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书海拾贝(下)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3:17:19
文章提交者:三十六洞人 加帖在图画人生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截至2007年11月30日,中国公务车共5221755辆。这些车一年共消耗4000多亿元。”——《中纪委、公安部、监察部、审计署的调查报告》
■“公仆”之大胆让人吃惊

来自湖南的著名网友张洪峰在他的搜狐博客里发了一个相关的整理帖子,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候表示,这些照片是他与红网论坛的资深网友和版主“蹲点”拍到的。
“我们原本只是想拍到一两辆公车,没想到结果大大出乎意料。”张洪峰称:“今年7月底,我和湘潭市的红网论坛几个资深网友聊起来,说到开学时可能会有公车送孩子,我当时断言,现在网络如此发达,应该不会出现公车公然送孩子到学校报到的情况。至少‘公仆们’可以换种隐蔽点的方式,把车停在市区,再坐出租车来学校,毕竟开学时人很多,众目睽睽,公车格外刺眼,我认为政府官员应该至少具有这种觉悟了。”
张洪峰说,大家都很有兴趣,决定等开学时候到现场拍摄,看看实际情况。“实际情况真是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居然拍到了这么多执法车的照片。我实在太震惊了。没想到这么多官员不要脸面。”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这个挑着行李,步行10公里路到学校报到的农村男生
●曝:“官二代”公车上学记
http://yfwq.blog.sohu.com/130854370.html
  *.*.*.*   2009-9-7 20:36:33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62 楼
“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季羡林
■白皮农心?
□小乔

《华东区白领生活形态调查研究报告》调研显示,上海八成白领自认活得不如农民,58%白领羡慕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53%白领认为比不上农民的理由为“他们没有辐射和交通污染”,43%希望能和农民一样一日三餐都正常。(9月4日《东方早报》)
《红楼梦》里的贾政说,其实做官也没什么意思。可能也是真没意思,可要是不做官,他大概会更没意思了。那么多的白领觉得郁闷,活不过农民,可要是真成农民呢?会不会觉得再没法活了?不然,大学生就业难也不会如此突出。他们也会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堪脍,也会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偶泛起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念头,可要是天天吃菰菜莼羹,他们还愿意吗?
古代有位女子,既不想放弃东家少爷的英俊,又不想放弃西家少爷的富有,于是想吃在西家住在东家。今天所谓的白领们也是想寄身农村而心往都市,让肉身远离辐射和污染,而心灵却可以在都市的声色犬马中纵情逍遥。可这不也是每一个人的最大梦想吗?
  *.*.*.*   2009-9-8 13:30:14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63 楼
震撼图片

1、(美国)帕特里克.德马克林 1976年
明亮的阳光,灿烂的阳光,是生命之源。有阳光,才有万物的生长,才有茁壮的生命。
在大山大川之间,万物之灵的人,万美之荟萃的人,耸立其间,这是多么壮美与豪迈的形象。作者正是基于这样的构思,塑造了一个现代的、浪漫的经典形象。背靠大自然,令我们想起了不朽的《蒙娜丽莎》,作为人文主义觉醒的象征,她把自信的微笑洒满全世界。而今天的新女性,却以更加理性与冷峻的目光投向远方,千年人类衣着文明随风飘洒,与浓云似的黑发形成对应,而打破传统,敞胸露怀地迎接阳光,溢发出现代人情怀的浪漫,时代前进了,我们不妨把这个形象与维纳斯——蒙娜丽莎一脉相承地贯穿起来欣赏。
  *.*.*.*   2009-9-8 16:57:16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64 楼
震撼图片

