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教育局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四年行动计划》引起热烈反响惠泽师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7:19:39
谋教师优质资源辐射“智谱”  下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好棋”整体构建  系统运作  梯次铺开  见效在校(附照片)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四年行动计划》引起热烈反响惠泽师生    普陀区作为上海市的教育大区,基础教育发展任务艰巨。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普陀基础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也在逐渐提高。
    特别是在完成教育设施配套的标准化,硬件得到基本改善后,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学校的内涵特色发展,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盼。
    普陀区教育局为此采取“整体构建、系统运作、梯次铺开、见效在校”的策略,创新优质教师资源辐射的办法,创设各类教师梯队成长的途径,在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上求“均衡”,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能力上求“优质”,在实现教师优质资源共享上求“多元”,走出了抬高底部、跃升中部、扩大高部的新路。
    上海市教委领导始终关心普陀区的师资队伍建设,先后参加了普陀区教师工作会议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大会;2008年3月1日,在全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大会上,介绍了普陀区教师培养工作。今年11月,上海市教卫党委领导莅临普陀区调研基础教育发展,对普陀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予以了高度评价:“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普陀区区委、区政府全程关心支持此项工作。两年来,此项计划的实施,全区师生受益,引起社会广泛赞誉。
   
思路:从区域整体角度探索教师发展“全局”
    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在普陀区是作为整体工程、面向全体教师施行的。
   
冲破“瓶颈”
    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学校之间、学段之间、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是制约教师队伍发展的“瓶颈”。
    这种差异同样体现在普陀区学校和教师中。基于对普陀教育发展的深刻认识,区教育局把教师队伍建设视为重中之重,经长期酝酿、细致研究,制定实施《普陀区教育系统教师队伍建设四年行动计划》,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全区共享。
   
巧解难题
    如何把《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变为区域的实施行动?如何有效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如何形成优秀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内在驱动力?如何让优秀教师从学校所有变为全区共享?如何让校长愿意输送优秀教师为全区服务?如何用好有限的教师队伍建设经费?如何让荣誉、工作、载体、待遇、评价有机结合?如何形成优秀教师全区柔性流动的机制?
    普陀区《四年行动计划》,就是对上述八大问题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措施。它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个系统,按照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明确提出了总体目标、基本任务、主要措施,以及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教育局、教育学院和学校的职责分工。这是从全局方位整体提升区域全体教师水平的构想及方案,体现了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初衷。
   
新举:从骨干梯队培育奠定优质辐射“格局”
    让每个教师在自身的岗位上,经过努力“跳一跳”上一个档次;骨干教师形成团队,优势辐射全区共享。这是普陀区《四年行动计划》的一个亮点。
   
建立梯队
    《四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区骨干教师的发展序列,制定相应的专业标准,同时赋予相应的荣誉称号:特级教师工作室领衔人、学科带头人工作室领衔人、区高级指导教师、教学(教育)能手、教坛新秀。
    全体教师都可以依据各自的资历和能力,在区骨干教师的发展序列中找到自身的定位和努力目标。经过竞争和评选,在职初教师中选拔出教坛新秀;在中级教师中产生教学能手;高级教师中的优秀者可以成为高级指导教师,高级指导教师可以发展为学科带头人,而学科带头人又可以向特级教师的目标奋进。
    梯队达标升级,层次滚动发展,从而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得到最适宜、最充分的发展,让教师在异步发展中实现整体提升。就这样,教师梯队间差异变成了教师发展的动力资源。
   
构建团队
    区教师专业发展专家顾问团、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区教育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和高级指导教师五支队伍组成“普陀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着重强势“走教”,“他校”辐射,促进优秀教师资源从学校所有变全区共享。教学(教育)能手、教坛新秀两支队伍组成“普陀区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团队”,着重定势“壮大”,发展自身,示范他人。“指导团队”和“实践团队”建设总体目标是:“出机制”,实现有效研修,形成长效机制;“出成果”,探索有效教学,打造学科特色;“出人才”,培养有效教师,促进专业成长;“出局面”,形成有效氛围,培育教育文化。
    普陀区对各类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的工作目标进行了科学的、明确的、层级非常清晰的界定。名师专家顾问团着重前瞻引领、决策咨询;特级教师工作室力争培养出在上海市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教师、具示范性的课堂教学和具引领性的研修成果;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应深入研究区域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区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应整体规划学科建设,组织协调指导团队,合力推进区域学科的强势发展;高级指导教师应努力提升基地学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并有所突破。
   
