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8:40:10
 蒋经国简介 蒋经国,浙江奉化人,蒋介石长子。出生于在辛亥革命爆发的1911年。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10月赴苏联莫斯科入中山大学。 1935年3月与苏联女工芬娜(后由蒋介石改名为蒋方良)结婚。1937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的帮助下,携眷回国。1949年5月蒋经国去台湾,1972年任“行政院”院长。1975年4月,蒋介石去世后,蒋经国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1978年3月,当选为第六任“总统”,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因病在台北去世,终年78年岁,遗体安葬于桃园大溪镇。蒋经国去世的当日晚上8点,台湾“副总统”李登辉继任“总统”。1月14日,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中央,表示哀悼。 职业生涯 1925年10月,蒋经国赴苏联留学,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公开反共反苏,使17岁的蒋经国被贬到西伯利亚当列兵。“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蒋经国发表声明,声讨蒋介石背叛革命。1928年秋天,他又回到莫斯科,在列宁格勒托玛卡红军军校学习。1935年,蒋经国在苏联与矿场女工芬娜结合,芬娜后来改名叫蒋方良。1936年1月,蒋经国在苏联《真理报》发表谴责蒋介石的公开信。第二年,在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他被获准回国。从1925年10月留学,到1937年回国,蒋经国在苏联一共生活了12个年头。 回国以后,蒋介石先安排他在奉化溪口故乡,读《孟子》、《曾文正公(曾国藩)家书》这类的古书,叫他“补课”和“洗脑筋”,还叫他阅读《总理全集》和《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这类的书。  上海沦陷以后,蒋经国先在南昌做些一般的工作,1938年,被任命为赣县县长。1939年以后,他曾经历任江西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区保安司令、防空司令、防护团长、三民主义青年团江西支团部主任、江西省政府委员等职,但一直未取得什么成绩。1944年1月,蒋经国担任了三青团中央干部学校教育长,并在这年10月参与了其父蒋介石发起的10万青年从军运动,任青年军总政治部主任。1945年春天,蒋经国跟随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行政院长宋子文赴苏联谈判,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经国被任命为东北行营外交特派员。此后,他一直控制“三青团”,成为国民党一个派系的首脑,是他父亲的得力助手。1949年1月,蒋介石宣告“下野”以后,蒋经国陪着父亲退居溪口,后来在成都登机飞往台湾。1949年初,奉父命转运大陆黄金、外汇至台湾。不久,随父隐退,参与撤台和国民党的运筹决策,乘此撤出派系主力。退台后,任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进入中枢决策机构。受命整合情治系统,历任“政治行动委员会委“、“总统府机要室资料组主任“等职。1952年,组建“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担任主任。自1952年至1978年,为历届国民党中常委。1954年,任“国防会议“副秘书长,参与防务、外交决策。1956年,任“退除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主任,安置10余万老兵生计。1958年入阁,任“政务委员“。1960年晋升陆军二级上将。1964年起,历任“国防部“副部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1972年出任“行政院长“。1975年蒋介石去世。继任国民党主席。1978年5月20日,蒋经国就任台湾第六任“总统”,直至去世。1988年1月13日,因心脏病逝世,遗体安葬于桃园大溪镇。 主政台湾 推动经济发展 蒋经国主政台湾时期,台湾经济发展迅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并使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推动政治民主 蒋介石逝世后,台湾社会由追求经济的富裕,转向追求政治的民主。这段期间发生的中坜事件(1977年)及美丽岛事件(1979年),反映此股趋势的隐隐胎动。根据相关文献的记载,面对来自海峡对岸、国际局势和岛内本土化潮流的压力,蒋经国很早就意识到,只有持续发展经济、落实政治民主,建立更开放的社会,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才得以继续维持。20世纪80年代,蒋经国加速民主改革的年代,从解除戒严、开放党禁及报禁、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到国会改革。 蒋经国开始思考解严以及国会改革问题萌芽较早,据称曾交待马英九研究“戒严”(martial law)的意义,以及国际社会对台湾戒严的观感。1987年10月7日下午,蒋经国在总统府接见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行人葛兰姆(Mrs. Katherine Graham),正式告知对方“中华民国将解除戒严、开放组党”,台湾的“民主改革”踏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此後,《动员勘乱时期国家安全法》、《动员勘乱时期集会游行法》与《动员勘乱时期人民团体法》的草拟工作,曾遭遇党内质疑大幅度开放自由权利是否合宜的声浪。蒋经国之回应是,“解严后当然应该更宽,不能更严,否则就是换汤不换药。”国民党必须持续改革的基调因此确定。 1987年7月15日,《国家安全法》开始施行,同日台湾与澎湖地区正式解除实施了三十八年的戒严(金门与马祖则在数年後解除战地政务。蒋经国“法统在法不在人”的决定,确定了台湾朝向民主改革不可逆转的方向。随後又解除实施了三十多年的报禁。 身后评价 下列所述的正面评价在不同人物的立场及当时的时代背景上有其差异存在,故不能以一贯之,且认知上也有分歧产生。 
推动基础建设及政策,譬如十大建设。
创设中国青年救国团,灌输青年爱国观念,给予青年户外活动参与社交的空间,培养团队精神与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推动团康舒解苦闷。
放弃早期采取的三不政策。开放大陆探亲,中断近40年的隔阂。
解除戒严令,解除报禁、党禁。
开始启用台湾本省籍官员(如林洋港、谢东闵、邱创焕、李登辉)等,使国民党逐渐本土化。
开始任用大批专业技术官僚主政(如李国鼎、孙运璇、俞国华等人)
让台湾取得令人瞩目的经济成长,使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关心民众的生活及走访台湾各乡镇,成为台湾政治人物下乡的始祖。以下乡走访与亲民的活动,用拉近与民众的距离。同时也开始注重偏乡建设,落实水电及基础医疗卫生建设,减少城乡差距。
担任行政院长任内,为了改革传统上铺张餐饮的习惯,以政令宣导时告知大众:台湾人每年可以吃掉一条高速公路(意指餐饮开销的费用可挪来建设一条高速公路),同时提倡‘梅花餐’(指每餐五菜一汤,五菜指梅花的五片花瓣,汤则位在花蕊位置,使餐饮阔奢的消费得以减少)。
推动航太科技:设立航发中心,为日后研发AT-3自强号高级教练/轻攻击机、经国号战机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