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龙尚未定罪 谁敢说真相已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5:27:58

周正龙尚未定罪 谁敢说真相已明

车浩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7-08       华南虎照事件发展至今,真可以说是闹剧与真理齐飞,高潮共疑团一色。挺虎派与打虎派半斤八两地对抗了半年之久,各方摄影高手和科技能人纷纷上场,但最终也没有一个压倒性的说法呈现给社会。当人们因无能为力而逐渐对“周老虎”失去耐心时,警察出马了。三下五除二,人也控制了,证据也拿到了,半年来一直利用媒体大造声势的周老虎再也没能露面,“不接受任何采访”。取而代之的是一脸正气的警察手拿年画和木质虎爪的照片,在各大网站上流传。至此,真相似乎已经大白,然而,很多让人感觉不对劲的地方,却像一桩更大的疑案浮出水面。    原先讨论周老虎,是从科学的角度展开辩论。这种辩论是开放的,照片是否PS,谁都可以发表意见。且不说媒体尽情地为周正龙本人和广大打虎挺虎者提供了畅所欲言、使尽解数表演的平等舞台,就是官方立场的陕西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也不是什么登台一清嗓就让全场噤声的角色。对一个问题可以有如此众生平等的争论,本身就是中国社会的进步。尽管科学语境中的争论,最终并没有提供出一个实质正义的结果,但整个过程各方平等参与、相互对抗的程序正义,同样值得珍视。    尽管有评论者总结出打虎的“五种力量”,但是说句实话,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警察。随着警方的介入,讨论变成了一种单向度的权力宣示。的确,恣意表演的周老虎收声了,“真相”看起来大白了,世界清静了,可产生这个让我们满意的结果的过程却是秘密的。于是,不管是挺虎者还是打虎者,都有理由对司法程序中的瑕疵提出质疑。    华南虎事件由科学讨论转入法律解决,意味着在追求客观的绝对真实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转而追求法律上的相对真实,这本是一种值得赞赏的转轨思路。可要通过法律渠道解决,就要遵循法治的规则。既然是以“诈骗罪”提起刑诉,那么警方以及作为警方上司的陕西省政府,就没什么资格来公布“真相”了。能够认定法律上的真相者,不是科学家和民意,也不是警察、政府和评论家,而是法官。周正龙是否作假,警方出示的证据是否真实可靠,查获手段是否合法,这一切都要等法官最后做出裁决。警方仅仅是以法律手段调查真相的启动者,却绝不是宣布真相的终局者。否则,美国的辛普森不必经过法庭审讯,直接就可以由掌握大量证据的警察枪决了。“如果警察可以,还要法官干吗?”     法律上的真相,只有法官有权力和资格认定。也只有最终经过法庭审理,我们才能说,周老虎是真是假。“每个人都有接受公正审判的权利”,除非我们愿意在自己受到指控时,把决定权直接交给警察。“无罪推定”的基本理念,同样应该适用于作为一个公民的周正龙。在案子还未审理,证据的真假还未认定,有无刑讯逼供还未调查之前,就欢呼“周老虎现形”、“真相大白”,不仅为时过早,而且让人感觉有某种报复性的小家子气。我们到底是需要一个“法治国”,还是一个“警察国”?难道仅仅因为周正龙死不认账的可恨,就让舆论放弃了一直坚守呼吁的尊重司法、保障人权的理念以及对程序正义的追求吗?     让人愕然的是,陕西省政府带头表演了政府权力蔑视法律的闹剧,它不仅代替法院提前宣布了审理结果,还凭着一个根本还未在法律上认可的结论来“整风”,行政权对司法权无视至此,舆论媒体居然默许,倒抓住开会时睡觉的照片大肆渲染,真不知轻重为何。当政府迎合打虎的网络民意,迅速搞定将自己带入被动和尴尬境地周老虎,似乎从此可以天下太平了。只是这一切来得如此迅捷,一向自命监督政府的“打虎派”及其民意领袖,要小心高兴之余成为权力翻云覆雨的工具,变成宰杀替罪羊的合谋者,那倒真是可悲了。====================================================================================================