形成规模
    《四年行动计划》共分两轮进行,在第一轮实施的过程中,经过个人申报、组织推荐、专家评选、社会公示、教育局审核等程序,形成了教坛新秀142人、教学(教育)能手435人、高级指导教师120人、学科带头人工作室领衔人47人、特级教师工作室领衔人13人,共计757人的区级骨干教师发展梯队,人数超过区专任教师总数的10%,共涉及19个学科或领域,辐射全区180个学科教研组,覆盖全区88所中小幼学校。
    这样具有一定规模的梯队方阵的组建,让教师浸润在共同进步的氛围中,这是盘活区域教师优质资源的动力保证,是促进区域教师均衡发展的基础保证。
   
责任:从优质教师资源共享中开创“新局”
    赋予荣誉,承担责任,“异地”办公,辐射“他校”,普陀区在优质教师资源辐射中,通过机制的创立,使共享成为一种惯例。
   
各展所长
    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工作室领衔人、高级指导教师作为区域高端教师,除了要做好本校的工作外,要有1/4左右的时间走出本校,“异地”带教,到最需要专业引领的学校、教研组、教师中去,交流互动,实践研究,辐射经验,共享资源,实现优质师资的“软流动”。
    属于“实践团队”的教学(教育)能手、教坛新秀则立足自身岗位,提升师德,锤炼能力,提高教学实效,形成教学特长,在校内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并向更高一层骨干序列迈进。
   
明晰责任
    赋予荣誉以相应的责任,以学科领域为纽带,以不同学校教师的聚集为形式,以一个学科领域的走强为目标,使指导团队成为区域教师的柔性流动体,使优质教师资源“充分共享”,把学科的专业指导延伸到每一所学校、辐射到每一个教师。
    “责任”的内涵非常丰富,以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工作室的“责任”为例:
    一是“带教教师”,促进学员专业成长。
    二是“课题研究”,促进课程建设。
    三是“建设基地”,促进学校学科发展。工作室活动的基地学校设在“他校”,由区教育局根据各方所需和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布局予以确定。
    四是“产生辐射”,促进资源共享。工作室领衔人为兼职教研员,工作室研修追求更大范围的共享和互动,营造区域“同追求、共发展、齐成功”的教师发展文化氛围。
   
保障:从教师提升实现区域教育发展“好局”
    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要使之健康运转,普陀区在建立机制上进行了科学的配置。
   
行政推进
    区教育局行政推进,统筹资源,集中人、财、物全面保障教师队伍建设。入围“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的优秀教师身兼本校和他校的双重工作任务,为提高优质教师资源“流动”积极性,区教育局奖励工作室领衔人、高级指导教师工作津贴,奖励“输出”名师的学校“优质资源共享金”,设立工作室研究经费、基地学校管理经费,同时给予输出学校“教师编制”优先等特惠政策。现在,越来越多的校长把能让自己学校的优质教师资源与他校共享,作为自己学校的义务与荣誉,“校际间”人才壁垒正逐渐被打破。
    据初步匡算,此项计划每年投入约一千万。这样的专项投入,显示了区委、区政府、教育局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打造一支优质教师队伍的信心与决心。
   
专业支持
    引进强劲“外援”,组建由19位市、区两级学科教学、教师培训专家组成的区教师专业发展专家顾问团实行专业引领,对区域教师队伍建设的全局性、长期性、综合性问题进行战略研究、对策研讨。
    区教育学院受区教育局委托对此项工作进行全面管理,成立由院长室牵头、课改办、教研室、师训办公室、科研室、德育室等专业科室组成的“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管理办公室”,施行统整性、扁平式管理,尝试探索一种符合区域实际和骨干教师有效成长的教师专业发展团队管理模式。
    由学科特级教师、工作室领衔人、高级指导教师和学科教研员共同组成“学科组”,施行融合式管理。将各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工作深度融入区域学科建设,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同步、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全面成长同步。
   
评估提升
    两年一轮的团队建设实行“三阶段、全过程”动态管理。明晰工作节点、阶段目标与预期成果,实施“实打实”的阶段评估与考核,充分发挥评估的鉴定、导向、管理、激励、改进功能,保障团队建设有序、高效、创新。
    诚然,无论是评估还是考核都只是一种方式,目的就是要让这些代表了普陀区最优质资源的指导团队真正发挥实际效能,为区域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作出更大的贡献。
   
成效:从探索实践效果反馈中赢得“美局”
    两年多的打造,使普陀区教师队伍建设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整体提升的态势。
   
