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没有爆发经济危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0:27:27
中国是个怪异的国家。很多海外的学者用西方经济学的眼光来看中国,觉得很不可思议。中国用透支的方式维持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什么积累了20多年仍然没有爆发恶性的通货膨胀进而演化成一场深重的经济危机的呢?
唱某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心研究,终于得出了中国为什么不会爆发经济危机的原因。
下面我将通过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统计数据来详细讲解(所有数据都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
让我们先来分析中国GDP的构成。以2003年中国GDP统计数据来看,当年中国GDP总值为117251.9 亿元。从产出均衡来计算,GDP应等于投资+消费+政府支出(不包括政府转移性支出与政府债务和利息支出)+对外贸易顺差+库存投资。后两项份额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如当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为人民币2092亿元)。当年中国全社会投资总额为55566.61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5842.0亿元,政府支出为13751亿元。分别占GDP比例为47.4%、39.1%、11.8%。而同年美国的GDP构成则投资18%,消费68%,政府支出15%。可见,中国是一个主要依靠投资带动的高速增长的经济体,其模式与之前亚洲四小龙主要是泰国、韩国等增长模式如出一辙。是典型的亚洲增长模式。
但是,与其他亚洲经济体不同的是,中国的投资来源主要是透支国内储蓄,而泰国、韩国当年的投资来源主要是对外负债。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也是中国能够避免东南亚危机那种模式的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将在下文仔细讲述。
其实GDP的结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中国GDP主体的投资的来源是什么?这个是我们管窥中国经济发展特质的关键!
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GDP。从中可以推导出中国经济的一个特色。总供给==总需求,GDP又等于收入+利润+政府收入(间接性财政税收)。我们再来看2003年中国经济数据。当年全社会工资总额仅14743.5亿元,当年财政收入21715.25亿元。难以想像当年中国全社会生产的利润总额能达到近8万亿元。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中国人的收入绝大多数是隐性收入。
从另一个角度也能推出上述结论。当年全社会消费总额45842.0亿元,私人储蓄增加额16707亿元。居民可支配收入应该等于消费+储蓄,两者相加为62549万亿元人民币,比统计数据上的工资收入高出四倍。所以灰色收入或称隐性收入是中国人收入的主要来源。....
下面我们主要来探索中国的投资。即用以维系中国经济增长神话的主要缘由——投资,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毋庸置疑,按区域来划分,投资来源于国内资金和国外资金,按性质来划分,投资有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对外或对内举债)。那么,不管是什么样的投资,其最终都要演化为储蓄(公共储蓄和私人储蓄),所以宏观经济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等式,投资==储蓄。让我们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截止2003年,中国的储蓄总额是多少呢?是137104.3亿元(主要是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即公共储蓄和私人储蓄余额之和)。而截止2003年,中国历年投资总额是多少呢?这个数据我没找到,但粗略相加,大约在20万亿元左右。可见,中国的投资已经透支了中国的储蓄。所以几乎可以否定,中国的高储蓄不足以成为中国高投资的支撑。事实上,我们已经透支了。
透支储蓄来投资,其后果无疑是严重的。它会带来太多的不确定性。除非新增的投资能快速地,及时地并且是有效地转化为更多的储蓄。然而反观中国的投资,由于其主要是由政府直接投资(国有投资)和由政府来主导的间接性政府投资(自筹资金),其投资效率是非常糟糕的。纵观中国20年来的国有投资,几乎100%的重大项目都会超预算,并且有超过20%的投资项目最终流产(或盖到一半停建,或盖完了废弃,等等),所以中国的投资效率是非常低下的。因此,投资所带来的赤字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隐患。
如果放到任何一个正常的市场经济国家,这么高比例的透支,一定会引起剧烈的通货膨胀。我们知道,恶性通货膨胀主要是由巨大的债务导致的,譬如巨额的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以及国家整体的对内对外债务,一当它遭遇偿债高峰,而国家缺乏足够的资产去偿还时,政府会被迫无奈地要求中央银行增加铸币收入,从而增发货币,而进入剧烈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80年代南美的阿根廷、墨西哥以及90年代的东南亚都演绎了这种悲剧。然而奇特的是,同样的巨额透支,却对中国无可奈何。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为什么这个悲剧,从表象上来看,没有在中国发生?