2、1972年6月8日,越南战争已接近尾声。久战不胜的美国军队已经变得歇斯底里,对着平民村庄和赤手空拳的百姓狂轰滥炸。照片拍摄的是一群孩子被从天而降的燃烧弹吓坏了而四处奔跑的情景,特别是中间那个小姑娘因为身上的衣服被烧着,不得不赤身露体地在路上奔跑。这个形象十分鲜明地展示了皮肉的痛苦与精神上的极度恐惧。这个形象撕扯着每一个富有正义感、同情心的读者的心。
这幅照片很快就被刊登在美国《纽约时报》的头版上,一下子成了轰动一时的话题。这幅照片逼真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性,显示了战争对人类灵与肉的深重伤害。美国人早已被这场远离美国而无休止的战争弄得漠然麻木了,但这幅照片重又唤醒了他们的良知,于是一场反战的浪潮重又兴起。不久,越战宣告结束,人们说,是这幅照片促使越战提前半年结束。1973年,这幅照片荣获美国普利策奖,同年,在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又被评为年度最佳照片。
照片中的小姑娘名叫潘金淑,当年9岁。照片成名之后,她成了新闻摄影跟踪的人物。成年后,她移居美国,被联合国任命为和平大使奔走世界各地,以自己的经历讲述和平的意义。1996年,她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但背部还留有当年烧伤的疤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8 17:17:42编辑过]
  *.*.*.*   2009-9-8 17:16:18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65 楼
震撼图片

3、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洲少雨,连年干旱,成千上万的人民在饥饿中、在瘟疫中备受折磨而走向死亡。许多记者在那里拍摄的镜头触目惊心,令人不寒而栗。这幅作品很有代表性。记者前去采访旱情十分严重的乌干达,深深地为那里经受的苦难而感动。他没有一般化地去拍摄面黄肌瘦的灾民,也没有去拍摄寸草不生的干裂土地,而是拍摄了一个对比强烈的镜头——丰润的大白手和枯瘦的小黑手,从而表达出自己对于干旱恶果的强烈感受和向社会呼吁的热望。作者大胆的画面剪裁,舍弃了对比以外的一切东西,而使人们的视觉感觉强烈而集中,强化了照片的视觉冲击力,使干旱带来的深重苦难在无言中得到充分展示。
新闻报道摄影以瞬间纪实为使命为优势,然而,在拍摄的一瞬间,又能以恰当的构图、生动的形象冲击人们的视觉,震撼人们的心灵,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   2009-9-9 13:09:34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66 楼
震撼图片

4、1937年5月,德国“兴登堡”号飞艇顺利飞跃大西洋,正要在美国新泽西州莱克赫斯特基地着陆时,因撞击建筑物而爆炸起火。这一灾难是人类的悲剧,更使德国国家尊严严重受损。因为在20世纪20年代,飞艇曾经是一种力量的象征。它意味着将来人们可以毫不费力地驾驭天空。30年代,由于飞艇的成功,德国人曾经认为未来的天空将是他们的舞台,就像英国人从前称霸海洋那样。“兴登堡”号是飞艇中最好的一只,然而却如此惨败。当时,这一事件被22架电影摄影机和许多摄影师拍摄下来。因为大家早就架好设备,对准天空,要拍摄它成功着陆的镜头,却未曾料到拍下这一令人胆战心惊的一幕。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人们头脑中牢记着这个画面,这惊心动魄的瞬间。由此也可以看到摄影化瞬间为永恒的独特魅力。
  *.*.*.*   2009-9-9 16:16:40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67 楼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陕北民谣
■叶落归根:毛泽东临终前的心态
(来源:青岛晚报)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毛泽东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核心提要:据新版《毛泽东传》(最新版全译本,作者:(美)特里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证实——主席想“落叶归根”。
1976年的7、8月间,毛泽东经常处于昏迷状态,“病势沉重的毛泽东这时有个心愿:‘落叶归根’,回到故乡湖南韶山休养”,却遭到了包括四人帮在内的中央政治局一些人的拒绝,理由是“鉴于毛泽东的身体现状,任何移动都可能对他的生命造成威胁”。
自称“供展览的偶像”
“供展览的偶像”,这是毛泽东的原话。据陪伴了毛泽东多年的生活秘书张玉凤讲:1976年“四•五”期间,主席对外面的情况一点都不知道。“他病重,动不了,由我们几个工作人员支撑着他,才走几步,就得赶快坐下或躺下休息,呼吸困难,连讲话的力气也没有……主席情绪很烦躁,不愿讲话,也不见人。每天都吸氧,讲话更让人听不清了,吃饭、饮水也十分困难。这期间,主席曾多次意味深长地说:‘我是供展览的偶像’”。
此外,新版的《毛泽东传》还披露了毛泽东临终前的心态,对于死亡,毛泽东的心态十分坦然,而且早有预感。1975年10月1日上午,毛泽东没有看书,也没有睡觉,独自靠在床头上,静静地想着。突然,他自言自语道:“这也许是我过的最后一个国庆节了,最后一个‘十一’了。”他随即转向身边的工作人员,平静地问:“这可能是我的最后一个‘十一’了吧?”工作人员说:“怎么会呢?主席,您可别这么想。”毛泽东认真地说:“怎么不会呢?哪有不死的人呢?死神面前,一律平等,毛泽东岂能例外?‘万寿无疆’,天大的唯心主义。”一年后的9月9日,毛泽东逝世。
  *.*.*.*   2009-9-9 16:31:06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68 楼
“自己的脑子自己转,自己的脸色却要别人看。”——题语
■男人是铁,丈母娘是“特刚”
□三季稻

