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 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8:29:58
云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 案)发表时间:2008-8-12 10:18:44  “十一五”时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我县推进改革开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今后五年,既是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又是应对多种挑战的“矛盾凸显期”。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建设楚天强县,奋力实现率先崛起,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局面。  一、基础条件与宏观环境  (一)“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  “十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是我县综合实力提升最快、改革开放力度最强、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益最多的时期之一。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全县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一主三化”的发展路子,突出发展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新成就,较好地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由地域小县向经济强县的阶段性跨越,正朝着建设楚天强县与和谐云梦的目标迈进。   1.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云梦县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31.8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6.96亿元(经济普查数据,现价),按可比价计算五年平均增长10.2%。人均生产总值1002美元,年均增长8.1%。第一产业增加值12.93亿元,年均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6.65亿元,年均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17.38亿元,年均增长11.6%。三次产业结构由“九五”期末的29.6:41.5:28.9,调整为29.4:32.9:37.7。财政收入达22601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增长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376万元。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9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倍,年均增长1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7亿元,年均增长12%。云梦跨入全省小康县行列,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和全省文明城等荣誉称号。   2.工业化水平明显提升。构筑了包装印刷、盐化工、食品加工、轻纺服装、机电制造、建筑建材六大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2.88亿元,年均增长17.6%。五年共实施工业项目96个,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积极打造工业发展平台,成立了云梦经济技术开发区,并跻入省管开发区行列。累计投资1亿元,高标准完成开发区3.5平方公里核心区“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区共吸纳项目29个,完成投资10亿多元,初步形成“一区四园”的产业聚集发展格局。  宏博集团、富思特集团等骨干企业实现“裂变式”发展,蓝天盐化、金梦达纺织、杜邦云梦蛋白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市场建设力度加大,商贸、金融、保险、信息、房地产等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3. 农业农村发展显现活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现价农业总产值达22.63亿元,可比价同比“九五”期末增长5.5%;粮食总产达22.92万吨,比“九五”期末增长1.3%。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特色农业、板块农业加快发展,形成了优质粮、蔬菜、畜禽三大主导产业,建成四条高效农业示范带、13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4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5万亩稻鸭共育基地、18个畜禽养殖小区和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了生态家园建设试点。农业产业化进程步伐加快,全县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30多家。劳务经济、农庄经济和流通经济实现新发展。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实施了府河、汉北河综合治理和城市防洪、云梦泵站技改等工程,新建了观音、新港、六里坡、肖店水库,进行了优质商品粮基地、蔬菜板块、水稻全程机械化和土地整理等项目建设。五年共实施农业项目48个,累计完成投资3.8亿元。农业技术装备进一步改进,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取消了农业税。依法完善农村第二轮土地延包。云梦被评为全省产业化经营先进县、全省农民增收先进县、全省农村税费改革先进县,成为全省粮食主产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和全省养禽示范县。  4.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全面实施企业改革,国有集体企业转民率达98%,中小企业实现整体盘活。民营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占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突破80%。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政府转变职能步伐加快。实施政府机构改革,精简机构296个,精减人员1669人。实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项目458个。财税、金融、住房、卫生、教育等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五年累计引进资金29.6亿元,其中直接利用外资7372万美元,分别是“九五”的1.1倍和1.18倍。杜邦云梦蛋白、中发电气、南方包装、香港盛隆、京京食品、梅林正广和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云梦。我县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利用外资先进县。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组建了县行政服务、环境投诉、招标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四大中心。外贸出口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县获得自营出口权的企业达到10家。  5.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坚持统筹城乡建设,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力地改善了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城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城镇化率提高到35%,比“九五”期末提高2个百分点。中心城区加快发展,云梦县城面积由9平方公里扩大到15平方公里。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连续夺取了全省第二届、第三届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五年累计完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0个,总投资2.4亿元。新建改建城区道路25公里,实施了水厂四期扩能、管道天然气、南门河综合治理等工程,完成了建设路标准街、楚王城大道改造、殡仪馆搬迁等工程建设,启动了祥山公园和祥山博物馆建设。高标准实施城区绿化、亮化工程,城市面貌进一步改观。成功实行中心城区禁鞭。开通了城市出租车。经营城市取得新突破,成立了土地收购储备中心。  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步伐加快,隔蒲潭镇成为全国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建设镇,义堂镇、道桥镇分别成为全省中心镇建设重点镇和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五年累计投资6.23亿元,加强交通、电力、通信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915.69公里,比“九五”期末增加481.9公里。实施了云应公路、汉宜公路云梦段改造工程,孝襄高速公路云梦段及连接线竣工通车,启动了武襄铁路增二线工程云梦段建设,完成了隔蒲潭大桥扩建和桂花潭大桥、两河口大桥建设工程。全面推进乡村公路建设,新建和改造通乡公路102公里,新建通村公路375公里,实现了乡乡通三级以上公路,全县70%以上的行政村通柏油路或水泥路。新建了22万伏输变电站1座,建设改造11万伏输变电站3座,完成了城乡电网改造。实施移动通信网、电信增容改造等工程,实现了移动通信无缝隙覆盖,每百户拥有各类电话达136部。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有线电视光纤网络已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和行政村。  6、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坚持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全县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4510元增加到2005年的7076元,年均增长9.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726元增加到3614元,年均增长5.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12.2亿元增加到24亿元,年均增长14.7%;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24平方米,比“九五”期末增加4平方米。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3万个,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了“五保合一”的社保管理机制,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两个确保”得到巩固。建成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推进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扩覆,实现了应保尽保。建立了农村特困户社会救助制度,实施了“福星工程”、农村特困户土坯危房改造工程、资助贫困生工程。加强扶贫开发,一万户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7、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发展各项事业,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强公共服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科技创新扎实推进,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建成1家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五年共开发高新技术产品58个,取得科技成果62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2.56亿元,年均增长9.6%。