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的评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4:37:06
[转贴]《蜗居》写实中国
文章提交者:洗洗就睡吧 加帖在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这次海青、张嘉译塑造的“房奴泼女”和婚外恋高官绝对超越了他们以往的任何感情肥皂剧
资深媒体研究高朵 发自北京  最近这段时间在为生存苛活奔忙之余,思想上倒显得挺“崇高”,一直在忧国忧民地思索着:什么索马里硬汉劫中国商轮啦、奥巴马访华啦、侯哥成中华一猛男啦、读报马斌消失之迷啦、陈琳震憾一跳啦、雪后早高峰挣扎的众生相啦、被央视邱启明幸福代表啦、电价被87要上涨啦、矿难又来临啦,等等。对这些热点问题的思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所有中国屁民的生存处世之道,离普通屁民是既远又近,远的是在身边的生活状态中毕竟没那么多政客和明星\主持人,近的却是每每从这些精英的行为举止或言谈中流露出的内涵却和广大屁民日常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分外搭界!每当这思想上的灵光一现自恋般地打动俺的内心,就有一种要全力喷发的激情在酝酿着。尤其就在今早上班听到一个30岁的新来男同事为加盟团队而不惜从京城最东部所住的集体宿舍(房价便宜)赶至现在单位所在的最西部,上公交钻地铁最后还得“腿着”奔波而来之时,俺一下子想到了电视台正热播的《蜗居》,里面反映出来的真实而感伤的剧情,不正是当前和谐社会血淋淋的房奴们的生存现状吗!遗憾的是,如此写真果然上不了央视一套放映,和他们宣传的主旋律恐怕相距甚远,对你我三四十岁的社会中坚人士来说实在是顿觉失落,因为按照邱启明之类的主播所表达的“中国人民很有钱,很善于存着不花”的说法来看,《蜗居》纯粹就是无病呻吟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绝对是震撼的效果,已达到了文学理论中提到的“形象大于思想”这个高度,自然央视的精英主持人是不可能体恤这样的民情的,他们只是一个空壳罢了,所以那里谁消失谁离开谁被辞都是“正常”的,也不值得屁民担忧。而《蜗居》真的太写实了,要在过去说不定是一部继《春苗》之后的又一部被打倒再踩上千万只脚的经典“大毒草”啦!好在这个剧也打动了部分地方电视台的头头脑脑们,他们经不爱枕边人的敲打,只好假装理解并同意播映,毕竟是反映民生嘛,播就播吧,里面也没有太多的黑幕。但播出后,恐怕连编剧、导演和演员以及电视台的领导都想不到的是,《蜗牛》一经播出,不仅电视台火了,网上的议论之声更是波澜壮阔,甚至讨伐控诉声此起彼伏,普遍认为这是一部"血淋淋展现和谐社会的悲剧"!不过,这次是观众和网友们率先对号入座的,因为都是房奴,所以当他们看到和现实一模一样的电视剧在热映,自然备感亲切,纷纷拿自己和剧里的人物相比较,看谁活得更滋润,活得更苦闷。
本剧包含了当前现实社会里一切主流关键词:什么房奴、二奶、地产、公关、老板、官员、腐败、买房、豪车、别墅、小三、泼妇、物价、婚外恋、爱情、80后、工薪层、公积金、权钱交易、熟男熟女……,让观众亲自体验了惨烈的房奴生活。简单来说剧情就是,一对清贫的夫妻本来一直想靠自己的工资奖金来买上一套梦寐以求的大房子,以离开蜗居好几年的筒子宿舍楼。但看到市场上的房价一天天在涨,以两人有限的工资是根本买不起的,于是整天为小事开吵开骂互相挤兑,婚姻也屡屡亮起红灯,面临考验。而此时女主人公的妹妹海藻大学毕业后在一家房地产公司打工,因温柔漂亮遭遇了潜规则:性骚扰——倒不是她顶头上司房产老板,而是主管她公司的政府高官(有妇之夫)对这个小女生一见钟情,房产老板黑心眼当然多了,于是借花献佛从中穿针引线,由此展开了一场多角恋。最终的结果却是相当无言的也是无果的,唯一美得笑出声的只有那个女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妹妹和官员的“关系”从房产老板那里低价搞到了相当不错的大房子,妹妹看着姐姐、姐夫的“幸福”却在尴尬的微笑中含泪……
剧情故事和演员的功力真的不错,触动人心。俺看完了也是眼前一片模糊,甚至也同样爱恋海藻,想当那个高官,体验一把这份动人的“包小三”之爱。然而,当联想到很多青春的往事和现实的残酷,俺的心里反而充满了理性的光辉:爱情在房子面前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婚姻在金钱面前显得那么的脆弱心伤,而亲情在物质的诱惑面前又显得那么的无助孤单!生活在今天繁花似锦的高楼大厦面前,普通的屁屁人人都那么累,人人都那么假,人人都那么苦——只是为了住得更宽敞甘当房奴;而坐拥高位的官爷们人人都那么爽,人人都那么肥,人人都那么飒——却是为了活得更精彩甘愿出轨,看来就是活生生的和谐社会的根本特征!心灵已从单纯至复杂,思想已从干净变肮脏,感情已从专一到多变,人活着到底为了啥?从过去宣传上的唾弃“二奶小三”、不齿于婚外恋情,到今天的理解这都是“正常”的与时俱进,当只有一次的青春陷入轰轰烈烈的爱情漩涡,婚姻已不再是庄严的承诺,“小三”被贴上了时尚的标签,多角恋成了一种必然的潜规则,我们曾经渴望的爱情信仰哪里去了?父辈们留下的价值观、爱情观、道德观难道全是误导?
