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围棋哲学思维的一己之见 - 博客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9:15:08

对于围棋哲学思维的一己之见

收藏 下不好 @ 2006-12-08 12:48:10

   博友谈到人们都说下围棋的都有深刻的哲学思维,就我个人认为这个说法有道理,但太绝对了,下围棋确实需要运用一定的哲学思维,这样才会下的更好,可是棋手的思维水平有高有低,像聂卫平、李昌镐这样的围棋高手可以说都是哲学家,但像我一样水平较低的爱好者来说,应该谈不上“深刻”了。我也想阿,可总是深刻不起来,主要是具体手段跟不上。

   围棋的黑子、白子都没有个性,没有自己的特殊地位。单个的子没有独立性,无足轻重;一切得看这一子在全盘棋局中的地位--它和其他子的关联而定。围棋没有固定的攻击目标,只要能在棋盘上任何一处夺取地盘就行。  

   国际象棋已经被电脑干预,棋手完全可能被电脑战胜;围棋则不可能。围棋的下法太多,多到现在世界上最快的电子计算机也不可能应付。下围棋无法用精确分析的方法,只能靠综合领悟,靠直觉的天赋,靠“思维”。比如,围棋讲究“形”和“势”,似乎占优势,但“形”不好,就可能转化为劣势。敌方的阵地,本来不可能打入的,一旦自己一方在附近的子多,形成“厚势”,就可以因外势变化而“占势欺人”,乘势打入。  

   下围棋的人都知道“脱先”的重要。但何时能脱先却不容易判断。该抢先手而不抢,就会坐失良机;但不该抢而抢了,就会吃大亏。这很大程度依靠对全局的综合判断,权衡轻重得失。围棋不能孤立地考虑一块地盘的得失,必须考虑所有各块棋的关联;常常一块棋本是赢的,因为周围的棋发生变化而转化为败棋。许多块棋交互作用,形成错综复杂的局势。这种错综复杂局势从局部说可以精确计算,但从整体上说则无法靠精确分析判断其未来发展,只能靠综合直觉去把握。  

    围棋中的转化非常多:这块棋交换那块棋,死棋变为活棋,“围魏救赵”、“声东击西”、“虚张声势”、“暗渡陈苍”、“无中生有”、“死中求活”……特别是在布局时,表面分散、互不关联的子,隐伏着未来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又不是绝对的。

   总之,围棋蕴含着十分高深的哲学思维,就看个人水平高低如何运用了。下象棋同样需要哲学思维,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下围棋比下象棋难倒是真的。    李世石的围棋哲学 “自己安全,敌人也会安全,自己危险,敌人会更危险。”

 

在与张大勇记者的访谈中,李世石表达了一种非常高明的围棋哲学。在我看来,李世石甚至已经算是窥见了围棋的终极奥秘。因为围棋,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可能完全洞悉的。如果19路不够多,可以增加到21路、23路...,棋盘的简单增大就能轻易超越任何实际计算的极限。那么,面对这种近乎于无限可能性的棋盘,取胜的最佳策略就是针锋相对的战斗到底,而不是妥协。

 

联想起前一阵子坛子里曾热烈讨论过的神之一手、当前局面下的最佳招法等问题,我觉得李世石的态度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最佳招法也许客观存在,但我们凡人肯定会迷失在恒河沙数的招法路途中,这时怎么办?当计算不能达到的时候,心理动机就成为决定性的因素。许多棋手会妥协,只要局面尚可,首先考虑的是令自己安全,(当然对方也就安全了),然后通过小块的官子技巧决胜。

 

这不是李世石的风格。李世石的风格是“这一手如能成功,对敌人意志的杀伤力最大”。李世石深知,与他战斗的对手乃一介凡人,算度有限,更重要的是意志力有限。李世石着力打击的,是对手的意志力。李世石深知,与此人的战斗不会是这一盘,今后还会有很多。所以,灭掉对手的气焰,以便为以后的对弈赢取心理上的先机,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这,就是李世石下棋给人感觉“狠、锐利”的来源。李世石的围棋,是一种战斗围棋,一种死拉硬拽着你一起在刀尖上跳舞的围棋,你敢不敢与之共舞?这次你赢了,身上的窟窿比李世石少一个,下次你还敢不敢再这么跳?

 

很高明,不是吗?至少我觉得这种境界胜过高山峻岭。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很好。但,你首先要战过!要战胜过!而且要漂亮地战胜过!否则你怎么屈人之兵?

 

李世石的围棋哲学,是令人尊敬的,因为他逼迫棋手昂扬战斗豪情,摆脱枰上沉闷,激发奇妙构思,并且最终,无论胜败,都能品尝到围棋的本真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