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盛世"开启了光明,抑或腐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8:34:42

“永乐盛世”开启了光明,抑或腐朽?

       说起永乐大帝,历史学家总爱津津乐道所谓“永乐盛世”,并前追“开元盛世”,后启“康乾盛世”,把它们看成是古代封建社会全盛时期的三座不可逾越的顶峰,中国历史曾经的辉煌时期。但是,很少有人能透过历史的重重迷雾,从深层次里,看到这种辉煌后面所潜伏的遗患,和若干年后,必将爆发的深重危机。有些辉煌,是民族的骄傲,民族的荣光。有些辉煌则不然,它是文治武功,特殊历史机遇和时代条件的产物,一旦这种机遇,时代条件和成就这一辉煌的伟大人物不复存在。那她培植和孕育的社会弊端,就会急剧膨胀,从而遗祸于后人,甚至影响一个民族的前途和未来。所谓“永乐盛世”就属于这样一种辉煌。她只能维持自身,却不能开启未来。她在使封建统治达到登峰造极的巅峰的同时,也广撒了腐败的种子,以至于朱棣朱高炽、朱瞻基身后,朱明皇家尽是不肖子孙,没有一个励精图治的雄主。在人类历史处于伟大转折的关口,欧洲因风云际会,正在人文主义,文艺复兴风暴的席卷下,抛弃教会的专制统治,追求个性的自由解放,尊重人性和人权,趋向文明,发展科学,开拓疆土,勇于探险以地理大发现,迎来了资本主义革命的曙光的时候,中国的专制制度,特务统治,文字狱,思想禁锢,伦理桎梏正发展到极限,并使整个社会很快趋向没落,并没有抓住历史机遇,走向自己光明的坦途。而在一条注定要腐朽衰微的道路上蹒跚前行。从那以后,除了“康乾盛世”的回光返照以外,曾经有过无数次骄傲的创举和历史的奉献的中国——五千年文明古国,不再能续写辉煌,只是一具千孔百疮,腐朽不堪的僵尸,一个老大的行将就木的帝国,让子孙蒙受了几百年的耻辱,在疆土日缩中,苟且偷生到真正觉醒的那一天。

       由于世袭制的封建特权,在嫡长子(长孙)优先的传统下,帝王的次子以下及庶子,要想破格继承王位,除了帝王生前以选贤任能的方式和名义另立储君外,只有依靠阴谋手段和强权来夺取权位。和李世民一样,朱棣的政权,也是靠并不合乎封建传统秩序的非正常手段强取来的。不过李世民依靠着自己统军征战,屡建功勋的业绩和一帮子南征北战,鞍马劳顿的功臣宿将,虽然手段残酷,但不可谓不光明正大。因此,无须乎依赖太监扶持,内应,依靠特务离间、反间、拉拢、收买,侦伺;也不需要靠文化专制,思想禁锢来巩固自身不觉得安稳的政权和地位。但是,朱棣只是一个藩王,十岁受封燕王,二十岁始就藩国。他从小被内臣包围,成年以前,所能亲近和信任的也只是太监和佛、道人士。是奉朱元璋之令,修筑长城,镇守北平的名将徐达为他奠定了燕王属军的根基。自洪武十三年(1381年)朱元璋借丞相胡惟庸谋反案屠戮功臣以来,奉旨镇守北平的徐达,就因为是叛将之婿(岳父谢再兴,系叛朱元璋,兴兵造反的名将),又与刘基交厚,功高盖主,早已惶恐不安,淡薄名利,无意兵权。而边塞诸王遂获准拥有重兵,顺利地接掌属地重镇的卫戍兵,朱棣才有了国内最为精良善战的十万大军。依靠着这支军队,依靠着姚广孝这样僧侣出身的近臣,以及曾为徐达麾下,难以为朱元璋及其继承人信任提拔的边将,和南京政府内应的宦官。因朱元璋的屠戮,朝中无带兵善战之将,又生性懦弱,优柔寡断的建文帝朱允纹,只有弃国亡命一途。于是,无论朱棣如何文治武功,仅用人一途,他不能不任人唯亲,以宦官,近臣为首选,这就是终明之世,宦官专权,皇帝昏庸,耽于淫乐,朝政腐败的由来。