当女主公人的妹妹海藻直率地说出:“欠你钱,我拿肉来还”时,俺想到了是身边太多的“繁荣娼盛”,这已经是作为正常女人的必然选择了。尤其是海藻面对宋思明这样的比他的小男友小贝根本不具备的特质——金钱、权利、个人魅力,当然美貌的姑娘有权选择更好的“成功”男人了,小贝你再努力再有钱再有地位也N多年之后的事了,而对女人来说,TODAY才是最重要的承诺!俺很理解海藻这样悲哀却幸福的选择,但更明了宋思明这样的高官所思所想:他是相当不容易的,虽然有着多年的糟糠之妻相伴,却没有爱情,邂逅了海藻的爱情却遭到了泼妇般妻子的捉弄与伤害,在两者之间只好用一个又一个谎言来掩饰自己心中的无奈,多亏身处高位,不愁衣食住行,还有众多地产商朋友在经济上鼎立相携,因此以公谋私也是必然的选择,他活着也同样累,但很精彩很实在,可以带着MM去赏花去高尔夫去吃西餐去浪漫,让官人的心变得更纯净一些。只是后院起火了,他的太太实在太泼,又不想离婚,于是乎几人在死去活来中折腾着生命,折腾着老头票,最终让他痛苦的是女儿的亲情。当看到他为此痛苦时,俺的心也为之颤抖,尤其是有女儿的男人太儿女情长了,这是他的官做不大的最重要原因,否则肯定有更多小三等着他,也许男人的俺骨子里都会有宋思明的龌龊影子吧,只是敢不敢承认的问题。所以,那个小贝——海藻的小男友,看着挺帅,但俺要是女人也不见得能爱上他这样的小毛孩子,最终因吃醋而犯了罪,怎能斗得过一位官爷呢?除非暂时单纯的小贝朝下一个宋思明努力,否则MM肯定会离开他。
说到底,《蜗居》展示了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很现实很冷酷,其实一点也感觉不到家的温暖,之所以叫蜗居,也许是编剧引导着还算善良的屁民寻求一种蜗居般的人与人之间亲热的生活。由此一说,主人公海萍夫妇倒算是最幸福的一对了。从他们买不起房子开始,道出了当今中国百姓欲哭无泪的现实,房产市场各种光怪陆离的现象,海萍夫妻的对话、钉子户老太太的警示名言、以及官商之间贪污腐败活动、多角恋爱错等戏份错落有致地通过事件交织在一起。揭示了中国房地产利益集团控制房价的秘密,和官商对中国屁民敲骨榨髓般的无情剥削本质。
尽管《蜗居》的结尾有点理想主义的彩色,也许是为了能播映而采取的不得已而为之的方式,但给本片造成了一种明显的人为缺陷,所谓让恶人受到了惩罚,黑心房产商被逮捕,而让走捷径的海藻竟然流产了,同时也让有了房子的海萍夫妇反而失去了以往的吵架时的幸福感。估计这样的编排也是为了主旋律的需要,但总体上是相当不错了。毕竟让观众从中看到了房奴生活的本色,尽管恶有恶报在我们和谐的新中国很少见,腐败官商活得比谁都精彩,但有这样的一部擦边球都市剧就算是一种进步了,只要高官不对号入座,二奶小三不联名上访,《蜗居》就是成功的,虽说看完之后回到现实感到更郁闷更辛酸,可总算能过把YY瘾也算久经考验了,比光看“伟光正”的空洞报道要强得多吧?
