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与 气脉明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15:05:40

禅修与气脉明点

     ------山人桂林对话

 

问:中脉怎么快一点打通?

 

师:第一觉性的源头明朗,无分别地在照,这是根本,如果没有这个根本,他会有妄想的执着,就不彻底,他本身就是一个业。清净的体性不是业,在这个体性当中有来自两方面力量:一个是诸佛菩萨、历代祖师的加持力,要显观它,显观它的光明,融入你的脉,化作光明。譬如观想莲花生大师,观想观世音菩萨,你会有一种觉受,一种光明的能量来了,来到头顶上,融入你的中脉,再化掉。这是来自佛祖的加持,也是本尊法的精神所在。然后自己在光当中,化作本尊。

 

第二点,一个人如果安住在觉性当中,没有世俗的欲望,里面的种子翻出来的时候就化掉,外面又没有境界能影响他,渐渐他会发现自己的能量。这里面能量会变化,当能量变化的时候,他不能表现在生理上,那是一种欲望的源头。比如说,照海底轮,它是大乐轮就产生了乐,这个亦不是坏事,只要不住在上面,这个乐能量充足的时候,它会往上走,往中脉走,这是摄入能量的源头,是海底轮。这个和人的生理、人的欲有关系的,凡夫浪费了,他起了男女的欲望,浪费掉了。修道的人正是要利用这个能量,引入中脉,产生大乐,所以绝不能浪费。这也是一种习气,如果起欲望的思想,他会顺着习气走,如果有觉性在,把它摄受到正道上来。

 

另外有的人身体特别好,他老是找人讲话,到外面去玩,他讲多了,会漏掉的。这时你不要去讲,把这个能量化到觉性的中脉里面,你里面就放光。有时你觉得自己特别有精神,特别有力量,这个时候不要讲,就是养着它,在定当中,觉性看着它,光明就来了,转化了,这就是一念之差,这个是我们自体当中的力量,这两者力量一结合,变化就很快。

 

密宗里有借助呼吸的,譬如说,吸进去是佛祖清净的光明;呼出去,开始是不好的气,后来呼进去和呼出去都是清净的光,它身体就溶化了。但在这中间,你首先要对身体不执着,而且没有很大的业障,不然的话,身体会变得沉重,反而变得不舒服了,这也有很大关系。而且你要没有欲望,世俗的欲望没有,身体的欲望也没有,但生理上会有反映。有反映就用这个反映当下转过来,妙就妙在这里!一念之差,西藏有些方面就是利用人的能量,利用人的生理来修行的。

 

 

 

觉性明白了,但为什么你还不成道?这里有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身体要化掉!身体所有的能量要化作光明,然后和宇宙觉性的光明、佛祖的光明,相融为一体,这就是成道,这叫子母光明相会,子母光明相会就成道了。它是全体的合一,全体的不二。但它有个条件,你身体能不能化?不能化,你只能证法身,不能化报身。禅宗一般只讲到法身为止,但是后面报身是圆满的,只是不公开讲。它在法身的觉性当中,会化掉,化作光明。六祖那个故事片里面就是说他融化在光明当中,他被沙泥土整个盖住了,他师父突然出现了,一拉着他,就上去了,就是化掉,他被打得很利害,他当下一觉,哗,伤就没有了,这就是化,这就是圣人。但是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力量,不是圣人。密宗讲怎么修炼,禅宗很少讲到,它一般不讲修炼,一念无分别光是报身佛,是没有分别的朗照,它只讲到这一点,不多讲具体的。

 

在这个上上智它体现两方面,一个是五个智慧,(法界体性智、大圆境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和成所作智)五智全开显出来,还有一个叫五大种的光明,地、水、火、风、空这是能量,这个能够化一切的,化身体、化境界。身体和物质的本源,是法性当中,本具有的法尔的能量,法尔的宇宙光明。宇宙的一切东西、一切万法,都是它显现的,是它的作用,就是报身。五大种光明可以变很多的光明相,净土、报身都可以变化出来,是这样的。

