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运行规律探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1:26:35
中国股市运行规律探析
发表于 2004-8-31 20:10 


         一、概述
如果看了本文,您还被套牢,那真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华尔街技术分析大师曾总结道,股票市场“以十分相同的古老的节奏重复着同样古老的运动”。我国的A股市场相当年轻,它是否也在以古老的节奏重复古老的运动呢?
股票买卖要顺势而为,识大势者才能赚大钱。由于没有做空机制,只有抓住一轮上涨的起步阶段适时介入,在涨升末段适时退出,才是确保赢利的最佳方法。问题是大势“势”在何方?这令所有参与股市博弈的人时刻感到困惑。
笔者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只要运用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成份指数的K线图以及相对强弱指数RSI 两种工具,便可以对股市走势作出大体上的判断。
K线图大家都很熟悉,不再多作介绍。
相对强弱指数RSI 是通过计算市场买卖力的强弱对比,来判断多空双方力量转化的一个技术指标。RS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指示作用,它的值始终在0到100之间来回变动。一般将RSI的计算周期设为6和12。当周期为6的RSI值低于20 的时候,预示市场严重超卖,多方很快将予以反击,而高于80的时候,市场严重超买,空方即将占据优势。当然,RSI的具体表现比以上所述要复杂一些,需要进行大量的观察,并将它与股市运行的历史阶段相结合,才能得到比较客观有用的结论。
二、平台原理
在此先强调一个重要的概念。
我们打开指数K线图或者个股K线图,总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在上涨的时候,可能出现一连串的阳线,或者阳线多,阴线少;在下跌的时候,可能出现一连串的阴线,或者阴线多,阳线少。而在经过一轮连续上涨或连续下跌后,会出现这样的情形,阳线和阴线密集地交错在一个相对较窄的指数或价位区间里,这样的相对密集成交区称为平台。在大部分上涨或下跌的K线图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两种典型的图形:(图略)
上涨三阶段:起步拉升段-----平台区-----二次拉升段
下跌三阶段:起步下跌段-----平台区-----二次杀跌段

不妨将这两种图形称为股市涨跌的“三阶段特征”。
以上两图中平台区的出现可以简单解释为:在股价上涨时,经过一轮拉升,出现获利回吐,多空双方力量相当,经过一段时间消化了获利盘后,多方再度占优,市场惯性力量将股价再度推高;下跌时则与此相反,股市呈现出“杀跌——抄底盘进入使多空胶着——再杀跌”这样的三阶段。
在较长期的上涨或下跌过程中,往往存在多个平台区,较长的平台之间存在较短的次级平台。下一个平台往往在离开上一个平台一段距离,RSI显示超买或超卖的情况下才会形成,研究这种现象对股票买卖很具有实用价值。比如,可以预测底部或顶部是否接近形成;在下跌平台的边缘或下穿平台不久不要买股票;等等。由于个股K线图比指数K线图复杂得多,在此不作深入讨论。
存在二次拉升段或者二次杀跌段反映了市场存在一种惯性力量,这种力量推动原有的运行趋势,直到消耗殆尽,市场才转而向相反方向运动。
平台的时间跨度,短则几天,长达数年。不同时间跨度的平台对后市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来说,平台越长,积蓄的力量越大,对后市的影响也越大。今年四月以来的下跌中,在指数日K线上先是出现钩式反弹平台,接着下方出现M型平台,说明市场接盘力量增强,再向下承接力量必然更强。
大型的平台底部往往比较平,小型平台比较不规则。
实际上平台的形态是很复杂的,下面用简图列出一些常见的平台形态。

(图略)

