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浐灞助推西安成长(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8:51:57

生态浐灞助推西安成长(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3日14:00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生态浐灞助推西安成长(图)

  是什么让西安重现“灞水流浩浩,落絮随流水”的意境?是什么拾起了西安曾有的历史、文明与繁荣?默默流淌的浐河、灞河,见证着人们对自然与发展的观念变迁,也见证着这悄悄发生的转变为城市复兴所带来的巨大推力―――

  

 

  灞河特大桥。

  

 

  绿意盎然,市民休闲好去处。(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灞河畔大水大绿。

  水的记忆逝去的美丽

  盛唐长安,八水环绕,位于西安东北部的浐河和灞河就是其中著名的二水。灞河发源于蓝田箭峪岭,原名滋水,秦穆公为春秋五霸之一,称霸西戎,欲耀其武功,更名灞水。浐河发源于蓝田峪,为灞河最大的支流。

  充沛的水源,发达的水运,优美的环境,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内涵,浐灞流域演绎了周秦汉唐代代雄风。

  浐河东岸有唐代先农坛,是皇帝祈福之所。两岸由于风光宜人,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竞相在此兴建别墅。广运潭更是唐时著名的水陆码头,从江南运到长安的粮食最高达到700万石,唐玄宗还在此举办了一次水运博览会,200只船载着江南的金银财宝、绫罗绸缎、瓷器酒具、名酒茶叶、文房四宝、名贵药材……列队游弋,盛况空前。

  灞河、浐河还是唐代长安城区重要的水源地。逾百万长安人口,浐水解决了其中东北部居民的饮水问题,以及大明宫、兴庆宫的用水问题,并形成大明宫内的太液池、兴庆宫内的龙池两大人造湖泊,增加了皇家宫苑园林的著名水景。

  灞河两岸遍植柳树,“都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成为长安时尚的风俗文化,也引得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传世诗篇。

  ……

  然而正如众多曾经繁荣的历史名城,过度密集的人口,对自然无止境的掠夺,让曾经天人合一的绿色长安渐渐褪去了颜色。

  在唐以后的日子里,都城地位的失落,让西安曾经鲜活水灵的容颜在人们的记忆里越来越远,只累积成一层层厚重的历史。“传统、古老、纯朴、黄土”成了西安在人们脑海中的刻板印象。

  曾经浩浩汤汤的浐河与灞河也只剩下了两条涓涓细流,在西安城边呜咽流淌。

  但人们的索取并未停止!由于质地均匀、颗粒细润,浐灞河沙是公认的最佳建筑用沙。进入现代,多年来的日挖夜取,不但浐灞河床严重下切,更有无数深浅不一、大大小小的沙坑遍布浐灞河周身,地质灾害隐患严重。一个个巨大的沙坑又变成一个个垃圾倾倒场。三年前,如果沿浐、灞河走一遭,还可以看到河边成堆的沙石、河滩上及河道里堆积的垃圾、还有杂草丛生的凄凉画面。两条河流的污染也在加剧,附近的居民点和几个大厂的污水都排向灞河;浐河上仅工业污水排污口就超过了40个。

  自然对人类的惩罚是:一份索取,十份报复。

  近代以来,浐灞河年均断流120天,最多时一年居然有250天断水。可一遇汛期,两条河又灾害频发。据统计,建国以来,浐、灞河西安城市段洪灾损失累计已超过12亿元。挖沙造成灞河桥跨塌、陇海线中断的历史依然令人记忆犹新。每年两条河吞噬的生命,不知应该归咎于河流还是归咎于那一个个阴险的沙坑。

  水的希冀发展的困惑

  “一条河流开发好了,既是一条经济带,也是一条景观带。”

  21世纪初,随着城市的急速扩张,人们的目光开始投向曾经的城市边缘。大家突然发现,在半干旱的北方地区,居然有两条城市河流贯穿西安城东。

  于是在全国对城市河流进行治理的大潮之中,浐、灞河流经的灞桥、未央、雁塔三区也开始依托这两条河流做起了水的文章。

  灞桥区吸引了上亿元社会资金,进行河道清淤、河堤衬砌、人工筑坝、天然蓄水近万亩。未央区在灞河下游修成未央湖,成为西安市民常去的休闲之处。雁塔区在少陵塬东侧的浐河河道修成了万亩都市水乡雁鸣湖。橡胶坝拦河蓄水形成大水面,成为了三区共同的选择。不约而同的,由于经济拮据,以水为饵,引进开发商进行建设也成为三区共同的筹资方式。

