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平民学校”是“高校公民”的社会责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9:56:51
53名在北京大学后勤系统务工的外来人员,走进北大课堂,免费接受他们进入打工生涯的第一次职业培训。这种名为“平民学校”的农民工培训模式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创立,老师均为北大校内外老师和在校研究生,义务授课。据悉,北京大学3000多名外来打工人员将以轮流循环的方式免费进入平民学校学习。平民学校有关负责人表示,暂时不接收北大以外的外来务工人员。(9月24日《新京报》)
“北大又有点像北大了”——看完“平民学校”的报道,一个声音在我心底说道。尽管这看上去很有点像“后勤员工培训”,惠及的只是“自己人”,但我更愿意将“感动”员工看成是“感动”社会的开始,满满的善意正从小范围向全社会流淌。
想起来去年34名中国农业大学学生集体为农民编写科普丛书的事。我认为他们放大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内涵:个人知识不仅改变个人命运也改变他人命运,个体知识改变整体命运。
其实,在莘莘学子中,不乏类似勇担“今日之责任”的志愿者,他们缺少的只是一个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以知识反哺社会的途径和机会。而高校举办的“平民学校”为此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模式。
“平民学校”之于大学生志愿者,是一个社会责任感的发酵池和实践地,而这是当代知识青年所不可或缺的。“平民学校”弥合的不仅是精英与平民的知识缝隙,更是在增强社会的亲近感和整体的凝聚力。因此,达到一定知识层次的大学生都有必要像交毕业论文一样到“平民学校”去任教,高校应该安排这样的学分。
“平民学校”之于高校,则是“高校公民”的一种社会责任。那就是:正如纳税人有义务用纳税造福社会,高校作为社会的公民,也应该承担起对社会各方的责任和义务,用自己拥有的知识资源向社会“纳税”以造福社会。这个意义上,每所高校都应该办一所免费的“平民学校”。
我们都说企业应该争当合格的“企业公民”,同样的道理,高校也应该争当合格的“高校公民”。因为人们对高校的期望,不仅仅是“逛商场买衣服”式的收费教育功能,人们更希望高校能有效地承担起推动社会进步、扶助社会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与正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上的责任和义务。
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不仅是“发展中国家逾越日益扩大的知识、技术、教育和发展鸿沟的必备桥梁”(教育部长周济语),也是个人逾越日益扩大的知识鸿沟以及由知识鸿沟衍生出的财富鸿沟与地位鸿沟的必备桥梁。
在全民教育目标得以实现之前,大学有责任履行好自己的“高校公民”责任,践行被放大的“知识改变命运”的责任担当,为日益扩大的个体知识鸿沟搭建虽简易而有效的知识桥梁——平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