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心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8:50:05
',1)">  ',2)">
健君文荟 欢迎光临

',3)">
解读《心经》
观世音菩萨,梵文 Avalokite?vara,又作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以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世间疾苦。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观世音(详见《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法华经》中释迦牟尼佛说“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大悲心陀罗尼经》中,佛告大众“此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
为什么观世音又名为观自在?根据梵文「阿缚卢枳帝湿伐逻」的原义,含有「观照纵任」或「君主」的意思,也就是观照万法而任运自在的意思。现在借用太虚大师的话来作一解释,他说:「因为观世音菩萨有般若的智慧,照见五蕴皆空,所以能救苦救难。平常人执五蕴为世界、为我,就不能照见五蕴皆空,有自、有他、有人、有我。要能照见五蕴皆空,则人我、是非皆能消除。真正做到无人无我,则能以众人苦难为苦难,这样才能成就大慈大悲,才能成就大公无私的伟大人格,发挥救苦救难的作用。」(见《太虚全书•杂藏》五五一页)
以下是唐代玄奘法师翻译的《心经》正宗略本(共260字):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自古以来解释《心经》的人,都是以人类的知识体系,思维观念来解释《心经》的表面文字,却很少有人能够体会“观世音”这位修炼境界达到大菩萨果位,证得圆融无漏佛法智慧时,对于佛法的圆融表达,“菩萨”是修炼者生命升华后,智慧觉悟本性境界达到宇宙真理一定层次的果位体现,人类的生命,超出三界范围,达到法界众神存在的第一层境界,是“罗汉”界,第二层境界,是“菩萨界”,超出于菩萨界,就进入了“佛陀”境界,也就是觉悟宇宙生命最终真相的永恒境界,法界众神的存在层次,是以生命纯净的标准来区分的,
每一层境界所存在的宇宙天体范围都是浩渺如烟海的无量苍穹,超出与法界的生命,都是金身,在宇宙苍穹中永恒不灭,罗汉为“自觉觉者”,是修炼者脱离一切世间欲望,苦恼,执着后,生命体现出来的“清净自我”,无我无他,无分别,无内外,无生老死苦,无世间幻想,是空性无碍的恒定真我,遵循佛法对于个体生命存在于法界内无漏执著心的体现,达到人心“空无遗漏”的标准,就算是解脱了三界因果制约与世间凡人的“六根,五蕴,执着幻想”的迷境束缚,达到了生命解脱的目的,了脱了三界生死轮回,生命的形体得以保存,进入“无我,无心,无烦恼”的法界境地,
可是,罗汉的修炼目的,决定了他圆满后达到的果位,“自觉觉者”,最终的修炼目的就是为了解脱个体生命对于三界内束缚生命本性的一切烦恼,欲望,心灵的执着与思维中的幻想,达到自性的清净解脱就算是证得果位,所以,他没有普度众生的愿望,也没有普度众生的能力,罗汉的境界,离人类的生命存在境界很接近,所以,人类对于罗汉法的理解,往往把它作为人世间的“哲学”来研究,探索“空”与“有”的关系,其实,罗汉所说的“空’,不是人类思维理解到的哲学体系的“思辨”,而是修炼者生命通过实际的修持,达到的对于人类七情六欲,执著心与业障的解脱,是灵魂的本质超脱于三界因果轮回的制约,同化了佛法存在于法界最初层次境界的标准,是灵魂解脱世间欲望执着后,生命体现在宇宙高层的第一层存在形态。