搭个顺风车,有何不可

陈强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7-08      油价节节上升,加上奥运会期间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即将实施,近来北京一些社区网上关于“拼车”的讨论也越来越热烈。针对北京市运输管理局工作人员关于“拼车”的表态:“只要是收费的‘拼车’,无论是支付加油费,还是给包香烟,都是违法的,属于执法部门打击的对象。”对此,报纸和网络的舆论是一边倒,纷纷呼吁给“拼车”正名。     “拼车”的好处显而易见——既降低出行成本,也有利于节能。我在美国大学进修过一段时间,学校BBS上最常见的帖子就是寻“搭便车”。当然,发帖者多半会声明愿意分担油费甚至包揽全部油费。某些大都市还出台措施鼓励这种个人间的互助行为。在洛杉矶的高速公路上,最左边的快速道是专供载有两人以上的车辆使用的,独自驾车的人一旦进入就会被重罚。人们为了走快道,主动“拼车”,这样道路上的车辆少了,堵车现象也就得以缓解。    在美国,还见到许多在国内不可为的事情。比如,福州有人利用私家车车身做广告,赚点小钱补贴油费,可当地有关部门最近发布了一项规定,“私家车乱喷广告最高罚3万元”。在美国,有些人就喜欢在车身上涂鸦以凸现车主个性。在老美看来,这车子是我个人财产,我爱在上头画啥是我的权利(只要不太出格),不关他人(包括政府)的事。    从这些对私家车的管理举措中,可以看出执政者的管理思路的不同。美国人公私分明,对于私人领域,“我的地盘我做主”,政府用不着管也管不了。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公共服务,比如基础教育、社会治安、道路交通、医疗卫生等。而我们的地方政府是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不该管的小事管了被人骂,该管的大事没管好挨人怨。     谁都知道政府的管理应该抓大放小,放开群众自己能管好的小事,集中精力把大家关心的教育、治安、医疗等大事抓好。可哪些是大,哪些是小,哪些该抓,哪些该放,却往往惹出争议,倒真要考验执政者的能力了。\\\\\\\\\\\\\\\\\\\\\\\\\\\\\\\\\\\\\\\\\\\\\\\\\\\\\\\\\\\\\\\\\\\\\\\\\\\\\\\\\\\\\\\\\\\\\\\\\\\\\\\\\\\\\\\\\\\\\\\\\\\\\\\\\\\\\\\\\\\\\\\\\\\\\\\\\\\\\\\\\\\\\\\\\\\\\\\\\\\\\\\\\\\\\\\\\\\\\\\\\\

消费者拿什么对无发票的饭店说不

江子骏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7-08      7月5日,北京市消协投诉部主任朗丹科做客城市服务管理广播时表示,如果饭店不能提供发票,消费者应当在第一时间向税务机关举报,同时可以拒绝付款。(《新京报》7月6日)     看到这则消息时,我刚刚亲身遭遇了一场索要就餐发票遭受拒绝,却又不敢最终维权到底的尴尬。    请朋友去一家餐厅吃饭,买单时我习惯性地要求开发票,结果遭到服务员的断然拒绝:我们是学校内部企业,没有发票,我们在墙上早说清楚的。抬头一看,还真看到了一张这样的告示。    餐厅的这种做法,显然违法。我拒绝买单,要求见饭店经理,被妻子拦住了。随后一个同学也开始抢着买单,他说不要发票。我只得赶紧付钱走人。    一肚子郁闷,恰巧就看到北京市消协官员鼓励消费者在饭店无发票时可拒绝买单的消息。可刚刚经历的这场现实维权尴尬,向我证明消费者对无发票的饭店说不,并不容易。    从法律的应然层面来看,北京市消协鼓励大家在饭店没有发票时拒绝买单,有着充分的法律依据。可在法律的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之间,有很长的距离。如果有关方面始终不能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通道,只怕这段距离足以让很多人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合法权利。    实际上,如今在饭店吃饭拿不到发票,早就是一个普遍现象。虽然几乎谁都知道饭店不给发票违法该罚,可没几个人愿意较真。很多人都会像我一样,受到诸如面子、场面、气氛与身份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最终不得不放弃维权。    表面看来,不敢维权到底似乎是消费者自己的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维权渠道本身不够通畅、有效。实际上,如果税务部门能事先充分考虑到消费者在索要发票时可能会遭遇到的各种情况,强制性地在每个饭店的每张餐桌上,印上电话、电子邮件等各种有效的举报方式,并成立专门的处理举报大队,一旦接到举报电话就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问题,我想绝大多数消费者,会理直气壮地维权。而敢于较真维权的人一多,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与环境,饭店必然不敢继续以各种理由不给发票了。     随时确保维权渠道畅通、快速、有效的政府作为,比起简单告诉消费者无发票时有权拒绝买单,更能增加消费者维权的勇气、底气与决心。==============================\\\\\\\\\\\\\\\\\\\\\\\\\\\\\\\\\\\\\\\\\\\\\\\\\\\\\\\\\\\\\\\\\\\\\\===================================