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相继实施了云梦一中、曲阳高中、梦泽高中扩建和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中小学布局调整等工程。全县中小学在校学生达9.1万人,其中高中生达1.2万人。高中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高考上省线万人比连续5年居全市前列。建立了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了教师工资县级统发,一次性解决了民办教师任职岗位工作问题。人才工作成效明显,云梦成为全省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示范县。  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完成了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中医院门诊大楼、疾病防控中心建设和一批乡镇卫生院改造。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县农民参合率达到72%。  计划生育、保护耕地和环境保护三项国策得到认真贯彻落实。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8、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实现了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保持了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涌现出一批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伍洛镇成为全国文明乡镇,城关镇成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曙光社区成为全省文明社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加快发展,文化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切实贯彻依法治县方略,全民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653件,落实率达57.7%,满意率达98%。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扩大基层民主,积极推进村民自治和社区居民自治,组建了22个新型城镇社区。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保持了社会稳定。探索和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防群控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创建“平安云梦”工作,我县成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县。    (二)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  “十一五”时期,云梦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有利于我县吸引投资和加快开放开发进程。中央推进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中部崛起”,加大对农业农村和中部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这将为我县加快发展提供十分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云梦被列为全省扩权县,使我县的发展环境更加宽松。武汉城市圈建设加快推进,将为云梦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综合经济实力达到新水平;一批骨干企业和支柱产业发展壮大,一批重点项目相继竣工投产,一批新的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开放型经济加速发展,开发区的支撑作用逐步显现;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交通区位优势更加明显。这些都为新一轮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贯彻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热情,全县上下形成了人心思富、人心思干、万众一心、奋勇争先的大好局面。  (三)制约因素和突出问题  我县“十一五”时期总的发展前景是好的,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具有经济技术优势的沿海发达地区,挤压内地市场空间的竞争压力将长期存在,对我县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发展不够仍然是云梦最大的实际,全县经济总量不大,经济结构不优,投资融资体制不畅,市场主体培育不够,特别是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品牌不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镇化水平不高,保障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加快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对外开放水平有待提高,发展环境需要改善;城镇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尚待完善,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制约及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不容忽视。  云梦面临的形势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加快发展是我县“十一五”时期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应对挑战、破解难题,全力推进云梦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抓好发展第一要务,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教创新为动力,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建设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按照建设楚天强县与和谐云梦的战略部署,围绕“富民强县、率先崛起”的思路,奋力推进云梦在湖北率先崛起,县域经济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良好、人民富足的楚天强县。  总体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经济增长速度、质量、效益超过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城镇化健康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得到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1、经济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84.6亿元,年均增长12.5%;人均生产总值比2005年翻一番以上,达到1750美元。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36亿元,年均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3.6亿元,年均增长14.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7.7:42.6:39.7。财政收入达到4.55亿元,年均增长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5亿元,年均增长13.3%。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完成104亿元,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亿元,年均增长11.6%。外贸出口达到2500万美元,年均增长41.5%;利用外资累计6500美元,年均增长10%;   2、社会发展目标。城镇化率提高到5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左右,全县总人口控制在60万人以内。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7%以上;城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农村达到65%以上。每千人病床数1.7张,每千人医生数1.5人。  3、人民生活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万元,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年均增长6.7%。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0%、90%、80%以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8平方米。  4、资源环境目标。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万元生产总值耗水量下降25%,工业固体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0%。工业废气达标排放率95%以上,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90%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5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以上。森林覆盖率2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0公顷。  三、产业结构调整  坚持以工业为主导,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新型工业化  大力推进工业兴县,壮大工业规模,提升工业竞争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到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30亿元,年均增长15.3%。  1、加快发展经济开发区及乡镇工业园。按照构建“一线串珠、工业走廊”的战略构想,围绕“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一区多园、县乡联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思路,以316国道伍洛至义堂段为主线,城南工业园(云梦经济开发区建成区)为核心,以孝襄高速公路连接线和云应公路为轴线,规划建设总面积30平方公里的工业走廊。  努力把开发区建成先进制造业聚集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和优质农产品加工区。到2010年,工业走廊沿线开发区建成区达10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达60亿元以上。  ——核心区:城南经济开发区。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园区综合服务功能。建成盐化、制膜、电气、轻纺、食品5个“园中园”。   ——“工业走廊”及乡镇工业园:两条工业带。以316国道为依托,云梦县城为中心,开发区为平台,通过制订乡镇工业园发展的政策,推进伍洛工业小区、吴铺工业小区、城关工业小区、义堂工业小区、曾店工业小区建设,形成孝襄高速公路连接线工业带;通过城南工业园和蓝天盐化等企业的辐射带动,建设隔蒲精细化工工业小区,形成云应公路工业带。  2、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加粗延伸包装印刷、盐化工、食品工业、轻纺服装、机电制造、建筑建材六大优势产业的产业链,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聚集发展的“块状经济”。到2010年,形成6个年产值过10亿元的产业集群,使六大产业占全县工业经济的比重提高到80%以上:  ——包装印刷产业。以富思特集团、南方包装为龙头,网络创基科技、华盛包装、创利包装等企业,发展塑料包装产品和塑料包装印刷业,建设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塑料包装生产基地。“十一五”期间,新上南方塑料印刷、富思特防爆安全膜、镭射彩虹膜、双向拉伸有色膜等项目,使制膜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以上。  ——盐化产业。以宏博集团、蓝天盐化为龙头,网络瑞金化肥、华昌化工、隔蒲化工、广达化工、天目科技等企业,扩大精盐、精卤、芒硝生产,发展调味料、医用氯化纳等以盐为原料的盐化深加工产品,以及有机硅偶联剂等精细化工产品,建设盐化生产基地。“十一五”期间,加大盐资源下游产品的深度开发,新上年产60万吨纯碱和1.5万吨调味品项目。   ——食品加工产业。以杜邦云梦蛋白、楚嘉利食品、梅林正广和、京京肉食、天成实业、启明食品、龙穗麦面等企业为依托,发展大豆蛋白、肉食制品、罐装食品、蜂蜜、饼干等产品,包装提升云梦鱼面、焦切等地方名特产品,建设食品加工生产基地。  ——轻纺服装产业。以金梦达、鑫泽棉业、思杰达、众诚纺织、新金纺织等企业为依托,发展棉纤维制品、棉纱、服装面料和成衣生产加工,建设轻纺服装生产基地。引进5000万套牛仔服装生产线,新上鑫泽棉业年产10万吨棉纤维制品和年产5000万套服装等项目。  ——机电制造产业。以中发电气、汽齿厂、赛福机械、德立电机等企业为依托,发展高中低电器、电子元器件、汽车配件、矿山通风设备、防暴电机等产品,建设机电制造生产基地。新上中发电气1万台高中低压开关柜和15万件电子元器件、赛福机械矿山通风设备、德立变极多速电机等项目。  ——建筑建材产业。以大展钢铁、宏昌钢构为龙头,网络华盛新型建材、水泥厂等企业,发展钢材、钢构件和新型墙体材料等产品,建设建筑建材产品生产基地。  3、培优做强市场主体。壮大培优骨干企业,加快发展中小企业,争创一批精品名牌,提升工业整体素质。实施“四个一批工程”:   ——新上一批工业项目。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优势产业为依托,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引进一批新的项目和企业,壮大工业经济规模。“十一五”期间,引进和新上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50个以上,完成工业投入30亿元以上。  ——壮大一批骨干企业。支持重点企业“裂变式”发展,培育一批带动工业经济发展的龙头。支持富思特集团、宏博集团、杜邦蛋白、中发高科、南方包装、蓝天盐化、大展钢铁等重点企业,加大项目建设和技改扩能力度,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十一五”期间,建成年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2家以上,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20家以上。  ——扶持一批中小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扶持中小民营企业加快发展,促进一批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民营企业。  ——争创一批精品名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促进一批企业和产品上档升级。制定和实施质量振兴规划,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促进产品上档次、上水平。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体系建设,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推进产品国际质量认证。加大对“富思特”、“宏博”、“楚嘉利”等驰名商标的宣传和保护力度,提高产品和企业知名度,扩大我县知名企业和产品群体。“十一五”期间,新增国家级、省级品牌10个以上。  (二)服务业  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要求,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1、商贸流通业。发挥区位交通优势,依托主导产业和农业资源,加强与武汉物流圈对接,建设和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引进和培育骨干物流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推进传统商贸流通业改造升级,加快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专业市场为支撑,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配送便捷、连锁专卖的商贸物流中心。以交通干线为依托,新建和改造一批物流市场,加快建设与工业园区配套的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形成一批特色物流企业和物流基地,发展一批超市、专卖店、连锁店和商贸街。  2、旅游业。依托武汉旅游圈,联动孝感“中国孝城”建设,开发孝子黄香、秦代竹简、东汉陶楼、泗洲寺等历史人文资源。重点抓好祥山公园、祥山博物馆等旅游设施建设,推进楚王城遗址森林公园建设进程,规划建设黄香文化馆,逐步形成文化旅游区,遗址公园。  3、信息服务业。加强邮政、通信、电视、计算机网络设施建设,扩大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重点建设电子政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科教信息系统,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到2010,基本建成电子政务系统,30%的城市家庭接入互联网,百户拥有各类电话达到168部;邮电业务总量达1.7亿元,年均增长15%。  4、金融保险业。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增强筹融资能力。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快发展金融产品和保险险种,积极引进外地金融保险机构。继续开展创建“信用社区”和“A级信用”企业活动,深化农村信用工程创建,完善企业、个人信用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构建金融安全区和“信用云梦”。到2010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55亿元,年均增长18%;各项贷款余额突破20亿元,年均增长12%。  5、房地产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适应城市发展需求为目标,优化房地产开发结构,扩大房地产业规模。建立健全住宅开发经营和物业管理体系,加快建设适应不同消费层次的商品房,高标准建设一批城市商品房开发小区。整顿规范房地产开发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到2010年,全县房地产开发竣工面积累计新增65万平方米,房地产综合开发率达到95%以上。加快发展房地产中介服务,搞活房地产二、三级市场。实行农村宅基地统一规划,积极开发建设农村居民小区。发挥云梦“建筑之乡”的传统优势,大力发展建筑业。着力提高建筑企业设计、施工、安装等综合承包能力,发展专业化施工企业,不断拓宽建筑市场。到2010年,建筑业增加值达到6亿元,年均增长25.5%。  6、社区服务业。围绕方便居民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加社会就业的目标,以城镇社区为载体,发展社区中介服务组织,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加快社区服务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点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功能。鼓励兴办各类社区服务企业,重点发展家政、养老、托幼、环卫、医疗保健、职业介绍、物业管理等服务行业。  (三)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1、交通建设。争取316国道28公里国道改线和34公里路面黑色化工程,改造孝应一级公路云梦段12公里,改造县乡公路6条共34公里,新建通乡公路6条共41公里,新建通村公路360公里,延伸县际断头路9条共23、5公里。新建金义府河大座,改造桥梁18座。支持武襄铁路云梦段增二线工程建设。新建与城南、城北工业园配套的公路货运物流中心,抓好城区客运站、乡镇客运站和候车棚建设。实施新老府河航道疏浚和码头、渡口、船闸改造工程,新建水上货运物流中心。到2010年,全县新增等级公路202条里程533公里,形成比较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2、电力及能源建设。加强电网建设与改造,新建府南、城南经济开发区11万伏、胡金店3.5万伏,增容县河、云城11万伏变电站,新增主变容量16万千伏安,新建线路600公里,改造线路400公里。到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达9.96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5.2%;最大用量负荷20.56万千瓦,年均增长16.3%。进一步完善城区天然气管网,铺设城区主干管网23公里,使城区主干管网总长达到46公里。到2010年,城区天然气普及率达80%以上。  3、信息设施建设。实施邮政通信改造工程,新建电信、移动、联通3G网络,完善城乡有线广播电视网,实施广播电视传输数字化工程,增强综合通信能力。到2010年,建成覆盖全县的3G网络,全县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3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15万户,移动电话达15万部,互联网用户达1万户。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100%,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达90%。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农业现代化建设  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步伐,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1、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按照“基础在粮食、重点在蔬菜、后劲在畜禽、效益在品牌”的思路,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蔬菜、畜禽产业,加快发展优质水产和“精品林业”。  ——种植业。继续改良品种,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十一五”期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万亩左右,总产23万吨;棉花面积2.3万亩,产量2500吨;油料面积12万亩,产量1.9万吨;蔬菜常年种植面积12万亩,复种面积30万亩以上,产量62万吨。  ——畜牧业。按照规模化、集约化、创品牌的要求,大力发展畜禽产业。到2010年,建成30个畜禽养殖小区,全县生猪出栏50万头,家禽出笼2000万只。  ——水产业。按照综合利用水体,扩大名特优新的思路,重点建设沙河北湖垸等水产养殖基地。到2010年,全县水产放养面积达8、5万亩,水产品产量4万吨。  ——林业。以植树造林为基础,抓好生态林、经济林建设,发展花卉苗木生产。到2010年,完成植树造林7万亩,建成规范化农田林网30万亩,发展风景苗木、花卉6000亩。  2、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推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延伸加粗“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提高农产品转化增值率。到2010年,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达到30亿元,带动基地25万亩;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 0.8:1,进入“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农户比重提高到70%以上。  加强优质农产品板块基地建设。继续按照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思路,立足现有产业优势,突出路域、流域和区域特色,大力发展板块农业。突出抓好三大优质农产品板块基地建设:  ①优质稻板块。面积20万亩,其中吴铺、曾店、倒店“三岗糯”基地8万亩,下辛店、道桥、沙河稻鸭共育基地5万亩。  ②蔬菜板块。面积10万亩,建设沿316国道万亩藜蒿、沿云应公路万亩花包菜、沿汉宜公路4万亩莲藕、沿府河万亩萝卜、万亩土豆、万亩白花菜六大生产基地。  ③畜禽板块。发展以曾滕、金潭、袁联、新王等养殖小区为主体的蛋鸡养殖群,以安琦、星星等养殖小区为主体的肉鸡养殖群,以金旭、七里桥、枫梓岗养殖小区为主体的生猪养殖群,以前进鹦鹉养殖小区为主体的观赏鸟养殖群。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四大产业链”:即以杜邦蛋白、梅林正广和食品、楚嘉利食品、启明食品、龙穗麦面等企业为龙头的粮食生产加工产业链,以京京肉食、晒湖禽业、天成实业等企业为龙头的畜禽生产加工产业链,以恒升、恒兴、天梦等企业为龙头的蔬菜生产加工产业链,以金梦达纺织、鑫泽棉业等企业为龙头的棉花加工产业链。“十一五”期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00家以上,其中国家级和省级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家以上。  