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明:媒体太强大得罪不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2:13:52


王旭明
王旭明在新闻发布会现场 供图/中国政府网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近年因其言论频频遭到诟病,几乎每次他说话都会被媒体公众抓住尾巴大肆批判。在接受青年周末记者采访的时候,他表示媒体是种强大的力量,得罪不起,无论自己怎么说,声音还是有限,怎么解释也还是被骂。

  ◎文/本报记者 邓艳玲 ◎摄影/本报记者 吕家佐

  ◎王旭明◎

  北京人,1976年高中毕业后,到京郊农村插队两年;之后考上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丰台第七中学从教7年;1991年进入《中国教育报》当记者;1998年从报社总编室主任的位置出来,任职教育部办公厅新闻处处长;2003年4月任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而网络上到处转载的他的简历其实是教育部部长周济的简历。

  大众关心的其实不是我,而是教育。人们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心声,不论是骂也好,恨也好,这都是畅通言路的表现,‘人尽其言’对搞好我们的教育工作是非常有利。

  干新闻发言人,想当官别干,想发财别干,想扬名,可能遗臭万年。

  我仍然把记者们当成朋友,即便是他们曾经伤害过我。

  “名校生养猪媒体不必哗然!”11月28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教育部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谈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时,信手拈来养猪的例子,话音刚落,报纸、杂志、网络上的叫骂应声而起:这家伙“又放厥词”了!

  因为 “教育买衣论”,他被各种舆论怒斥为“富人代言人”,说他来自火星;从报刊杂志到电视网络,他一夜成名,遭受铺天盖地的谩骂。

  之后,几乎每次,只要他说话,就会被媒体大肆报道,成为新闻语录,被人指摘。

  这个一出现就给人“添堵”的教育部官员,知道自己如此不得民心吗?作为新闻发言人,他到底懂不懂如何与媒体沟通,像这样屡屡和媒体交恶,他就不怕影响教育部新闻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为教育部新闻发言人,他懂多少教育?

  我的家人也被无情地骂着

  2006年,王旭明无疑是最受公众关注的新闻发言人。在百度搜索他的名字,出来24万网页。但多数是谩骂!“教育买衣论”、“媒体无知论”、“中国教育成功论”……几乎每次,只要他出现、说话,都会被媒体、公众抓住尾巴,大肆批判。

  记者以为,王本人肯定非常抗拒媒体,很难接近。不料,联系采访相当顺利;后来记者因为有事需要变动采访时间,给他发了一条短信要求更改时间,他也痛快地同意了。

  12月15日上午,王旭明穿着休闲毛衣,在他有些凌乱的办公室里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我知道有非常多的网友骂我

  青年周末(以下简称“青周”):说实话,您答应接受采访,我挺意外,您似乎很少在媒体说自己?

  王旭明(以下简称为“王”):是呀,我原以为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误解自然会消除。但没想到,正确的东西你不去说,和误解永远是两张皮,但说了,还是被骂。(笑声朗朗)

  青周:您会上网搜索自己的名字吗?知道网民是怎么看待您吗?

  王:(椅子一转)怎么不搜?我当然知道,网上批判我,谩骂我的,非常多;什么王旭明这小子又在胡说了,他怎么还在这个位置上啦……不光我,我的家人也被无情地骂着。

  评论说我当发言人应问责人事部门

  青周:您仅仅一笑置之吗?

  王:说实话,我看到这些言论,悲喜交加。

  喜的是,作为教育的代言人被关注着,表明大众普遍关心着你所代表的事业;人们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心声,不论是骂也好,恨也好,这都是畅通言路的表现,这只有在一个文明、开明的社会才能有这种“人尽其言”的状况,对搞好我们的教育工作非常有利,万马齐喑究可哀嘛。

  悲的是,我们的很多工作没有做到位,没有说透,引起了人们的误解,也说明当前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和老百姓对优质资源的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我自己感到了压力大、担子重,责任大。

  青周:也许公众仅仅是对您不满意?不然,今年3月20日,海南《证券导报》也不会发时评长文,要求您辞职,这篇文章您看到了吗?

  王:我是在网上看到这篇文章的。其实还有更严重的,《瞭望周刊》上就有一篇文章提到,说像王旭明这样的人做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应该问责教育部人事部门,在选拔任用干部中出了什么问题?这个观点还更新鲜些呢。

  20年后大家也许会理解我现在的处境

  担任新闻发言人之前,热爱文艺和写作的王旭明有过几个重要的人生经历:当过7年普通中学教师,从班主任一直做到代理副校长。在《中国教育报》当过7年记者。因为工作努力出色,被破格晋级为主任记者,并提拔为总编室主任。因为这些经历,他被教育部看中,调入教育部新闻处担任了5年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