农村电影何时不再“不农村”

本报记者 彭冰 实习生 王国浩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7-08     时下提起农村题材电影,很多人可能“不感冒”。但要提起《五朵金花》、《咱们的牛百岁》、《牧马人》,或者《红高粱》、《黄土地》、《那山那人那狗》……大家就会来了精神,正如一位观众所说,“脍炙人口,记忆犹新!”     不错,这些众所周知的影片,都是我国农村题材电影中的经典之作。上世纪80年代之前,农村题材电影红极一时,甚至堪称国产电影的领军类别。此后,这类题材日渐式微,叫好又叫座的影片屈指可数。    总体看来,农村电影一直在走下坡路,从产量到发行,步步走低。农村题材电影到底还有没有转机?7月4日,作为第九届中国长春电影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题材电影三十年及未来展望”主题论坛举行,众多电影界人士汇聚一堂,为农村电影问诊把脉。    据不完全统计,自1978年到2008年6月底,我国共创作生产故事片4425部,其中农村题材影片438部,约占影片总量的10%。    “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农村题材电影一度陷入低谷,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其复苏,使该类题材的影片产量从每年不足5部,增长到每年超过40部,2007年达到68部。虽然产量不少,但具有广泛影响力、质量精致的作品还太少。”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如此介绍。    《喜盈门》是上世纪70年代末出品的一部农村题材影片,该片放映当年观众达5.7亿人次,创下新中国观影人次最多的纪录。该片导演赵焕章回忆说:“影片完成后答谢放映,我们巡回演出似的一级级往下跑,观众的笑声我都数得清楚:在济南是七八十次;到了县城,笑声是一百二三十次;真正到了农村,笑声是一百七八十次了。我就感慨,这样的影片越靠近农村,越靠近农民,掌声和笑声就越多,因为这些老乡真正懂得这部片子里的故事和细节。”     “现阶段农村电影的创作,差距显而易见。”著名评论家李准批评道:“一些创作者并未真正深入农村生产生活的第一线,想当然地进行创作,严重脱离农村实际。”     来自吉林桦甸的东北师大学生小李对此深有感触:“我家在农村,现在很多农村题材电影特假,电影里农民的生活、言行,根本就不是真正农村里的样子。”     农村题材“不农村”,是当前很多同类影片的硬伤。被与会者当做“典型案例”提及的片子,是尊龙、李玟主演的《自娱自乐》,“该片的创作者并不真正熟悉农村生活和农民感情,表现手法流于表面,远离了农民生活的自然状态,最终成为了电影创作者‘消费’两位国际影星的一次‘自娱自乐’。”有与会人士这样认为。    “现阶段一些以乡村为背景的喜剧影片,由于过分追求商业而导致奇观化,完全超越了现实。”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饶曙光指出。    除“由于缺少生活积累,题材单一,作品虚假”外,赵实给现阶段农村题材电影还下了三条诊断:一是创作视野狭窄,思想力薄弱,缺少史诗品格;二是投入不足、制作粗糙;三是表现手法陈旧。    质量不高,导致票房惨淡。“我从来不去电影院看农村题材电影,那么贵的票价,留着看大片了。”中国矿业大学学生小董的话,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    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亿农民、大量城市市民是由农民转化而来的国家,农村题材电影到底还有没有市场?     由山西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暖春》,在本次论坛上被多位发言人提及。该片共投资200万元,却获得了2000万元票房,超过400万人观看了这部影片,实现净利润400万元,投资回报率200%。在《暖春》的收益中,主流院线票房收入130万元,香港票房分账31万元,日本买断收入51万元。在取得相当经济效益的同时,该片还荣获“华表奖”、“五个一工程奖”。    此外,诸如《我的父亲母亲》、《25个孩子一个爹》、《花腰新娘》、《情系故乡》等,也均保证了成本的回收,并有所盈利。    “低成本投资、制作精湛,应是农村电影的发展方向。”山西电影厂厂长李水合认为。    类似的成功例子,还有前几年的《那山那人那狗》,虽然在国内反应不是很强烈,但在日本却收获80万美元票房,并在东京国际电影节、印度及韩国等国家的电影节上屡获殊荣。对此,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电影评论家黄式宪指出:“除却一直以来强调的深入生活、深入农村以外,如何发掘出独特的本土人文资源、人文亮点,并将这种‘人文亮点’转化为审美化的故事,值得现今中国农村题材电影思考。”     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宁则指出,酒香也怕巷子深,好影片如果宣传推广不得法,商业化运作不合理,同样很难获得市场认可。“电影主要回收成本、创造利润的市场在城市,农村题材影片其实更大程度上是拍给城市人看的。从我们终端院线的经验来判断,只要电影好看,农村题材一样可以在城市受欢迎,但要获得好票房,必须进行充分的市场化运作、发行、营销。”叶宁说。    据了解,从2005年起,国家开始积极探索“数字化放映、院线制改革、企业化经营、公益性服务、信息化管理”相结合的农村电影发展新模式。2007年,国务院将一村一月一场的公益放映目标,纳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布局。到目前,全国已新建成113个股份制的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还有3万多支农村放映队在走乡串户为广大农民放映电影。     或许正如许多业界专家所言:从源头出发,创作出高质量影片,以高水准的商业化运作手段辅之,再加上国家在政策及硬件方面的支持,农村题材电影还将大有作为。\\\\\\\\\\\\\\\\\\\\\\\\\\\\\\\\\\\\\\\\\\\\\\\\\\\\\\\\\\\\\\\\\\\\\\\\\\\\\\\\=========================================\\\\\\\\\\\\\\\\\\\\\\\\\\\\\\\\\\\\\

