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和风精髓 重铸名校辉煌——风中学发展纪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9:49:55
传承和风精髓 重铸名校辉煌——斗门区和风中学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08年07月24日 10:02 珠海特区报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DIV.union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DIV.union TD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和风,是珠海市斗门区的一所中学。学校创建于176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最初的名字叫黄梁都乡学,以后校名又几经变异,如“澄澜书院”、“凤冈乡学”等。1876年,斗门进士黄槐森看到乡间邻里因纠纷械斗日盛,便把“凤冈乡学”更名为“和风书院”。至此,“和风”二字便与这所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
  和风中学位于斗门古镇的凤冈山上,毗邻颇具欧陆风情的斗门大马路,绿树成荫,花果飘香,是读书人的一方净土。在学校发展的二百四十多年历程中,许多事情可圈可点,因为她是“斗门民俗文化之根”,根据珠海市档案局现存《香山县志》记载,1911年广东中考会考,和风中学的学生一举夺得全省第一、二、四、五、七名的佳绩,使和风学堂饮誉全省,这也奠定了和风中学在香山县黄梁都区最高学府的地位。追溯起来,作为斗门人,凡第一次考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最先都是在和风中学发蒙,洗礼,学有所成,满怀理想,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然而,和风中学曾经衰落过,而且是很严重的衰落。个中原因,难以尽述。但有一点人所共知:经济的凋敝必然导致教育的落后。2003年8月,珠海市斗门区和风中学新一届领导班子走马上任。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和风中学,大家都在思索,该怎样推陈出新,该怎样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发展自己,又该怎样在教育资源向重点中学倾斜的情况下壮大自身,如何在保证升学率逐步上升的同时又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两者中找到结合点,又如何利用教研推动教学,全面推动教法,深入分析学情,形成一种独立务实、开放进取的学习风气?带着这一系列问题,他们开始了历时五年的脚踏实地的探索过程。
  理念篇
  “理念”,这个发源于古希腊哲学思想的词语,本身包含着对狂想目标的追求,在其现实性上,则有凝聚人心的作用。一所学校的理念,可以看作一种办学纲领,它具备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的作用。所以,国内许多名校并不夸饰自己的升学率,而是大谈办学理念。因为办学理念是较升学率更具理想色彩的东西,是升学率达到一定高度且平稳发展的产物。恢复高考到高招扩大招生的二十几年里,和风中学在艰难中跋涉,仍然乏善可陈。以孙仲钦为校长的新一届和风中学领导班子,面临着种种困难:办学经费短缺,校舍严重失修,招生生源差,教师不安心,个别教师当着孙校长的面说,自己当初是被骗来的。这些情况使领导班子痛下决心:必须改变这种状况,找回和风中学自身的主体价值,否则,二十一世纪将淘汰和风中学。
  带着这种使命感,2003年9月,在新学期的教师大会上,孙仲钦校长代表学校郑重宣布和风中学的办学理念: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实行“导师制”,面向未来,实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平等的师生关系”认为,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需要倡导学生尊敬老师、老师也要尊重学生。提倡平等的师生关系,目的在于突出“爱心教育”与“和谐教育”。他们认为:(1)没有爱的教育是难有成效的教育;(2)提倡“爱心教育”也切合和风中学的实际;(3)“爱心教育”与“和谐教育”是并行不悖的,二者互为表里,互相促进,构成一幅完美的和风中学的“和谐图”。
  “互动的教学模式”强调,教育教学从来都是双向、互动的。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释疑解难,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得到进步,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这种教学模式的理论根据还在于:它不是单纯地“以教师为中心”,也不是盲目地“以学生为中心”,而是舍弃了“教师中心说”带来的种种弊端,吸收了“学生中心说”蕴含的各种精华,融合成一种全新的体现和风中学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它注重教师的“教”、体现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策略、引导思维等各个环节上;也表现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的意义建构、思维活跃等学习步骤中。整个教学过程是“心动”,而不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形动”或“表演”。
  发展篇
  和风中学近五年的发展是从后勤改革开始的。2003年8月,新的领导班子决定,学校应该创造一种条件,解决教职工上下班回井岸城区的交通问题。这个举措很快地受到教职工的欢迎,迅速地稳定了教师队伍。