罗汉这种生命的存在,体现在宇宙空间中,法界内的表现,是金光万道的,一个罗汉存在的体系,有数百个星球组成的体系那么大,圆满后的生命形象都很年轻,只是形态各异,因为这种高层的生命,虽然已经脱离了三界内有情众生的“情,欲,执”的束缚制约,不在迷幻之中,可是,个体生命的性情差异还是很大,他们遵循的“空”,不是本性的“空”,而是人心无漏的“空”,是相对于三界众生存在的业障,幻象的“空”,所以,灵魂只是解脱了三界内因果业债,情欲执着的制约,但是本性的广大智慧并未开启,生命的微观中还是贯穿有“个体”的意识,但是这种“个体”的意识可跟人类的“自我”这种观念相差甚远,个体意识只是体现在对于佛法标准内涵理解后,体现形式的不同,而绝对不是我们人类认为的“自我”,这种由私心与观念,情欲与执著心构成的表面人类,我们看到寺院里面摆放的一百零八罗汉,形态,神态各异,其实就是这些达到法界标准,佛法内涵体现在个体生命不同的存在状态。罗汉是离欲的生命,他们在法界的存在是清净美好的,他们所渴望的,是听闻宇宙间更高佛法的真谛,因为他们的生命原始本性并没有真正被开启,达不到佛陀彻底觉悟宇宙之真理的不灭境界,所以,宇宙更高层的法界真相对于他,也是无法触及的迷惑,
菩萨界的生命,身体所存在的宇宙空间领域就无比的广大,无比的美好,真的是霞光万道,一个菩萨的存在宇宙范围,就有数万颗星球那么广大,菩萨的形象,不论在地球上过去这个修炼者性别是男是女,生命境界达到菩萨界,都是以女性形象展现,但是他是神,对于宇宙众生来说,没有性别的划分,就是佛法展现在那一层次境界的生命体现,人类这个境界的众生有欲望,观念,所以有性别的区分概念,而法界的生命,没有性别的这种区别,只是生命的表现形式不同,法界菩萨的形态万千,装饰也有所不同,有的装扮的万千珍宝,琳琅满目,庄严华丽,有的洁白肃穆,超然入圣,有的骑着龙,有的坐在白像上面,有的是坐在莲花上面,有的手持拂尘,有的千手千眼。。。。无法细述,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庄严,肃穆神圣,菩萨通体是光芒万道的,每一尊菩萨都有肋侍的小菩萨,与人类画像中的菩萨绝不相同,是宇宙间绝对伟大的神,他们身体的光明是正觉智慧的如意体现,他们的装扮,是佛法庄严智慧慈悲的如意体现,菩萨的智慧接近于佛,因为他的修炼核心,是“自觉觉他”,不仅仅是自己的修炼圆满,而且要以自我的觉悟智慧帮助苦难中的众生得救,修炼发心的动机,决定了菩萨果位的生命,慈悲的心,利他的动机,历经世间苦难所成就的智慧,圆满了伟大的生命。
《心经》,就是一位修炼者达到菩萨界,所体现出来的对于宇宙,生命真相的论述,他所讲的,绝对不是人类的知识,不是人类的文化与思想所能够理解到的,《心经》所讲述的,是一种生命存在的境界,让我们以修炼者圆满智慧的角度,去从新读一遍《心经》,从佛法浩瀚无漏的智慧角度,体会觉悟在佛法不同境界生命的内涵。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在修行深般若的时候。深般若波罗蜜,加一 「深」 字就分别于小乘也能修习般若,而是大乘才可以明白入手的般若。
不论现在的文学翻译家,他们对于这段文字的表面翻译内容是什么,我们透过文字表面,看这段文字的背后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位达到菩萨境界的修炼者,在进入佛法修炼深度层次的般若智慧,修炼圆满的本性,觉悟了自性智慧的光明,修炼者达到对于表面人类系统的彻底解脱后,成就的佛法境界,就成为了觉悟的真性,这个“真性”就是佛法在宇宙一定层次中,具体的存在与展现,这个展现出来的境界,就是“菩萨”果位,
佛法的无漏光明,贯穿于菩萨界以至于三界一切物质与生命之中,洞彻菩萨界内,一切佛法存在的如意真相,广袤浩瀚,相对于觉悟的佛法智慧,无漏光明,人类的“四个系统”,肉体系统,情感系统,思维系统,灵性系统,这些因果业障在三界内的组合,全部都在佛法“空”境界的“照耀”之下,显现出来了原有的真实面目,照见五蕴皆空,「照」 ,有心叫作想,无心就叫作照。照的意思是离开人类系统的妄念幻想,真性觉悟像镜子照东西一样,清清楚楚,无所遗漏的透彻人类虚幻的存在体系。
