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向44万代课老师谢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1:10:02
谁来向44万被清退的代课教师谢罪?
邵留生

  今天荆楚网一篇题为《44万代课教师被清退大多数无法转正付出一生仍清贫》(注:荆楚网注明转载凤凰网)的文章里,人们再次读到了中国代课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历史性悲剧。而在荆楚网配发的图片里,我又看到了似曾相识的文字与身影。原来,两前年,我曾为内容几乎相同的文章写了一篇评论,今天,读到这些温暖而又悲凉的文字,我开始在空间里寻找我为这个群体曾经写过的文字……重温,是为了更好地怀念。

  就是这篇——《谁来向44万被清退的代课教师谢罪?》

谁来向44万被清退的代课教师谢罪?

  邵留生
  

44万代课老师被教育部一声令下清退,这些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青春的编外老师们,不得不放下教鞭,离开讲台。他们本身收入不高,清退后处境堪忧。而另一方面,清退没有什么标准,优秀校长也被清退,偏远地区的师资缺乏,教育怎么进行下去?那些被清退的老师说,打发他们像打发叫花子一样。几十年教龄老师仅仅获得几百元补偿。公平吗?尊师重教真的就只是一句口号而已?(《南方周末》1月10日)
 
       快两年了,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宣布教育部将在尽短时间内把这些中小学代课人员全部清退确实快两年了,这两年来,谁向这些像打发叫花子一样清退的代课教师谢罪了?

  我一直没有忘记2006年3月28日各大报刊网站的这条新闻——“44.8万代课教师将被清退,今天我用百度进行搜索,找到相关网页约1,350篇,改用谷歌则有约有4,670项,不可谓多,也不可谓少,这是媒体对被清退的44.8万代课教师的致敬!是媒体代教育有关部门的致敬!

  今天,当我再次读完《南方周末》这篇头条《最后的代课教师》文章时,我的眼眶又红了。今天,我不再有叹息,我只想知道,谁来向这44万被清退的代课教师谢罪?

  中国不缺少教师,但缺少像农村代课教师那样坚守与执着的教师;中国城市不缺少教师,但缺少像农村代课教师那样全心付出的教师。

  可是,中国农村缺少教师,严酷的现实与农村教育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

  因为师范毕业生不愿意来,所以中国创造一个极具创意的名词——支教,可是,城市里来的支教教师支持了什么?支教原本就是中国教育的畸形产物,想依靠支教教师填补清退代课教师后留下空白,想依靠支教教师来描绘农村教育的蓝图,可能吗?一个无奈的产物,怎能肩负起农村教育前进的重任?于是,教育部在去年开出了一记记看起来很美的措施——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每年补贴6000元;享受免费师范教育的毕业生要到农村去……不过,我却感到无尽的无奈,农村教育再也盼不来像代课教师一样坚守的教师了!

  走吧,既然告别已经是最后的选择,代课教师只有告别,在只有清退而没有清退标准的政策之下,他们能有选择吗?

  走吧,既然清退已经不可避免,代课教师只能接受清退,在只有清退而没有清退补偿标准的前提下,在全国还有1/3省份的教育经费投入达不到《教育法》要求而没有受到任何惩处的情形下,几十年教龄老师仅仅获得几百元补偿,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试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的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标准这样的法律条文都成为一句空话,这些编外教师,他们能够得到合理的补偿吗?

  我始终怀疑。

  于是,我想到了当前一个热点关键词——钉子户,城市在拆迁时出现不肯搬迁人家,是因为这些人认为相关补偿不合理,于是他们也就成为了钉子户!在清退代课教师的大潮中,一些辛劳一辈子的老代课教师,即使几十年教龄也只获得区区几百元补偿,他们同样没有成为清退教师队伍中的钉子户,他们除了无奈,除了离开,已经别无选择,他们虽然不是真正意义的教师,但是,在这一场充满伤感与无奈的告别盛宴里,我们看到这一群体最后一次朴实无华,难道我们不应该为此感动吗?农村孩子需要这样的朴实无华,中国教育需要这样的朴实无华,可是,城市里许多教师已经失去了……

  为农村教育付出一生仍清贫的代课教师可以选择沉默离开,当地教育部门可以因为代课教师的沉默而选择沉默不语,每一个对代课教师怀有敬意的中国人民却不允许这样的沉默,在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家里,更不该出现这样的沉默!

  付出一生的代课教师应该得到的,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得到,他们的坚守他们的朴实无华不该被清退两字而一笔勾销!那么,谁来向这44万被清退的代课教师谢罪?

  我在期待着,这如同我期待中国教育能够迎来真正的春天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