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优势与潜力:中央教科所重点研究领域与方向---科研与决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1:16:56
编者按:为了给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依据与支持,共商今后教育科研事业改革发展大计,近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了“传统、优势与潜力:中央教科所重点研究领域与方向研讨会”,旨在对我所科研传统、优势领域与发展潜力进行总体性回顾、判断和探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部分老专家、各研究领域带头人、各部门负责人及研究人员共计50余人参加会议,21位研究人员围绕14个研究领域作了主题发言。现将会议综述编发如下,供有关部门参考。
传统、优势与潜力:中央教科所重点研究领域与方向
作者:陈如平、…    文章来源:科研处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7-3
为满足教育科研快速、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科研管理处于近期举办了“传统、优势与潜力:中央教科所重点研究领域与方向研讨会”,共同回顾我所的科研发展轨迹,交流和探讨我所未来五年科研事业的发展大计。本次研讨会共有21位研究人员作主题发言,分别阐述14个研究领域的传统优势、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朱小蔓所长出席研讨会并代表我所道德教育研究领域作主题发言。
一、教育基本理论
我所以往的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主要在四个领域存在优势:第一,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和“三个代表”教育思想理论研究。这一领域历史传统悠久,早在延安时期的中央教育研究室就将马恩列教育思想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并始终将其作为重点研究项目,出版了一系列专著和专题文献。“十五”期间,这种优势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研究达到一个高潮,并取得丰硕成果。第二,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在教育的性质、功能、目的、价值、规律等基本教育问题方面有深厚的研究基础,例如王铁研究员所阐述的教育方针,仍在该领域处于权威地位。有关素质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研究,在“十五”期间也得到探讨并产出成果,对更新教育实践发挥了作用。第三,素质教育问题研究。“九五”以来,素质教育研究也具有明显优势。不仅有“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教育部重点课题,而且还参与了教育部重大调研项目,也有研究人员从事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研究等。第四,教师教育、校本教育的研究。理论方面主要是教师专业成长、教师道德化研究;实践方面主要是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创新研究。此外,还与实验学校、合作单位一起,从事持续性扎根研究,开展教师培训、教材和课程开发研究。
我所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是:第一,结合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重大问题,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方法,深化对党的领导集体教育思想的研究。重点研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以及科学发展观指引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第二,坚持教育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相统一,推进学科建设和教育思想观念更新,为教育改革提供思想依据。关注当代中国重大教育理论问题,探讨新时期教育理论建设的方法论问题,开拓原创性、前瞻性和综合性的研究项目。第三,实施素质教育的相关问题研究,包括体制创新、教师专业成长、资格认证、理论创新、课程模式、课程结构等。
二、道德教育
改革开放后,德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德育的基本理念、对功能多样化和一体化的认识、目的与本质的重新认识、目标的重新建构等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更新、拓展和丰富。道德教育评价和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改进,是目前研究的基本主题。在基础理论研究中,永恒的主题包括个体的个性发育外铄与内发的关系与机制研究、社群伦理发育的经济基础和制度建构与民族的道德心理形成的关系与机制研究。
基于我国德育问题和现实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任务有:中国传统德育的现代继承与开拓的基本理论的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德育思想和理论框架;德育过程和机理的基础研究;为德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科学指导的基础性研究;当代中国转型期青少年道德思想状况的跟踪研究;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德育理论研究;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以及专设德育课程的目标实现研究;广义德育的理论基础形成和确立问题的研究。
