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罗家伦:“专制”校长的民主姿态(中国青年报 2006-8-2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5:03:25
钩沉
罗家伦:“专制”校长的民主姿态
2006-08-23
本报记者 张伟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浙江绍兴人,曾担任清华大学校长、中央大学校长。1949年赴台湾,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罗家伦在清华大学留下两个“第一”,他是清华成为“大学”后的第一任校长,也是第一个被学生赶出校园的校长。
清华大学校史研究专家黄延复谈起罗氏当年被驱逐一事,仍深感惋惜。在他看来,罗家伦对清华教育和学术独立,对教授学术地位提高,颇有贡献。
1928年,清华学校更名为“清华大学”,罗家伦就任校长,时年30岁。就职演说时,这位年轻人意兴豪迈,指责清华“房子太华丽,设备太稀少”,冗员过多,教师地位不高,学术不能独立。
罗家伦毕生相信,“罗致良好教师,是大学校长第一个责任”。当时,清华大学教授水平参差不齐,其中55名教授,罗氏看中的只有18人。他将余者尽数辞退,自己四处延揽“当世高人”。
很快,政治学家张奚若、萧公权,哲学史家冯友兰,化学家张子高等,都受邀前来。此时“精英集结,清华园为之一振”,酝酿着即将到来的上世纪30年代的盛况。
为请来历史学家蒋廷黻,罗家伦亲自到南开大学。蒋廷黻看不上清华,罗家伦干脆在蒋家赖着不走,腻了一夜。次日,蒋答应了他的请求。
清华“房子华丽”,罗家伦便主张学生宿舍朴素,“乃至于不甚舒适”。不过,在体育场和图书馆的建设上,他毫不吝惜金钱。为扩建图书馆,他亲自勘测地形,绘制草图,参加设计。
黄延复评价,以罗家伦任校长为界,清华的地位及学术水平,前后迥异。不过,这并未使他逃脱被驱出校园的厄运。
而这与他性格息息相关。罗家伦为人倔强,当时记录称他“讲话常大言不惭”,处理问题从不愿妥协与让步。时有党内要人向他推荐教授,他认为不合格者,一概不收。
刚入主清华时,罗家伦提出“纪律化”治校,自己在校园里身着戎装,实行军事化管理,要求学生见到教员须行礼。又因为他身份特殊,是蒋介石跟前红人,因此,他被目为“党化教育”的身体力行者,反对者众。
而罗氏所进的清华,恰是民主意识日盛的清华。此时清华校园,五四运动遗响犹在,西式自由风气盛行,学生“干预校政”情形十分普遍。这与罗的专横管理,恰成冲撞。
此外,罗家伦用新颁组织条例,削弱了教授会权力,引起众教授不满。后双方几经争论,教授会的职权得以维护,清华“教授治校”传统,自此开始大兴。
1929年4月,因与清华大学董事会发生矛盾,罗家伦倔强脾气一发,又提出辞职。不料,清华大学学生会当即通告,对他辞职,“本校无人表示挽留”。
这大概是这名清华校长人生中最黯淡的一次谢幕。1930年,清华师生掀起“驱罗”运动。5月20日,学生代表大会提出了“请罗家伦自动辞职”议案。罗家伦随即提出辞呈,学生会立即致电教育部,“请速准其辞职”。
这段历史后来被作了不同的记录。一种记录说,罗家伦硬着头皮,死撑到底,最终匆忙写就辞呈,灰溜溜离开。另一种记录则描述,他认为学生的议案是对自己莫大的侮辱,标榜自己“士气不可不存”,乃从容离去。
史书记载,罗家伦离校后,阎锡山任命乔万选为清华大学校长,带着武装卫兵和“秘书长”、“庶务主任”,企图武力接手清华,最终失败。而清华大学第二任校长吴南轩,到校月余后,就与教授会决裂,任用私人为教务长、秘书长。
相比之下,清华大学学生与校长罗家伦意气相争,后人评价,他的行为到底不失礼据,所表现的民主姿态,令人追慕。
而就在他1929年4月提出辞呈后不久,回老家省亲,无意间得知当地有人欲出手一批珍异典藏,他竟然“近乎忘记了辞职一事”,迅即电告清华图书馆主任南下购书,购得37800册珍藏,成为清华大学馆藏极具价值典籍。
在黄延复看来,罗家伦终是一名文人、教育家,而不是一名政客,他是反对政治干校的。
只是,罗家伦的政治身份,在1949年以后,却屡被提及。黄延复回忆,当时清华校内,自罗氏任内已露锋芒的教授会,已然绝迹,曾导致罗氏辞职的学生运动,亦已平息。而校内各场合,清华师生提起“党化教育”者罗家伦,多否定,少褒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