「五蕴」 蕴是指“类、堆”。佛把世间一切事物总分为五蕴(五类),分别是:色、受、想、行、识。
「色蕴」是物质这方面,一切万物,凡眼所见,耳所闻,鼻所嗅,舌所尝、身所觉,以及意所想到的东西都是色蕴。
「受蕴」我们现在看见了水果,看见有一盘水果,大脑就有所领受,内心生起一种领纳的作用,来领纳乐境(乐受)、苦境(苦受)及不苦不乐境(舍受)。
「想蕴」就是种种意识,观念,记忆。
而我们这个想是念念不断的,念念迁流就是「行蕴」。
「识蕴」是我们能够了别、认识,例如上述水果存在,人最初只看到水果的景象,这是“眼识”,随即闻到水果的味道,这是鼻识;同时传达到意,能分别了知这是水果发出来的香味,这就是意识。“五蕴”构成我们人类生命的一切形象与内涵,
在菩萨境界的佛法智慧来看,全部都是由三界内因果业债,情欲执着,幻想与业障构成的虚幻体,佛法在菩萨界存在的内涵体现是宇宙低层物质与个体生命空尽无漏的,一切“有形的物质”,人类的五蕴,六根,都是幻灭不实的假象,一切组成五蕴的因素,与佛法的永恒浩瀚相比,都是不长久的,幻灭空无的,相对于“五蕴皆空”的,即是佛法的“实有”,达到佛法的“实有”,便解脱了人类五蕴六根所带来的“一切苦厄”,这是一位修炼觉悟的生命所达到的真实境界。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观自在菩萨答复舍利子所提的问题,所以首先称他的名字,舍利子。
[色] 指「五蕴」中的 「色蕴」,指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听得到的,这样一些能感受到的东西,是真实存在。也就是平时说的[物质]。
「色不异空」后四句都是说色(物质)和空是等同的。
这一段好理解,所谓的“色”,根源是我们人类所能够感受世界的心,这个“心”就是我们人类的情感与思维系统,由我们这个情感思维体系,所认识到的这个世界,由思想理解到的这个宇宙现象,我们这个肉体所探知到的这个客观环境,统称为“色”,换个名词,就是“执迷”,是“迷幻业障”反映在人体内部的存在,而外在的虚幻宇宙,正是通过这个内在的“色”,体现出了“执迷”,内在与外在的世界,都是三界的不实物质虚幻组合,不是生命本性的真实如意,
这是站在生命不同的层次境界所说出来的语言,在“菩萨境界”的空无佛法境界,“观”一切有形的,有相的,存在于人类,以至于三界体系境界的,一切物质的表现与组成物质的因素,全部都是不长久的,其宇宙物质基本的构成因素都是幻灭的,都是“空”的,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包括我们的思想意识,我们感受事物的“心”,都是三界内宇宙底层的物质,因果业障的聚合体现,本质是虚幻的,没有长久不变的存在。所以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这一段境界比较高深,是罗汉法与菩萨境界的区别,尽量用表面的语言准确的表达佛法境界针对生命的不同。
佛教对于“法”的认识,是指宇宙间一切生命与物质的表现,所谓“诸法无我,诸行无常,寂静涅槃”,没有任何一种宇宙事物的存在表现,内涵中有“我”这种“意识”的存在,所以,佛教是无神论,认为宇宙万物,遍及一切的物质本性都是空无的,生命只有证得了“空无”的本性,才回归了永恒不灭的“如如本性”,证得了自性觉悟的“如来面目”,他们这样说,究竟对不对呢?宇宙一切都是“空”的,哪么“如来”,“菩萨”“罗汉”,弥勒佛的“极乐世界”,又到底存在不存在呢?既然一切都是空的,那么这些修炼圆满的大觉者,这些天国世界不也是空无不存在的吗?为什么我们还要去苦苦追寻,精进修持哪?
佛陀还说过:“若以身色见我,以声音寻我,如人入邪道,不可见如来。”哪么如来到底在哪里啊?西方极乐世界不是真实不虚的存在吗?佛教经典《极乐世界游记》,《九品莲花》不是真实的记载了佛国世界的存在吗?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所修持的佛法不是真实的吗?