一校名师  全区共享
    王伟娟,曹杨二中的语文特级教师,但却在曹杨中学拥有一间属于她的办公室,挂着“王伟娟语文特级教师工作室”的铭牌。
    每周二她和来自曹杨中学、甘泉中学、北海中学、兰田中学等9所学校的10名教师学员,在这里开展研修活动。专家报告,课例研讨,教学示范,市级论坛……一切都在曹杨中学举行。曹杨二中校长王洋也积极支持王伟娟工作室的研修活动,要求将二中语文学科高地的资源与智慧在基地辐射,在全区共享。曹杨中学校长唐胜发深有感触地说:“学校语文教研组进步喜人!”
    在工作室这一块成就梦想的热土上,王老师的徒弟以及徒弟的徒弟们在迅速成长:两个市“十大教学之星”、全国语文教学大奖赛一等奖获得者、全国语文教学科研论文一等奖获得者……他们,已成为本区乃至上海市语文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一批成果  引领学科
    普陀区每位高中化学教师的案头都有一本“独门法器”——《普陀区高中化学学习手册》,它是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普陀区区本化实施的指导手册,为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保障区域学科教学质量提供了极好的支撑。这份手册正是叶佩玉化学特级教师工作室的研修成果。
    上海市实验幼儿园邵乃济领衔的“低成本、高质量材料在幼儿活动中的投放运用”的研究,晋元中学郑百易领衔的“DIS实验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普陀区教育学院祝庆东领衔的基于MOODLE平台的教育科研师训课程开发的研究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引领着区域学科的强势发展。
    设立工作室的甘泉外国语中学的王洁是区高中语文高级指导教师,她在工作小结中写道:“我一直任教高三,积累了许多原创性教学资源,我希望借助网络将这些经验与大家共享。”
    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的建设促使越来越多的老师将提升区域学科教学质量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成果分享意识、困难共担意愿愈发强烈。
   
一群教师  协同发展
    任教一、两年的职初教师说:“高级指导教师的指导缩短了我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期,让我尽快胜任工作岗位。”
    任教十来年的经验教师说:“工作室的学习帮助我摆脱职业倦怠,迈过专业发展高原期,让我明白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高级指导教师说:“因为要指导别人,所以要把个人经验提炼成集体智慧,这个过程让我能更理性地分析自己的教学工作。”
    刚评上高级教师的青年教师说:“‘高级’到手,但‘革命’不能到头,我要争做区高级指导教师,寻找更广阔的舞台去实现自己的专业价值。”
    市首批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高级研修班学员、晋元中学王丽萍校长说:“区《四年行动计划》的实施与市‘双名培养工程’市区联动,为教师成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第二期“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中,普陀区共有2名校(园)长和5名特级教师荣任名校长名师培养基地主持人(或副主持人),有6名校(园)长和27名教师入选为培养工程后备人选,有1名校长和6名教师被选拔为重点培养对象。今年,区学科工作室领衔人中有2人被评选为上海市特级教师。
   
教师成长  学生受益
    最近几天,真光中学的石杰老师特别激动,因为在期末学生调查问卷中,绝大部分学生在“你最喜欢的课程”一栏中填写了她所任教的语文课,学生在“你心目中的好老师”一栏里也写下了她的名字。在这两年中,为了让学生从“厌学”到“乐学”,她付出了太多的努力,而陪伴她历尽“蜕变”的正是她所在的语文学科工作室领衔人汪佳敏和她的八个学员伙伴。
    2008年12月11日和2009年6月24日是玉华中学陈辉老师难忘的日子,在这两天她分别执教了两节关于“责任”的主题教育课,得到了专家与同仁的好评,课后学生依然很激动,纷纷写下自己的责任宣言,说出自己的心声……她说“当学生被真情实感触动的时候,我也被深深感动了,我终于体验到主题教育课的魅力所在。”而在她成功的背后是区德育工作室领衔人——宜川中学王凤兰老师的默默支持和专业引领。
    延河中学许芸老师致力于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但在没参加工作室前完全是一个人在摸索,自从参加工作室学习后,区领军人才、晋元中学信息技术特级教师陈大波老师毫无保留地将他这么多年的竞赛辅导经验都传授给学员们。两年中许芸老师指导的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屡获大奖。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学员们说“教师发展带动学生发展,学生发展激励教师再发展,这是我们在工作室学习的最大收获!”
   