 

到这儿已不是名相的问题了,是觉性起来的,是觉性一种虚朗的照。很多人明白觉性,但不会照,这是个主要的问题。有的人也懂得照,但是他从前能量损失太多,一下子起不来,这要一个过程,养道的过程。所以古人讲,长养圣胎十年、二十年,才圆满,还有个养道的过程。不要太累,注意身体的调节,注意自然的生活,该吃的吃,该睡的睡,也没有什么境界的耽搁和影响。这样子慢慢地化,身体就溶化在光当中,中脉自然就开显出来,有这么一个过程。开始要得到一个平衡,像睡眠、吃东西,都要得到一个平衡的时候,就没有障碍了。没有障碍之后,人的能量开始往里面化,往细的地方化。

 

如果一个人有病,睡眠不足,很累,他就到不了那个平衡的地方。到不了平衡的地方,他就化不了。到这里要先找到一个平衡的地方,这一片很轻松,没有什么障碍,才能逐渐明朗起来。觉性明明朗朗地照着,身体好像不存在一样,慢慢地自然就到这里了,这时睡觉不睡觉无所谓,吃和不吃也无所谓。开始朗照了,力量就出来了。如果很在意这些,很疲倦,只想休息只想睡觉,那还不行,要一个平衡过程,有一种无可无不可的境界出来,有和没有对他来讲无所谓,有钱没钱,吃得好,吃得不好,睡了还没有睡,这些存在对他来讲无可无不可。他朗照才虚明起来,如果你那个地方还很重视,还有固定的要求在,你就朗照不起来,就被这个事情挡住了,被这个事情障碍住了,无论是世俗的还是修道的都是一样的。

 

在修道方面,如果一个法没修,今天就不安了;或执着某个概念,我要了生死,证菩提,那么他就朗照不起来。朗照是在万事无为当中起来的,所以照到哪里哪里就有变化,照到海底轮,就产生乐,乐就渗透出来;照到那个脐轮,就开始变化。一个修道的人懂得起变化,他才会起妙用,他就知道怎么样是对的,怎么样是有偏差的,他知道怎么转是对的,怎么转是不对的。禅宗就叫“转”,若于转处不留情,他就亲见六祖大师了。就这样,有感应,有觉受,有体会,怎么转才是对的,他自己知道,照到哪里转到哪里。如果照错了、执着了,不舒服了,一有障碍,他就知道了:我有执着在这里,我落在这个地方了,这个地方是不对的,一念就化掉了。

 

六祖大师讲:“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在热闹、很繁华当中,如大定一样,这是明白人,他知道怎么样去照、去化。照不是照别人,是照自己,自己心中刚才有什么执着,有什么习气,一照就了,化得越快的人成就也越快。有的人十天没什么变化,有的人半年也没什么样变化,他修行就慢。有的人一天一个变化,一天一种境界,转得很快,那么他成就也快。

 

关键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我执,一个是法执,关键在这两点上。这不仅是理论上的一种明白,实际当中要照破人相,人的执着,法的执着,都照破。照破了还不算,还要再现起它的作用,现起它的能量,现起它的智慧,它的光明,要现起,这个就是道用。不现起还是死的,还落在空上,我空、法空了,他还落在空上。

 