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抓好农产品信息中心和农产品市场建设,发展壮大农产品经销公司、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积极扶持天梦公司,发展净菜生产、贮藏保鲜、分拣包装、食品配送等业务,推动我县农产品进入大城市、大超市和连锁店。强化品牌意识,积极创建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扩大“天梦”蔬菜、“三岗”米、“清新”白花菜等品牌的市场份额。  3、推进科技兴农。积极推进科技与农业的紧密结合,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加快农业标准化、农业机械化步伐,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  抓好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积极推广优质高产良种、高效种养模式、稻鸭共育、农村沼气等农业技术。  实施种子工程,大力推广名优新品种,新建良种繁育基地和种子种苗加工厂,促进农产品品种改良和品质提升。推广应用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秸秆还田技术,建设30万亩“沃土工程”综合示范基地。  实施动植物保护工程,完善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预警、预防控制、检疫监督体系,全面提高动植物疫病虫害有效预防、快速扑灭能力。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农业科技入户、星火富民工程。到2010年,全县农产品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推广轻型简化栽培技术30万亩,农作物配方施肥75万亩次,农作物病虫害无害化防治面积占防治总面积的比例达85%以上。  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十一五”期间,建成20万亩水稻和10万亩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7万亩无公害渔业生产基地、25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全县农产品基本实现无公害和标准化生产。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和例行检测制度,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全面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做好农产品和食品认证工作,积极申报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到2010年,全县标志产品达到50个,标志产品生产基地认定40个。  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加快推广水稻、小麦等大宗农产品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以农机大户为依托,建立农机化服务休系,建成50个“无耕牛村”和10万亩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继续实施新型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和农机化经营实体。到2010年,全县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以上。加强农业气象综合设施建设,完善气象探测与预警预报技术装备,增强气象服务农业的能力。  4、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施防洪、排涝、灌溉、畜水和高产农田建设工程:  对府河、汉北河、老府河堤防及支堤、民堤进行整险加固,使府河堤防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支堤、民堤达到30年一遇;完善环西、云安垸、汪湖垸分洪区应急预案,减轻重大险情的损失程度。  实施云梦泵站、公路口泵站、府南泵站等泵站技改工程,对排涝渠系进行清淤;  改造府南、府西和徐家河水库灌区,重点改造黄岗闸,加强田间输水沟渠体系建设,使灌溉保证率达到85%以上;  继续实施北部地区畜水工程,提高蓄水能力;  实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与高产农田建设相结合,扩大高产农田面积,改造中低产田5万亩,建成高产农田30万亩。  (二)农村公共事业  强化农村公共事业的整体规划,加强农村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稳步推进“四大为民工程”:①“富民工程”。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到2010年,力争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400元以上,基本消除贫困人口。②“畅通工程”。实现全县100%的行政村通柏油路(水泥路),30%的村庄实现路面硬化,90%以上的农户通有线电视。③“改房工程”。扶持农村贫困户改造土坯危房,实现全县基本消除土坯房。④“健康工程”。完善农村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网络,抓好乡镇卫生院改造和294个村级标准卫生室建设,甲级村卫生室达到85%以上。加强生态家园建设,推行“五改一建”,新建户用沼气池1万口,推广生态家园示范户2000户。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基本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卫生厕所达到80%以上。50%的自然村建成集中的排水沟渠和水塘、集中的垃圾收集转运场所。基本消除面源污染。对汉北河血吸虫疫区进行综合治理,达到疫情控制标准。继续对晚血病人实行免费救治。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提高到95%以上。  同时,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建一批文明乡镇、文明村。到2010年,60%的村建成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安全文明、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文明新村。  (三)农村改革  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深化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农民负担监管、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三个体系,探索建立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继续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逐步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切实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所有权和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和引导土地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探索土地有序流转机制,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积极化解村级债务,取消针对农民工制定的限制性就业政策,清理各种针对农民工的不合理收费,加快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大力拓展对外劳务输出市场,建立劳务信息交流网络,壮大劳务中介组织,实施阳光工程,加大农民工培训的力度,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五、城镇建设  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以中心城区为龙头,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中心城区布局围绕建设国家卫生城、省级园林城的目标,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增强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到2010年,云梦城区面积拓展至25平方公里以上,人口规模达到25万人。  1、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统筹做好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提高详规覆盖率,严格规划管理。加强城市交通、供排水、公益设施和生态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按照“内循环、外对接”的要求,完善城区交通网络,加强城市出口道路建设,形成环形放射状路网结构。逐步优化老城区建筑密度,加大整治“城中村”的力度。高标准抓好十里长街楚王城大道建设,贯通东环路,延伸北二环、文化路和府南路,建设铁西路、铁西二路。控制城区出租车总量,取缔营运机动三轮车,发展城区公汽交通。  改造老城区供排水管网,加快新城区供排水管网建设,增强城区供排水能力。实施水厂扩建工程,新增6万吨供水能力。推进城区供水管网向邻近乡镇延伸,实施城区与伍洛、吴铺、隔蒲潭、清明河供水管网一体化工程。重视城市“心肺功能”建设,搞好楚王城遗址公园绿化、城区主干道绿化带、社区居住区绿地、企业绿地和风景林地建设,形成城市道路干线“绿色走廊”与公园绿、社区绿、企业绿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进一步完善城区环卫设施,增强城市治污能力。继续实施城区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加强城市卫生监管,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保持良好的市容市貌。  2、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按照“新建东城区、开发西城区、改造老城区、拓展工业区”的总体构想,推动云梦县城向东拓展,向南北延伸,形成中等规模城市的基本框架。  ——新建东城区。创造条件推动316国道改线工程建设,东迁316国道城区段,构建城东大外环,高标准推动中心城区整体东向发展。沿楚王城大道以东、南环东路以北、云吴路以南、三湖渠以西规划建设楚王城遗址森林公园,配套建设祥山公园,启动实施黄香孝文化馆建设,使之成为荆楚文化文物保护、观光旅游的城东新区。  ——开发西城区。抓住武襄铁路增二线工程建设的机遇,实施贯通西城区工程,改造和新建4座铁路桥涵,新建七里桥立交桥。整顿城西污染工业企业。改善铁西地区的居住和交通环境,对府河桂花潭进行综合开发,建设桂花潭生态休闲景观带。奠定休闲居住区建设基础。  ——改造老城区。启动建设府河浮动拦水坝,引水治理南门河。抓好南门河西段及东段改造、老居民区水电路改造配套、城区小街小巷改造和步行街、商贸街建设。严格控制老城区新建私房。集中连片建设物贸广场、食府街、文化长廊、金融市场,使老城区成为全县商业中心。  ——拓展工业区。坚持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相协调、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相协调,在继续抓好县经济开发区城南工业园建设的同时,新建城北工业区,使县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总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  3、建立城市发展新机制。深化城镇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城镇建设市场化融资方式。鼓励民资、外资及多种所有制企业,参与城镇经营性市政公用设施的投资和营运。积极经营城市,探索组建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充分利用有形与无形资产,盘活存量资产,采取招标、入股、拍卖等多种形式筹措建设资金。加大土地收购储备力度,严格执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加快市政公用行业改革,推动市政公用行业政事分开、政企分开、事企分开。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力度,确保城市建设资金投入年均递增15%以上,经营城市收益全部用于城市建设。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对进入城镇落户的外来人员,在就业、子女入学、参军、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原城镇居民一视同仁。  (二)区域城镇经济圈架构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构建区域城镇圈,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实施“六镇一体”的发展战略,以云梦县城为中心,推动周边10公里以内的城关、吴铺、伍洛、义堂、隔蒲潭、清明河6镇(乡)一体化发展,实行城镇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城乡建设一体化,引导产业和人口向工业园区集中、向小城镇集中、向交通干线集中,逐步形成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产业共兴的区域城镇经济圈。伍洛重点发展大棚蔬菜和以酱油、蜂蜜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隔蒲潭进一步扩大名特新蔬菜种植面积,加快发展盐碱化工业,义堂、吴铺、清明河分别以畜禽养殖、优质稻种植和生态农庄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水平,城关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植中小民营工业企业。2010年,“六镇一体”城镇经济圈初具规模,城镇建成区总面积达35平方公里,城镇总人口达30万人,经济总量占全县的80%以上。  其他乡镇以现有集镇为重点,按照“突出特色、聚集发展、配套完善、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的思路,建设以集镇为中心的工业、居住、商贸中心。到2010年,力争道桥、下辛店建成常住人口1万人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过20家,财政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镇域经济中心;倒店、曾店、沙河、胡金店建成常住人口8000人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过15家,财政收入800万元以上的镇域经济中心。  (三)小城镇及中心村建设  进一步完善以云梦县城为中心,中心镇——集镇——中心村“一点三级”的城镇体系。到2010年,建成4至6个面积达2至3平方公里,人口1至2万人的中心镇。加强小城镇规划和管理,加快道路、供电、通信、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市场、教育、文化、卫生、园林绿化等公益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扩大城镇规模。坚持走产业兴镇、民营强镇之路,着力增强小城镇的产业支撑能力。实行城镇建设、市场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规划建设工业小区,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壮大城镇经济实力。大力实施引农进镇工程,加快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加强村级建设用地规划和农民建房管理,引导农民联村建房,迁村并点,逐步折除空心村,扩大农民公寓小区开发,加快发展中心村。到2010年,全县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心村达到50个以上。  六、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坚持政府带头节约,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突出抓好建筑建材、盐化工、机电、金属制品、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节能工作。对新建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促进新建住房和公共建筑节能。商业和居民用电,广泛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电器。发展低耗水产业,促进污水、废水处理回用。推行农业节水灌溉,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开展雨水积蓄利用。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实行阶梯水价,引导居民节约用水。  严格控制超采、滥采地下水,节约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在盐资源上基本消除采主弃副,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的现象,推进芒硝共伴生资源回收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正确处理保护耕地与满足建设用地需求的关系,实施土地利用总量控制和结构调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禁止毁田烧砖。强化城市建设和重大项目建设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和土地整理,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整治基本农田10万亩。  (二)循环经济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在盐化工、食品、造纸、建材等重点行业实行清洁生产,全县主要行业能耗、物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控制在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以下。积极建设“生态工业园”,发展回收处理、处置和再生产企业。以宏博集团、蓝天盐化为重点,综合利用粉煤灰,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积极推动污水、垃圾资源化,推进余热、化工废渣、有机废水的再利用。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  (三)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加强对府河、县河、西大渠等河流的水污染防治,促进工业污水达标排放。“十一五”时期,府河云梦境内隔蒲潭大桥以上河段水质达到3类标准,隔蒲潭大桥以下河段和老府河达到4类标准,桂花潭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县河和西大渠达到4类标准。加强地下水保护,防止地下水污染。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  推广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县城区逐步减少锅炉烟尘。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减轻盐化、水泥、建材、纺织等行业污染。综合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十一五”时期,云梦城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每年大于300天。  完善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储运和处理系统,建设垃圾处理厂,加强工业固体废物治理,实行医疗垃圾集中处理。  加强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控制,城区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控制在标准范围以内,主要交通干线噪声控制在70分贝以下。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合理确定化肥施用量,扩大有机肥施用量,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积极发展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保障食品安全。发展生态种养模式,推广改水、改厕,发展农村沼气,提倡秸杆还田。大兴植树造林,实施退耕还林、速生林、农田林网等林业项目。加强生态型人居环境建设,兴建一批生态型社区。继续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发展农村生态型村庄。进一步健全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七、科教兴县  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推进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使经济增长方式真正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一)科技  切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努力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继续推进武汉高校在云梦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中心。对高新技术项目贷款予以财政贴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十一五”期间,全县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家以上,开展产学研结合项目60项以上。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利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节能降耗等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到2010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和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达到50家,其中省级以上10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00个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7亿元,年均增长23.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27%;实施技改项目50个以上,完成技改投资15亿元,先进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面达到80%以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有利于专利实施的良好环境。“十一五”期间,申请技术专利80项以上。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科学技术推广应用。  加快发展社会化科技中介服务,鼓励民营企业和科技人员创办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实施科技素质工程,培植一批农村科技带头人、示范户。到2010年,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进一步做好科技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学意识,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县。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建立多元科技投入机制。到2010年,科技三项经费占全县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提高到1.5%。  (二)教育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巩固和普及义务教育,扩大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规模,发展职业教育,办好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开展多样化的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2010年,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9.9%;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6%,巩固率达97%以上,高中上省线万人比居全市前列。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继续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新建县中等职业学校,搬迁县特殊教育学校。加快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构建云梦教育信息网。“十一五”期间,创建1所省级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校在校生在3000人以上。