呵呵,这些疑问,是处在人类这个生命境界中的生命,永远无法破除的迷幻。
佛陀所说的“如来”,是生命先天原有的,佛法造就生命原始初期的“法性”存在,而绝对不是在人类这个生命系统中,通过“五蕴,六根”所认识到的“佛”,那些对于“佛”的认识理解,全部都是拟人化的,人性俱全的“人像”,是人类观念与执着所集,是人类虚妄执著心造就的“虚幻妄念”,佛陀所讲的真实的“佛”,就是众生的先天佛性,只有彻底放弃了后天产生的一切执着,妄念,与情感想象,解脱了人类的生命体系,先天的佛性才能够得以觉醒,觉醒的本质原本就是宇宙间佛法的因素存在,具备了佛法浩瀚的无量智慧,所以说,觉悟的本性即是佛法,那生命本源的“如如不动的”空性,对于佛法派生出来的一切现象,他是“空性”,可是这个“空性”却是佛法真实的存在,一切智慧的原我,于佛法合一,永恒不灭。
其实,这些说法,都是由于生命境界的不同,所导致的对于宇宙现象认识的不同,也就是“法无定法”。
佛法无边!在佛法开创出来的浩瀚无尽的宇宙体系内,派生出来了无限量的,不同层次境界的众生,这些众生,都是佛法在不同宇宙层次境界的具体体现,无论从生命的个体形象,与内涵境界,众生,众神,都是佛法的智慧如意存在,每一个生命的体现,都是伟大佛法在不同的宇宙层次境界所体现出来的如意法理,空尽无漏原始的佛法,派生出来了无限宇宙层次与不同层次境界的众生,不同层次的众生,所体会到,觉悟到的宇宙真理,真相是不同的,
菩萨境界的觉者,证悟了佛法在菩萨果位的体现真相,洞彻了菩萨境界以下宇宙构成的真相,认为佛法的体现是永恒的,无漏的,奥妙的,无穷尽的,正因为菩萨证悟的这个“无穷尽,无漏,奥妙”的宇宙真相即是他真实的智慧,他也就不知道在这层次佛法的更高层次,是什么样的状态,菩萨法是脱离了一切有形的有物的存在形式,菩萨界的佛法,本身也是佛法的体现,但是身入法中的生命,本身就是佛法的体现,以他的佛法境界来衡量,在他同等境界层次的宇宙真相,与低于他佛法境界的宇宙佛法真相,物质与生命的真相,他是洞彻无漏的,无所不包,无所遗漏,尽收眼底,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因为他就是这层宇宙佛法的存在,哪么一切宇宙佛法的具体表现,对于他,就是虚幻的,他证悟了,觉悟了本性对于佛法的相映,自性与佛法一体,那么,一切在他境界之内的佛法表现,三界内,一切众生,三界外,罗汉觉者与菩萨形象,都是佛法的形式展现,而本性与佛法的存在,是无形无相的,却是一切有形众生的根本源头,不在一切“法”的展现形式之中,不生也不灭,不增也不减。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眼耳鼻舌身]是人用来感知色蕴的器官,[意]就是受想行识四蕴。这六样合称为 [六根],一句合起来代指五蕴, 前面加个”无“,就是说五蕴皆空。
[色声香味触]分别对[眼耳鼻舌身]的感知内容。也代指色蕴,「法」是一切事物。这六样称 [六尘]。前面加个”无“字,还是说五蕴皆空。
[六根]加上[六尘]为 [十二入]([十二处]),所以这句也可以指[十二入皆空]。
这一段,是针对罗汉法成就的境界而言,罗汉讲“空”,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这段文字背后的境界,是达到罗汉层次修炼者具体的存在状态,也就是修炼者完全脱离了人类生存系统后,真实体现出来的生命存在状态,这一步境界,人类很难达到,去除了这个“我”,才能够达到“无意识界”,可是请大家不要错误的理解,“无意识界”,不是你什么都没有了,而是你生命中,存在于人类的这个“自我”消失了,但是当“自我意识”这个“你”消失之后,你先天原始的自我本性就会被“觉悟”,本性清醒的时候,也就是“你”,生命的真我觉悟,那个时候,大家就会尊称你为“某某菩萨”,或者是“某某罗汉”,如果你觉悟的程度达到了更高的境界,甚至于大家就要尊称你为“某某如来”,呵呵,我说的绝对不是笑话,就看个人的修为,修炼者最终的目的就是修炼圆满,圆满佛法真理的生命,就是佛陀与菩萨,可不会是人类的博士或者教授,因为修炼者的老师是佛陀,学习的是佛法经典,遵循的是神佛仪轨,目标是彻底放弃人类的执着于欲望,与人类的生命存在目的截然相反。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文中的[无明]和[老死]是 [十二因缘]中的两个,因为十二因缘全部内容太多,摘了这两个出来作为代表整个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说的是因果轮回。