摘要:房价仍旧是高了起来,害得要买房的男人都矮了半截。有地产大佬先前半真半假地说,房价被推高是因为未婚女青年,“无房勿娶”,话说得刚烈,在专家口里有了“刚性需求”的表达。
综合网络精华,改编一个段子:男对女说,你看电影里的女主人公什么时候对男主人公提过房子的事?女答:你没看明白,没房根本就当不了男主人公。于是,咬牙,攒、按(揭)、挤、抠、挪、拆(借),好不容易在广州郊区买了套,收楼那天,颤抖着掏出手机打算四散喜讯,收获短信一条“东莞移动欢迎您!”
房价仍旧是高了起来,害得要买房的男人都矮了半截。有地产大佬先前半真半假地说,房价被推高是因为未婚女青年,“无房勿娶”,话说得刚烈,在专家口里有了“刚性需求”的表达。今有地产研究机构副掌门发展了“未婚女青年”理论,往上提炼了一级,谓“丈母娘需求”说。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顾云昌,在“中国地产金融年会2009区域巡回峰会”提出了有趣的“特刚需求”:“特刚需求”也就是丈母娘的需求,小两口快结婚了,却一直不买房,于是丈母娘把女婿找来“探讨”,这下小女婿坐不住了,只好清仓、典当,筹钱买房,这就是“特刚需求”(昨日《羊城晚报》)。男人是铁,女友是“刚”,丈母娘是“特刚”,硬碰硬,房价就坚不可摧了。
让人心冷的房价热闻还是要来,赶它不走。广州8月房价十区九升,只有南沙降,中心六区的房价直逼历史顶峰,达12318元,比喜马拉雅山脉还高,比马里亚纳海沟还深。抓耳挠腮的毛脚女婿,看来要被丈母娘驱使得上山下海了。生活在别处,房子在远方,只有往郊区走,“去中心化”、“去城区化”,再从郊区往外走也行,哪怕手机是东莞的信号都成,无非是老婆将来省亲走路远点。
国际上公认的房价合理的价格水平,是相当于每户居民3-6年的平均收入。重庆市的领导表态说,房价超出多数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不是宜居城市,一个正常就业的普通家庭,6.5年的家庭收入可买得起一套中低档商品房。广州的目标也是要建成宜居城市,要是把房价也算在内,以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家可掰着指头算一下,难度好大。各位兄弟,找市长是不行了,市场也靠不住,只能祈求丈母娘不要就房价问题与自己磋商和广泛地交换意见。
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披露,还有类似周久耕同志“要查处降价的房产商”的行政理念的宣扬,以及有的领导放出的“房价大跌最终的受害者是老百姓”的信号,明眼人心里大概都有了数:房产商也就是只替罪的羔羊。说是要控制房价,动起真来,还是有叶公好龙的遗风,害得没房的男人都不敢见丈母娘了。
在顾秘之后发言的住建部政研中心的秦虹先生承认:“2004年以来,所有对楼市的相关政策都是短期的,是为应对当时经济、楼市发展中出现的状况所出台的调控、短期政策,却没有一个长期的政策。”这样的政策是该有了,否则,准夫婿都要熬成光棍了。
●房价上涨源自“丈母娘需求”
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09-09/07/content_589069.htm
  *.*.*.*   2009-9-9 22:43:17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69 楼
震撼图片