我所的道德教育研究在德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课程德育与德育的一体化、基于生态型的教育观、整合性的教育理论、道德教育教师成长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仍存在的问题是新旧德育研究队伍之间需要加强衔接,德育研究者后继乏人,各学科之间缺乏整合等。因此,需要加强学科交叉研究、扎根研究和行动研究,在研究中建立行政、一线教师、理论工作者之间的对话机制,通过我所的德育研究中心来集中资源、整合人力进行战略研究,并利用《中国德育》杂志社、香港田家炳学校德育发展计划合作项目和与香港前特首董建华夫人董赵洪娉女士合作的良好平台,构建全球华人德育工作网络,为形成全国德育研究优势创造条件。
三、农村教育
在吴畏、滕纯等老一代研究人员的带领下,我所农村教育研究在国内一直处于前沿位置,从未间断。从“六五”至“十五”期间,我所研究人员先后承担了“13县经济与教育的调查”、“国务院小城镇发展规划:集镇教育发展规划研究”、“我国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良性循环试验研究”、“农村城镇化及其教育发展问题研究”等教育部重点课题;深入农村实际,先后到约150个县(区、市)进行调研,建立了良好合作伙伴关系;研究队伍具备综合性、多学科性和专业性的特点;积累了丰富的农村教育相关资料。
目前,我所建有农村教育研究中心,其他各研究部门也有一些从事该方面研究的人员,有利于组织协调研究力量协作攻关,但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力量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今后,我所将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以及农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研究。
四、课程与教学论
我所在教材教法、教学评价、幼儿教育等各方面都有很多研究积累,例如教材教法研究多年面向实践,研发出多套教材,对实践的指导力度很大。2003年成立课程教学研究部后,在整合相关研究力量的同时,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近十多年来有关课程研究的现状是:成果很多,但原创研究较弱;理论追求方面倾向宏观,对实践中的一些细节、偶然性问题关注较少;课题总体论研究中,较多基于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相关的研究,较传统的是学科教学法研究。
基于研究总体发展水平和我所功能定位,应该关注和继续发展的方面是:第一,课程政策学、课程制度理论研究。要立足教改课程实践,关注重大决策、服务于决策,同时要具有更前沿的角度,独立问题意识。第二,课程本体理论研究。要基于哲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基础和研究视角,要体现出研究的本土化。第三,要重视课程管理学研究。第四,学科课程论的研究。应关注一些新的、综合课程领域,同时有重点地开展学科课程标准的国际比较研究。
目前困扰我所课程与教学研究更深入、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整合现有力量,在重点领域有所突破问题。此外,尽管研究需要为决策服务,但基础研究是根本,两者并不矛盾,需要更好地调整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平衡。
五、教育评价与测量
我所的教育评价与测量研究按照“坚持走引进、创新、创造国际一流的研究”这一发展思路,已经延续了近二十年,取得了良好收效。20世纪80年代,我所在教育部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参加了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大会(IEA)的成员会议,并因此学到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教育评价与测量技术,而且还结识了一批至今仍然保持友好关系的国际知名教育专家,这是一个先学习后引进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我所有关研究人员在1995年先于美国提出在APEC成员国中开展“学校效益评价指标”研究,并得到了有关国家的大力支持。目前需要沿着这一思路继续发展,并致力于培养一批新的人才,开展国际一流的研究。
六、教育史
教育史研究历来是我所的重点研究领域,也得到了教育部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教育史研究室曾是我所科研成果最丰、获奖率最高的部门之一,曾拥有曹孚、韩达等众多优秀专家,许多研究填补了教育史研究领域的空白。此外,我所最先独立创办学术刊物《教育史研究》,至今仍然是该学科的唯一学刊。
教育史研究是教育科学建设的基础。近年来在完成奠定学科建设的教育通史、思想史、制度史、流派史、人物史等重要研究之后,研究领域出现三大发展趋向:第一,实用价值追求,即通过实用性专题史的研究,如教育政策问题、课程史、教师史、地方史志研究等,旨在为教育实践创新服务。第二,问题本源求实。第三,教化功能扩张。新兴的研究领域是地方教育博物馆的兴建,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需要,具有良好前景。
今后教育史研究应重点发展的方向为:加强与边缘学科结合,改革教育史的研究方法、价值观,提高对教育基础理论创新、教育政策服务的力度;增强教育史研究的实用性;加强教育史学科队伍建设,培养领军人物;增强我所教育史学科的全国影响力,加强本所科研人员历史研究功底。
七、比较教育
