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战争三十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2:31:07
 1979-2009   被遗忘的战争
  □ 文/记者 段宇宏 周宇 


  3月初,广西凭祥天气骤然转冷,雾气蒙蒙,阴雨连绵。
  这个在中越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城市,名气远超过管辖其的崇左市,而隶属凭祥的对越口岸友谊关,则更加声名显赫。
  “祝贺中越陆地勘界圆满完成”的横幅,在凭祥随处可见。从凭祥到友谊关的公路两旁,农家屋顶几乎都插着五星红旗,它似乎强烈宣示着:这是中国领土;又似乎在提醒着:越南就在不远处。
  中国友谊关口岸与越南谅山省友谊口岸之间的两处相望的山坡上,竖立着1116和1117两块界碑,祝贺勘界完成的横幅还未撤下,空气里还残留着喜庆的气氛。
  数天前的2月23日,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越南副总理兼外长范家谦在此举行隆重揭幕仪式,宣告中越陆地勘界工作结束。
  30年前,此地曾牵动全世界的目光。1979年2月17日凌晨,集结于此的中国军队从友谊关开拔,向越南发起突袭,第二天,中国政府宣布打响对越自卫反击战。
  昔日战场 今日商场
  离友谊关不远,有几处著名的对越边贸地点。越南的特色农产品从浦寨一车一车拉进中国,中国的日用商品从弄怀源源不断输往越南。
  1991年,中越边贸刚起步时,贸易总额仅3000多万美元,2008年已暴增至194.6亿美元,广西以约占中越贸易总额16%的31.24美元拔得头筹。而同样与越南毗邻的云南,2007年对越贸易额仍不到10亿元。即使在中越两国“同志加兄弟”的时代,经济上的亲密度与今日相比亦有天壤之别。
  尽管2008年5月,大陆诸多媒体报道称越南的经济危机影响了中越边贸,但这一年两国边贸额仍强劲增长28%。而两国官方的通关数据,也只是中越贸易的冰山一角。当地边贸区暗藏着的无数条“经贸胡志明小道”,并不在官方的统计数据之内。
  也许是气候因素,来往的游客、商人比平日略显稀疏,正规关口进出的人车寥寥,“经贸胡志明小道”上,却是另一番繁荣景象,背负着超大货包的越南边民在山中小道上络绎不绝,远望犹如蚂蚁搬家。翻过山,那边就是越南。
  被当地人称为“九饼”的越南搬运工,由“九饼头”统一管理,他们把中国商品背到那边,然后再装车发往越南各地。
  当地商人介绍,通过这种方式销往越南的中国产品难以计数,他们的商品鲜有正规报关入越的,越南方面因此时常开展“严打”,关闭小道。在这点上,中国方面倒很通达。每个“九饼”只要交上两元人民币的门票,即可来回搬运一次货物,每包货物的搬运费10元~20元不等。有些“九饼”每天可挣得上百元人民币,这对年人均GDP刚刚突破1000美元的越南人来说,相当具有诱惑力。
  中国输出的商品在中越贸易中占有压倒性优势,商家之间竞争激烈,而越南商人倚仗买方市场优势,均以“赊账”方式贸易,不赊欠就不买货,也常有中国商人会因此赔得血本无归。
  在凭祥及其属下的边贸区,要找到真正的本地人是件难事,潮水般涌来的各地商人,已让本地人被淹没得难寻踪迹。新“当地人”很难想象,热火朝天的边贸集镇当年曾是硝烟弥漫的战场。繁荣的边贸已将战争痕迹抹去,如今,这些痕迹也只留存在部分人的记忆中。
  当地的“中国通”和“越南通”有两种:一种是常相往来的边民,熟悉两国语言风俗,可称为“微观越南通”;一种是“宏观越南通”,是常来往于两边经商的外地人,他们几乎不通越南语,但喜欢了解越南的政治经济形势,也常向游人讲述中越战争中的故事。
  友谊关距越南谅山省首府谅山市只有18公里,与谅山市同登镇仅5公里。当年,对越南人来说,同登不保,则谅山危,谅山失陷,则河内门户洞开。同登、谅山在中越战争期间均发生过惨烈战斗。
  同登这个越北小镇,如果不从招牌文字辨认,就不觉得与中国东南地区的小镇有何差别。这里的民居与中国一样,插着国旗,若不迎风飘展,还难分出是哪国国旗。