  但是,这个举措要解决和风中学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以孙仲钦为校长的领导班子经过千思百虑,规划出和风中学发展的基本框架,即从“内涵”到“外延”两方面着手学校的发展建设。
  所谓“内涵”的发展,和风中学认为,它包括学校的文化底蕴,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百姓心中地位的提升,特别是一支锐意进取,爱岗敬业,技艺精湛的教师队伍,良好的校风学风等。
  所谓“外延”的发展,指的是校容,校貌,校园环境的改观。坦率地说,和风中学这所百年老校,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许多有历史价值的东西已经荡然无存。惋惜之余更要奋进。五年来,和风中学在“硬件”建设上的投资不少于1700万元,先后兴建6700平方米的教学楼、实验楼,3600平方米的图书馆,为学生宿舍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直饮水设备,建起了全数字校园广播系统,给各个教室和功能室安装了电脑多媒体平台,为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毫无疑问,这些投入,有效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奠定了和风中学发展的硬件基础。
  凡到过和风中学的人,无不为这几年的巨变而惊叹。和风中学的这种发展为其赢得了两项重要荣誉:2006年元月被评为珠海市一级学校,2007年12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现在珠海市政府又为和风中学的发展提出了更宏伟的目标:力争用二三年时间通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评比验收。
  和风中学五年来的成绩,在斗门百姓中也留下了良好的口碑。务实的态度,进取的精神,严谨的校风,过硬的技术,不愧为“斗门文化之根”的称号。高考中的“低进高出”更受学生家长的好评,他们亲切地称之为“我们的和风”。可是,和风中学的教职员工并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他们深知,在“非本科无以立身,非名牌无以入世”已达成社会共识的现实环境中,把和风中学这所古老的乡学融入现代化进程之中,并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注定还有许多困难、磨砺、挫折、挑战、考验。但是,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在三五年内将会看到和风中学的新气象:清幽的校园,绿树芳草;快乐的学生,桃李芬芳;敬业的教师,笑意荡漾。
  育人篇
  无论是传统的教育理论还是西方的教育观点,不约而同地贯穿着“育人”的宗旨。和风中学的办学理念,是把传统的教育理论精华与现实的发展结合起来,又吸收了当代教育理论的合理因素而形成的价值取向。其可操作性在于发掘和风中学自身的优良传统,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对和风学子进行道德品行的教育。
  在进行“回报”、“感恩”的教育中,和风中学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远在海外的和风学子为母校捐资,兴建了“侨泽士林”办公楼、图书馆,近在斗门的校友为母校捐建了孔子塑像,斗门企业家为学校捐建了地理园和生物园。
  在进行“奉献”、“帮助”的教育中,和风中学有感人的现实行动:某语文老师因癌症去世,师生多次探病慰问,并捐款六万余元;某地理老师患病住院,师生自发捐款,送去帮助,奉献爱心;近五年,学校先后资助了300多名和风学子圆了大学梦;在最近的汶川大地震中,和风中学师生向灾区捐款先后达142000余元。
  在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中,和风中学也有传统的教育素材:解放前,学校的一位主任,夜间外出喝酒,半夜回来,按校规夜晚九点后是不予开门的。这位主任吵吵闹闹,门房就是不给开门。第二天,闹到了校长那里,了解实情后,校长严肃批评了那位主任。这件小事,足见和风中学“守规矩”的传统。现在听起来,仍然令人肃然起敬。以此事例,各班主题班会教育效果显著。五年来,和风中学的犯罪率为零。
  在进行“和谐”的教育中,和风中学的教职员工一致认为,“和谐”具有凝聚力?熏它是和风中学最宝贵的资源。师生“和谐”?熏使教学的进程如春风化雨?熏润物无声;校友“和谐”?熏2004年,金风送爽的十月,和风中学迎来百年校庆,海内外和风学子欢聚一堂,欢声笑语中,为和风的发展谋划未来,虑及深远。同事“和谐”?熏尽管他们来自五湖四海?熏民族不同?熏语言有别?熏但为了共同的目标?熏在和风中学安居乐业?熏给自己一生的事业画出坐标。
  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哺育了“和风精神”。正是凭借“和风”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和风中学用人文精神去哺育一代新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坚定自己的信念,端正价值取向。和风关怀人,尊重人,尊重学生,也尊重教师,关怀他们的学业品德,也关怀他们的生活细节,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2005至2007年,和风中学连续三年被评为斗门区德育先进单位,2006年还被评为珠海市先进单位。
  教学篇
  和风中学的生源和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生源是不可相提并论的。但是,高考的“阳光录取”政策,实际上又把所有的考生放在同一起跑线上,这对大多数非“示范性高中”而言,公平不公平呢?