推进教育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的改革,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办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认真落实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全面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三)人才  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切实把开发人力资源、壮大人才队伍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加强党建阵地建设,培训复合型人才。重点抓好高素质行政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重视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到2010年,全县人才总量达到3.4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5万人,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200人,农村实用人才7500人。优化人才结构,大力培养年轻人才。鼓励收入分配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积极推行年薪制、技术和知识产权入股等多种分配方式,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潜能。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推进市场配置人才,规范人才市场管理,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  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按照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建立健全公共管理、社会服务的政府管理体系,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快建设和谐云梦。  (一)就业和社会保障  1、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统筹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第三产业吸纳就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激活劳动者自主创业,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新增就业2.6万人。  大力发展打工经济,积极拓展劳务市场,外出务工人员保持在10万人以上。加强劳动培训机构建设,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十一五”期间,累计培训劳动力6万人(次),年培训农民工4500人以上。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优化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政策和体制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认真执行有关劳动法规,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衔接配套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能力和水平。  “十一五”期间,全县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分别累计新增扩面1.5万人、8000人和1.2万人。  加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规范化管理,切实做到分类施保、动态管理,逐步提高低保标准,增加人均补差。逐步扩大贫困群众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加快实施“福星工程”,实现“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90%以上。完善和落实“五保户”供养政策,逐年提高“五保”老人供养经费标准。  3.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共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更加注重社会公平,重点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健全工资支付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医疗和子女上学等困难问题。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规范职务消费,加快福利待遇货币化改革。完善国有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规则和监管机制。加强个人收入信息体系建设,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  (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1、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卫生改革与发展,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乡村卫生队伍建设,提高乡村医务人员思想及业务水平。加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县医院、中医院等医疗机构技术装备水平,新建中医院住院大楼,县城区新建1至2所专科医院,抓好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建设。完善疾病防控体系,提高重大疫情监测、预警、处置能力,构筑覆盖全县的疾病防控网络。坚持预防为主,加强计划免疫工作。“四苗”全程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超过90%,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以县为单位达到90%以上。抓好重点急性传染病防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250/10万以内。加强卫生监督,力争食品卫生监督覆盖面达100%。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全社会健康意识。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规范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医药费用,全面推行和规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加大政府定价药品的降价力度。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坚决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  2、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繁荣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合理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打造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建立秦代竹简、云梦皮影等文化产品生产基地,创作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大力发展社区、村镇、企业、校园和广场文化,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新建文化馆、图书馆和青少年宫合一的宣传文化中心,抓好乡镇文化中心建设,推广“农村文化中心户”模式,提高文化服务能力。加强文化市场和新闻出版管理,规范和净化文化市场。新建档案馆。“十一五”期间,争取把云梦建成全省文化先进县,6个以上乡镇建成全省文化先进乡镇。加快发展广播电视事业,提高电视节目播出质量和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办好县业余体校,搬迁县体育场。城乡体育路径达到10条以上,体育人口达到80%以上。  3、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进一步加强人口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年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5%以上。实行综合治理,严厉查处“两非”案件,依法征收社会抚育费。改善出生人口性别结构,促进性别比平衡。到“十一五”期末,年出生人口女男性别比控制在100:107以内。大力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1.8‰以内。加强生殖健康服务,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服务覆盖面达到95%以上。完善县乡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行动”,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重视人口结构老龄化问题,加快发展老龄事业。  4、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坚持开展人展群众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各种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在内部、在荫芽状态。加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倡导人与人和谐相处,增强社会和谐基础。建立健全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工业生产、消防、交通安全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密防控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安居乐业。继续做好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加强人民防空建设,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县。  (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夯实全县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做好宣传舆论工作,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生动和谐的主流舆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  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普及科学思想、科学知识活动,反对邪教,破除封建迷信,移风易俗,树立良好社会风尚。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和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拓展文明创建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全社会文明素质。  2、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认真听取人大代表的意见,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主动加强与人民政协的联系,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职能。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多方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完善民主决策机制,规范决策程序,建立健全行政决策公示、咨询制度,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提高决策质量和水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巩固乡镇政务公开,稳步推行县级政务公开,规范村民委员会直选、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深化厂务公开,稳步扩大基层民主。发展新型城镇社区。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和外事侨务工作。  3、全面实施依法治县。完善政府工作运转机制,建立行政决策公示咨询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构建行政执法监督体系,规范行政许可行为,严格行政执法程序,积极推进综合执法试点工作,逐步扩大相对集中行政处罚实施范围,理顺执法关系,减少执法层次,切实维护司法公正。