  无论越方还是中方的资料,多称谅山战役为中越战争中最激烈的战斗。谅山市被横穿而过的奇穷河划分成南北两区,奇穷河发生过两次血战。1979年3月1日,中国军队某师万炮齐发后,突击奇穷河大桥,战至第二日夜,方控制谅山北市区。3月4日,中国的两个军抢渡奇穷河,向南推进,第二天中午,谅山完全陷落。
  为阻止越军增援,中国军队当年将奇穷河大桥炸毁。这座据说是法国人修建的大桥早已被重建,如今横跨于奇穷河上,为谅山重要交通纽带,桥上车水马龙,周边商贸繁荣。河边各种大商场里,堆满了中国的日用商品和“山寨手机”。
  当年谅山是一座没有一幢完好建筑的废墟,但今天却难以找到战争的痕迹。作为省会,谅山基础建设远远落后于中国的县级市凭祥。不过,越南明显区别于中国的一大特色是“国穷民富”。这个国家的收费收税能力远不如中国,老百姓不知强行拆迁为何物,大都拥有法式小洋楼,住房生活条件明显优于中国边境居民。
  今天,中国商人和资本在服务业、矿业、加工业广泛扩张的痕迹随处可见,在中国热播的各种流行电视连续剧同样席卷越南,不过,在越南被广泛认可接受的品牌似乎还是只有TCL。
  老山、法卡山划界真相
  1979年中越战争之前的30年,中越边境同样是一派物资流动的繁荣景象,不过,流动的是援助越南的战争物资。中方公布数据显示,到1978年3月止,中方援越物资总值200亿美元,其中93%是无偿援助。
  中共执政才一年之际,越南人民军后勤总局即在凭祥设立接收班,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凭样办事处共同负责转运和接收中国、东欧、苏联、朝鲜、古巴的援越物资,中国援助柬埔寨和老挝的军事物资也经此转运。
  友谊关见证了两党两国关系从同志变兄弟的过程。1953年,明朝沿用下来的“镇南关”更名为“睦南关”,1965年3月,再次更名为“友谊关”。前30年间,两国党政要人鲜有未到过友谊关的。胡志明与周恩来晤面的关楼大厅仍保持着当时原貌。
  友谊关诞生一个月后,越共第一书记黎笋和国防部长武元甲就率团访华,要求增大援越力度,之后据越方披露,30多万中国铁道、排雷、运输、后勤部队陆续进入越南为抗美战争服务。
  当地史志记载的两国两党边境交往,1974年12月5日是个明显的分水岭。此前,一切详和友好之事无日不在。但自这天红色高棉高层领导英萨利路过此地,当地举办了欢迎晚会之后,边境冲突与越方“恶行”就突然间无处不在。
  在崇左市宁明县法卡山山脚下的那丁村,与中越边境其他村落一样,多少代以来,人们都没有什么“界线”和“国家”意识,边境线那一侧的邻居,往往是操一样语言的同族,甚至还是亲戚。村民走亲访友、砍柴取水、婚丧嫁娶,不经意间就“出国”了。1965年,两国开放48条便道,单凭祥就有4条,浦寨可通越南那刘,弄怀可至越南谷楠,界线10公里之内的边民能自由出入。
  国家间蜜月骤然结束,边民的日常活动一下都变成可能造成冲突、“侵犯”对方领土的行为。两边资料同时记载了大量冲突事例,“你我之分”日益明显。
  1979年开春,那丁村村民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军队从自家门口经过。当年负责支前的老支书阮汉生回忆,每家每户都分派了接待部队的任务,“我们村民家里住满了当兵的,到处堆着机枪和弹药”。
  今年65岁的何日山,30年前因为常在“国境线”两侧走动,熟悉“那边”邻居的各条山路,遂被选派为攻越部队先导,一直带着部队打到谅山。他的腿当年被子弹击中,如今走路依然一瘸一拐。2008年起,像何日山这种支前有功的百姓,开始每月获得政府60元的补贴。
  1979年,中国军队从越南撤回一个月后,当地被列为边境管理区,凡年满15周岁的当地居民一律办理边境居民证或通行证方能在管理区内活动。由于边民长期杂处,难辨你我,此举之意,在于防范对方特工入境破坏。
  1980年,法卡山战役打响。再度被卷入的阮汉生印象深刻:“你问我上过战场没有,我家门口就是战场,炮弹经常落到院子里!”
