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身價網站能在香港誕生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4:12:12

百億身價網站能在香港誕生嗎?
太陽報  2006-10-11
因為一段「巴士阿叔」短片,在香港街知巷聞的視頻網站YouTube,獲得全球最大搜尋網站Google以十六點五億美元高價收購,約等於一百二十八億港元。今次是繼傳媒大亨梅鐸以五點八億美元收購社區網站MySpace,以及雅虎出價逾十億美元收購交友網站Facebook之後,在美國的又一宗天價收購。YouTube其中一名創辦人是來自台灣的華人,港人又有沒有條件做出同樣成績? 互網公司及傳媒大亨不惜斥巨資買網站,當然是因為市場資金充裕,提供大量廉價「彈藥」,好像Google兩年前上市集資的巨額資金,便一直苦無出路。不過,更重要的原因應是網絡生態不斷改變,湧現新的市場需求,必須與時並進才能生存。好像近年興起的Web2.0概念,崇尚自由和分享,成為很多網民的至愛,現時雄霸一方的互網公司如不及時跟進,恐怕很快會被對手拋離,買入現成的Web2.0網站,自然是最快上位的捷徑。 很多人都認為Web2.0最大的隱憂是只懂燒錢,不知何時才能賺錢,擔心天價收購會重蹈幾年前科網泡沫的覆轍。其實,賺錢並非創辦這些網站的初衷,原意只是利用互聯網來分享和交流,讓網民自己創造網站內容,例如博客和視頻片段等。正因為一開始並不以賺錢為目的,純粹「貪過癮」,才會有無限創意,開拓出一個新時代,令坐擁巨資的商家自愧不如,爭相搶購。 香港向來自詡是創意無限的地方,能夠快速掌握世界潮流,可是在Web2.0時代,卻好像沾不上邊,與政府大力吹噓要發展甚麼創意工業,完全南轅北轍。有人歸咎香港人口不多,難以形成龐大市場,其實七百萬人口已經超過很多國家,而且很多Web2.0網站,在開始時都只是玩票性質,針對小眾市場,慢慢才建立起口碑。另一方面,如說香港人才不足,同樣是難以成立,Google和微軟早前不是高調來港招聘優才嗎? 其實,最大的問題是欠缺創新的氣候和土壤。不妨看看,在幾年前的科網熱潮時,差不多每天都有公司宣布要染指互網,還會找幾個年輕「科技人」做生招牌,但當中又有多少能堅持到今天。說穿了不過是把股價炒高,旨在搵快錢,離不開只是用互聯網做噱頭的框框,空有人才也不可能做出甚麼成績。 在美國,經過幾年汰弱留強,科網泡沫爆破後留下的基本上都找到賺錢方法,互網股重新獲市場肯定,股價從谷底翻幾番,可是香港的投資市場對此好像毫不在意。政府過去幾年成立不少專責部門,又興建科學園,招攬外國公司來港搞資訊科技,但早前來港交流的內地互網前輩級人物馬雲,直言香港公司未善用互聯網。問題究竟出在哪况,是否政策定位出錯,把資源放錯地方,抑或根本是在空喊口號?現時,不少人質疑YouTube既不賺錢,又有版權訴訟風險,買來有何用?坦白說,怎樣賺錢大可留給買家自己想,毋須別人操心,如果連創新的條件也沒有,還有甚麼資格指指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