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强化对执法行为的司法监督,严格实行错案追究制,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严格执行廉政法规,继续推进政府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认真落实《信访条例》,抓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督查督办,积极做好人民群众内部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九、加快体制创新和改革开放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提高行政效能为核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完善机构设置,严格控制机构和人员编制,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审批和许可事项的监督管理机制。发展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二)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增创体制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投融资体制改革。  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加快建立投资主体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政府宏观调控有力的投融资体制。完善投资核准制、备案制和政府投资项目稽查制,健全以规划为依据,以土地和环保为制约,与金融、财政、税收密切配合的投资调控机制,调整完善利用外资政策,规范对外商投资的核准和审批,引导外商参与对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和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扩大非公经济的市场准入范围,激活民间投资。  2、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监督方式,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所有行政机关和其它预算单位全面推行和规范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逐步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规范土地出让收入管理办法。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和公共服务的保障水平。理顺县乡财政体制,加大对乡镇财政的支持力度,探索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的财政管理方式。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提高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  3、深化企业改革。  坚持以民营化为取向,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鼓励国有企业吸纳非公资本参股,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富思特集团改制转民,加快推进中盐宏博集团主辅分离、辅业转制。抓好上市预备企业梯队建设,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尽快上市。进一步放开放活中小企业,凡政策许可、条件具备的全部转民,鼓励租赁企业买断产权。加大国有特困企业盘活力度,妥善处理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引导企业规范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进商业、供销、物资等商贸流通企业改革,深化和完善粮食流通企业改革,加快水利工程、公路工程和供水、市政等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  4、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坚持县域经济以民营为主体,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性、政策性和体制性障碍,按照“法无禁止即许可”的原则,扩大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领域。切实把创业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充分调动本地群众的创业热情,鼓励全民创业。积极发展适合农村创业起步的家庭手工业,支持城镇居民就业性创业。在城北工业园规划建设民营创业园,发展创业型民营企业。着力增强民营企业自我发展、自我扩张能力,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新上项目,进行技术和管理创新。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审计、评估等服务。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上项目。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愿创业、会创业、创大业的民营企业家。切实维护民营业主的合法权益,为民间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对外开放  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力度,创新招商方式,以大开放、大融合促进大发展。  1、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牢固树立县域经济就是招商经济的观念,抢抓国际资本向中国转移、东南沿海资本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机遇,锲而不舍地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扎实抓好园区招商,使工业园区成为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十一五”时期,力争县经济开发区引进投资过千万的项目100个,引进资金35亿元。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开展代理招商、以商引商、业主招商,大力开展产业招商。抓好招商基地建设,主攻“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招商。调整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对进入工业园区的企业实行产业政策引导,设置投资规模和投资密度标准,重点引进大项目、大品牌和高新技术项目、产业链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禁止引进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企业。  2、扩大外贸出口。  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培育和发展外向型企业,扩大出口规模。  充分发挥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引进和发展一批出口创汇型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精制盐、服装、薄膜、大豆蛋白、玩具等产品出口规模。到2010年,全县拥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达到20家。  3、优化发展环境。  坚持把环境作为“第一要素”来抓,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市场主体快速成长的良好发展环境。大力倡导“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尊商重商的良好氛围。切实加强服务环境、法制环境和信用环境建设,着力打造“信用云梦”、“科技云梦”、“平安云梦”,树立云梦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进一加强县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完善运行机制,全面推行公开承诺制,为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方便、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认真落实“两个隔离”制、发展环境评议制、环境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充分发挥县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的作用,切实加大企业维权和损害环境典型案件查处力度。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加强市场经济秩序整顿,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  (四)融入武汉城市圈建设  抢抓武汉城市圈建设机遇,充分发挥我县的比较优势,按照“双利多赢、利益共享,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突出产业、联动发展,加强合作、协作配套”的思路,加快提高云梦在武汉城市圈内的经济依存度和融合度,努力建设工业生产配套、优势农产品供应、科技成果转化、人力资源输出和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使云梦成为武汉城市圈中的投资热点、经济亮点。以配套武汉乙烯工程、葛化工程为切入点,延伸制膜产业链,发展盐化产业群;以做强在汉的农副产品贸易为突破口,扩大优质农产品在武汉市场的占有份额;以配套汉十汽车长廊建设为契机,加快发展汽车传感器、奥贝球铁齿轮、变速箱等产品,做强做大汽车配件产业;以推进利用武汉地区科技成果为联结点,加强与武汉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制结合。  十、重大项目  “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将仍以加强投资,增加总量为主导。围绕着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发展后劲,规划实施各类项目200个以上。其中,争取国家投资10.4亿元,招商引资45.5亿元,银行贷款21.4亿元,地方配套、业主筹资26.7亿元。尤其要集中力量抓好50个重点项目建设:  (一)20个重点工业项目(总投资28亿元)。  投资10.8亿元,建设宏博集团纯碱、精制卤水开发利用、食盐配送中心、隔蒲潭精细化工园等项目,“十一五”末期,年新增产值25.5亿元,进一步做强盐化产业;  投资5.9亿元,建设南方包装1.5万吨BOPET薄膜及塑料印刷、富思特集团双向拉伸有色膜、PVBP防爆安全膜和镭射彩虹膜等项目,“十一五”末期,年新增产值11亿元,进一步壮大包装印刷产业;  投资4.1亿元,建设梅林正广和罐装食品、京京肉食二期工程、富思特食品深加工、龙穗麦面公司膳食纤维、天成公司无糖蜂蜜等项目,“十一五”末期,年新增产值10亿元,进一步延伸食品加工业;  投资2.6亿元,建设中发高科股份公司中低压配电柜、赛福机械公司矿山通风机械、德立电机公司变极多速电机、迪普公司汽车传感器、楚雄公司食品机械等项目,“十一五”末期,年新增产值6.1亿元,进一步提升机械加工业;  投资3.5亿元,建设鑫泽棉业、新金纺织、牛仔服装、金梦达新型纺织等项目,“十一五”末期,年新增产值6亿元,进一步培育纺织服装业;  投资1.1亿元,建设麦索化工复合材料、混凝土配送中心等项目,“十一五”末期,年新增产值2.5亿元,进一步发展建筑建材产业。  (二)10个重点农业项目(总投资6.33亿元)。  投资3.2亿元,建设大型泵站技改、府河、汉北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投资1.4亿元,加强生态家园、人工林及农田林网、安全饮水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生活、居住环境;  投资3300万元,建设农业机械化体系项目,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  投资1.4亿元,建设土地整理、优质稻板块、无公害蔬菜板块、畜禽养殖小区及畜禽安全工程等项目,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10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13.85亿元)。  