  两条天然的河流被分割为三段,每一段又被精挑细选出最精华的地方进行蓄水、造景,以便开发。河流治理仅仅是开发的手段和其中的附带结果,过强的商业色彩制约着真正的河流治理和生态保护。没有人去了解浐、灞河的生态现状,水面营造只管一点不及其余,开发商为了资金的回笼在一些水利工程建设上的质量也参差不齐。

  河流能为人类所用,但不能惟人类所愿。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任意改变城市河流与流域的联系,改变城市河流的自然功能,河流会用自己的方式提出抗议。

  西安市政协在关于浐、灞河流域的一份调研报告中写道:“从已建成的工程来看,品位不高、效果欠佳;有的从局部利益出发,不办理项目审批、土地规划使用手续,先斩后奏,使治理开发工作陷入被动局面。”一些蓄出的水面还出现了再度污染的迹象。

  引资开发附带的河流治理具有太强的功利色彩,但单纯的生态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对经济欠发达的西安来说,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在城市河流治理中,究竟能不能利用市场手段?难道真的要在城市的发展中,为两条河流留出一片真空地带?让河流自然流淌,这一流域的贫困面貌又该如何改变?于是,浐、灞河流域到底应该治理还是开发,似乎成了一个两难选择。

  休养生息为子孙负责

  只要不让环境恶化到不可逆转的程度,先发展后治理,通常是世界上许多城市河流的现实选择。对西安这个GDP并不高的城市来说,做出这样的选择无可厚非,更何况西安需要拓展,流域需要发展。

  然而,西安市委市政府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2004年9月,西安市浐灞河综合治理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统筹浐灞河城市段的综合治理工作,也就是治理西安四四方方的九宫格局旁那129平方公里的南北区域。它纵横雁塔、灞桥、未央,从渭河南岸到绕城高速旁的白鹿原、杜陵塬,西接西铜公路,东至西康铁路的范围,囊括了全部浐、灞河城市段两河四岸。

  这个区域不仅在形状上是西安的一个特类,在定位上也被西安市委、市政府明确为“西安市的生态补偿区,以河流治理、生态重建为主,开发为辅。”

  这是为城市留出一片生态补偿区。

  看来,到底怎样才能可持续发展,怎样才能让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面对这一重大的命题,西安市委、市政府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河流孕育了城市,城市也要反哺河流。129平方公里,对于急需发展用地的西安市来说,是多大的一块处女地?面对如此广袤的土地,急需拓展空间的西安市并没有急切地招投拍挂,而是停下了脚步,为河流休养生息,为西安休养生息。

  建设者要通过对河流的综合治理和流域的生态重建,完善西安的城市形态,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家认为:“西安的决策者能在流域未进行大规模低水平开发导致破坏之前就考虑到生态问题,并以此来指导浐灞新区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大的飞跃和提升。西安的河流治理观念因此在国内城市中显得超前。”

  做出这样的抉择,是为市民负责,为城市负责,为子孙负责,为自然负责,这也是浐灞生态区立区的基本要义。

  浐灞生态区在寻找西安城市发展新的突破口!

  穿越西安城的浐灞河,在河流治理的基础上,通过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符合区域实际的特色产业,与其他区域形成错位发展,形成宜居宜创业的城市新区,则具备了改进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的重大功能。

  目标选定,新组建的管委会班子带领着浐灞人开始上下求索,疾跑奋进。

  沉默是金浐灞蓄势待发

  在西安各个区域都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浐灞生态区成立两年多,给人的感觉是沉默低调的。

  但在这片静悄悄的土地上,一场巨变正在酝酿。因为这些有爱心、负责任的建设者,已经决心为西安建设一条最美的城市河流。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发展定位,浐灞生态区确立了“以流域治理促进新区发展,以区域开发支撑生态重建”的发展思路。考虑到此前河流治理出现的问题,经过充分的调研,西安市最终选择了前期完全由政府操作进行河流治理的模式,以期从根本上治理与开发联姻的弊端。国家开发行的15亿贷款,全部用于河流的治理和自然人文景观的梳理。

  浐灞河管委会在短短一年时间,在三区与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下,把各区以前所做工作中的断头、空白衔接起来,完成了6000多亩土地的整理。挖沙和倒垃圾的现象也被杜绝。

  管委会邀请来张曙光专家团队、北京华高莱斯国际顾问公司、王志纲工作室等经济社会学家和研究策划机构,一起做出高水准的发展战略规划,对浐灞未来15年的功能定位、远景目标、发展模式、开发路径、产业特色等方面做了前瞻性、统筹性的战略研究和规划设计。管委会还首次在建设中作了经济规划,看资金如何投入,怎样招商,方可使生态建设的投入与未来的引资收益持平。