无明是低层宇宙的迷幻,没有迷幻,也没有破除迷幻后的真相,这句话很绕口,其实,就是不在一切因果轮回的现象与组成现象的过程之中,就像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每天玩的就是捉迷藏,藏起来了,没有捉到,小朋友觉得失败了,捉到了藏起来的人,小朋友觉得很高兴,可是让我们来看,捉到与捉不到,都是小孩子的把戏,实质的意义都是无聊的游戏,高层的佛法智慧,看底层的无明与无无明尽,透破轮回的本质,也不过就是在佛法“空性”中体现出来的虚幻境界。却不是“空的本质”,没有生命的存在现象,没有生命“生”的因素,也就不在“死”的状态之中。
“苦集灭道”是佛教对于宇宙的概括认识,苦集灭道叫做 [四谛]。 [谛] 是真实不颠倒之义。人生是苦,真实不虚,就称为[苦谛]。 一切可以招引苦果的种种恶因,例如无明,爱见等烦恼叫做[集谛]。 一切苦恼永远的消灭叫[灭谛]。 一切能灭除苦恼的圣道(道即道路与方法)叫做[道谛]。一切三界众生都在轮回中,只有寻找解脱的法门,才能够找到生命的真意,可是这些人类苦难的现象,
与求得解脱的方法,修持法门,都只是存在于三界之内的现象,也不是宇宙与生命的本质真相,
与法界菩萨的无漏智慧,永恒法性相比,这些人类存在的生命状态中,包括修行者曾经用生命去履行的方式法门,在真实如意的无漏佛法智慧的境界看,都成为了假象,可是,修炼的人都是要通过人间的这些不同的修炼法门,这些对于觉悟圆满的神来看是“假象”的方式中才能修持圆满,所以,这种对于一切世间现象,包括对于修炼形式所说的“无”,也是一种相对生命境界产生的认识,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智]指[四智]。
佛教中的认识,菩萨修行成佛,就是把八识转成四智。前五识转「成所作智」,第六识意识成为「妙观察智」,如镜照物,观察得很清楚,但是没有受影响,没有分别,没有痕迹。第七是执我,变为「平等性智」。执我有自、有他就不平等。自他都一样,一切都同体,就转为平等性智。第八识变为「大圆镜智」,也就是从人类的生命系统升华后,在佛法的内涵加持中,所体现的高层生命存在形态。
这个很直观,无智,没有任何生命境界的思想,亦无得,也没有因为失去思想而产生的愚钝障碍,没有任何生命执着的因素,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你本来就具一切如来智慧。成所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大圆镜智,本自具足,不是你修持转而得的。所以,以无所得故
“空性”也是虚幻的执着,不是究竟佛法圆满真相的如意“空性”,这种“空性”就远远超越了在罗汉所在层次境界的“自心空无”的境界,而是更大程度的揭开了宇宙时空,物质与佛法制约生命本性的真相,
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菩提萨埵”就是通常说的“菩萨”的全称。指立志解救众生,要自觉觉他的人。观世音就是一位菩萨。
“颠倒”是一切不理智的思想行动。颠倒者,凡夫有四倒,二乘有四倒。
“凡夫的四倒”是把不净的当干净的,把无常的当作常(就是把变化的当作永恒不变的),把无我的当做我,(这个我,就是由人类社会中形成的“四个系统”演化而成的具体人类,其实质上是虚幻的业债轮回的聚合),把苦当做乐。
“梦想”即是人类情感,观念,执著心的体现。
修炼者深入禅定,脱离构成人类,三界因果聚合的业障,觉悟本性智慧,这就叫做’究竟涅槃”。[涅槃]之义是寂灭,或翻圆寂。因觉悟本性的无量无际无漏的圆满智慧,洞见先天具有的“如来佛性”,才能从世间常人深陷业债轮回的无量烦恼中得到解脱。