禅宗参学,是要寻求一种活的机缘,经常在一个固定的生活环境和固定的人生活在一起,他就缺少活的机缘,他转变的因素就少。如果周围的人比你差,你就容易受他们影响,力量很难体现。如果你接触不同的因缘,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环境,那么启发的机就很多,突然一个说法,一个境界把你的心轮打开了,产生了一种力量,密宗就是借用这些。禅宗去参学,成就者都有加持力,可以通过这样的机缘来显示他的作用,他的作用还是在觉性当中,不离觉性,处处不离觉性。但是觉性中有大用,有大智慧、大能量,但首先得面对的是自己的当下,这些心灵上的变化,这些包括种种思想和种子,还有身体上的变化,善用身体,对身体的一点变化都要了然。有的人身体化不掉,他对身体的变化比较麻木,不太知道,他就慢一些,如对身体的一点变化他都知道,那他的觉性,渗透到里面去了,觉性渗透到神经、气脉里去了。他能把握这个,但有的人把握不了它,为什么?他这里面有个执着在,就是神经里面有一种坚固的东西挡住他,所以楞严经里面说根身了。根是什么?就是神经和气脉,一个是粗的身体,是一种肉的东西,一个是细的,细根,就神经和气脉,它是另一个通道,我们的觉性就和它直接相应的,和肉远一点,和神经是直接相接的。有的人做什么事都很执着,神经就是紧张的,他和觉性就难融合,他和觉性有距离,他里面附着执着性,他的神经不虚通,不灵妙,做什么事都要执着、认真,都盯在上面,神经久而久之,里面就是紧紧的,执着的很。这个松开,要一段时间,他为什么不空,就是这个不松,这个神经紧张惯了,它已经束缚住了你,它紧紧地抓住你的肉体,抓得很紧。有的人神经是松驰的,很散漫,很自然,要睡就睡。他做什么事都不紧张、不执着,像小孩子一样,他也不会太兴奋,也不会太悲哀,也不会太疲倦,他是很自在的,和道很相应。根基的好坏在作用处就体现出来了。

 

我们常对人说,做什么事不要太疲倦,不要太紧张,念咒的时候不要盯得太紧,要自然,想睡就睡个够,让他睡,但当你不想睡的时候,不要勉强。做什么事也一样,要顺其自然,不要一定要达到一个很高的标准,但是要恰到好处地用,这个就是艺术了。既要恰到好处,又要不执着,这很难做到的事情,非常难做的。修道也是一门艺术,道人的艺术,当你不紧张的时候,根里面就虚通,人整个就变成一个整体,叫全体。你作用的时候,全体在作用,再一步,到一定的时候,整个身体融化在光里面,就起变化,或者身体飞升啊,相貌随意地变化,或者发生了一种力量,这些都有可能。

 

看一个人修得殊胜不殊胜,就看他的身体,看他的作用处,是不是灵妙虚通?有没有落处?有没有执着?紧不紧张?或者沉重一堆?会看得出来的,如果坐在那里,好像没坐一样,轻飘飘的,空灵的很,他就修得好,就修得殊胜。我们往往有这种比喻,像溪水,透明、清彻活泼,鱼在里面游动,虚通自然,他能够隐现虚空的境界,这是形容它。

 

一个人离开肉体,有的修行人意生身什么的,他没有把身体化掉,在作用处不究竟。他借用了另一种能量,变了一个身体出来,但不一定是究竟的,印度外道都有,能够从头顶上飞一个身体出来。但是禅和密都是要化掉的,要把身体化掉,把你的思想执着化掉,化得和觉性的虚空光明完全不二,而且不仅是化自己,和你接触的人都化掉。同时在这里面,具备一切智慧、福德、慈悲、愿力、庄严、妙用,都能变化,没有光的光,没有用的用,一切平等。就是这样,没有道可成,没有众生可度,证到最后就是这样,就是成就。没有成就相,成就也不居,就是这样用,一切众生都是你的化身,因为当一个众生想念你的时候,你的作用就在他里面出现,宇宙的万法都是你的作用,你是平等一片,因为灵妙的觉性遍一切处,任何地方都是你的作用,就是千百亿化身。虽说修到后来,修道的人怎么会相似,这说明一体的体现,觉性当中当你证得,这个时候都是一样的,这种很相似的,好像佛佛道同,祖师和祖师都是这个口气,都是一样的说话,这就是道同。道是不二的,当你融入的时候,好像都是兄弟姐妹,都是一家人,就是很亲切,很自然,就这个样子。当你没有融入的时候,你是你,我是我,执着重的人他有个东西在那里,执着轻的,就把它融化掉,就是这样子。

