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监督与国际视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20:17:05
舆论监督与国际视野 作者:申尊敬
有媒体近日报道称,一根只值十元钱的东北山货,因为某研究单位出具假鉴定书,卖价高达上千元。
报道一出,照例引得舆论哗然。当地一些媒体迅速跟进炒作,穷追不舍地寻根探源,连篇累牍做文章。省城的“口头舆论场”更是沸沸扬扬,大喊“痛快”者有之,摇头叹息者有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者有之,愁肠百结者也有之。事发当地的反响自然更强烈。据说前几天还摩肩接踵人头攒动的批发市场,几乎一夜后就门前冷落车马稀了。
闻讯之后,我是一面叫好,一面叫苦。叫好,是奸商和操守不良的研究人员的丑行得以揭露,未能遁形,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得到维护。叫苦,是这个产品和因之形成的产业,由此将在未来几年蹶而难振。据我所知,当地官员、商人和科研人员,为培育这个产品的质量和声誉,多年来付出了巨大努力,如今却几乎是心血白流,辛苦白费。
如果人们对这一现象的忧喜到此为止,我们这些局外人自然可以安心睡觉。但是,问题似乎没有非黑即白那样简单。
媒体曝光的这一山货的知名度极高,是个国际性产品,中国境内盛产,周边国家也出产。现在,我们的媒体积极踊跃地自曝家丑,境外商家等相关人员一定欢喜雀跃,我们给人家的同类产品创造了巨大的商机和市场啊!此消彼长,吃亏吃苦的最终是咱中国人。这个更深层面的问题,不知记者们想过没有?
舆论监督是个好东西,它像社会健康的预防针,又是杀毒剂,符合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许多媒体正确地运用这个武器,近年来针砭时弊,激浊扬清,产生了不小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也是双刃剑,把握不好就会“大水冲了龙王庙”,伤了自己,帮了别人,在涉外产品产业中,尤其如此。
我们是中国记者,当然要维护自己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常见西方国家记者揭露社会阴暗面的报道,但罕见他们曝光本国产品尤其是涉外产品的问题,其中必有保护本国利益的考量。我们在进行舆论监督时,既要有国家意识,又要有国际视野,而且要善于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这也是记者大局意识的题中应有之意。
在用舆论武器批评监督我们国家的某一产品、某一产业时,要有一点国际视野。如果伤及我国产品产业的利益,给我国产品产业的声誉或销路带来负面效应,我们就得自觉地站在国家民族利益的立场上权衡利弊得失,不可不顾大局,只图痛快,在这种复杂问题上简单地“路见不平一声吼”,只能算个莽夫。
这绝不是要大家放弃舆论监督,对市场上的丑恶现象听之任之。舆论监督的形式和渠道有多种多样,可以公开曝光,也可以内部反映,还可以有其他形式,不必拘于一格,“吊死在一棵树上”。只要能匡正时弊,于民有利就可以。
宣传报道是一门艺术,舆论监督也是一门艺术,以国际视野搞舆论监督,可能是一门更高更难的艺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记者甚至编辑在进行舆论监督时,目前还缺乏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往往只顾国内,不顾国际,尤其不会用国际视野观察和思考国内存在的问题。他们只会用显微镜,不会用望远镜。会不会立足国内、放眼国际搞舆论监督,这也许是检验媒体和记者是否成熟的标准之一。
在进行舆论监督中寻找成就感,靠批评报道吸引受众眼球,是当今有些记者的一种情结,我们不加褒贬。但是,如果没有国家意识,没有国际视野,则可能坠入瞎子摸象、洞斑窥豹的误区,动机与效果便会背道而驰。我们要尽快补上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这一课,把舆论监督的水平提升到新高度,如此则国幸民乐也。(作者单位:新华社吉林分社)
(纸媒文本见《中国记者》杂志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