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千古流传的《塔木德智慧全书》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7:41:30
梦的衣裳个人图书馆
保全借贷人的饭碗
保全借贷人的饭碗

犹太人认为,保全借贷人的饭碗,也就是保全自己的饭碗;借贷人的饭碗碎了,自己的饭碗
也就危险了。
犹太圣典《塔木德》蕴含着这样一个朴素的真理:借贷人的外衣如果是仅剩的财物,那
么作为抵押品的这件外衣,必须在日落时分归还。
为了限制出借人的蛮横,并使借贷人的经济行为得到健康发展,《塔木德》又向犹太人
做出这样的明确规定:“出借人不可无偿居住于借贷人的家里,也不可用偏低的价格从借贷
人手中租借房屋。”
现实生活中,拥有一幢大厦却资金不足的人随处可见。假如他准备利用这幢大厦来开办旅
馆,那么他必须向银行或向私人借钱。在争取借款的过程中,他极有可能表示愿意将大厦的
某一层租给银行,而价格比市价低许多;也极有可能表示愿意将旅馆的某一间或几间屋子租
给私人,房租也基本上是象征性的,甚至干脆不收钱。
这种承诺在《塔木德》中是被禁止的,因为低租金或者数额为零的租金在《塔木德》中
被视为贷款的利息。而利息在犹太人中是被禁止的。
《塔木德》要求贷款给开办旅馆的人不要企图占便宜,而要让开办旅馆的人尽可能地发挥
他的每一份资产(每一层楼或每一间屋子)的作用,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归还全部贷款。
借贷人手中尚有房屋向社会出租这一经济手段,可以如此作为,如果借贷人仅仅只剩下一
件外衣,而他乐意将这件外衣作为抵押物,那该怎么办呢?
道理是一样的。这个极度贫穷的借贷人不会连一点劳动的能力都没有,他可以在休息权得
到保障、健康权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把这点劳动的能力维持下去,发挥这种能力,以尽快归
还贷款。
所以,如果仅仅剩下一件外衣的穷人向我们借贷,我们可以在他乐意的前提下,把他的
外衣作为一种对信用的认可而妥善保管起来,同时记住:在日落时分一定把外衣归还。
在夜里,这个贫穷的借贷人如果连一件覆体的衣物都没有,那么他就会因最低限度的休
息权被你剥夺而健康受损。
我们难道还指望一个又病又穷的人归还贷款吗?
如果我们就是这仅剩一件外衣的借贷人,那么我们必须牢记:这唯一的外衣不可用来抵
押。保证我们身体的健康,是我们恪守信用的明证。健康是人人的饭碗,它可以经历受损再
经历恢复,但一旦失去便不再来。
《塔木德》明令禁止向借贷者征收利息,这种禁令目的在于保护弱者,更在于促进市场的
成熟,并不是否定营利活动。
也许是源于在长期流浪中形成的应对危机的传统,犹太人擅长经商的秘密在于他们的经营策
略,更在于他们能够全过程地监控资产的流动,每每能够尽快地回收资金。
多射几箭就能中靶