  以孙仲钦为校长的和风中学领导班子既深刻地认识到这种体制的弊端,又想到必须超越现实的困境。不等不靠,挖掘自身潜力,实施“拔尖”“名师”两项工程和教学上“心动”策略。采取这些措施是建立在这样的心理学分析基础上的:差生之所以差,并非是智力上的原因,绝大多数的“差”是由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如意志、品格、学习动力、学习目标、学习策略等。
  对某一学科成绩突出而整体成绩不足的学生,就使其尖子更尖,创造亮点,使其入围“本科线 ”。
  对那些智商较高,但无心向学而成绩平平的学生,则加强意志、品行和学习动力、学习目标的教育,使“浪子回头”。
  对那些苦学硬学而成绩平平的学生,则进行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教育,使其感到学习的乐趣,脱离“苦海”。
  和风的办学特色概括为:教育教学上的“深加工”和“后加工”,体育艺术类特色。长期的教学实践使他们看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讲过的东西,并不意味着学生都能学会。人们对知识的传授都有一个“转化、消化和内化(所谓内化,指的是学生真正把教师传授或书本里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所以和风要求教师客观分析学生的“学情和考情”,同时也要求学生客观地评价老师的“教情”。以学习新课标,施行新课标为契机,全面开展发展性教学评价活动。
  和风中学实施的“教情、学情和考情”分析机制,其重点在于:(1)教学互动的原则。教学互动本质是思维、启发式的教育;(2)知识反馈原则。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衡量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高低的客观依据,价值体现;(3)组织教师会议,经常研究知识传授和转化的规律,为校本教材的开发和校本教师培训收集第一手资料。研究知识传授和转化的规律是教学研究的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宏观的教学思想和微观的教学技能,都是由此而生发的,学习吸收已有的成果,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理论作为指导,这是实行新课程的要求,也是学校现实发展的需要。
  实践表明,这些措施是卓有成效的:2004年,和风中学考生上本科线人数首次突破三位数,达131人。2005年,在省一级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扩招到1000人以上,和风中学上线仍保持80人。2006年,和风中学通过调整教学策略,本科上线134人。2007年,本科上线人数突破两百大关,达到203人。2008年,本科上线人数达267人。至此,和风中学连续两年获珠海市高考质量一等奖。
  学校介绍
  在风光绮丽的黄杨山北麓,坐落着一所百年老校——和风中学。学校创建于公元176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至今已有二百四十多年的历史。随着历史的变迁,校名几度更易,曾名为凤冈乡学、和风书院、和风学堂、斗门中学等,校友遍布世界各地。据史料记载,和风中学曾是珠三角地区学子们参加科举考试前举行文会的地方。四方学子在此以文会友,切磋交流,求得学业的精进。他们后来在社会各界成为一代精英,遍布海内外,不可胜数。这其中有人在政坛上身居要职,卓有建树;有人在商海里大显身手,终成巨贾;有人在学术上别树一帜,学有所成……
  学校地处斗门古镇的凤冈山上,毗邻颇具欧陆风情的斗门大马路,是办学的理想之地。2004年11月28日,学校复名为和风中学,学校占地面积42021平方米,建筑面积36400平方米。现有5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700多人,教师165人,专业教师达标率100%,其中高级教师16人,中学一级教师85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目前,学校建起了全数字校园广播系统;全部教室和部分功能室安装了多媒体电教平台;每位一线教师均配置笔记本电脑;校园网络延伸到全校各个角落,保证师生能享受到更好的网络化教学资源。
  近年来,学校以“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办学理念,其目的在于突出“爱心教育”与“和谐教育”。建立了教情、学情、考情分析机制,把校本培训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在取得各项辉煌成绩的同时,于2006年1月顺利通过珠海市一级学校、省绿色学校的评估省验收,2007年12月成功晋升为广东省一级学校。现在,和风中学又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上级教育部门要求学校在2009年申报国家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全体教职工正以饱满的激情、昂扬的姿态迎接这一挑战。“望崦嵫而匆迫兮,恐鹈鴂之先鸣”。历史的责任感,现实的紧迫感,已凝结为学校上等级、创名校的动力。学习新课标,只争朝夕,运用新课标,乐此不疲,施行新课标,不遗余力;为斗门子弟提供更多的优质学位,也为斗门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深信:和风中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校长寄语