写得这里依然感慨万千,《蜗居》如此的写实,赤裸裸、血淋淋的表达着对现实的抗争,触动了太多人的神经。现在的人都变得很物质,唯一的信仰就是money,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普遍缺乏责任心,原有的道德观被抛弃,每个人都为自己的私利而活,为所欲为。说实在话,纯粹苛活造大粪的屁民真的不多了,大家都想真正活一回,哪怕像剧里的某些人物就行,但生活中,恐怕这个也根本做不到吧——看剧里的屁民可以随时随地对领导开骂甚至开打而不用担心诛连九族,现实里行吗?连说头头脑脑一个不字也不行啊,反对涨价的声音也不允许,何况是想发贴交流思想,那绝对得“咔嚓”一声:剪掉!
不过,深深地体会<蜗居>后,俺觉得自己太"伟大"了,因为分析出了一个通透的现实:熟男们爽了,你看像海萍老公那个窝囊的男人,有一个悍妇做老婆爽吧,什么都不用他管;宋思明也是熟男,更爽啦,他太太还曾帮他撮合海藻呢,只是不想离婚而已;熟女则笑了,当看到用单纯的妹妹换来的几十年也不一定买得起的大房子,海萍这样的熟女乐开了花;只有小三哭了,在满足物欲色欲权欲金欲之后,空守着想成为女主人的心,得到却是无结果的失落,尽管满身尽带黄金甲了,还是流泪了,没有所爱的人和她分享了,怎么办?最终只得走向"养小白脸"的老路!
一声叹息,叹息的不仅是剧情,更是现实。你们又有何想法?俺是立马想到了韩寒在分析建国-大业时的一段经典语录——“要搞定女人,主要靠房子,尤其是在上海!”虽然《蜗居》里的城市在哪屁民们不知道,但小韩话一定要记住噢,只要在中国,生活如此,职场如此,当官如此,搞ZZ更如此!
[灌水]看完《蜗居》,也说两句
文章提交者:earthbear 加帖在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a4d45d0100gcfb.html
个人不大喜欢国内电视剧,看得也很少,很少。前段时间《蜗居》热播,我没兴趣,想来不过一部都市生活剧。直到听说被广电封杀了,反而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一部电视剧,因为种种原因没通过审核,也很常见。但一部已经放出来,网评火爆的电视剧,突然被封杀,就比较稀奇了。而且,那位官员的封杀理由,不清不楚,似有难言之隐。
我承认,我心态不好。就是因为《蜗居》被这么不清不楚的封杀,我到找来“浏览”了一遍。想看看到底它讲了些什么,让上面这么不安。好奇心,能杀死猫的。
看完了,发现这个剧本写得太邪恶了,真的太邪恶了。
乍一看,是一个反腐倡廉的片子。一个社会中层家庭的大都市奋斗史。没啥大不了的。说它“低俗”,那只能是因为这个社会本身太低俗。里面的“低俗”内容,在生活中比比皆是,那这个做封杀理由,完全说不过去。
仔细一看,三个主要人物。正面人物郭海萍,反面人物宋思明,还有一个有好变坏的郭海藻。正面形象不够高大,反面形象不够邪恶,堕落者结局不够凄惨。
尤其是大反派贪官宋,直接被塑造成为了一个“完美男人”。他是一个“有用”的人,对父母、妻儿、朋友来说,他有情有义有能力,是一个有水平、有思想、有权利、有财富的“四有新人”。他的官场论,也是中国千百年来实行的官场论调,与党的要求不符,但很现实。纵观整个故事,似乎也没有太多大恶,只能算一个良心未泯的贪官。
另一个,作为道德败坏的典型的郭海藻。崇尚“拜金主义”,追求物质富裕。剧中没有体现出她的邪恶,反而给与她很多同情。真个享受物质过程太美好,结局也太美妙。总的来说,批判程度不够。
所以,这样一部电视剧,可能确实反映了一些社会现实。但没有“教育意义”,不能作供广大群众使用的教科书使用。媒体,作为国家的宣传工具,必须告诉我们的人民,好人好报,恶人恶报。正面形象,不一定完美无缺,也只能稍有瑕疵;反面形象,不一定人性全无,但也要十恶不赦。对于堕落者,要么浪子回头金不换,要么必须严厉惩罚。而这个剧本,显然不符合这个要求。混淆黑白,颠倒是非。正面不光明,反面不黑暗。实在不可忍受。
再用心分析整个故事。我突然发现,原来真正的大反派、幕后黑手、最邪恶的人,不是宋思明,而是貌似善良的郭海萍。妹妹的堕落、丈夫的违法皆因这个最邪恶的女人的欲望。
如果不是她对房子的近乎疯狂的追求,丈夫不会去借高利贷,不会窃取图纸,受牢狱之灾;妹妹不会和宋思明纠缠不清,一步步走向堕落;贪官宋也不会深陷情网,处处失机。她是这一切的原因,是她的贪念推动着事件的发展。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这个女人,即不知足,由欲得,还带坏自己原本纯洁善良的妹妹,把自己的丈夫逼上违法的道路。当别人因她而错的时候,还摆出一副痛心疾首、大义凛然的样子,扮演着正面形象。最后,还有一个幸福美满的结局。真正的貌似忠良的大奸大恶也不过如此。邪恶,太邪恶了,这个女人太邪恶了!
