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起崇圣之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7:45:07
此次云南之行除了给我心情愉悦以及令我赞叹的自然美景之外,首先给我精神震撼的地方是那崇圣寺。
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之外以北约3公里的地方,背靠苍山面向洱海。从山门开始有7重殿宇逐而上,最高处的建筑名为望海楼,居于苍山应乐峰的山坡之上,登上望海楼崇圣寺逐级往下以及大理古城和烟波浩淼的洱海一览无余。 
崇圣寺的建筑从望海楼往下依次是阿嵯耶观音阁、大雄宝殿、十面观音殿、弥勒殿、天王殿、崇圣寺山门。山门之外顺次为雨铜观音殿、钟楼、著名的崇圣寺三塔,从三塔往下便是新修的崇圣寺正门,对着崇圣寺正门是正在修缮着的一条大道直达洱海。
我对崇圣寺的了解,坦率的说此前是一无所知的,此前只知有大理三塔却从不知有崇圣寺!此次来到实地游览才使我对崇圣寺有了一点感官上的认识。
也曾去过些不小寺观古迹,但是少有如崇圣寺这样能唤起我的崇圣之感。也许是这“崇圣”二字的作用,一到了崇圣寺正门便不由得心生崇圣之情。
我不懂建筑,但是总觉得崇圣寺的建筑设计和布局有些个别。很多寺庙都在山坡之上,但由于山体坡度的高低不平以及树木的原因很少有如崇圣寺这样让你从上到下或在适当位置从下到上(如雨铜观音殿)一眼望去便看的那么完整透朗。有的虽然增加了深幽之感但却少了第一眼的大气磅礴的视觉震撼。
崇圣寺也建在山坡之上,但山坡较为平缓,从望海楼到崇圣寺正门建筑的梯度与山体坡度的结合恰倒好处,也许正是这合适的坡度与建筑梯度以及二者的完美结合才给了人这样的气势恢弘。
从建筑风格来看从正门往上走你会感觉到明显的风格变化,正门有鲜明的汉传佛教寺院特征,而逐级往上却越来越多的藏传佛教的建筑风格,到阿嵯耶观音阁几乎是一个完全的藏传佛教风格的建筑。 
崇圣寺背靠巍巍苍山面向茫茫洱海,山水苍茫,背后山脉高耸入云,云雾披满山头,而面前烟波浩淼,紫气蒸腾。依我的感觉崇圣寺最神秘的时刻当在下午稍晚些的时候。因为,苍山及洱海大体为南北走向,时至下午稍晚阳光会顺着苍山的山坡斜射而下,直照在崇圣寺的重重殿宇之上,特别是遇有合适的云层或云团会让你看到云影掩映着四周,空中阳光如柱一般的顺着苍山的山坡独独的直射在崇圣寺上,这时你会生出天神感应般奇想,甚至会相信这世界真的会存在着某种神圣的力量,感受到天神的呼应。

',1)">
在洱海的游船之上我也确实看到了这样的情景,我们那天下午从上关登船一路向下关行驶,在包揽湖光山色的的同时也充分领略了高原风云的变幻。登船不久,天空一带乌云,时散时聚,我担心会看不到崇圣寺。当船快要行进到面对崇圣寺的时候没想到却是乌云一阵消散,这时是两带乌云当中开出一片晴空,那片晴空就在崇圣寺之上,阳光有如一瀑一瀑的披在了崇圣寺的山坡上,照耀得崇圣寺金碧辉煌。当船行到正对崇圣寺的时候那一片晴空中的一缕乌云聚集得正如龙形,我当时惊叹的直指点给同行的朋友,甚至还感叹这就是神圣力量的存在。
据导游介绍崇圣寺始建于唐开元间(公元713年--741年),经历代扩建,到宋代大理国时期达到了巅峰。历史上的崇圣寺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的规模,一度为南诏大理国的皇家寺院和政教中心,享有"佛都"的美誉。现在的崇圣寺除了三塔之外大多为2006年修融复建,规划主轴八台九进十一层。

崇圣寺的复建金庸先生功不可没,是他的《射雕英雄传》和《天龙八部》才使得崇圣寺名闻天下,从而也引起了史学界对南诏国那段番王历史的重视。据历史记载在南诏国时期佛教被奉为国教,皇帝、臣民皆礼佛。在大理国的历史上,22代国君中,有9位到崇圣寺出家,可见佛教曾经这里得到何等的尊崇。我想说的是也许如今这里的香客超越当年千倍万备,但是却远没有了古人心中对于佛的那种纯净与虔诚。

我不信佛教,自然也不会去烧香求佛。但是,我信天、信地、信自然,信天道、地道,却独对于人道充满了怀疑,甚至怀疑所谓的人类文明的进步教化。
也许正是这里的建筑、环境、人文尚存的一点天人合一唤起了我的“崇圣”之心、“崇圣”之情,使我对崇圣寺有了崇圣之感,但我坚信我的“崇圣”的不是一个寺庙也不是佛,而是自然与天道。一个圣字不可言状,是人、是神描述不清。但我理解只有那些努力感悟并遵从自然与天道的人才可能从心中迈开崇圣的步伐,"圣"自在我心,祈盼人人都能唤起崇圣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