这一段文字所讲的,还是一位修炼者在觉悟原始先天智慧本性时的反映,“般若波罗蜜多”,指的是修炼境界,生命禅定深入过程中,本性觉悟的状态,脱离了一切与人类,三界众生,罗汉境界,有形无形的宇宙物质制约后,空无绝尽的原始本性,无漏彻底的展现了佛法存在的空灵智慧,无“我”的存在,也就没有系在“我”这个“执障”上的“因果”,不在轮回幻灭的颠倒世界之中,究竟了佛法真意对于本性真我的开启,自性,佛法,般若智慧,圆满圆融,无过去,无未来,无生无灭,寂静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世诸佛]指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佛。
这是讲修炼的方法,这位修炼圆满了的大觉者,智慧中洞知了宇宙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宇宙真相,看到了存在于人类生存状态与生命境界的修炼者,想要升华圆满到觉悟佛法本性的“佛陀”境界,都要“反观内照”,向自己的内心深处,生命的本性去寻找那永恒存在的“如来面目”,行深入的“般若波罗蜜多”,在禅定的深入境界,证得原本就有的佛性智慧,向生命先天的本性,自性圆满觉悟的这个方向去寻找,才能证得永恒不变的无上真理,成就过去,现在,以至于未来的佛陀。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佛家以及道家的咒语,实质的意义是人类与高层空间神灵沟通的语言,咒语在一定境界的宇宙空间内,是神的智慧体现,咒语的内涵,所起到的作用,与修炼者成就的果位境界,达到的佛法觉悟是紧密相关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就算是持诵大觉者持诵的咒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很有限的,而一位圆满的大觉者,持咒加持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足以改变一定层次宇宙的伟大力量,修炼中的人持诵大觉者留下来的咒语,可以起到求得高层智慧生命的看护与加持,促进修炼的进步,排除外界生命的干扰,增进修炼者的功力上长,使生命尚未觉悟的本性与宇宙高层的庞大智慧生命得以沟通,
得到神灵的指引,庇护,恩赐,所以,咒语所起到的力量在任何一个法门中,地位都是很崇高的,这里,菩萨把“般若波罗蜜多”,这种实修的修炼状态,深入禅定的境界,对于修炼者所起到的作用,与咒语化为同等的重要,可见,修持佛法的人,对于实修证得的觉悟境界,看的是何等重要,这种实修中证得的觉悟,是佛法与原始自性相结合,他具备了佛法一切广大智慧,是佛法圆融无漏的体现,具备佛法纯正威严,破除一切苦难的真理智慧,是穷尽苍穹智慧,无量佛法的真如法力体现。
修炼者只要实修,行“般若波罗蜜多”,禅定境界中的智慧佛性,自然会破除生命存在的一切苦难,这种力量,是与持诵佛陀咒语一样的效果,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翻译成中国的语言,就是菩萨在对众生说“度过去,度过去,一切众生都得以救度过去。”,这是觉悟者的大慈大悲,看到生命的真相,看到众生轮回的苦痛,发自内心的慈悲,祝愿一切存在于幻灭之中的有情众生,都能够寻找到佛法存在于生命的真性,解脱因果业债的生老死苦,证得无上的般若智慧,永归不生不灭的涅槃境地,度过生死的无尽苦河。。。。。
简而言之,《心经》是一位佛法修炼者圆满菩萨果位后,如意智慧开启,向普罗大众展现出来的佛法奥义,在历史长河中,达到菩萨果位的修炼者有很多,他们所留下来的文字般若,内涵都相通相溶,不论是《心经》,还是普贤菩萨的佛法经文,或者龙树菩萨对于西藏生死书的记录,其内涵,核心都是统一的,都指向本性觉悟后,佛法体现出来的空尽无漏。
菩萨是佛法的体现,佛法在造就宇宙众生的时候,佛法的境界贯穿与众神之中,决定了众神智慧的境界高低,修炼证悟同一层次佛法境界的生命,无论是菩萨还是佛,智慧境界,与核心内涵是统一的,只是表达佛法的角度不同,语言表面含义不同,但是说的,却都是同一样东西。
菩萨以上就是佛陀了,佛陀的存在,也划分了“辟支佛”与“如来佛”,这是佛陀圆满智慧的大小划分出来的位置,辟支佛的层次也许还没有大菩萨高深,佛陀是如何存在的?