 

所以说,众生世界因为执着不同,所以显出差别,当你没有执着的时候,他显出平等不二。首先你要悟到不二,证到不二,再去消融不二中的差别境界,当你消融到再没什么可消融了,就会发现众生本来成就。发现了众生本来成就,诸佛菩萨的成就也是我的成就,本来没有另外的成就。这是最后的发心,最后的明白,一切的差别本来就是差别,本来就存在差别,不要有意去改变它的差别,一切众生的轮回,就是涅槃中的轮回,没有必要去改变他们的轮回,这才达到涅槃。不要试图去度众生,这是自然发生,在本位中显现的,你什么也没做过,你什么也没说过。

 

一个人最珍惜,最珍贵的就是真正的明白,明白地很透彻,禅宗讲彻悟了,好了你没事,就这样过去,它自然会虚朗而照,自然会融化一切。但也有差别,有的人融化得快一点,有的人融化得慢一点,这不要紧,你是彻底明白了,自然会起大机大用,一个彻底的人,他不会故意标榜自己,显示自己,我成就很高,我有神通,我有什么奇特。他没有,他是非常平常而自然,他觉性里面是空灵无碍的,没有东西的,这才是道。

 

如果一个人他故意体现自己,我怎么样,就和觉性不相应。当我们在觉性平等当中,显现众生的时候,或者佛祖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自己没有分别,直接显现的,明明白白,但他知道差别,我们没有差别,又知道这一切有差别,因为有差别,我们就有差别的用,我们可以应这个差别起用,但是体性没有差别,用的时候没有差别,这就是机用了,就是大起大用。只是能量有大小,毕竟有身体,毕竟在生活当中,用多了会累,也会有一些影响。在这个时候,要适当地用,毕竟带着肉体的,虽然能化作光明,但这种光明在与众生接触当中,是有业力的,业力也是虚通的,他也到你光明里来。(过来在觉性当中化掉)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一个道上的适当的问题,他这里要显现机缘,摄受和不摄受,怎么转,用到什么程度,他都有个机缘。这机缘也是自己明白的,自己有个度,你过头了,觉性当中就有障碍,受不了的,你恰到好处,对自己也没影响,对众生正好化掉。

 

有些法王,他做得太多,所以生病了,要住院开刀了。这个度没有把握好,就是做得太多了一点,太过了一点,太慈悲,过了以后,他的事业到顶峰,会产生逆反的东西,因为众生也不需要,也不可能承受你那么多的慈悲,他们没有这么多的福报和根机,用到适当就可以了。

 

比如这个人这一生只能修到一级二级,结果你太慈悲了,希望他能够修上三级四级,这里就会出现逆反的东西。你自己承受下来,你适当地在作用处做到极好的一个度,就可以了,就不要做了。众生接受你的因缘,他自然慢慢上来,不能快,快了他会激动,兴奋,结果他出问题,弟子出问题,就是师父有问题,太快了,本来有的人修三十年成就,结果你说修十年成就,太快了,这就不好。有时逼得太紧,太快,对后面的人会有影响,产生一种对道的惧怕,或产生一种执着,追求。这中间有的人修得的确是很好,但是不是普遍的现象。一个修道的人,他对众生的慈悲不能过于流露,过于流露会生情,自己不生情,别人会对你生情,你对他太关心了,太慈悲了,太爱护了,别人就会说:师父呀,师父对我这么好,看到他就流泪,就想念师父。这会有落处,师父也有落处。这些都要化掉,不能过分。

 

所以觉性当中具有智慧,要智慧地用。当你真正明白的时候,知道没有众生可度,你不要勉强,在机缘当中,你要用,你是活的,不同的人来了,你讲不同的话,平等无差别的起用就是了。也不能说别人问你问题,你不回答,这就是你没有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