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部分基本线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1:41:46

洮河人收藏
普通高中历史学科中国古代史部分,叙述自100多万年前至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的历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内容十分丰富。就其基本线索而言,又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又为经济基础服务,给予经济发展以巨大影响。我国的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还没有出现剥削,因而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生产关系的基础,共同生产、共同消费的社会。随着劳动、生活经验的积累,远古的社会组织脱离了原始群居的乱婚状态,婚姻关系开始区分长幼辈份,进入血缘家庭。氏族制度随之出现。那时候,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由民主推选产生,这就是禅让制。随着王权的形成,到禹时,废除了民主推选的形式,首领的职位由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意味着原来代表氏族成员意志的、自由调理本身事务的部落组织,转化为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进行统治的国家机器了。
奴隶社会是以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占有生产劳动者奴隶为生产关系基础的社会。公元前2070年建立的夏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商朝是比较发达的奴隶社会。西周时候,奴隶制国家机器得到强化。西周实行分封制,这对于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和华夏族的形成有重要意义。分封制体现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西周统治者为牢固保持政治上层层相属的等级关系,实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一点在商朝后期即已确立。西周末年发生的“国人暴动”,动摇了奴隶制的基础。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结束。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逐渐解体、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时期。周平王东迁洛邑,实力不及一个大的诸侯国,从此失去了控制诸侯国的能力,于是出现了大国争霸的形势。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以及各国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最终瓦解了奴隶制,促进了封建制的形成。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在世界历史上,我国是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之一。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战国七雄互相角逐兼并的结果,出现了秦的统一。秦朝的建立,结束了诸侯林立的局面,开创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统治。这一政治形式,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秦始皇以秦国原有制度为依据,整齐划一全国的各项制度,如郡县制和度量衡制度等,对于巩固与发展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前206年,秦朝灭亡。四年之后,西汉建立。到西汉中期,逐渐确立起来的封建制度,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出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汉武帝加强法治和削弱封国势力,有利于专制皇权的巩固。
东汉是西汉政权的延续和发展。在光武、明、章时期,政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和帝以后,封建政治日趋衰落,外戚宦官专权。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东汉名存实亡。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分裂割据的时代,其中除西晋的短期统一外,分裂达四个世纪之久。但就总体而言,这一时期承接了秦汉以来的趋势,并不断发展演化,为隋唐时期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它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两大鼎盛时期之间的过渡阶段。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选拔官吏的重要制度,对举荐人才,起过一定作用;但后来却造成士族垄断政局的现象。西晋统治者分封宗室,诸王权力很大。西晋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演变为全面内战。自西晋时期确立的门阀(士族)统治,至东晋盛极一时,一直持续到南朝前期,此后士族势力逐渐衰弱,庶姓寒士政治地位提高。
隋唐是封建社会繁荣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隋朝统治者采取强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确立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效能;改革地方机构,把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建立科举制度,扩大地主阶级政权的基础;改革西魏以来的府兵制,寓兵于农,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唐朝沿用隋的三省六部制而又有所发展,最重要的是增加宰相名额和设立政事堂。这反映了中央集权封建国家中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而当时解决矛盾的办法,总是有利于加强皇帝的权力。唐高宗时制定的封建法典《唐律》,对中国及亚洲国家都发生重大影响。唐朝继续实行府兵制和科举制。“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繁荣昌盛时期。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盛而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和唐末农民战争加速了唐朝统治的瓦解。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时期。中原地区封建生产方式的发展和边疆地区封建化过程的完成,是中国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标志。五代十国是唐朝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发展。北宋在完成统一的同时,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由于北宋统治者推行守内虚外的政策,导致了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北宋中期,为挽救社会危机,富国强兵,王安石实行变法。变法取得一定成效,但最终遭到失败。