5、作者是《波士顿先驱美国人报》记者,听到火警后,他连忙开车赶到现场。一边朝火场跑,一边把携带的两台相机调好光圈和快门,同时观察着着火房屋的情况。紧张中,一名消防队员正跨到太平梯上,想帮助已经站在太平梯上等待救援的两个女孩——19岁的黛安娜和3岁的蒂亚娜。
作者用镜头密切地注意每一个下落的东西,没想到却拍摄到了这桩惨剧的全过程。
第二天,这组照片见报后,波士顿居民大为震惊。人们被激怒了,强烈要求当局采取措施,检修这些不太平的太平梯。波士顿政府在24小时之内对全城的楼房进行了检修,以使人们的生命得到可靠的保障。
这幅触目惊心的照片,令人目睹了惨剧的过程,显示了摄影纪实警示社会的强大力量。
这组照片荣获了美国普利策新闻照片奖。其中这一幅在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年度赛中被评为最佳新闻照片。
  *.*.*.*   2009-9-10 9:20:44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70 楼
“性是上帝给人类的礼物。”——西方谚语
■世上最大最强悍的臀
□顽主

荷兰的建筑大师库哈斯以轻描淡写的方式,化解了一场危机,他在接受CCTV记者的专访时,强调新央视大楼的设计并无色情寓意。这不仅是对他个人意图的漂白,也给了央视大楼方案评审组一个台阶,这样的结果最好,有惊无险。因为之前,国内已经有过激言论,要杀掉库哈斯,炸掉央视新大楼——也只是逞口舌之快,败胸中怒火而已。
作为首善之地,北京向来不缺宏大建筑,这里不仅有世界上最大的广场,还有最大的皇宫,北京是个浩荡的城市,大马路、大楼房、大手笔、大气魄,这样对大的孜孜以求,直到现在还在延续。建国后,有人民大会堂,军事博物馆等十大建筑,上世纪八十年代,又兴建了国际展览中心等新十大建筑,进入新世纪以来,北京更是以奥运为契机,将宏大建设推向一个高潮。
据说,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鸟巢,光钢结构就重达四万吨,国家大剧院,在谷歌的卫星地图上是个醒目的地标,它的表面覆盖了无数的钛合金,观众进入这个巨蛋,必须先穿过人工湖的水下通道。这些巨大的建筑的存在,似乎传递着某种意图——无时不刻地张扬着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富足。现在,央视的新大楼加入进来,它以50亿的造价,倾斜扭曲的结构,刷新了宏大建筑的记录。
央视的新大楼是个建筑力学的奇迹,它可以倾斜而不倒,建造时采用了大型桥梁的技术。这使得美国人感慨,北京成了建筑设计师竞相冒险的乐土。当旅客乘车从东三环经过,远远地望见新大楼矗立在天际线上,旅客会不由自主地被建筑的气势所震撼,它实在是太高了,必须仰望,当行人看到新大楼高高地耸立于楼群之中,会不由自主地感叹,它实在是大了,使得周围的楼群相形见绌。旅客还会被新大楼的外形所迷惑,它像什么?像一个扭曲的油炸面包圈?像一个巨人的双腿,少了上半个身体?库哈斯的设计,让每一个见到大楼的人闹不明白。
据说,北京的哥是最能代表北京人形象的(另一个是居委会的大妈),北京的哥,能侃吹炫,天南海北,古今中外,没他们不知道的事。北京的哥,也是最敢胡说的一群,上至中南海,下到旧胡同,都可以说。北京的哥的嘴上功夫,来自于北京人特有的自豪感,也来自他们的见多识广,什么样的人没见过?北京的哥见央视新大楼的次数最多了,可能有些的哥一天要看好多次,这样一来,再神秘再古怪的外形,也经不住他们的琢磨,他们给央视新大楼起了个绰号——大裤衩,再没有比这更形象更贴切的绰号了。的哥干的是接送客人的活,那些客人南来北往,将大裤衩这个绰号响亮地传播开来。
可这样一来,就有了新问题——不文明。央视新大楼是裤衩,那么新大楼里的央视职员是什么?台长、书记、主持人、主播、导播、摄象、编辑制作人员,以及为数众多的编外人员,岂不统统沦为裆下之物?这也就是央视急于为新大楼征集名称的原因。可这新名称实在不好起,没一个合适的,高雅的不贴切,形象的不文明,一时半会儿,竟想不出好名称。
更糟糕的事还在后头,国外的媒体报道,大楼的设计师荷兰人库哈斯亲口承认,他的设计灵感来自原始部落的生殖崇拜,新大楼的主楼外形,是女人岔开的双腿和高高抬起的臀,配楼的外形,是根男人勃起的阳物。这样一来,就很明显了,每个人都能看懂建筑师的苦心孤诣,转过某一角度,央视新大楼就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强悍的臀。这个硕大的钢铁之臀,犹如一个无与伦比的色情纪念碑,高高耸立于北京城未来的商务区。国人心目中的建筑大师轰然倒下,那个身材精瘦目光如隼的库哈斯,忽然就变成了荷兰的一个坏蛋老小子。