我所比较教育领域在过去具备较为雄厚的研究基础,曾作为比较教育学会秘书处,在联络全国相关领域专家、促进比较教育学术交流方面做出较大贡献。各国教育研究领域较为齐全,语种丰富,关注法、英、俄、德、日、埃及等一些国家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动态。目前,比较教育作为一门专业领域,将继续关注终身学习、全民教育、教育为农村发展服务、教育为可持续发展服务、学习社区的建设、教师教育等世界教育前沿的发展,并进一步加强比较教育研究的实践性和指导性。
八、特殊教育
我所特殊教育的研究范畴逐渐改变,服务对象从开始的残疾人教育到全纳教育,后来又扩展到农村儿童教育、学生厌学等问题。传统普通教育解决不了的儿童都成为特殊教育的研究内容与工作对象,因此需要构建一个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都可以接受的教育理念与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特殊教育研究需要借鉴神经科学、认知科学、行为科学、人性心理、教育技术和其他辅助技术的最新成果来不断促进自身发展。社会转型期对特殊教育研究所提出的问题是,需要考虑社会背景以及各种现代与后现代的思潮,重新界定社会价值、人生追求以及民主社会的教育追求,而这势必影响到特殊教育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服务对象等。特殊教育还有待继续完善,需要发展出一个成型的研究范式。继续办好全国特教学术刊物《中国特殊教育》,繁荣我国特教学术研究。
九、幼儿教育
我所的幼儿教育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逐渐占据全国的领先地位。在前国务院学术委员史慧中研究员的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跨省市的国际资助项目的前瞻性实验研究,这些研究从“七五”延续至今,形成了学科健全,保教合一的研究力量,并曾在幼儿教育史、幼儿语言发展与教育、幼儿营养与膳食、幼儿健康、幼儿常识与综合教育、幼儿玩具等方面具有优势。由于幼儿教育自身发展和研究人员变动等原因,我所该领域研究正逐渐从历史发展鼎盛时期,经历衰减后逐渐开始回升,走出一条提升研究质量、确立某一方面领先地位的内涵发展道路。目前幼儿教育研究队伍仍然保持并进一步发展集体合作研究、跨省市研究、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评价与对策研究相继进行的研究传统与特点,并形成了幼儿课程尤其是科学教育研究、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幼儿教育质量评价等领域的优势地位。
未来幼儿教育研究将进一步发扬原有研究立足点和优势,形成 “以城乡幼儿园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为核心,加强幼儿、心理教育等基础理论研究,积极构建课程实践的框架,并进行相关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有价值的引用” 的格局,重点进行东、中、西幼儿教育现状调查和0—6岁幼儿教育一体化课程研发。
十、成人教育
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成人教育科学步入逐渐繁荣的起点之际,我所研究人员开始介入这一领域,设立专门的成人教育研究组,2003拓展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中心”。承担了全国第一个成人教育的国家规划课题、出版了全国过第一本成人教育基础理论专著,并获得第一个成人教育的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作为国家级专门研究机构,我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中心一直发挥了引领、桥梁、纽带作用,在政策研究、应用研究方面较有优势,在扫盲教育、农村成人教育、企业教育与培训、社区教育、妇女教育、终身教育和成人学习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成绩。今后将根据学科发展和现实需要,重点突破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民教育,终身教育立法、不同群体的成人学习和社会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十一、高等教育
过去十年内,我所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和高等教育评估研究几个重点领域,系统开展了“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研究”、“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要点的研究”以及“面向21世纪如何看待高等教育走向的研究”等“七五”、“九五”和“十五”国家重点课题,在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民办高等教育、独立学院以及办学水平综合评估等方面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和研究力量。未来将重点抓好高等教育评估研究、高等教育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研究和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
十二、科学教育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所研究人员在小学自然、理科教学及STS的理论与实践方面所做的研究在全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为我所科学教育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在理论研究方面,形成了以实证为基础的研究范式和风格,搭建了国际交流的视野和平台,形成了长期的实验群体和合作伙伴,具备从幼儿园到小学整体连贯研究的条件和氛围。