  一百多年前,斗门进士黄槐森为净化乡风民俗,给我校取名“和风”。现在置身于这所校园,我们推想:黄槐森把一种理想,一种愿景融入和风中学了。他可能不知道,一百多年后,“和谐”成了一个时代的主题。但是,我们看到了,他的憧憬已变为现实:“和风”正骀荡校园。这样的远见卓识给了我们什么启迪呢?这样的认识来源于丰厚的学养和深沉的人文关怀精神。为了汲取这样的学养,一代代的和风学子从四面八方赶来,汇集在和风校园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凿壁偷光,探陂求源,给和风留下了以触摸的传统。现在,和风还是过去的和风,她的传统得以发扬光大,并融入现代社会的进程之中,获得时代精神的支持,静静地躺在黄杨山下的凤冈上。然而,她还是过去的和风吗?她的校舍,她的师生,她的教学设施,还能看到过去的蛛丝马迹吗?把一所简单的乡学打造成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完全高中,和风人隐去自己的姓名,只留下绿树和芳草。而且,她的意愿远远不只如此。她在为和风学子争取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的同时,也不忘造福一方,为全面提高当地文化素质奉献自己的力量。
  踏入和风的学子们,有先贤传统的滋养,有父老乡亲的期望,有现实生活的激励,还有党和政府的要求,首先应该骄傲自豪,其次要发奋励志。“少年心事当孥云”,李贺这句诗形象告诫我们,人生少年,当志存高远,莫为错失年华而伤悲。和风中学是和风学子人生中一处驿站,她给你的大脑中安装一个操作程序,她会在你疲劳迷惘的时候给你鼓励和安慰,她更会帮助你在漫漫人生途中删除那些无用和有害的病毒。于是,和风学子应记住:和风门前是大街,和风大街连着黄杨大道,踏入黄杨大道,你可以达到任何一个地方。
      和风中学校长 孙仲钦

  和风骄子
  黄维纲
  广东珠海斗门人,斗门著名中医黄尊一之子。中共党员,教授级高工,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技术专家,冶金自动化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1958年于斗门中学初中毕业,1967年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计算机数学专业毕业,1980年冶金自动化研究院研究生毕业,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1982年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获得工学硕士学位。黄维纲先生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主持过十多项重大科研与工程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作,涉及到数据处理、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轧钢自动化等专业领域。多次获得冶金部的科技进步奖和计算机应用推广奖。
  陈学明博士
  和风中学1957年毕业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并于同年考入该学院研究生。1968年至1980年于广东省地质局地质研究所任工程师。1980年至今任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陈学明博士在黄金矿产、有色金属矿产和宝石矿产等领域的教学研究和找矿实践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发表论文一百余篇,著作七部,多次荣获省、部级成果奖。近年来,在低温等离子体臭氧强氧化技术的研究上有创新的突破,被五大部委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认定为国家重点推广的高新技术。
  黄明芳
  和风中学1954年毕业生。1962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5年制),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毒理研究室工作,毒理学、病理学教授。现被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聘为毒理室主任、质量保证部副主任、病理学科带头人。
  多年来,他在农药、工业化学品、化妆品等的安全性评价和实验治疗的研究方面作出重大贡献。多项课题研究分别获得国家卫生部、机械电子工业部、中科院颁发的科技进步奖。
  陈振东
  和风中学1961年毕业生,斗门著名民营企业家。陈先生勤劳俭朴,艰苦创业,在商界几经风浪,创造出辉煌的业绩。先后创建了斗门天美、欣美等连琐商业机构,是斗门商界的风云人物。
  陈先生情系母校的发展,2003年起,学校连续扩招,资源短缺,无法解决学生用餐场地问题,他投入资金几十万元,把自己的房子改造成学校的第二食堂;师生住宿紧张,陈先生挪出自己住的套间,加以装修,改造为教师宿舍。为解决师生住、食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赤子之心,情薄云天。
  梁沛霖
  和风中学1978届毕业生,1988年移民美国。初期在中餐馆做杂工,不久代人开车送货,同时参加短途客运工作,身兼两职。
  1997年成立“风华捷运公司”,开业时只有14座小巴四辆。经过两年的经营发展,1999年,公司拥有14座小巴12辆、28座中巴16辆;2001年发展到14座小巴10辆,28座中巴12辆,57座大巴10辆;现在公司更发展到57座大巴22辆、属下员工70多人的规模。
  梁先生有较强的爱国心,关注国家的发展,维护在美华人的利益,得到纽约和波士顿两市华人社区的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受到两地华人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