库哈斯有错,错在他开了个天大玩笑,错在他精心设计了一个恶作剧,将中国最具影响的新闻媒体,同时也中国政府喉舌的中央电视台置于尴尬的境地。寓意是不能往下深想的,那呈六度角岔开的双腿,那个高高翘起的屁股,那急不可待的姿势,说明了什么?两个字——“欠干”,这个被尊称为喉舌的媒体是欠干的。库哈斯的狡猾还不仅局限于此,与主楼相比,配楼设计得很小,显得猥琐,还未投入使用,一场意外的大火燎焦了它的外皮,这样它就更丑陋不堪,更加可笑了。因为这些所谓的寓意,一时间,国内的舆情汹汹,要求库哈斯道歉的声音不绝于耳,而当年参加方案评审的专家,最后拍板的官员,忽然成了人人鄙视的猪头三。
没人知道库哈斯在想什么,他隔岸观火,按兵不动。那时候,他的任何解释都是火上浇油。他之前的设计引发了一连串的效应,效应之后,他需要的是等待人们的情绪渐渐冷却,再选择个恰当的时机进行漂白。他等到了,一切似乎都在掌握中,民间那些虚张声势的愤怒是空洞的,没有实质内容,没有人出来为此道歉——那样事态会更糟糕,投资浩大的大楼不可能拆掉——那样将成为世界上的另一个大笑话,人们冷静下来后,将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尽量不去想大楼外形的寓义。
我对央视既无好感,又无恶感。除去那些竭尽虚伪的说教,令人作呕的煽情,央视的表现平平,不好也不赖。由于它的无处不在的影响,它已经成为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闲暇时,我看《人与自然》——动物虽然有了低级智慧,总不比人类社会那样江湖险恶,我还爱看农业节目,很多期的养殖内容带给观众错觉——养野猪是条发财捷径,我就在寻思,如果那天,我没拍领导的马屁而不幸下岗,在“被就业”之前,我是否可以养两头长着獠牙的野猪?
无论如何,我感觉库哈斯做得太过分,他的玩笑太大,他的恶作剧太毒,他开了一个首都的玩笑,他设计的是政治恶作剧。另一方面,我有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感觉,好象那些情绪激动的中国网民是虚张声势,他们的反应太过激,没准他们正捂嘴偷着乐。中国人与西方人在性的态度上泾渭分明,中国人羞于谈性,如有,必在闺房之内,帏帐之中;而西方人则要大方的多,西谚云:性是上帝给人类的礼物,可见,他们并没有将性看作可耻之事。正因为有文化传统上的差异,即使库哈斯果真以性为主题来设计央视新大楼,也不足为怪。问题是,他不该也不能以性为寓意来设计一个国家媒体的大楼。库哈斯肯定是想到这点的,所以,前不久,他专门来北京,做了一个干脆彻底的否认,他郑重指出,那些都是推测和传言,不仅伤害了他,也伤害了建设大楼的中国同仁。
我向来不主张赋予建筑意义,建筑就是建筑,过多地谈论意义,不仅牵强而且无聊。记得九十年代,北京西客站建设时,报载,候车大楼的设计中西合璧,天桥钢结构上加一个很大的楼顶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在那个大屋檐下,有个瓶状设计,里面装了从全国采集来的五谷杂粮,寓意中国大地锦绣,风调雨顺,人民幸福。我那时年轻幼稚,深为设计者的良苦用心所感动。后来见世多些,才知那是古代皇帝常用的老套,迂腐之极,跨度建筑上加个很大的楼阁,更是不伦不类,纯粹败笔。试问,提着大包小包等车的乘客,有谁能看到那个隐秘的瓶状结构?站前广场上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有谁会想到那个吉祥寓意?恐怕谷物早已经霉烂,化为尘土了吧。同样,再过十几年,还有谁会去谈论央视新大楼外形的色情寓意?坏蛋老小子库哈斯是如此狡猾,他在人们的眼皮底下瞒天过海,欺骗了评审的专家,欺骗了拍板的官员,欺骗了施工的中国技术人员,欺骗了许多见过大楼的行人,甚至骗过了见多识广,牛皮烘烘的北京的哥——他们以为那是大裤衩,只有他们转过某个角度,才能看清新大楼的真实外形,在库哈斯的点拨下,那个巨大的性器昂然浮现出来,而且越看越逼真。
现在,这个坏蛋老小子又出来否认,来个一推干净,轻巧地将当事各方从舆论的旋涡中拉出来,然后掸去衣上的灰尘,一本正经地说,这个丰厚的设计费,我赚得心安理得,我在北京留下了一个伟大的建筑(非库哈斯话)。他的态度,他的真诚,他的严肃认真,由不得人们不信,但真相在哪里?鬼才知道。
  *.*.*.*   2009-9-10 22:52:26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71 楼
震撼图片