目前承担有“小学科学新课程的开发与实验研究”、“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十五”重点课题,还承担“做中学”项目、“未成年人科普活动方式研究”等合作研究。未来5年内研究的重点内容是青少年科学素养监测标准和教师素养标准建构,教材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应用及周边产品开发等。
十三、教育情报
教育情报、信息的管理和研究是我所历史传统优势之一。我所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馆藏,不仅一度是亚洲十大教育专业图书馆之一,而且收集了全国最全的中文杂志和相当可观的外文杂志,从事多语种的外文杂志二度开发工作,并编有中文期刊索引季刊。1995年,原有的教育情报研究室合并图书馆,成立教育信息研究中心,尽管教育情报研究的力量削弱,但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方向得到进一步加强。目前,《教育文摘周报》在以往教育情报研究基础上,继续综合、全面地关注国内外的各类教育信息。全国教育情报流动站和《教育情报研究》是联络全国教育信息工作者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在历史传统的基础上,我所教育信息管理和研究工作将继续保持原有优势,将教育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以及资源的数字化作为重点工作,充分利用三十万图书和馆藏资源中有价值的书籍和文献,开发特色化的数据库、中国教育科研成果数据库和中小学数字图书馆。
十四、心理学
我所心理学研究室曾经有非常辉煌的历史,目前心理学研究正处于转型期,未来发展方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和谐社会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由于现实社会中非常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但可操作性往往较差,因此应该制定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发展标准、心理健康咨询室场地规范化标准、整体构建和谐社会心理健康体系等。第二,自主创新下的脑潜力开发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鉴于我所研究设备有限,应以吸收、转化、应用已取得的基础性前沿成果为主,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致力于长线研究,开展超常能力教育与创新能力研究、多元智能研究等。第三,学习型社会学习研究。重点关注有关加强学习规律、学习设计、学习障碍和困难、学习辅助性技术与市场开发等方面的研究。第四,信息技术背景下素质教育、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研究。第五,新课程背景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研究。需要构建与学科整合的相关指标体系、评价体系。心理学将借助我所平台和品牌、依靠一支年轻的团队、充分利用国际力量,逐步实现历史的复兴。
此外,也有研究人员指出,自1998年前后我所率先提出创新教育的概念后,已经有20多个省市先后参加到我所创新教育的课题之中,应该将创新教育的研究作为优势方向继续做下去。《教育研究》杂志则在分析本部门优势力量和工作特征的基础上,致力于对以往研究成果积累作深化研究,同时搭建理论研究交流的平台,梳理教育理论刊物中的媒体语言,统一媒体、教育实践者之间的认识。体育教育、艺术教育、教师教育的研究人员也就本领域的优势与薄弱之处做出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教育技术研究则呼吁加强教育为决策服务的功能,并进一步促进所内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机制建设。
田慧生副所长为此次研讨会做总结发言。他指出,此次研讨会作为2006年学术活动月最后一场活动,意义重大,可以将其看成是学术月的一个收关之作。他指出,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从学术交流的角度,对我所涉及到的学科领域、专业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前沿状况做一梳理,了解各学科发展的现状、重点问题和今后五年内的发展动向。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活动,结合相关领域的研究积累,对今后有所突破和有所作为之处进行分析,为下一步学科专业能力评估和学科专业领域建设与发展提供依据。他还进一步指出,这次研讨会也是工作会议,要对专业发展方面的重要问题进行集体会诊。不能回避那些在各专业研究和学科领域中的一些重要的、与实践决策紧密相关的问题。以往若干领域的积累和成果标志着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水平,保持我所科研特色、发挥优势,直接关系到我所的前途命运。因此,本次研讨会后将对重点学科和具有发展潜力和优势的学科逐步评估,并有重点扶持地一些专业,使其能尽快发展起来,尽快提高我所为决策服务和为实践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撰稿:陈如平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管理处处长、博士、研究员
刘晓楠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管理处学术秘书、硕士
责编:郝志军     审校:田慧生
上一篇文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