十四年股市总体走势分析
历史上各种与股市有关的讯息都已经反映在K线图上,研究历史K线图,是把握大势的有效手段。在此,笔者将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的月K线图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分析中长线走势。另外,日、周、60天、120天以及年K线图也很重要,可以互相对比印证。
打开上证综指月K线图观察,十四年来的总体走势,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两轮涨升,两轮暴跌,三个平台。
第一轮涨升始于90年12月的95点,终于93年2月的1558点。
此阶段股指先是缓缓爬升,连收阳线,后于92年5月突然加速暴涨,收出一根带长上影的巨型阳线,最高见1429点,完成起步拉升段。在高位盘桓一个月后,连收四根长阴线,吞没了5月的巨阳。此次调整可以看作是此轮涨升的回抽式平台,由于起步拉升段的暴涨,致使回调幅度很大,平台严重变形。股指在92年11月见386低点后重拾升势,连收四阳,最高见1558点,见顶时收出一根带长上影的阳线,此二次拉升段在日K线上表现出较明显的“拉升——平台——再拉升”的三阶段特征。
第一轮暴跌始于93年2月的1558点,终于94年7月的326点。
此阶段市场先出现急剧获利回吐,收出一根长阴,后被买盘惯性推高,以一根长阳收复长阴,但随即被汹涌的卖盘打回原形,再收长阴。随后的九个月股指在850点上下震荡,走出一个下倾式平台,最后连收五阴,于325点见底。此时六个月RSI值首次跌破20。
第一个平台始于94年7月的325点,终于96年1月的512点。
此阶段先是出现连续两个月的井喷式报复性反弹,其中第二个月收出一根长上影的倒丁字阳线,此次反弹在日K线上同样表现出明显的“三阶段特征”。由于反弹历时较短,所以将它归入第一个平台。在随后的盘整中走出了类似W形的底部平台,直到96年初开始了第二轮波澜壮阔的涨升。
第二轮涨升始于96年1月的512点,终于2001年6月的2245点。历时5年半。
此阶段的起步拉升段始于96年1月的512点,终于97年6月的1510点。股指首先稳步攀升,加速上升至1429点后,由于政策性降温出现一个变形的回抽式次级平台,随后股市仍然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加速向上,于97年5月创出新高1558点后结束拉升。此时6个月RSI值突破80。随后出现调整。
此阶段的二次拉升段始于99年5月19日的1047点,终于2001年六月的2245点。著名的5.19井喷式行情历时一个多月,其间在日K线上也出现了短短五天的小平台。井喷在1756点见顶后,开始了为时六个月的回调,这可以看作是回抽式次级平台。低见1341点后重新反复拉升,于2001年6月到达顶部2245点。此次构筑顶部与以往不同,不是加速见顶,而是缓慢地反复拉升打压,走出类似W形的顶部,最后阳线逐渐减少,阴线逐渐增多,完成阴阳转化。这与拉升主力科网股提前见顶回调,三线股接棒反复拉升有关。6个月RSI值也已经提前见顶,在最高点出现了背离特征。
第二个平台始于97年6月1510点,终于99年5月1047点。它实际上是第二轮涨升的平台区,由于历时较长,拿出来单独予以描述。它是一个围绕1200点上下震荡的对称的W形平台。
第二轮暴跌始于2001年6月的2245点,在2003年1月低见1311点,完成一个下跌段。回调开始时,股指急剧下挫,连收阴线,空头能量之大,为前几年所罕见,这与前几年涨升所积聚的巨大获利盘有关。下跌期间在1600点附近产生一个反弹式次级平台。6个月RSI值在此期间历史上第二次下穿20。
第三个平台始于2003年1月的1311点,目前仍然运行在1300点上方的这个平台区上,后市去向未明。如果有效跌穿1300点平台底部,可能进入较长的二次下跌段;如果掉头向上,则可能演变为一个更长期的上升平台。如果从我国经济发展和政策取向来看,第二种可能性应该更大。
深成指的走势在某些阶段与沪综指有较大的差异。比如,在第二轮涨升的起步拉升段,以香港97回归为背景的深市A股明显强于沪市A股;而在以科网股为龙头的二次拉升段,由于前期涨升过猛,回调较深,深成指表现得仅仅象一轮反弹行情。但是深成指在历史上仍然表现出许多与沪综指相同的特征。
以上是对上证综指十四年月K线图的大体描述。从中可以发现,在指数的中长期涨跌中,几乎每一次都表现出“三阶段特征”。虽然某些特征有所变形,但是仍然能够划分出来。笔者不敢断言这是永恒的规律,但是今后必定还会常常见到它们的影子。这种走势特征为我们从宏观上预测股市走势提供了一种思考的脉络。今年四月以来的下跌跌势迅猛,具有运行二次下跌段的特征,由于近年上市的宝钢,石化等蓝筹前期的拉升和近期的抗跌,才没有下穿1300点。
深证综指由于没有大盘蓝筹的支撑,实际上已完成一个下倾式平台,走出二次下跌段,而且跌幅尚未完成。目前处于历史上第二个下跌周期的末段。
可见,认清股市运行的周期和阶段,对回避风险,抓住机会是很重要的。
相对强弱指数RSI在中长期K线图中对见顶和见底的指示作用相当明显,是判断股市走势的实用工具。上证综指近年数次下探1300点,周K线RSI都给出了明显的探底信号。目前周K线RSI又出现超跌,短期反弹可期。
在见顶和见底时,K线表现出某些特征,比如:长上影、长下影、长阳、长阴,或者阴阳线数量的转化等,可以为我们的预测提供参考,看看十年来的周K线,探底时多数都出现长阴线。
平台的出现以及它们显示的形态特征给我们判断股市运行阶段和决定股票买卖时机带来了很好的启示。
当然,光凭图形来判断股市走势是不够的,K线图的走向不是无源之水,它与历史事件紧密相连。回顾K线图的各个阶段,无不留下历史事件的印记。政治、经济、自然变迁等因素深刻地影响着股市的运行。可以说,K线图是历史事件与股市本身运行规律完美结合的产物,对股市的预测离不开对历史事件的预测。 不久的将来人民币的汇率变动和可自由兑换现在已经在影响股价变动,与外界接轨是必然的。
十四年来,A股市场由齐涨共跌的单一股群运动的原始阶段,发展成为彼此呼应的多股群运动的成熟阶段,相应地股市的走势也产生了一些变化。但是许多“古老的节奏”和“古老的运动”从股市诞生起就保留了下来。
股群运动有其历史背景,某些股群受历史事件的影响产生股价波动,又以比价关系拉动其它股群的运动,从而带动股指的变化,这是股票市场运动的主要形式。目前三板市场的股价定位对主板市场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已成为影响主板涨跌的主要因素之一。
将来的上涨和下跌周期是否仍然出现这种简单的"拉升--平台--再拉升"及"下跌--平台---再下跌"的特征,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