辽金政治制度各具特色。辽太宗耶律德光时,推行“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政策。金政权实行兵民合一制度,其统治力量大大加强。
元朝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后来发展成为行政区的名称,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今天省区的规模。元朝时候,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与台湾。元朝的重新统一,加强了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发展。与此同时,封建制度也逐渐走向衰落。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个重要王朝。明初的专制主义政权进行了全面的强化。皇权至高无上,具有绝对权威,成为明朝政治制度的特色。朱元璋罢中书省,分相权于六部,宰相制度从此废除。明朝的军队,在中央由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共同管理,二者互相制约,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明统治者建立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等特务机构,以加强对官吏和人民的监视和统治。地方政府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三司”互不统属,有利于中央集权。明中叶以后,官僚地主与皇族、宦官相勾结,形成最腐朽的大地主集团。皇帝奢侈淫乐,不理朝政,大权旁落宦官之手。此后又出现激烈的党争,从而国力日削,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清朝是由满族贵族建立的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专制主义封建王朝。军机处的设立,使朝政大计,完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理藩院的设置,空前地增强了中央对边疆各民族的管辖。康、雍、乾时期,清政府有效地战胜了各族上层反动分子的分裂叛乱活动,抗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武装侵略,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独立,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我国的疆域得以最后确定。
在中国古代的各个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不同的特点。
原始社会时期,中国对世界文明已有所贡献。在半坡遗址中发现了窖藏和瓮藏的粟,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以生产水稻为主,中国又是人工培育水稻的发源地。那时的手工业也有了重大的进步,能生产黑陶、白陶和红陶。冶钢业开始出现。
夏商周三代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史书记载,禹时已经以钢作兵器,并铸有九鼎。商代的青铜工艺达到很高水平,司母戊鼎是商代青铜器中的典型文物。西周时候,青铜器更加注重实用性,礼器、食器、兵器等增多;器形由华丽厚重趋向简易轻巧,铭文增多。
商代的农业生产形式是井田制,即商代的土地制度是以商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的土地国有制。奴隶们被迫进行集体耕作。井田的收获全部归奴隶主所有。
春秋时期,铁制工具日益广泛地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私有土地的合法性,加速了井田制的解体。私营商业开始出现,商人更加活跃,金属铸币在商业活动中开始流通。
战国时期,大型水利工程兴建起来,著名的有都江堰和郑国渠。农业技术有了进步,粮食亩产量有了提高。随着铸铁技术的提高,铁兵器逐渐增多。煮盐业、漆器制造业、纺织业等都有所发展,显示出封建制度下社会经济空前繁荣的景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经济实力大为增强,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秦灭亡后,西汉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封建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赵过总结农民的生产经验,发明代田法。关中地区修建了六辅渠、白渠,扩大了农业灌溉的面积。汉武帝把冶铁业收归国营,增加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汉代的丝织业发达,产品远销中亚和欧洲,“丝绸之路”闻名于世。东汉时,杜诗发明的“水排”是冶铁技术上的重大成就。城市中商贾云集。多种形式的集市贸易更加活跃。东汉末年,曹魏实行屯田制度,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三国时期,魏国马钧发明“翻车”,提高了灌溉效率。蜀国的“蜀锦”生产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吴国有发达的造船业。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屡遭战乱,江南地区相对安定,社会经济日益发展,逐渐成为我国另一个经济重心。
隋唐时期,封建经济得到高度发展。隋朝的大运河,对促进南北各地经济交流起了积极作用。长安和洛阳是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珍奇山积,繁华无比。仓府丰盈,为后来史家所称羡。唐朝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恢复社会经济。灌溉工具有较大改进,创制了筒车。农具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发明了曲辕犁。唐朝的丝织品制作技术已相当成熟,产品种类繁多,质地精美。制瓷业生产的青瓷和白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制陶技术的成就以唐三彩为代表。金银器的制作也十分精美。长安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同时又是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那时,中外经济交流频繁,唐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两税法的实行,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内部经济发展的新情况,为以后历代税制开了先河。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北宋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在全国范围内调剂农作物品种。从国外引进的水稻良种“占城稻”不仅在长江流域推广,而且也传到北方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发展,除桑麻外,茶树的栽培十分普遍;棉花的种植盛行于福建、广东一带。北宋著名的瓷窑很多,产品不仅精美,而且在品种、数量等方面都超过前代。此外,矿冶业和造船业也都达到很高水平。北宋的城市商业繁荣,城市中同行业的商人和手工业者组成行会。我国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时在四川出现,反映出商品货币关系的日益发展。海外贸易也很兴盛。南宋时,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富庶的经济区。丝织业的规模相当可观,内部分工较细。制瓷业产量骤增,产品销售全国以至海外。“会子”成为通用的货币。泉州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辽、夏、金统治的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经济进一步开发。
