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强,中国堪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0:34:30
少年不强,中国堪忧 2007年5月25日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意见》指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中新网5月28日电 美国《侨报》26日社论指出,梁启超先生的“少年强则国强”言犹在耳,然而以当下这一代青少年的体质,如何展现民族活力和创新,承担起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任?原文摘录如下: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联合发文,批评社会和学校重智育、轻体育倾向,学生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要求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这一时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早已习惯了美国自发积极参加各项体育运动的华埠人士或许对这项强制性行政命令及其引发的效应心存困惑——学生健身,需要国家颁发规定吗?是否有“小题大做”之嫌?

  不过,了解了中国青少年体质现状,就不难理解中南海领导层的苦心了。

  1985年以来的四次全国性调查结果显示,最近20年,伴随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陆青少年的身体却在持续弱化,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眼睛近视的比例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为76%、大学生高达83%。

  青少年体质好坏,不仅攸关生命个体自身,影响生活、学习、工作等等,更关乎国家民族。当年梁启超先生的“少年强则国强”,言犹在耳,并获无数例证。二三十年后,以这一代青少年当下的体质,如何展现民族活力和创新,承担起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任?

  而且此次中南海高调言“确保”,还在于对一种“畏难”和“轻视”情绪的回击——4月底有关方面在全国推出的“每天锻炼一小时”行动遇阻。媒体调查称,近半数学生反对强制课余体育锻炼;学校“烦恼”运动场地不够,更忧虑可能影响学习成绩;家长们对活动则知者寥寥。

  各方有意无意的排斥或许不难理解:在一个“分数至上”仍然是教育主体的语境下,不触及应试教育核心,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现状怎么可能轻易改变?

  何况,中国当下就业难度不断加大,招工方动辄就要“最低本科学历”,也提供了一种现实而紧迫的压力或动力: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成了学校、家长、学生无奈的唯一选项。

  即使借助北京奥运会这一振奋民族士气的契机,强制推行全民体育,也只能如笑话故事中庸医“剪断箭杆”的外科手术,无法治本——甚至连治标也落空,成了流于各种形式的活动。

  一项国家民族发展大计,如果最终只成为高层领导的“独角戏”,长此以往,中国人有再成为“东亚病夫”的危险。当然,要想转化成众人响应的“大合唱”,仅有一首“好歌”还远远不够,如何正本清源,将教育从应试机制中解放出来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