投资2.8亿元,建设316国道城区段东迁及路面黑色化工程、乡村公路及交通畅通保平安工程等项目,进一步完善全县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投资8.2亿元,建设高中低压配电网工程、通讯增容工程、自来水扩建及管网建设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垃圾处理厂工程、城区天然气管道入户工程等项目,形成比较完善的城市水、电、气、通信服务系统;  投资2.85亿元,建设城区路网及配套设施工程、小城镇及中心村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四)10个重点社会事业项目(总投资3亿元)。  投资1.7亿元,建设远程教育网络、重点职业教育学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扩建、中医院住院大楼、乡镇卫生院及村级卫生室、县宣传文化中心及乡镇文化站、县体育中心、县老年公寓及福星工程、广电综合数据网络工程等项目,推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投资1.3亿元,建设祥山公园、楚王城遗址公园、桂花潭生态休闲景观带等项目,加快我县旅游业的发展。  十一、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十一五”规划是未来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必须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依靠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衔接协调、保障实施的工作机制。  (一)项目建设  进一步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项目投融资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抓好招商引资,激活民间投资,争取国家投资,扩大间接融资,拓展直接融资,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形式多样化。全力完成50个重点项目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策划,充实和完善项目库,争取每年有一批过1000万元的重点项目实施。  (二)政府主导  加强政府对规划实施的引导。把规划纲要、项目建设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年度规划中,组织各乡镇、各部门结合各自的职能制订具体措施,落实规划任务。  提高行政效率。建立健全目标考核责任制,加大落实力度,确保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的落实。  增强资源配置能力。加强政府可供资源的集中管理,重点提高城镇土地和公共设施的利用效率,增加招商引资和争取国家投资的能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财政支撑能力,放大资源增值效应,转化城镇存量资产,把一切可支配的资金资源用于重大项目建设。  (三)社会参与  形成社会共识。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使“富民强县”的规划目标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认识规划、关心规划,自觉参入规划实施的局面。   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引导市场主体将自身的发展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使市场主体的行为自觉地与规划目标相结合,推进规划的有效实施。  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测、预警和跟踪分析,及时掌握规划执行情况,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本规划纲要是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纲领性、综合性文件,是编制专项规划,制定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依据。经县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总体规划纲要具有统领地位,其他规划应符合总体规划并与之衔接。在《规划纲要》实施期间,如遇到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其它重要原因,使实际的发展与运行情况严重偏离规划目标方向时,县政府将及时研究提出调整方案,并按规定程序报请县人大批准。规划期内重大原则和重要政策应保持连续性。  (一)20个重点工业项目(总投资28.8亿元)  1、宏博集团纯碱项目。投资8亿元,形成年产60万吨纯碱生产能力,年产值20亿元。  2、宏博集团精制卤水开发利用及国家食盐配送中心建设。投资2.5亿元,新增40万吨精制盐、400万方精制卤水、8万吨芒硝和10万吨小包装盐的生产能力,年产值5亿元。  3、南方包装BOPET薄膜及塑料印刷项目。投资3.1亿元,新上1.5万吨BOPET薄膜和塑料印刷项目,年产值3.5亿元。  4、富思特制膜工业园建设。投资2.8亿元,新上双向拉伸有色膜、PVBP防爆安全膜和镭射彩虹膜项目,年产值5亿元。  5、梅林正广和罐装食品加工项目。投资1.2亿元,新上8000吨八宝饭和青豆、马蹄深加工项目,新上年产7600万只易拉罐生产线,年产值3亿元。  6、中发电气工业园建设。投资1亿元,新上中低压配电柜及电子元器件项目,年产值5亿元。  7、京京肉食项目。投资1亿元,形成加工50万头生猪、200万只鸡鸭和6000吨熟食生产能力,年产值4亿元。  8、鑫泽棉业项目。与美国三角棉业集团合作,投资1300万美元,新上10万吨净花分级加工和服装生产项目,年产值10亿元。  9、富思特食品深加工项目。投资8000万元,形成年加工营养大米10万吨、速冻蔬菜6500吨和冻干蔬菜300吨生产能力,年产值1.4亿元。  10、新金纺织项目。投资8000万元,形成年产3.5万锭纺纱生产能力,年产值1、4亿元。  11、赛福机械项目。投资5000万元,新上矿山通风机械设备,年产值6000万元。  12、龙穗麦面深加工项目。投资5000万元,新建年产3000吨膳食纤维生产线,年产值7800万元。  13、金梦达宽幅高档面料项目。投资3000万元,形成年产10000吨棉纱生产能力,年产值5000万元。  14、德立电机扩能项目。投资3000万元,形成年产YRD250-280变极多速电机等系列电机25万KW生产能力,年产值9000万元。  15、(道桥)大地纸业工业园建设。投资2.3亿元,新建大型厂房9栋,新上造纸及纸制品深加工生产线10条,年产值4.2亿元。  16、(伍洛)麦索化工复合材料项目。投资8000万元,新建钢结构厂房3800平方米,年产值2亿元。  17、(城关)无糖蜂蜜项目。投资6400万元,年加工系列无糖蜂产品1万吨,年产值1、14亿元。  18、(城关)迪普汽车传感器项目。投资5000万元。形成年产280万支汽车传感器生产能力,年产值1.1亿元。  19、混凝土配送中心项目。投资5000万元,年搅拌混凝土15万立方米,年产值4800万元,利税864万元。  20、(隔蒲潭)精细化工工业园建设。投资3000万元,形成年产水泥集发剂、芒硝、氯化铵等系列化工产品2万吨生产能力,年产值5000万元。     (二)10个重点农业项目(总投资6.35亿元)  1、泵站技改项目。投资1.46亿元,改造公路口泵站、云梦泵站12×800KW机组及配套设施,改造府南泵站33×155KW机组及渠系配套。     2、府河、汉北河综合治理工程。投资1.65亿元,实施府河、汉北河堤防固和配套设施建设,对汉北河沿线血吸虫疫区进行综合整治。  3、土地整理项目。投资7860万元,综合整治土地6万亩。  4、人工林及农田林网建设。投资6400万元,人工造林10万亩,建设5万亩农田林网及基础设施配套。  5、生态家园建设项目。投资4000万元,建设农村沼气池1万口,完成农村“三改”1万户,综合利用“三沼”,推广生态型生产模式10万亩。  6、安全饮水工程。投资3600万元,建设小型水库、畜水池、泵站及提水配套设施,解决26万人饮水安全。  7、农业机械化体系项目。投资3330万元,建设10万亩水稻机械化作业示范区,在6个乡镇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  8、优质稻板块建设项目。投资3100万元,建设优质稻板块20万亩,其中稻鸭共育基地5万亩。  9、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及畜禽安全工程。投资2470万元,建设6个畜禽养殖示范小区及其配套设施。  10、无公害蔬菜板块建设。投资1600万元,建设无公害蔬菜板块15万亩,发展大棚蔬菜基地2万亩,硬化渠系4万米。       (三)10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13.8亿元)  1、316国道城区段东迁及路面黑色化工程。投资1.28亿元,新改建一级公路28公里,33.8公里路面实现黑色化。  2、乡村公路及交通畅通保安工程建设。投资15240万元,新建改造通乡公里12条、75.2公里,新建通村公路174条、360公里,新建桥梁18座、总长3006米。  3、配电网建设工程。投资3.1亿元,建设高压配电网和中低压配电网。  4、通讯增容工程。投资5000万元,扩容交换设备4万门,扩容电缆线路1.2万对,扩容1万个数据端口,新建8座3G移动机站。  5、自来水扩建及管网建设工程。投资2.53亿元,扩建自来水厂,新增供水能力6万吨,新建改造城区345.6公里主干管网及配水支管。  6、城区路网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投资1.7亿元,新建改造城区主干道21条、32.9公里,给排水管网65.82公里。  7、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投资1.43亿元,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设施。      8、城市垃圾处理工程。投资2880万元,建设垃圾分类收集、高温堆肥、卫生填埋系统及配套公用设施。  9、城区天然气管道入户工程。投资3000万元,建设城区主干管网23公里及供气支管50公里,发展用户4万户。  10、小城镇及中心村建设工程。投资11500万元,进一步完善乡镇基础设施,硬化8个乡镇主干道,建设6个乡镇规范示范街和义堂、伍洛两个乡镇公共绿地,高标准建设5个中心村。  (四)10个重点社会事业项目(总投资3亿元)  1、远程教育网络建设项目。投资1840万元,建成云梦教育信息网络中心及88个局域网。  2、重点职业教育学校建设及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扩建工程。投资1300万元,兴建县职业学校,建设实习工厂,完善配套设施。  3、中医院住院大楼、乡镇卫生院及村级卫生室建设。投资3000万元,新建中医院住院大楼,改扩建12个乡镇卫生院及294个村级卫生室。  4、县宣传文化中心及乡镇文化站建设。投资1200万元,建设县宣传文化中心,每个乡镇建立一所乡镇文化站,完善配套设施。  5、农村特困户土坯危房改造工程。筹资2000万元,扶持农村特困户改造土坯危房。  6、县老年公寓及福星工程建设。投资1500万元,新建县老年公寓,加强乡镇福利院建设,完善供养配套设施。  7、广电综合数字网络工程。投资4080万元,新建电子政务网、可视电话系统、地面数字电视工程和数字存储工作站。  8、祥山公园及楚王城遗址公园建设工程。投资1亿元,建设祥山博物馆、儿童活动中心等8大景点,总规划面积125公顷,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  9、桂花潭生态休闲景观带建设。投资3000万元,建设娱乐、休闲和道路、绿化等设施。  10、体育中心建设工程。投资1500万元,搬迁县体育场(馆),新建县体育中心。
云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 案)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二) 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三) 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三) 红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周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展规划 关于娄底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 张学兵:关于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报告 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发展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 - 发展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 - 发展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规划纲要》 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通知 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 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08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邹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09年计划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