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和引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2:23:36

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和引入

作者:单方军

字数:1877 字号: 【大 中 小】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
  
  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在新旧知识连接点间创设问题情境,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要着眼于待学习的数学知识分层、连续地创设建构性的问题情境,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逼近数学知识的本质,让学生参与到数学知识建立的过程中,从而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发展思维。
  导向性:设置的情境应在思想内容上富于时代信息,并将真实性、科学性、适应性、挑战性、趣味性和探索性作为其出发点,同时使问题具有过程的完整性、方法的多样性、计算工具的先进性,既有助于小学素质教育,又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隐蔽性:设置的情境应使建模条件具有适度的隐蔽性,这是考查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综合性:设置的情境应具有:①社会交流层次上的综合性,包括生活知识、语言知识、相关学科知识等的综合;②素质层次上的综合性,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的“多位一体”的综合。
  适度性:问题的设置要把握好空间,空间既不能过大过深,也不能过小过浅,而应遵循“最近发展区”原理,使学生能通过“跳一跳”“加把劲”来获得成功。
  设置数学问题情境既要结合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具有较丰富的数学信息,而且展现的形式尽可能地生动直观,易于理解,以便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在设置数学情境时,一定要关注情境的教育价值和数学意义。防止为设置情境而设置情境的形式主义倾向。
  
  二、走进数学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体验“做数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在确定了数学学习的情境以后,个性化地提出问题就成了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让学生以学习情境为依托,根据自己的建构和自由发挥提出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的问题。
  提出数学问题的基本过程是:面对情境,观察数与形的信息;分析情境,了解数与形的属性;发现冲突,产生数与形的质疑;选择目标,明确数与形的问题。
  提出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分析归纳。推测猜想;联想类比。发散想象;逆向思考,改变方式;挑战已知,提出异议。
  但限于知识水平和方法基础,学生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提不出数学问题,有待教师引导,老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实际问题,抓住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难点、疑点。启迪他们的思路。另一种是“跟着感觉走”,喜欢抓住许多日常生活问题,对实际问题进行循环提问。此时,老师要善于聚焦集思、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分散的、现象的、感性的问题上升到理性并纳入到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的轨道上来,从而形成集体求索的态势。
  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训练可以分为下面四步走:
  第一步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问,确定了学习主题情境后教师可以问: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如果学生提出问题的思路太窄,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已有问题提问的角度,做出必要的提示,如这些问题是从什么角度提出来的?还有另外的角度吗?
  第二步是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自由地提问后加以引导:你能不能把其中的数学问题找出来?你还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第三步是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认为我们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比较有价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进行判断和交流,逐步形成共同体对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的共识。
  第四步是让学生提出未解决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分类,这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我们哪些已经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这样学生就根据问题情境提出了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要讲究系列化的训练,首先要使学生逐步熟悉提问的四流程,会用四步进行自问自答:我能从不同的角度提问吗?我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我能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吗?我能提出未解决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吗?
  这样,充分利用精心创设的数学问题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将问题加以深化,并从观念和方法上启发学生的思路,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困惑进行指导,创设一种愉快、充实的活动情景,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从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提高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进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更有利于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知识的体验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