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正”到“惡” - 儒家六艺 - 归元艺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23:42:57
1、“正”,止於一也。又如水之平止也。故民間有“一碗水端平”之語,本有公平之內涵。關鍵是這個“一”的根本,應是宇宙根本的特性、根本的法與道。在魏碑中,其形象寫爲“一心”之合體,此亦不同體系對正的認識在世間的一個表達。如果一個人真正能夠一心秉正不失,“真正”之理其內涵很大,只是不同的人理解的境界有差。說穿了,古人講“天人合一”,這“天”與“人”本是一體之道,因爲古代道家把人體視爲一小宇宙,這天就是人的形象的抽象化。或者說人是按天道造的,而天人合一之道的關鍵,就在這個正。《大學》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個至善就是對根本的“一”的同化。而其道呢,“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也。”所以誠實不是說是爲人的美德,乃是爲人的智慧。

2、如果不正呢,就是“歪”,偏離了呀,這個偏離到一定的程度,就成了“邪”,曆來“邪”與“惡”並稱,這是對“正”的逆反,那麽超過一定的限度呢,就會招致一種必然的報應。所以說真正有道之士,對於“邪”與“惡”的態度,也不是氣恨它,也不會把它放在心上而畏懼它。而一個追求上進的人時時要做的,真是對自己嚴格,就會象曾子那樣“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不是普通人所認爲的小心,而是真正的謹慎,目地是使自己不偏於“正”道。

3、正道以什麽樣的方式來行呢?孟子曾經有一次講:“吾善養吾浩然之氣,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無是,餒矣。”這話講得非常明白,就是“真養”其志,一個人明白了生命的真理,最好的辦法恰是最簡的辦法,就是做一直人(“真”),有經驗的就會知道這個智慧真的是不可輕忽。如果常以奸滑心計,卻妄意想保存強大這顆真心,就會使內心的意志“餒”,就是餓的意思,而餓久了當然就沒力氣了,那麽用什麽來支撐自己艱難而光輝的道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