我们看中国历年的投资总额,都要远远超过去年至当年的储蓄增加。2003年投资55567亿元,而当年公共储蓄与私人储蓄增加不过23000亿元,有3万2千多亿的投资,来自于增加货币发行量。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中国每年的投资总额大体总等于当年M2的增长值加上储蓄增长值。我不知道这有没有经济学的理论依据,但是,从中我们总可以得出结论,即维系中国高速增长的投资,大部分是来自于货币发行的高增长。
这个结论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十余年来M2的增长率总在15%——25%,远高于中国7%——9%的GDP增长率。而相比美国等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其M2的增长率一般都在GDP增长率上浮5%下浮2%以内。
通过超高的货币增长来增加投资,进而演绎GDP的高增长率。这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本质。而过量增加货币发行,换句话,也就是对内举债。由此依然验证了我上文的推述,即中国的经济增长终究是建立在债务的基础上的,只不过这个债务是隐性的,一般人看不出来。
通过世界上几乎所有爆发过经济危机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来看,其通货膨胀的缘由主要是显性债务引发的。或者是巨额的政府赤字和债务,或者是巨额的对外债务。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经济衰退来自于政府财政赤字,而上世纪80年代的南美经济危机浪潮来自于财政债务与外债,上世纪90年代的东南亚经济危机则来源于巨额的对外债务(其中主要是短期债务)。而反观中国目前的债务状况,以2003年的数据来看,则始终控制在良性的范畴内——即中国的显性债务是良性的。
2003年,中国的财政累计债务大约略超过2万亿一点,而当年外债余额仅1936亿美元,相比较经济危机国家往往政府累计债务超过GDP的500%以上或者外债余额超过GDP300%以上(97年的韩国与泰国即是如此),中国的显性债务显然不足以对中国的金融构成极大的威胁。而且中国的外债有60%属于长期债务,根本不会遭遇偿债高峰。这就是乐观派认为中国经济不会崩溃的主要立足点。
中国显然主要是通过债务进行投资的,同时中国的显性债务状况又良好,说明中国的增长支撑主要来源于隐性债务。那么,中国的隐性债务是怎么样实现的呢?同时,为什么这样的隐性债务不会酿成偿债高峰从而导致国家陷入通货膨胀的泥潭的呢?
答案是,中国是通过一种极残忍的方式,来化解了隐性债务的偿还危机,进而继续演绎GDP高速增长的神话。
中国的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内的银行资金,而银行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存款,银行存款包括定期存款(公共储蓄)、储蓄存款(私人储蓄)以及其他储蓄(包括存在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证金以及各种债券资金等)。其中公共储蓄主要是各种公益资金和养老、医疗等保险资金。显然,属于私人储蓄的存款是必须要即时兑付的,也就是说,这个债务是刚性的。而其余部分的公共储蓄和其他储蓄,则相比较没有那么刚性,其即时兑付的要求没有那么高。结论是,中国债务来源,主要是从公共储蓄和其他存款中来的。说的再直白一点,中国的投资来源,主要是中国人的医疗养老资金和大家去投资金融的资金。
答案已经很明显了,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来源主要是投资的高增长,而投资主要来源于对社会公共储蓄和其他定期存款的举债,因为中国GDP高增长是建立在相当大部分中国人医疗养老等保障资金与用于投资金融的资金的丧失之基础上的。由于中国的政权机构可以轻易地消掉这种债务(通过强行将工人从岗位上裁退以及通过证券市场没有法律约束地圈钱)。而这一点,正常的市场经济国家是做不到的。它们必须对所有的债务予以偿还,所以它们要么只能维持低增长,要么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以支付一段时间高增长带来的代价。
同时,正由于中国可以轻易地消掉这笔债务,所以中国也不必面临偿债高峰而被迫增发货币从而陷入恶性通货膨胀的泥潭。因此,以这样的模式发展经济,在中国,通货膨胀简直是不可想像的。
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所必须支付的所谓“改革代价”,将不会通过经济危机表现出来,其危机已由经济领域转移到了社会领域。而显然,以中国庞大的集权国家机器,其应付社会危机的能力还是绰绰有余的。
这,就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