  经过这些细致入微的工作,浐灞生态区又请来德国科斯迈与同济大学等高水平设计团队,构建了浐灞科学系统的规划体系。

  2005年走进浐灞的中央媒体采访团看到刚刚出炉的浐灞生态区规划图,听到管委会工作人员充满激情地介绍生态区发展前景,不禁热血沸腾。而当记者们来到实地,看到的浐灞河却依然是一片凋零中的涓涓细流,人人眼中都写满了怀疑。

  面对种种疑虑,浐灞人却深信磨刀不误砍柴工。谋定而后动,是一种大智慧,有了明确的战略构想和高起点的规划,新区就不会是走一步看一步的无序发展。以规划为纲,浐灞人把饱满的热情与集体的智慧,全部投入到默默的生态重建和流域治理之中。

  深浅不一、大大小小的沙坑遍布浐灞河周身上下,浐灞人就因地制宜,将采沙形成的沙坑进行整形,取坑为湖、取陆做洲,如今,得宝湖、永丰湖蓄水,湖中有岛、岛洲相连,西安独特的柳丛草地景观重现灞河,生态湿地上水鸟群集。

  城市排污口遍布浐灞河两侧,浐灞人就展开碧水工程:17公里的截污管道,将浐灞河的污水导入第三污水处理厂;雁鸣湖千亩湖泊湿地上,树立非人工净化治污模式;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的污水资源化示范工程,实现了治理效益化。

  整饬河堤决不做所谓的“裁弯取直”,而是顺河水的自然流势建设,于是堤顶道路也随之蜿蜒起伏。橡胶坝建设的数量、水位调节也严格控制,经受住了2007年灞河的三次洪峰考验,也保护了这里的湿地生态,留住了这里的草甸、沙洲和水鸟。专家还认为,广运潭的万亩水面,还会随着地下水库等水资源涵养方式带来城市地下水位抬升,真正起到对浐、灞河的生态修补作用。

  ……

  统计数据显示,浐灞生态区自2005年全面开始建设以来,共完成投资30多亿元,建成道路40多公里,同步修建雨污水、电力、电讯等各类管线160多公里。打通了二环路、十里铺、灞桥镇、东三环、杏园、新筑等六个区域主出入口,实现了与主城区全面对接。灞河上新建4座橡胶坝,建成5个亲水码头,生态区新增水面6500余亩,累计形成水面15000亩。已经完成绿化工程面积4000余亩,累计完成种植乔木40000余株,灌木100余万株,播种草坪及地被植物14万平方米,道路、堤防处处见绿,广运潭动态景观区及桃花潭景区更是绿意盎然……

  这里已经真正成为了西安的绿色屏障和生态补偿区。以广运潭生态景区为例,建成后将为西安市新增绿地面积492.78万平方米和水面511.3万平方米,平均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900吨,产生氧气650吨,年滞留粉尘1090吨,能够极大地提高西安市整体空气质量,有效改善西安市的人居环境。

  惊艳世界绿色西安新名片

  自然对人类的回报是:一份投入,十分回报。

  2007年,浐灞迎来了自己的收获季节。

  9月4日下午,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权,在激烈的竞争角逐之后,终于花落西安!举办地就在浐灞生态区。

  10月4日~5日,2007年F1摩托艇世锦赛亚洲首站大奖赛在西安成功举行。11国24艘摩托艇在广运潭上呼啸而过。

  11月8日~9日,第二届欧亚经济论坛将在西安举行,今后每两年举行一次。刚刚落成的永久会址就在浐灞生态区内广运潭边。

  接二连三的高规格国际活动和项目落户浐灞,让西安再次受到世界瞩目。这都是一些对举办地生态环境有很高要求的盛会,竟然选择在地处西北的西安举办,不禁让西安人对蓬勃于这块土地上的绿色生机有了一份新增的感觉和信心,对自己生活的城市有了一份新增的惊喜、骄傲和自信。

  “一般而言,观念的改变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尤其是改变那些根深蒂固的长期印象。”要知道西安的历史是那么厚重,以至于古老、传统、淳朴、黄土的既有魅力不断地遮蔽西安努力打造的新兴、现代、时尚、绿色的城市特质。

