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任重而道远-杨涛-搜狐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3:01:52
搜狐博客 > 杨涛 > 日志 > 财经时评

2009-07-20 | 人民币国际化任重而道远

标签: 人民币  货币  国际化  国际货币  金融 
 

所谓货币国际化,主要是指一国货币越过该国国界,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兑换、交易和流通,最终成为国际货币,其实现的基础是货币所在国的经济实力与宏观政策可信性。

    衡量一国货币国际化程度的标准有很多,我们大致上可以归纳为三方面,即一国货币贸易结算功能的国际化、金融交易职能的国际化、价值储备职能的国际化。通俗来讲,一国货币要实现国际化,就必须在国际范围内的商品、劳务和金融交易中被普遍运用,而且对他国民众来说具有贮藏和获利的潜力。从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格局来看,美元仍然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货币。

影响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的因素,也可以归纳为经济和政治两方面。一则,一国应具有完备的内外经济条件,其中外部经济条件包括维持可兑换信心、合理的流动性比率和健康的国际收支及其结构,内部经济条件包括保持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国际经济贸易规模上的相对优势、经济货币的独立性以及发达的金融市场。二则,一国在政治上应具有公认的稳定性,在国际上具有强大的政治话语权。

纵观各国货币发展历史,货币国际化虽然给所在国带来一定风险,但却远远低于给其带来的好处。例如,从老百姓的角度看,本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高,就意味着在出国旅游、消费、留学的过程中,可以较为便利地用本币进行支付,不必经过繁琐的汇兑程序。而从政府角度看,国际货币发行国可通过发行本国货币为国际赤字融资,相当于对其他国家征收了“铸币税”,背后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在各国货币“争先恐后”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由于采取了不同的模式,因此也体现了各有特色的路径和发展阶段。例如,英镑和美元是通过国际货币制度的中心货币演变为国际货币,其国际化首先是由内部经济实力所决定,然后凭借大国在政治经济上的优势以国际协议的形式确定下来。再比如,欧元模式的典型特点,实在推动区域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培养区域内货币,然后发展为国际货币。另外,日元模式则是通过货币可兑换的若干阶段成为国际货币,在其国际化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动力和目标,目前许多新兴市场国家正在通过这一途径使本币走向国际化。

无论表现为怎样的模式,一国货币国际化过程中有两个基本特点是不变的:其一,首先要创造国内基础,然后走向区域化,最终迈向全球化。其二,政府政策推动与市场选择同时并进。

回到人民币的身上,我们知道,自从2005年汇率体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就开始得到更多关注。现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货币金融体系动荡,美元的衰落似乎不可避免,由此人们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热情进一步迸发出来。在此阶段,更需要我们清醒和理性地认识这一问题,避免走入政策误区。

首先要明确的是,长远来看,人民币国际化肯定是利大于弊的。同时,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例如:从贸易结算功能来看,周边经济体在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量正不断增加;从金融交易功能看,2002年以来境外包括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合约(NDF)、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产品不断出现和活跃起来;从价值储备功能看,香港已开展人民币存款业务,菲律宾也承认人民币作为官方储备货币,这也表明了人民币获得国际承认的重大制度突破。

然而,从以上人民币国际化的迹象来看,虽然有种种“突破”,但从规模上看都还微乎其微。从实质上看,影响货币国际化的经济和政治条件,我们大多也都还没具备。就此意义上讲,人民币国际化目前只能说处于萌芽阶段,这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的。长远来看,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上面临的困难仍然很多。例如:一则,通过贸易逆差是对外输出本币的主要途径,这依赖于强大的内部需求,尤其是消费的提高,这是我国的“短板”;二则,对一国货币的需要也与其相关的金融交易活跃与开放程度相关,而我国的金融发展仍在起步阶段;三则,政府的政策选择和战略思路还存在含糊性;四则,市场化改革仍未完成,尚未形成全球信赖的、货币背后的支撑体制。
    总之,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既要认清长远机遇与重要性,也有看到当前的困难,避免盲目“乐观”和“悲观”,在当前“起步阶段”打好基础的前提下,稳步推动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