?显然,我们还没有准备好这一切,那么,我们能够鲁莽地采取紧缩的政策和加税的蠢办法捅破房地产泡沫吗?房地产高价格难道真的无解了吗?相信读者已经从笔者的行文中,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就当前最紧急的来说,货币政策,在实体经济还没有完全走过紧缩时代的时候,千万要慎用,如果按着上述调整供给结构以增加供给的思路,还是可以解决高房价对经济的冲击和减轻对普通百姓的灼伤,千万不要气急败坏地滥用推高成本的加税政策、野蛮打压政策和让血管爆裂的金融紧缩政策,否则,那才是没有真正吸取日本和美国的教训。

  梁心《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