  1991年,在当地的边务大事记中,越南人才开始不再以“特工”、“敌对武装”和“迫害我边民”的面目出现,同年,谅山省官员前来当地参加十一国庆活动。
  2001年中越陆地边界第一块界碑在广西东兴—越南芒街口岸立下,迄今1970块界碑在两国陆地边境划出一道长达1300公里标志分明的界线。8年勘界,界线越来越明晰,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法卡山有中国军队驻守,非上级特批,普通人不得上山。某排官兵正在山下的村庄里学雷锋做好事,颇具读书人俊秀气质的指导员,对中越战争历史知识的掌握,远远强过当地人。他介绍,中越勘界完成后,有5个高地的法卡山,1、2、3号高地与越南平分,4、5号高地归还越南。近期流传的“法卡山已划给越南”的传闻明显有失偏颇。
  指导员说,目前边境仍有极少数雷区,排雷工作尚未完成,严禁入内。“现在我们巡逻时常碰到越南军队,互相都会打招呼问好”,指导员对于两国关系的评价为“非常和平,非常友好,没有任何战争痕迹!”
  云南方向,当年血腥争夺过的老山如今也被中越两国共同拥有。山腰上的界碑和雷区,将两国的领土隔开。中国军人拥有老山主峰,一支军队驻扎在主峰上。但他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接待来此参观的游客,防止他们误入随处可见的雷区或越南领土。
  偶尔,军人会告诉你某棵松树之下,或某一个废弃的防空洞里,曾死去多少越南女兵。越南边防军也会在自己的一侧巡逻,但两国军人谨慎地互相尊重着,尽量避免在巡逻时相遇。
  从麻栗坡烈士陵园旁边的老山作战纪念馆往下看,可见蜿蜒的公路,以及公路旁唯一的一块巨大广告牌。广告牌上写着,“麻栗坡、越南河江等地四晚五日游”。老山主峰的照片和越南的风景照片排列在一起。
  昔日的战争已开始变成某种旅游资源。3月初,麻栗坡县旅游局试图购买参加过老山作战的老兵的通讯方式,邀请他们来麻栗坡游玩。
  我的生命从此没有春天
  3月16日,友谊关口岸外连接越南同登的零公里处,一些中国老兵来此故地重游。越南方向,恰好也有7名大校在零公里处缅怀纪念。
  这里是1979年中国军队出发的起点之一,亦是1979年五六月间,由国际红十字会出面的两国战俘交换地。除越方被俘人员许开良拒绝遣返,中国向越南送还战俘1636名;越南释放中国战俘238名,其中亦有一名未归。
  许开良未归,越方指责这是中方“事先策划的丑剧”;中方有一员未回,则强烈抗议越方无理扣压战俘的“卑劣行径”。两边的未归战俘都在报纸上发表了“自愿留下”的感言,对自己政府进行声泪俱下的“控诉”。
  详情请见:凤凰周刊2009年第10期 总第323期 封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