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09年度改变世界的十大事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17:15:34
                奥巴马在竞选美国总统时,喊出了响亮的口号:改变。回顾2009年,在全球经济危机的阴霾中,“改变”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主题。我们梳理了以下十件事,它们对国际政治、各国经济、地区和平、人类科技甚至地球的未来,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记录下这些重要事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观察一年来整个世界的脚步,同时审视未来的方向。

  俄乌“斗气”(1月1日)

  新年第一天,由于俄乌在2009年天然气供应价格、过境费用和以前债务偿还等问题上未能达成协议,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切断了对乌天然气供应。7日,由于乌克兰私自截留输往欧洲的天然气,俄罗斯完全停止经乌克兰向欧盟供气。俄乌天然气争端使欧洲18国的老百姓在多年未见的寒冬中瑟瑟发抖。虽然后来问题得到了解决,两国目前看来也不会在第二个冬天接着“斗气”,但欧洲由此开始反思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是否过重,并认真考虑新的能源来源。

  奥巴马上任(1月20日)

  2009年1月20日,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贝拉克.奥巴马正式上任。他的就任,成了笼罩着经济危机阴霾的2009年中最耀眼的第一缕阳光。这位打着“改变”口号上台的总统,雄心勃勃地推出了787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推行庞大的医改计划,将海外主战场从伊拉克转移到阿富汗,改善和亚洲国家、俄罗斯及中东国家的关系……这些极大改善了美国的海外形象,更使他获得了今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肯定。但是,雄心归雄心,阴霾不散的经济危机、艰难前行的医改使他的国内声望一再下跌,和中东国家、俄罗斯的关系似乎也没有大的进步。上任还不到一年,奥巴马要面对的考验还很多。

  美俄撞星(2月11日)

  2月11日,两颗分属美国和俄罗斯的通讯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相撞。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撞星”事件。我们突然发现,以往浩瀚无垠的太空变得“拥挤”了。这两颗卫星相撞的影响可能会持续几十年,专家们甚至早就预见到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现在,人们更多的是思考如何防止日益拥挤的太空不会再出现“撞星”事故,毕竟,这种代价实在高昂。还好,这两颗卫星不算太重要,“惊吓”过后,美国的太空政策可能因此受到影响,而欧洲航天局已计划创建网络监控太空碎片和小行星。

  甲型H1N1流感肆虐全球(4月13日起)

  4月13日起,一种绝大多数人闻所未闻的流感开始在墨西哥传播开来,首都墨西哥城一度成为人烟稀少的“死城”。这种最初叫“猪流感”的病迅速在北美、南美、欧洲、亚洲先后传播开来。后来,它的名字被更正为“甲型H1N1流感”——甲流。随着天气转冷,到11月,全球因其而死的人已近8000,病毒甚至出现了变种。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它可能感染全球80%的人口。甲流,这个2009年全球最热门的词汇,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世人对健康的珍视;它在全球的蔓延,也使得各国的疾病防治机制前所未有的协动起来。

  朝鲜退出六方会谈(4月14日)

  2009年是朝鲜半岛纷争不断的一年。4月5日,朝鲜宣布成功利用火箭将“光明星2号”卫星送入太空轨道,立刻一石激起千层浪。西方和日韩一直声称,朝鲜此举是为试验远程导弹技术,而朝鲜坚称是和平利用太空。联合国安理会4月13日对朝鲜的发射行为表示“谴责”。终于,4月14日,朝鲜宣布退出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并于5月25日再次进行核试验。半岛局势从此再陷僵局。此后,虽然有克林顿访朝、金大中去世打开朝韩对话大门,但朝鲜至今仍然要求要和美国单独对话,作为重返六方会谈的条件。1

  日本政局世纪轮替(9月16日)

  9月16日,执掌日本政坛半个世纪的自民党终于告别日本政治舞台中央,新首相鸠山由纪夫为首的民主党上台。和奥巴马上台一样,鸠山就任也是日本人多年来对经济乏力、世袭政治等现状不满的结果。果然,这位新首相一上台,就抛弃了日本最著名的“脱亚入欧”政策,喊出了重视亚洲的口号,提出了东亚共同体的建议。这把日本的头号盟友美国惊出了一身冷汗,日本新政府在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问题上的态度,更让美方不爽。多年的忠诚小弟要反?美国当然不答应。

  完全非拉丁语网址将出现(10月30日)

  10月30日,全球互联网管理机构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公司(ICANN)批准,国际互联网可使用中文、阿拉伯文和韩文等非拉丁字母文字注册域名。据悉,新域名可于明年初开始使用,当中又以中文及阿拉伯语的域名需求量最大。目前,在全球16亿网民中,有超过一半人的母语不是英语,让他们摆脱仅限于拉丁字母的网址的束缚,将大大有助于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和利用,可谓意义重大。这是ICANN的一小步,却是使用非拉丁文字的半个人类的一大步。

  欧盟一体化成型(11月3日)

  11月3日,捷克批准了《里斯本条约》,欧盟一体化终于扫清了最后障碍。经过八年漫长等待和争吵,欧盟得以开启一个新时代。12月1日,《里斯本条约》正式生效。该条约改革了欧盟决策程序,减少使用一票否决权的决策领域,增加了欧盟决策效率。在生效之前,欧盟还选出了“总统”和“外长”,尽量使欧盟用同一个声音说话。有评论说,通过“内外兼修”,欧盟希望加速推进一体化进程,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影响力。面对这个全球力量不断变化的时代,欧洲人选择了站到一起。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召开(12月7日)
  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哥本哈根拉开帷幕。192个国家、110国元首同意出席、1.5万人参加,说明了各国对会议的重视。目前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约为470亿吨的二氧化碳当量,如果不采取任何行动,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达550亿吨以上。为保证全球气温的上升能有50%的概率不超过2℃,2020年全球的碳排放当量不能超过440亿吨;而即使按照世界各国过去几个月的减排计划推算,2020年的碳排放约为460亿吨。因此,这次大会能为拯救这颗星球做些什么,无疑是21世纪第一个十年即将过去时的全球视线中心。

  世界经济秩序重建(2009年)

  从2008年开始刮起的金融危机使全球深陷衰退之苦。4月的G20峰会上,经济刺激更是绝对的焦点话题。增加支出、宽松货币政策、降息、加大基建投资……经济危机除了促使各国纷纷推出刺激政策,更引发了一场全球经济秩序的重建: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开始走上前台:中国被视作全球复苏的领军者之一,G20取代G8成为全球议事中心,金砖四国首次召开峰会广受瞩目,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份额将得到提高……危机过后,老牌发达国家开始明白,他们必须学会正视往日不起眼的“小伙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