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哥本哈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9:45:40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加藤嘉一 2010-01-06 

前几天北京下大雪,特别冷,至少在身体上感觉不倒什么地球变暖。最近,周围的中国朋友在MSN、E-mail、BLOG或者饭局上经常聊到天气。我发现2009年以来,大家对“气候”的关注度大有提升。

关于“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COP15)”所取得的成果和被保留下来了问题,国内外人士已经讨论的不少。峰会结束至今已有一段时间,但总结的话也不晚。我就站在国际关系研究者的立场,从比较宏观的、大局的角度去总结出8点: 

1. 结局显然不是令人满意的,只是在部分国家之间,大多数国家、地区不赞同的形势下达成了政治共识——歌本哈根协议(重申全球气温上升幅度不得多于摄氏两度目标等),没能制定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只有共识,却无约定,只有呼吁,却无回应。对此,西方媒体尤其冷漠,中国则高度评价。然而,这一结果也预料之内,情理之中。

2. 世人不要过高看重“COP15”本身的意义,它不过是谈判的一环节而已,真正的“折腾”已经开始。“2010”是个关键年。12月将在墨西哥城举行的“COP16”会议上,各国之间必须携手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后京都”条款。哥本哈根协议要求各国2010年1月之内提出减排计划,在一年之内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在2012年之后取代《京度议定书》。

3. 各国之间的“不协调”意味着,“环保”是21世纪最大的政治,其“血肉”程度决不亚于裁军、贸易战、意识形态、地区合作等其他领域。围绕气候变化的谈判是典型的权力博弈,各国依靠的无非是话语权、国家实力以及外交水平,充满着“现实主义(realism)”的味道。没有一个国家对环保说“不”,因为它的性质不是你死或我活,而是全赢或全败。但涉及到具体谈判,各国仍然站在自己的利益试图占便宜。气候谈判考验着各国能否本着多边主义调和“国家利益”和“国际利益”,必将是个漫长过程。

4. “最大赢家”无疑是中国。中国按照“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挥了发言权,参与了协议起草,显示了存在感,“漂亮”地保住了本国在此议题上的利益。之所以说中国比美国更赢,是因为大家都认为美国表现得最差,气候谈判很难推进原因在于美国不承诺,不行动。作为排放量世界第二的超级大国,减排目标和出资都不如欧盟和日本。日本和欧盟各自承诺到2020年时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25%和20%;美国则到2020年时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排17%。在未来三年,发达国家承诺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300亿美元,其中日本出资110亿,欧盟出资106亿,美国出资36亿。 

5. 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发言权”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要弄清的是“发展中国家”也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共同而有区别”。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发展国家和其他广泛贫穷国家能在同一标准、平台上对比吗?显然不公平,不现实。不过,此次谈判中,发展中国家尽量在“基础四国(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的率领之下相互团结,向发达国家施加压力,进行批评。而被认为“产业革命以来不断恶化环境,却没有承担相应历史责任”的发达国家需要认真反思一点:说服发展中国家已经不那么容易了。对于“发达国家同意在2020年前每年集资1000亿美元,协助穷国应对气候变化”这一承诺,广泛发展中国家显然表示不满,觉得根本不够,与发达国家的责任义务不相配。

6. 今后,气候谈判能否奏效取决于美国和中国。作为目前唯一的超级大国和未来潜在的超级大国,又是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第二和第一国家,在“大国游戏”依然,甚至重新覆盖国际政治的时代,两个大国(G2)不达成共识,主动表示承诺,积极行动,这一谈判一定不成功。前提是,美中之间也应该采取“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美国作为“事前”实现工业化,恶化环境污染的发达国家,必须率先承诺,行动,否则“事后”实现工业化的中国有理由不承诺,不行动。只有美国动,中国才会动。中美应该建立“行动对行动”的原则。

7. 以务实的谈判艺术成为峰会上最大“赢家”的中国,实际上应该饱受争议和指责。中国主张“发达国家根本没有做好承诺,把指责的矛头投向中国很不负责任”,在我看来是有说服力的。中国作为一个潜在的超级大国,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为发展中国家说话,另一方面在达成哥本哈根协议的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展现了大国风貌。事实清楚地表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不能永远采取“双重标准”。一方面说“负责任大国”,另一方面说“发展中国家”的解释方式已站不住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永不放弃”,但对协调国家利益的谈判“绝不妥协”。这一思路充满着被政治化的辩证和被商业化的中庸。

8. 最后谈谈日本。日本是气候变化议题上公认的“领跑者(pace-maker)”。在牵涉到国家利益的外交谈判上,其表现却相当糟糕。作为《京都议定书》的主席国,实现良好“继承”无疑是日本的责任需求。况且,纵观日本21世纪的对外战略,“环保”是少有的外交筹码,是在国际社会上提高发言权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必须认真把握。鸠山由纪夫冒着一定的国内风险,受着来自经济、产业界的巨大压力,提出了当前世界最高的减排目标,提供了最高的援助金额。这一努力本身值得给于高度评价。问题是,在哥本哈根的多边会议上,几乎没看到日本的影子。结局表明,日本是“最大输家”。因为,付出最多,索取最少。我们应该向中国学习。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0632?pag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