《赤壁》成了最不敢让媒体看的大片

本报记者 吴晓东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7-08      7月2日,中国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手笔——《赤壁》在北京媒体面前一露峥嵘,可一番兴师动众之后,仅仅是放映了影片的10分钟片段;7月3日在成都武侯祠举行的全球首映礼上,长达两小时36分钟的《赤壁》(上)依旧犹抱琵琶半遮面地拿出55分钟的片花,弄得第45分钟才出场的“周瑜”梁朝伟连表情都没来得及换几次,而其他重要角色如“小乔”林志玲、“孙权”张震更是连出场的机会都没捞着……     7月10日即将公映的《赤壁》,除了6道安检、卫星测雨等诸多名堂外,在首映宣传时又创造了一项大片之最——最不敢让媒体看的大片。    连日来,梁朝伟、金城武、张丰毅、张震、胡军、尤勇、佟大为、侯勇、林志玲、赵薇、小宋佳等组成的超豪华阵容,在导演吴宇森的率领下,马不停蹄地奔波在北京、成都、上海、广州,巡回造势,预热“战场”,酝酿着在即将到来的暑期档影市掀起一轮观影狂潮。北京站,吴宇森拉来了李连杰和他的壹基金;成都站,吴宇森的太太以新书签售助兴;至于梁朝伟和刘嘉玲的婚讯,更是借着《赤壁》的东风传得满天飞。    目前,这部华语电影史上最贵大片,对外统一口径的总投资已经是8500万美元。有业内人士推算,如此之大的投资,意味着《赤壁》必须在国内收获7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才能保证不亏本。而这样天文数字的票房,对于一部华语电影俨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首次从好莱坞回国拍片的吴宇森说,拍《赤壁》的初衷就不是只给中国人拍的,他要给全世界讲三国的故事。     “这么贵的戏,不能只为亚洲去拍。”制片人张家振的口径和老吴如出一辙。    《赤壁》一“贵”在其多而大的战争场面特效;二“贵”在摄制组人员众多,日开销庞大;三“贵”当然就是在于全明星阵容的演员表。张家振曾毫不避讳地表示,《赤壁》必须做上下集,否则太浪费花这么多钱请这么多大明星。    中国大片之所以大,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这是既给中国人长脸,又让导演名利双收的事。不过,在中国电影的商业化大潮彻底到来之前,中国导演的国际知名度都是靠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获奖而蜚声海内外的。而就中国大片的海外票房而言,除了当年的《英雄》,其余皆不尽如人意,《满城尽带黄金甲》尽管成功占据北美贺岁档,却仅有500万美元进账。靠“暴力美学”在好莱坞占有一席之地的吴宇森,这次又该用怎样的方式讲三国故事呢?    记者发现,超长版片花一直都在惨烈的厮杀中,鲜血四溅的镜头多次出现,只是伤人的武器从子弹变成了大刀。兄弟情、孤胆英雄等吴氏电影中的当家元素这次依然一个都不少,特别是吴宇森偏爱的赵子龙,个人英雄主义更是被发挥到了极致。    尽管影片是全中文台词,拍摄地在中国,台前幕后绝大多数是中国电影人,但在整体感觉上,《赤壁》好莱坞味道十足,更像是一部亚洲版的《特洛伊》。特别是看到片段结尾曹操在和他假想中的“小乔”——骊姬调情,看到海外宣传的海报上“小乔”林志玲的头像比金城武的还大,不光片中的华佗恍然大悟,连原本对这个剧情过于繁杂的东方故事顾虑重重的老外也直拍脑门:原来古代中国的战争也是女人引起的啊。    这样的故事逻辑中国观众能否轻易接受姑且不说,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故事,是不是任意撷取一段都能在海外倾倒众生?也还需要接受市场真刀真枪的检验。    但可以肯定的是,《赤壁》在国内的发行绝对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结合。