真实的佛陀没有形式,没有形象,完全没有宇宙间任何的物质,他不在任何宇宙境界层次之中,存在于最原始,构成宇宙最微观,造就物质的基础因素之外,他没有法的标准,也不在佛法的范围制约之内,完全是空的,甚至于“空”,甚至于“无”,都无法形容这种“本觉”的存在,他是宇宙物质产生的原因,他的生命标准开创了法界,众神是他智慧的如意体现,宇宙无量,无穷尽的天体,无穷尽的宇宙层次,是他意愿的表现,法界无量众神,无上的,无穷尽的,神圣的生命,是他体现出来的“生命特征”,
宇宙一切众神所皈依的佛法,是他生命派生出来的,开创宇宙众生的能力体现,众生产生于他,他是宇宙产生的基础与源头,他没有自我,没有物质因素,却真实的贯穿与一切物质与生命之中,他没有任何物质,也没有任何生命的愿望,宇宙苍穹中,任何一个生命,都是他的存在与生命体现,任何一个生命的思想与愿望,都是他的思想与愿望,一尊佛的智慧,浩瀚与威德,是他的生命存在体现,一个蚂蚁,他的存在,也是他的生命与能力构成,一个人类,从生命的本质到肉体的产生因素,都有他的能力贯穿与其中,佛,菩萨,与苍穹众生,对于他,没有任何的区别,他在宇宙之外,一切物质与佛法之外,一切好与坏,对与错,“存在”于“空无”之外。
反过来讲,一切的宇宙体系,浩瀚苍茫,无穷无尽的星云天体,无量浩劫的苍穹世界,烟尘般存在于无限广大的宇宙中,层层层层的天体世界,无限量的苍穹众生,都是他的存在,是他的意愿与能力所成就,他开创一切,掌管一切,控制一切,他不在“生命”的概念之中,也超出“物质”的因素之外,可是他体现出来的“生命”,就是整体宇宙最基本的佛法,是他的这一最基本的“佛法”开创造就了整体无限量的宇宙层次与无量众生,众生都是他的体现,众神存在的佛法境界内涵都是他的标准,他的标准制约贯穿着一切物质与生命,宇宙内生命对于标准的认识,决定了生命存在的境界,与智慧能力大小。
佛法之所以能够“普度众生”,是因为一切众生都是佛法的体现存在,都是由根本佛法所造就的,神,人,鬼,畜,六道众生,法界神佛,更为广大,无量无际的苍穹之主,都是这个“本觉”,在不同宇宙层次,不同的境界所体现出来的“生命形态”,这个佛法的内涵造就了,开创了无量境界,无尽层次无量众生的存在环境,一切生命智慧与内涵,不同境界的众生源于不同境界的佛法,所以,,众生对于佛法体现内涵的认识决定了众生存在的宇宙境界,在宇宙中,这种差别在生命产生的初期就已经注定了,每一层次的宇宙众生都只能知道自己所在层次,以及以下的宇宙法理,超出这个境界的法,宇宙真相对于他就是永远的迷。
他没有好坏善恶,美丑对错,没有“真理”也没有“佛法”,没有他就没有一切,可是没有宇宙的一切,就只有他的存在了。这就是真实的佛的真相。
 
您已欣赏本篇

',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