  不过,浐灞生态区做到了新城市特质刷新既有魅力,西安也做到了。

  2007年,中央媒体采访团再次来到浐灞生态区,浐灞河水碧波荡漾,广运潭边垂柳依依,每位记者都被眼前的美丽所震惊:“西安还有这么美的水景和绿城。绿色、亮丽、清新、妩媚、时尚、现代……”这些曾经距西安遥远的词汇,被记者们毫不吝啬地用在了一篇篇报道浐灞生态区的稿件之中,在国内外传媒中掀起了“浐灞风”。

  面对浐灞流域的泱泱之水,面对不时惊飞的白鹭,面对用21世纪理念打造出的中国最美的城市内河,城市岸线,面对尽收眼底的无限风光,绿意婆娑,河道蜿蜒……前来考察世界园艺博览会场地的专家在为西安的历史文化所震撼的同时,也深深为西安的自然之美惊叹、折服。他们投下的神圣一票,是世界对西安投下的赞许的目光,是西安新的城市特质的张扬,是城市价值兑现的体现,是西安城市新形象在世界范围的认可。

  “全世界最漂亮最完美的F1摩托艇赛场和比赛设在中国西安。”浐灞交汇处广阔的水面没有让国际摩联F1委员会主席尼克鲁失望,众志成城的信念和多方的共同努力让梦想变为现实。轰鸣的引擎、翻腾的浪花、超炫的速度,惊险、刺激,被称为是现代文明高速度、高科技的载体和象征的F1摩托艇比赛在西安的举办,不仅展示了西安美丽的山水,也展示了西安时尚、现代的一面。

  浐灞生态区对西安而言,不仅是一部生态化的扛鼎之作,也为西安进一步国际化,提供了一个高起点的舞台。

  一系列盛会在这里举办,对西安城市形象的塑造、国际影响力的扩大、投资新高潮的引发、产业发展的带动、城市经济的拉动、城市功能的提升、生态环境的改善、旅游业的发展等方面的推动作用不可估量。这些盛会所搭建的平台,又可以将西安发展面貌,开放程度更快推向世界,更能够带来新的发展观念、思路、核心技术,极大地推进西安国际化进程。

  浐灞范式超越生态发展矛盾

  对生态的尊重,就是对人类自己的尊重。大自然不会让热爱它、并懂得如何爱它的人失望。

  浐灞生态区坚持不懈的生态建设,也释放出了惊人的经济效益。

  据有关部门分析,除F1赛事期间的门票收入、电视转播、赛场广告等给城市带来丰厚的税收外,赛事带动的旅游业和其他第三产业项目投资将在100亿-200亿元。此外赛事还可以使赛场及周边地区约10-20平方公里的地块综合升值,赛场核心辐射区的三产进入成熟期后,可望每年产生上百亿元的营业收入。

  而根据昆明、沈阳世园会的经验,西安世园会届时将锁定1000万游客目标,预计实现8.5亿元的赢利,其中门票收入预计5亿元,餐饮、娱乐服务收入1.5亿元,广告、赞助、庆典收入1亿元,出让、出售具备知识产权特点的商品1亿元。

  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和申办,也更加明确了浐灞生态区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那就是包括物流、金融、旅游、商贸、会展、文化、教育、休闲等产业在内的无烟产业群。

  浐灞打造的会展中心会与曲江有所区别,主要依托欧亚经济论坛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的国际商务会展。

  浐灞推出的文化是逐渐回到人们记忆中的西安独特的水文化:长安八水变迁、泾渭分明现象、唐广运潭风情、隋唐灞桥风采、灞河历史文化回顾、半坡先民的风水意识……西安和水的渊源岂止数千年。

  浐灞独一无二的水资源随着F1赛事的举办,有助于建立全新水上运动娱乐概念,水上休闲经济将成为西安继娱乐经济、旅游经济后的又一经济增长点。

  ……

  而这些产业又无一不对西安广泛获得各地乃至国际的优质资源,强化城市服务功能,增加就业机会,对西安乃至陕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和催化作用。

  我们感到骄傲的是,浐灞生态区颠覆了“生态治理只投入不产出”的传统模式,“以流域治理促进新区发展,以区域开发支撑生态重建”的思路,无疑是对生态与发展矛盾固局的一种超越与创新,可以说是可操作意义上的最优选择。

  浐灞不是自然保护区,但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片新天地。

  我们可以期待的是,一个代表21世纪建城理念的区域,生态治理、城市风貌、人文关怀营造都与国际接轨,现代的人与生态高度和谐,宜居又宜创业。它是新西安的亮点和标志,也是中国第三代新城的典范。记者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