尽管有好莱坞“票房皇帝”威尔·史密斯主演的《全民超人汉考克》和有“功夫皇帝”李连杰加盟的《木乃伊3》两个强劲对手前后夹击,《赤壁》还是当仁不让地再一次享受了国产大片的特殊待遇,因为“熊猫”和“超人”7月10日都将被逐出银幕,可以想象到那时这部大片一枝独秀平趟影市的壮观场面。     据了解,《赤壁》的拷贝数量、发行规模都将创华语电影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在成都记者会上,出品方中影集团老总韩三平一时口误说出“倾全国影院之力发行《无极》”时,现场在爆发笑声之余,一种强烈的“担心”开始浮现:在不久的将来,《赤壁》是否会成为另一部《无极》,会不会因为过于依赖海外市场而失去相当数量的国内观众?这样的问题恐怕就不仅仅是“防火防盗防记者”这么简单了。=====================\\\\\\\\\\\\\\\\\\\\\\\\\\\\\\\====================\\\\\\\\\\\\\\\\\\\\\\\\\\\\\\\\\\===========================

一个美国犹太人眼中的中国机会

http://www.cyol.net 2008-07-07 记者 周凯  唐锐涛(Tom Doctoroff),是个美国人,是个犹太人,还是个中国通。JWT(智威汤逊-中乔广告有限公司)大中国区的这位首席执行官及东北亚区总监,非常喜欢自称是“中国的朋友”。这个在中国工作了15年的美国人,甚至可以经常把“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这些词挂在嘴边。就像当初来中国时没有想到会待这么久,现在的唐锐涛也不知道自己还会继续待多久,但有一点很明确:他不愿意错过观察中国发展的机会。  唐锐涛一直认为犹太人和中国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看重家庭,看重教育。他认为中国文化很有意思,自然想了解中国。  了解中国的文化只是第一步,唐锐涛更想通过文化去了解潜藏在人们消费行为背后的动机,好的广告来自于对消费者的理解,当然要理解他们的动机,“文化实际上蕴含着人们的动机,人们为什么这样思维,为什么他们的行为方式是中国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就必须要理解文化”。
  当看到《“半边天的乐与怒”——中国女性心理分析》、《如何抓住年轻一代的心》、《对中国小康阶层的认知和展望》、《“迷失的焦虑”——探究中国男性心理》、《中国品牌:离真正崛起还有多远?》这些文章题目时,你就知道唐锐涛是多么喜欢研究中国的消费者。他的新作《亿万市场》,更是从文化与心理的角度全面地剖析中国消费者。  唐锐涛平时也喜欢从细节来观察中国消费者的特点,比如他的员工“逼迫”自己的女儿去弹钢琴,这在西方看来是一种折磨,但唐锐涛却很清楚,在中国,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要达到社会和父母的预期,自然有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压力,“这不仅仅是包装,还是在传递中国的传统灵魂”。  在唐锐涛看来,中国人过西方节日也跟西方人明显不同,比如,“中国的情人节是恋人之间表达承诺的机会,而美国人过情人节则仅仅意味着‘SEX’。”
  唐锐涛更看到,中国人的世界观开阔很多,“中国很多的年轻人比我知道更多的美剧、美国电影,他们更愿意了解中国以外的东西。”这也是中国对唐锐涛存在巨大吸引力的原因之一,“中国是会和西方融合还是越走越远,经济走向如何,这是21世纪最重要的故事,我非常好奇,不愿意错过”。中国对他来说意义非凡,“我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职责,并以中国为基地,因为将来的荣辱成败都会和亚洲有关。” \\\\\\\\\\\\\\\\\\\\\\\\\\\\\\\\==================\\\\\\\\\\\\\\\\\\\\\\\\\=======================\\\\\\\\\\\\\\\\

