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须学习怎样干预经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3:09:24
经济干预政策主要有宏观调控,微观的监管法规,和推动升级转型及结构调整等几大类。目前香港最急切需要能力也最弱者,便是在转型及结构调整方面的干预。近期香港再次出现关于不干预政策的争论。这本是多年争论不休的话题,但到今天,由于周边竞争日烈和本港转型步伐迟缓的矛盾日深,调整不干预政策的需要更为迫切,故目前的争论有更大的现实意义。不少港人反对干预笔者曾指出不干预的教条化,已成了香港经济转型不顺的根源(见本版9月22日文)。另一方面,本港仍有大批反对改变政策的人,毕竟不干预已成为本港经济管理文化的主要传统,要改变「祖宗」法制确实不易。但对于反对的论点仍须认真讨论,以便强化对干预的必要性的认知。对干预的批评主要有两点:(一)政府不会选优胜者(pick winner),这是市场的专长。其实这是简单化的看法,干预最根本的目标并非去选优胜者,许多时只是扶持企业,有时是支持市场选出的优胜者,还有时是开拓连市场也不懂的新领域。总之,恰当的干预是市场的补充,不会与市场争选优胜者。(二)利益输送。所有政府或市场的行为都会有利益输送,社会若觉得市场的利益分配不公,便要由政府进行再分配。支持发展的干预,也由产生利益输送来起到引导投资的作用,这对长远发展有利,故可接受。最大的问题是要防止官员假公济私任意干预,但这是行政体制的问题,要由强化政策的公开性、透明度及监管机制等来处理。在权力缺乏制衡的体制这类问题比较严重,但香港在这方面相对周边地区还是较优胜的。至于所谓会引致为竞选而干预的指责,则是错打目标,问题不在干预上而在议会民主或普选制度上。所有实行此类体制的地区,理性的经济决策都会受政治因素扭曲。政府干预并非必错许多反对干预者还举出数码港及迪士尼两个事例作为依据,指政府干预必招失败云。显然,这观点有许多推理上的缺陷,如:(一)这些项目表现或未如理想,但是否经已失败或毫无好处?(二)港府在两个项目中均只是配角,经营都由私人企业(包括世界级的迪士尼公司)负责,所以如真是失败,将是市场行为问题而非干预问题。(三)即使是干预失败也可能只是干预之法不当,特别是港府多年奉行不干预政策,对干预并非内行,所以起步时犯错殊不稀奇。较具体地看,迪园乃金融风暴后政府为救经济衰落之结果,对这类项目本无参与之必要。数码港亦非合适的支持科技发展模式。(四)更根本的是,政府无理由不可选错项目。市场上每天都有犯错者,赔本关门的企业无日无之。政府投入的项目多属风险较高者,故失败率较高并不稀奇。最重要的是决策过程要公开并通过科学论证,而非做政治决策。此外,还要看到政府干预的成绩,不能只谈失败。批评干预者固无坚实理据,但亦提醒人们干预并非易为,会有一个学习过程,让决策者能分清何时要干预及如何干预。经济干预政策主要有宏观调控,微观的监管法规,和推动升级转型及结构调整等几大类,涉及多方面的经济理论及实践经验。目前香港最急切需要能力也最弱者,便是在转型及结构调整方面的干预。这包括总体的战略规划,对外经贸关系策略(对香港的高度开放经济来说这尤其关键),新兴产业特别是高科技、创意产业的开发,和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等。经济政策不平衡多目前香港经济政策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几个不平衡上:(一)具体措施多而战略规划少,故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例如对航运物流发展,只顾及一些减轻成本的小节,却未认真考虑长远的战略取向。(二)对推动发展著重一般的经营环境改善,而欠缺专门性产业政策。这样便每因欠针对性而令政策无的放矢,浪费资源。例如投巨资搞优质教育培养人才,但若未能与产业发展配套,则易引致人才供求错配。(三)著重现有活动而忽略开拓新领域。如近日召开的经济高峰会,便只著重航运、金融及商贸等传统支柱行业,力图保住三大中心,对于拓展高科技产业等新领域却只是轻轻带过。(四)对外关系中偏重与内地融合而忽略保持及扩展国际联系。(五)在建立国际关系时只重一般性的交流联系,而缺乏有深度及针对性的发展。特别是过重于参与世贸等多边组织,而忽略与个别地区、区域组织(如东盟等)及国家建立更紧密关系。显然,要实现重大政策转变并非容易,更非朝夕可达。过程中要经历思想转换、路线探索、措施试验、新机制创建、施行新政的人才培养及经验累积等方面,何况香港由不干预走向更积极干预,许多时要由零做起。董建华上任初期曾意图改变不干预做法,但终因社会支持不足及未得其法而虎头蛇尾,不了了之,令政策转轨至今仍未真正起步。政策转轨要有坚决领导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是一次重大政策转轨,其成功经验值得香港借监。主要者有:(一)要有像邓小平「总设计师」般的坚决领导。董建华有心无力,今后需要一位深信有转轨必要及能对此坚持推动的特首。(二)要有大批智囊从多角度来研究制订转轨的方向及方案,并按现实情况不断修正。内地有多个官方或半官方智囊可提供此种服务,而香港还待建立官方机构和凝聚民间力量。(三)要培育施行新政能力。内地为推行改革实行了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新的市场管理架构,并培养能监管市场的公务员。在这方面香港曾经提供不少帮助。香港走向强化干预,免不了要经历相似的转变,或许内地可反过来提供帮助。内地改革经历二十年而初见成效,或许香港也需要相同的时间。香港大部分人对干预的难度估计不足,以为只要想做便可,而忽略了学习曲线。这也难怪,多年生活在不干预下,自不会清楚干预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