相关链接  来自各方的心声  促进教研工作的转型
    杨杰(普陀区教育学院院长)
    本轮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采用管理办统筹管理、学科组融合管理、指导团队自主管理的协同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运作之下,两年来,教研室与指导团队之间形成了以“研修项目”和“指导职能”为纽带的合作共同体。这样一支团队,大大充实了普陀区的教研力量,充满活力与生机。教研员再也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角色,而是要带动这个“共同体”为普陀教育的发展共同努力。当然,这对教研员的组织管理、沟通协调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获益最多的不仅是学员,还有领衔人自身
    桂思铭(曹杨二中数学教师,区高中数学学科工作室领衔人)
    工作室是一种机制,一个平台,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导师也可以从活动中汲取进取的动力和能力。我工作室的学员来自区里不同的学校,活动的主题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我从学员的教学案例中获取了许多鲜活的资料,我撰写的《用图形计算器学数学的比较研究》论文获2009年上海中学数学教研论文二等奖,向14届亚洲数学教育技术大会提交的论文被安排在小组发言。今年我评为上海市数学特级教师,我想这两年工作室领衔人的经历对于我的专业发展不无裨益。
   
让我们感动的不仅仅是领衔人的学术魅力
    陈大波信息技术特级教师工作室学员
    晋元高级中学陈大波工作室开展中途,陈老师不幸患病,于是病房和他家那个小小的客厅就成了我们的工作室。一切都依旧照常,分享教学经验,修改科研论文,分析竞赛思路。病床上,陈老师还在自学“数论”这类的专业课程,他会高兴地向我们展示密密麻麻写满推算过程的草稿纸,与我们分享他的学习心得。他的成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他对待工作的态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对待学员的真诚让我们感到温暖和鼓励,而他那种坚强对待生活的意志更撼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
   
教师的提升是实现教育均衡与优质的关键
    黄敏华(宜川中学校长)
    在教育走向优质的进程中,如何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始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让高端教师跨校设立基地,让高端教师在区域范围内招收徒弟,让高端教师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引路人,四年的成效很明显,这局棋关键是赢在其立意上,即以“开放的思路来下开放的棋”、“让更多的教师走向优秀来实现教育的均衡与优质”。在这局棋中,教师是受益者,学校也是受益者,而最大的受益者还是我们的学生。
   
区骨干教师梯队建设是学校优化师资队伍的有力支撑
    刘友霞(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
    我校共有32位教师获准成为工作室学员,并有3个工作室“落户”我校。当然我们也“贡献”出4位区学科带头人和7位区高级指导教师。两年来,无论是“指导者”还是“被指导者”,他们的专业眼界、专业自信、专业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优质教师资源全区共享,无疑是“活水源头”,我们倍感珍惜。
   
高级指导教师的称号使我由“单位人”变成“系统人”
    查全瑶(沙田学校语文教师,区初中语文高级指导教师)
    说实话,以前我不会考虑去“外校指导”。自从担任区初中语文高级指导教师,我不仅要促进基地学校——洵阳中学语文教研组的建设,同时为了增加指导资源,我们同学科高级指导教师之间也不知不觉开展起协作和交流,相互间取长补短,校际之间的学科交流频繁了,语文教研组之间的沟通更顺畅了。
   
不可多得的外力援助
    黄悦(陆家宅小学校长,张计蕾小学语文学科工作室基地学校)张计蕾是区内小学语文教学名师,是华师大附小的副书记。我想,如果没有区学科带头人这种机制,我们大概很难有机会在教学上有如此深入的探讨与合作。自张老师工作室落户我校,张老师和工作室成员走进我校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课堂,进行了两轮听课,两次研讨,又通过八封书信与我校语文老师们谦虚而坦诚地交流,让我们受益匪浅。
   
我也能分享大家的研修成果
    傅祺瑜(洛川学校历史教师)
    我不是工作室学员,也不是高级指导教师的指导对象,但是我同样分享到大家的研修成果。今年6月4日参加区马士文历史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展示活动,我们每一位初中历史教师都接受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与教材配套的428部影视剪辑成果。在课堂上,我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任意选用,节约大量选材剪辑的时间,它凝聚着领衔人多年的心血和工作室成员一年半的努力,我很感动。
   
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让我受益匪浅
    宜俊杰(原为上海市曹杨五中学生,现为控江中学高一学生)我是曹杨五中的学生,但我却能每周聆听一节曹杨附校副校长潘爱云老师执教的初三化学课。原先我觉得好奇,后来才知道她是区派到我校的高级指导教师。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风格,让我有很多新的收获。后来熟悉了,潘老师还会与我们谈心,给我们很多鼓励,因为她不是我校的老师,所以我们也爱告诉她一些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