       京中禁军三大营之首的神机营等以内臣为提督,新型特务组织东厂以内臣为首领,为追寻亡命海外的朱允纹,消除帝王继承权的隐患,并对外炫耀武功,以示中华之富强,成祖派内宫监总管太监郑和为指挥使,以泉州为基地,七次下西洋。并不是为了开疆拓土,发展海外贸易,促进本国的经济繁荣和与沿海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客观实际效果是另一回事)。上述亲信,掌握了军权,内务情报权,外交外贸权,就从军队,警察,特务,外事往来方面,控制了整个国家。当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世的时候,他们为他所用,用极端专制暴虐的手段监控百官,奴役人民。当他不在世,上述权利失控的时候,就会加速官僚腐败,吏治崩溃,政权腐朽,而不是走向积极变革,适应时代潮流的坦途。

       朱元璋,朱棣父子两代,从元末农民起义知识分子发挥的作用,他们的社会能量和组织能力中看到了为我所用,掌控天下,役使天下的积极一面;也看到了舆论大众,出谋划策,运筹帷幄,清高自诩,或结党营私,危及皇权的消极的一面。为了展示皇威,使天下士子俯首称臣,除了颁布“甘愿为外臣不为君所用者杀”的条令外,又大行文字狱,推行八股取士制度,以求统一思想和封建道德规范,建立巩固的封建秩序。但是,从实践中增长才干的这俩父子,更懂得要破必须得立的道理。所以,天下已定,海内咸服时,明成祖就想起了召集天下博学饱闻之士,以解缙、姚广孝为首,编撰在封建皇权指导之下的以炫耀文治为表象,以统一思想文化,规范士子行为,恒定国家典章制度标准尺度为目的的《永乐大典》。这部类书,搜集了宋元以前的七八千种典籍,包括经史子集,佛经、道藏、医术、方志,平话、戏剧、工艺、技术,农艺等方面的珍贵资料及附图。在“万民以教化为先”的思想指导下,重视了经世济用的学问,客观上为传播和保存古代文化也做出了贡献。为了上述目的,朱棣继承乃父,兴办地方儒学,“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洪武学令》)。为此,凡生员“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义理”。(明&S226;吕坤&S226;《社学要略》)。成祖孝文皇后甚至亲自出面编撰《内训》,以为妇女道德规范之一。凡此目的,都是为了禁锢思想,规范行为,统一言行道德标准,培养和熏陶出朱明王朝合格的循规蹈矩的封建奴才。因此,这个盛世,不是一个解放思想,尊重人权,提倡人性自由和解放,推进变革和进步的时代。只是一个集封建专制统治之大成的时代。他从黑暗,离乱,荒淫,暴虐,民族压迫空前的元帝国走来。缓解了阶级矛盾和民族压迫,在来自基层,浴血实践的两代君王的励精图治下,由于严惩贪污腐败,奖励农耕,兴修水利,巩固边防,任用人才的结果,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休养生息,终于获得了短暂的繁荣。但那只是昙花一现的繁荣,它铸就了明君的辉煌,却不能开启一个不断走向进步和革新的时代。     在西方经过人文主义运动和文艺复兴的洗礼,进行了彻底的思想解放,而使人的价值复归,焕发了伟大的创造力的时代。中国在封建伦理,道德纲常僵化的思想体系中,仍然以人治为先,以人文伦理作为国之根本,而普遍忽视自然科学技术,否认世界的物质性。在王权的奴役下,依然老牛拉着封建帝国的破车,慢吞吞地跋涉着。世界在巨变,中国没有变,她再也不能躺在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老本上自我炫耀了。没有过上两个世纪,在伟大的学说和思想指引了社会的变革和生产力的大发展,经历了工业革命使物质文明飞跃进步的阵痛之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用工业文明,开始觊觎东方的财富,中国的神话破灭了。开始沦落为一个有东亚病夫之称的没落王朝。中国近代史上的苦难就这样开始了。无论“永乐盛世”还是“康乾盛世”,有值得炫耀的吗?值得炫耀的只是开创那个时代的伟人自己,而不是中华民族。因为他们的发展趋势是走向了与一个民族繁荣昌盛相悖的衰微道路,并没有给他们开启光辉的未来!在技术革新,生产力进步,物质文明建设已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因的时代,中国和西方世界走了两条截然相反的道路,毫无疑问,中国从此落伍了,……直到中国人醒悟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