6、美国 洛高.莫洛比托 1967年
事情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7月17日早晨,电线工人兰度.赞比安到杰克逊维尔市进行例行检查时,碰到了一根活的高压线,立刻被电击得不省人事。在附近工作的工人马上跑过来抢救。画面上是最先跑过来爬上电线杆的工人汤普逊。他发现赞比安已经窒息,马上用口对口的方法进行人工呼吸抢救。随后的工人上来一起把赞比安救落到地面,送往医院,终于从死神手里夺回了赞比安的生命。
这是拯救生命的一吻,这是伟大的一吻。
作者洛高.莫洛比托是一名有经验的记者,当他走在路上时,听到人们惊慌的叫喊,便马上跟着跑了过去,观察事态的发展,最终拍摄到这幅感人至深的照片。
让世界充满爱,这个镜头让人们看到人间深深的爱。
第二年,这幅作品获得了美国普利策大奖。
  *.*.*.*   2009-9-11 9:29:25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72 楼
震撼图片

7、美国(尤金.史密斯)
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逐步从废墟上复苏,发展迅猛。然而随之而来的工业污染也日益严重。由于一家名叫“奇索”的化学工厂不断向海里排放含有大量水银毒素的污水,以致当地渔村许多人得了一种怪病:四肢萎缩,全身痉挛,导致死亡。
史密斯得知这一情况,决定用照片揭露这种污染环境的罪恶,为受害的人们讨回公道。1971年在日本女友的帮助下,他开始到水俣村采访。在三年半的时间里,他和渔民住在一起,吃在一起,拍摄了许多真实的镜头。厂方为了阻止他采访,雇用了打手多次袭击他,以致被打伤住进了医院。但他“九死不悔,永不妥协”,终于拍摄到了上千幅照片,完成了采访。他选出175幅出版了一本名叫《水俣》的画册,发行量达到三万册。这个专题不仅轰动了日本,也轰动了全世界,引起了全世界人民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他的这些作品,有如唤起人们共同起来保护环境的警钟。
  *.*.*.*   2009-9-11 11:08:06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73 楼
■又是一年9•11
(稿源:星岛网)

9•11,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日子。战争迷记起1945年的今天,东条英机自杀未遂;武侠迷知道1972年的今天,金庸结束武侠小说创作;更有戏迷指出,1966年的今天,评剧皇后,女梅兰芳,一代名伶言慧珠家中自挂。不过,大多数人想起的还是八年前美国遭受的那场恐怖袭击:世贸双子星大楼轰然倒塌,五角大楼变成四角大楼,无数生命罹难,无数生者哀恸……
八年的时间,有人质疑,有人哀伤,有人试图忘记,但,大多数人都不会忘记,9•11!
  *.*.*.*   2009-9-11 16:53:54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74 楼
■照片回顾9•11
(图片来自互联网)





  *.*.*.*   2009-9-11 23:13:14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75 楼
■最牛的奔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