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采夫:国学寂寞空逝去 唯留大师仍怀沙(南方都市报 2010-1-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3:48:15

国学寂寞空逝去 唯留大师仍怀沙

类别:国内新闻 作者:潘采夫 原创 浏览量:125  发布时间:2010-01-10 手机看新闻
版次:RB10 版名:2009文化年鉴 稿源:南方都市报  

    却说己丑年春,《北京晚报》忽发李辉一篇奇文:《文怀沙的真实年龄及其他》,其中狠挖历史痛脚,几大罪名加诸一身,足可致人以死地,何况一耄耋老人。故李文一出,固然引发轩然大波,舆论却并未一边倒,挺李派及挺文派几乎势均力敌,各据阵地,展开骂战。

    一部《射雕》,写活两大喜剧人物:一为周伯通,一为裘千丈。老顽童不待多言,裘千丈却是“如真包换”、坑蒙拐骗、欺世盗名之辈,最终摔死铁掌峰下。李辉对文怀沙一仗声势虽大,却未分胜负,随着文坛风波迭起,也慢慢为世人淡忘。正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文/余少镭)

    2009年的春节刚刚过去,学者李辉就向文化界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投书《北京晚报》,刊发《李辉质疑文怀沙———三疑点诘问真实年龄及其他》一文,向文怀沙提出公开质疑,质疑其出生年龄、“国学大师、楚辞泰斗”头衔、“文革”中犯“反革命罪”均为伪造。

    这位李辉何许人也?他跟文怀沙又有什么过节?

    李辉确实是有来头的,复旦大学教授贾植芳的学生,致力于文化老人研究的学者。虽然不同的领域,但他的学术地位和贡献,当然远超文怀沙。只是一位向来低调,连个绯闻都没有,另一位以大师行走江湖,电视报纸之上,到处皆有文老身影,厅堂楼阁洗浴中心,无处不见文老墨宝,所以论起世俗名声,李辉反倒不如文怀沙。这就让世人习惯性认为,一位小青年,又跳出来单挑老国宝,以求名气速成了。

    李辉对文怀沙提出了三点质疑。第一:文怀沙自称九旬老翁,其年表中所写出生时间为1910年,还自称章太炎是其老师,与鲁迅为前后弟子,但是据李辉调查,文怀沙的真实出生时间为1921年左右,所谓章门弟子无法成立;第二:媒体报道中称,文怀沙曾被扣上“反毛泽东思想”罪名入狱,其年表上写1978年在胡耀邦公开过问下被释放,但据李辉调查,文怀沙早在1963年,是因冒充文化部顾问,猥亵、奸污妇女十余人,被以“诈骗、流氓罪”判处劳教,1980年才解除劳教;第三:文怀沙被尊为“国学大师”、“楚辞泰斗”,而李辉根据当事人回忆指出,文怀沙只校注过《屈原集》,而且“一出手就砸了锅,随即调离人民文学出版社”。

    李辉的质疑如果成真,足以要了文怀沙的老命,这辈子没法再混了。章门弟子、鲁迅学弟、楚辞泰斗、国学大师、名士风度、锦绣文章,一旦年龄是假的,上面这一切金字招牌将轰然倒塌,其所作所为,则与卖假药行骗的胡万林之流没有任何分别。

    而且如果这都是真的,政府的损失就大了。2007年12月,由文怀沙主编的大型国学文典《四部文明》丛书在北京首发,共计一万八千二百余卷,一亿四千余万字,被媒体称为“展现中华文明前半期的精髓核心的集大成之作”。这样大型的学术工程,奔着当代的《四库全书》去的,如果文怀沙身份都成疑问,政府这面子往哪儿搁?花纳税人那么多钱怎么解释?失职的官员又该怎么问责呢?

    文怀沙究竟是干什么的?这位和伟大领袖“合过影”、跟文人交往深、还得聂绀弩频频赠诗的老人,是一个说不清的谜。

    李辉把文化界捅了个大窟窿。整个中国都翘首以待,等着文怀沙怒发冲冠,拿出气势磅礴的证据,将黄口小儿一把拿下,也给“国学大师”们争口气。谁知文怀沙沉默是金,胸怀博大,坚决不接受采访。反倒他的朋友,一位叫崔自默的文人站了出来,在博客上发表《关于“质疑文怀沙”的质疑》,将与文怀沙的对话刊登出来:“我给文翁通话,问要不要告《北京晚报》损害名誉。文翁叹息一声,淡然,说:‘不可以,也没意义,那正是人家希望的。’;‘有人追问你的年龄,你怎么看?文翁答,说我真实岁数88岁,能考证成48岁那才好呢。很多事情有具体情况,曲折而复杂,跟后来人说不清楚’。崔又问文老:有人指责你在‘文革’中的表现,还提到其他一些同代人。文翁答,那是一个混乱的年代。”

    我十分怀疑崔自默先生的意图,这叫哪门子拔刀相助,您倒是帮文老还是毁文老呢?关键问题一个没回应,最后还来了句那是一个“混乱的年代”。按现在的话说,崔自默很像余则成嘛。从此,“那是一个混乱的年代”成了文化界流行语。

    也许公众压力实在太大,而弟子的回应又太不得要领,2月20日,文怀沙在凤凰网放了一段视频,念了自己的公开回应:“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我诞生于忧患频连的己酉腊月初五,就是阳历的1910年1月15日……编的最长的,就是《四部文明》200卷,约近一亿四千万言,知我罪我,有书为证,乌足道?”最后以“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结尾。言辞这样辗转反侧哀婉动人,文怀沙应该把自己都感动了。但是,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却越糊涂了,这样的回应也叫回应吗?所以有网友说,这分明是一份投降书。

    5月,媒体人士何三畏在《南方周末》发文,对李辉提出了批评之批评,认为李辉有几点不当之处,如自命“文化判官”清理“文人门户”,如“使命过重,道德过剩,推论过急,谴责过度”。从批评方法上向李辉叫阵。我不怀疑何三畏的独立性,并且将此文赞为第一篇真正对李辉提出批评的文章。观者鼓掌叫好,李辉也精神一振,大家齐称这才叫论战。

    也许是还嫌不够热闹,易中天也出手了,他在博客写下《李辉先生,请勿“飙车”》一文,认为李辉已经涉嫌道德飙车,且超过了70码。易中天又将战火引到了另一个领域,认为“国学大师”这顶“高帽”是别人在给他加冕的。“那么请问,你要打假,是该打戴帽子的呢,还是该打‘扣帽子’和‘做帽子’的?”

    可贵的是,易中天将争论的焦点引入了深水区,开办帽子工厂的究竟是谁?这是值得深究一下的。但可惜的是,深水区即是雷区,讨论到“做帽子”,就等于宣布讨论到此结束。

    从此,李辉质疑文怀沙一事,就不大有人再提起了。文怀沙开始隐退,各类大师依然横行,只是媒体不太好意思再用“国学大师”当标题。

    事件来龙去脉叙述完毕,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可总结的。国势强盛,偏偏人心涣散,就需要传统文化回归,点缀一下世面,凝聚一下人心,孔子学院、儒学热、甲申文化宣言、国学热、电影《孔子》,都是这个大背景下上演的剧目。至于大师的真假,还有什么可分辩的,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在当前的文化环境下,哪里还有什么真大师呢?

    □ 潘采夫(资深媒体人)

    漫画 北京翾羽传媒

http://gcontent.nddaily.com/9/91/991becb4d6456d01/Blog/760/42cc6f.html

http://epaper.nddaily.com/C/html/2010-01/10/node_5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