从故事开始,这个女人的处境就一点也不值得同情。虽说夫妻俩都是本科毕业,但也都没什么突出的能力。工作那么些年,还在都最基础的工作岗位。所以以他们的水平,本就不能在这样一个大都市中立足。但她偏要能自己所不能,追求着虚幻的梦想。没有任何基础,就结婚生子,有了孩子,就有了购房得借口。自己把自己往绝路上逼也就算了,她还要拖上自己的家人。
她妹妹,还能博得一点点同情。海藻思想简单,好逸恶劳,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没什么优点,也没有大恶。她本来可以和小贝很幸福的生活,或许还会有自己的房子。一切因为她姐姐的贪欲而改变。她被她姐姐所腐蚀,一点点地堕落。后来的事,也只能算是自作自受。
我说,作者太会骂人了。
《蜗居》的暗示:入木三分!
电视剧《蜗居》的作者在她的作品中给出了一些暗示,这些暗示一定程度上转达了作者创作的思想基础和立场。
1,                    海萍:含有浮萍、贫穷的意思。海萍是外地人,在上海是没有根的,所以就是“上海的浮萍”-----海萍。另外,虽然是白领,工资也不少,但是为了“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必须买房摆脱蜗居现状,于是节衣缩食,时刻处于贫穷之中,代表了大部分普通人的处境,而“萍(贫)”是共同特征。
2,                    海藻:因为承受不了巨大的生活艰辛,而被上海现实的困顿挤压出来的浮躁心态,叫海藻再贴切不过了。浮躁心态和不安定的生活贫穷的处境是姐妹关系。浮躁心态不但上海有,北京、深圳等全国所有的城市都有这样的一群人,越是生存压力大的地方,这样浮躁情绪就越严重。这种情绪现在无处不在,但是白领中更突出。
3,                    苏淳:一个淳朴的读书人。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企图用自己辛勤、诚实的劳动来改变生活,那只能是个淳朴善良的愿望,于是“输(苏)”是必然的结果。
4,                    小贝:和苏淳一样,善良、诚实、执着、守候同样只能给自己带来各种各样的“悲(贝)剧”,他算是幸运的,仅仅只是“小悲(贝)”。
5,                    宋思明:和水泊梁山的宋公明一样,是他们那个圈子里的“大哥”,不过他实在没有任何出以公心的地方,所以,改“公”为“思(私)”,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和自己家人的私利。剧情告诉我们,这样的人已经天怒人怨人神共愤了。所以,他出了车祸-------天杀的。
6,                    陈寺福:“城市福”很明显是反讽,实际上是“城市祸”。有了这样一大批开发商,给城市带来的到底是福还是祸,我相信,剧情和现实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不必赘述。
7,                    马克:Market,中国话叫市场,而且是美国人,也就是说,是美国市场。马克有一句话:“我在中国,在美国都得到了宋思明先生很大的帮助,所以我要把海藻和她的孩子带到美国去,给他们全新的生活。”说明“官商勾结”不仅仅是国内有,现在已经发展到国际上去了,中国官员和外国商人也成功勾结起来了。具体在这里,就是和美国市场勾结,并且,给了他们“很大的帮助”,实际上就是向美国市场输出国家利益,简单的说,两个字:卖国。
8,
结局:海藻和并不是非常密切的马克去了美国。演绎一下,就是说,当弥漫中国的浮躁情绪一旦碰壁,就只能急病乱投医,而现在许多人心目中中国只有投靠美国彻底美国化才是出路。同时马克对于宋思明的回报仍然是一种贿赂期货。
不过,请大家注意,海藻家人在机场为她送行时,她的母亲,一个老教师(请大家再想一想,为什么一定是教师?),意味深长的大声喊出了自己的忧虑:“孩子啊,要小心!”很明显,这也是作者六六,这个虽然已经移居海外的一个有良知中国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