元朝统治者重视农业、手工业生产。棉花已经普遍种植。在手工业生产中,实行工匠制度,官局垄断生产技术和重要原料。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产品远销国外。黄道婆在棉纺织业方面作出巨大贡献。元政府实行专卖政策控制国内外贸易市场。大都和杭州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也是国际性大都会。
明朝时候,粮食产量增加。福建、广东、浙江一带有双季稻,在岭南有三季稻,还从国外引进高产作物玉米、甘薯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广东佛山、河北遵化等地出现规模较大的冶铁、炼钢业。制瓷技术进一步提高。丝织业和棉纺织业有突出成就。1581年,明朝在全国正式推行一条鞭法,它改变了以前赋与役平行征收的形式,使两者合一。这是中国封建社会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商品经济有显著增长,商业资本十分活跃。著名的商业资本集团有徽商与晋商。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一些地区稀疏出现,这是中国历史上产生的崭新的经济关系,给予当时社会的各方面以程度不同的影响。
清朝统治者实行更名田,又整顿赋役,推行“摊丁入亩”制度,废除了人头税,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匠籍和代役银的废除,手工业者和小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全国大城市增多,中小城市兴起;农村集市星罗棋布,数量超过明代。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有了缓慢的增长,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原始社会时期有彩陶、黑陶文化,图腾(原始宗教)文化和红铜文化等。其中,半坡出土的陶缽口缘上的二三十种刻划符号,据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萌芽。
相传早在夏
朝,就有了历法。商代通过天文观测推算历法。商代的甲骨文是基本成熟的文字,记载了许多商代国家重要的政治军事活动。雕塑艺术在商代已达到较高水平,有立体雕像与塑像。殷墟出土的石馨,音韵近于铜声,代表了商代乐器的最高水平。商周的青铜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思想家辈出,著名的有老子、孔子、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春秋末期齐国人孙武写的《孙子兵法》是闻名世界的古代兵书。科学技术这时也有很多成就: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甘石星经》以及对季节的测定等,反映出这一时期天文历法方面的成果。医学发展很快,扁鹊的四诊法很有名。鲁班是杰出的建筑师。文学创作成果很多,诗歌总集《诗经》和爱国诗人屈原的长诗《离骚》等是其代表。音乐也达到很高水平。
秦汉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巨大而深远。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材料发生伟大变革,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地动仪的发明比欧洲早1700多年。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对我国后世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哲学领域,东汉王充写出宣传唯物论思想的《论衡》一书。司马迁写的我国古代第一部通史《史记》成为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此外,文学、艺术、体育也有新的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不少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出现了著名的科学家祖冲之、贾思勰,唯物论思想家范缜,杰出的艺术家王羲之、顾恺之等。南朝的田园诗歌和北朝的民歌各具特色。佛教在南北方得到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隋唐时期,我国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在此基础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僧一行测量子午线的长度以及《唐本草》的颁布等成就,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哲学家柳宗元和刘禹锡著书宣传唯物主义思想。刘知几的《史通》和杜佑的《通典》代表了唐朝史学的最高成就。唐诗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容,具有完美的艺术形式。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代三位伟大的诗人。唐代散文有很高成就,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成就突出。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我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的水平。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和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对人类文明发展有重大影响。杰出的科学家沈括,在天文历法等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宋代兴起的书院对封建人才的培养起了显著作用。那时期,史学相当繁荣,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一部杰出的编年体通史。苏拭、辛弃疾、李清照是两宋词人的佼佼者。元朝科学家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数学、水利等方面造诣很深。他主持并参加了规模空前的天文测量,编制成比较科学的《授时历》。元朝时候,元曲取得很高成就。戏剧家关汉卿的优秀剧作鞭挞了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宋、辽、金的绘画和书法也有突出成就。
明清文化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趋衰落,导致了民主思想的产生。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顾炎武倡导学以致用,王夫之主张唯物论,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珍贵遗产。明朝时候,我国的科学技术依然走在世界的前列,出现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带有总结性的科学巨著。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以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等为代表,这些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