空调“二次污染”催生市场新商机

http://www.cyol.net 2008-07-07 浙颜  近来杭州温度骤升,尽管杭州人印象中动不动就37摄氏度、38摄氏度的酷暑还没真正到来,但从国美、苏宁、五星几家家电连锁卖场的反馈来看,杭州人购置空调的热情居高不下,空调销售持续“井喷”。和卖场空调销售一起火爆的还有超市里的各种空调散热片消毒剂。空调消毒剂、洗衣机槽清洁剂、空气加湿器、空气净化器等越来越多针对家电二次污染的新奇产品,开始进入杭州人的视线。  空调“二次污染”日益凸显  “随着北京、上海等地中央空调‘强洗令’陆续出台,杭州人对空调的‘二次污染’开始重视起来。现在很多来卖场选购空调的消费者很多都会顺带问下空调的清洗问题,这在前两年很少见。”浙江国美电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杭州人纷纷开始重视空调清洗的背后,更关心空调“二次污染”给健康带来的威胁。国家统计局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空调用户最多的国家,每百户家庭平均拥有量达到87.8%。与此同时,我国也是“空调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一个可以佐证的数据是,前不久上海对空调系统的一次专项调查显示,家用空调散热片上的菌落数,最高超过国家制定的中央空调标准的10000倍。上海十几家医院皮肤科一项临床调查也发现,因为家用空调污染引起皮肤过敏等疾病的,竟占到此类患者总数的五成左右。  “因为是空气冷热交换的必经之处,空气中的灰尘、污垢不断累积在上面,再加上空调冷凝水造成的潮湿环境,很容易导致病菌大量繁殖,散热片正成为空调最大的细菌隐性污染源。”一家著名空调品牌杭州地区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污染”催生新商机  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家电“二次污染”在引发杭州人对健康担忧的同时,也给不少企业带来了新商机。“家电引发的‘二次污染’,仅仅借助一些普通的清洁、洗涤用品,是很难清除的。以空调为例,一些消费者以为在清洗空调时倒些消毒液就可以清除机身里面的污垢,但情况并非如此。空调散热片主要由薄铝片构成,强度小,表面容易损伤。加上结构复杂,普通的表面擦拭很难清除隐藏的污垢,更不用说是消毒了。”世纪联华店的有关负责人说。据他所知,讲究点的杭州人通常会选择专业清洗公司上门服务,或者购买专业的空调散热片消毒剂产品自行在家清理。正因为这样,空调消毒剂等因为空调“二次污染”才出现的新奇商品,开始占据杭州超市的醒目位置。  日前,笔者在市场上转了一圈,发现除了空调消毒剂,杭州市面上还出现了针对洗衣机二次污染的洗衣机槽清洁剂消毒剂、饮水机杀菌等一系列新产品或技术。比如上海家化,就率先在国内推出“家安”空调消毒剂产品。“与普通清洁用品不同,空调消毒剂有‘旋净芯’技术,强力气压喷雾可深入散热片各个角落,去污、杀菌一步到位,杀菌率据说能达到 99.99%,深受消费者青睐。从6月初开始,我们这里最多一天可以卖出去七八十盒,比平时翻了两倍。”家乐福超市的一位负责人透露。据了解,目前杭州室内环境净化产品销售额正在以每年28%的速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