《塔木德》上有这样一句话:“箭法再差,多射几箭也可能碰在靶子上。”这句看似平常的
话却启发了很多人赚钱的思维。
有一天,乔治在删除垃圾电子邮件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个标题:令人吃惊的足总杯比赛预测
,他好奇地点开了它,里边写着:
“亲爱的球迷,我们知道你是个怀疑论者,凡事不会轻易相信,可我们确实已经设计出了
绝对准确地预测足球比赛结果的奇妙方法,今天下午,英国足总杯将进行第三轮比赛,对垒
的是考文垂队和谢菲尔德联队,我们预测考文垂队将会取得胜利。”
乔治看过后,轻蔑地一笑,没有当回事,晚上,他收看电视里的比赛结果,考文垂队果然
势如破竹地赢了。
三个星期后,乔治又收到了那个人的一封电子邮件:
“亲爱的球迷,你是否还记得,在上一轮足总杯比赛中,我们曾事先准确地预测了考文垂
队获胜?今天考文垂队要和米德尔斯堡队交手了,我们的预测是,米德尔斯堡队获胜。同时
我们强烈地奉劝你不要和别人去赌输赢,但请你密切关注比赛结果,看看我们的预测结果是
否准确。”
那天下午,双方打成了1比1平局。考文垂队本来很强,却完全没有发挥出来。而在次日加
赛时,米德尔斯堡队却以2比0的比分胜出,这回乔治有点惊讶了。
过了几天,那个人的电子邮件又来了,预测米德尔斯堡队将在第五轮比赛中失利,特伦密
尔队将会打败它,结果果然如此。
而在四分之一决赛之前,那封电子邮件又告诉乔治:特伦密尔队将老老实实地输给陶顿亨
队。事实果然如此,
四次预测,四次全都说中了。
接着,那个人在电子邮件中对乔治说:
“我们买断了一个数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现在你大概相信,我们确实很有把握,能够料
事如神。在半决赛中,阿森纳队将会打败伊普斯维奇队。”
乔治是个不服气的人,他通知了许多朋友,下午一起看球赛直播,并且计划在阿森纳输掉
后,大肆羞辱那个信口开河的家伙。但是在落后的情况下,阿森纳队奋起直追,最后竟以2
比l获得了胜利。太不可思议了!
第二天,那个不可思议的邮件又来了,它这次说:
“亲爱的球迷,你已经体验了我们神奇的足球预测,现在你信服了吧?我们已经做出了五
次正确的预测,五发五中,你一定会同意它绝非运气,尤其是所有的冷门我们都猜中了。现
在我们和你做一笔特殊的交易: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我们向你提供比赛预测,你只需支付20
0美元的订金,然后发一封电子邮件,把参赛的两个队告诉我们,我们就会将预测结果通知
你。
我们殷切地盼望收到你的订单。”
200美元的要价确实不低,但如果事先能知道哪一个队会赢,就完全可以从彩票商的手中
赢来20万美元。
当然,乔治也怀疑过,他们是暗地里操控球赛的财团,或者是黑社会,但是这一切都与乔
治没关系,只要预测结果准确就行了。于是,他掏出了200美元。
事实上,这些人不过是一群想赚钱的“奸商”,他们只是懂得一些数学知识,知道经多次试
验,小概率事件也会频频出现,这和“箭法再差,多射几箭也可能碰在靶子上。
”的意思是一样的。
一开始,他们向球迷发了6400封邮件,一半是预测甲队获胜,另一半是预测乙队获胜,于
是,就有3200人得到的预测是准确的,另一半人则会把它当成一个笑话忘掉。
下一次,他们只给得到“正确预测”的3200人发送邮件,一半是预测丙方获胜,另一半是预
测丁方获胜……依此类推。所谓的“预测者”,总是继续给得到“正确预测”的一部分人发
送新邮件,最后,剩下200人收到的预测结果便全部是正确的,他们当然会认为这个预测绝
对灵验。其中假如有50人掏出200美元,对于骗局的策划者来说,就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了
。因为他们除了发电子邮件,不需要任何本钱。
不盲目涉足自己不熟悉的领域
不盲目涉足自己不熟悉的领域

《塔木德》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农夫,由于庄稼种得好,生活过得很惬意。村子里的人都夸他聪明,并有人断言只要他
做生意,肯定能发大财。
农夫的心就痒痒了,和妻子商量要做生意。他的妻子是个明白人,知道他不是做生意的料,
就劝他打消这个念头。
但农夫主意已定,妻子怎么说都不行。见劝说无用,妻子就说,做生意总得有本钱吧,你明
天就把家中的一只山羊和一头毛驴牵进城去卖了吧。妻子说完就回娘家了,找来三个人,对
他们如此这般地叮嘱了一番。
第二天,农夫兴冲冲地上路了。他妻子找来帮忙的人偷偷地跟在他的身后。
农夫贪睡,第一个人乘农夫骑在驴背上打盹之际,把山羊脖子上的铃铛解下来系在驴尾巴上
,把山羊牵走了。
不久,农夫偶一回头,发现山羊不见了,忙着寻找。这时,第二个人走过来,热心地问他找
什么。
农夫说山羊被人偷走了,问他看见没有。第二个人随便一指,说看见一个人牵着一只山羊从
林子中刚走过去,准是那个人,快去追吧。
农夫急着去追山羊,把驴子交给这位“好心人”看管。等他两手空空地回来时,驴子与“好
心人”自然都没了踪影。
农夫伤心极了,一边走一边哭。当他来到一个水池边时,却发现一个人坐在水池边,哭得比
他还伤心。
农夫挺奇怪:还有比我更倒霉的人吗?就问那个人哭什么。
那人告诉农夫,他带着一袋金币去城里买东西,走到水边歇歇脚,洗把脸,却不小心把袋子
掉进水里了。农夫说:“那你赶快下去捞呀。”那人说自己不会游泳,如果农夫给他捞上来
,愿意送给他20个金币。
农夫一听喜出望外,心想:这下子可好了,羊和驴子虽然丢了,可能到手20个金币,损失全
补回来还有富裕啊。他连忙脱光衣服跳下水捞起来。当他空着手从水里爬上岸,他的衣服、
干粮也不见了,仅剩下的一点钱还在衣服口袋里装着呢。
当农夫回到家,惊奇地发现山羊和毛驴竟然还在家中,他的妻子说:“没出事时麻痹大意,
出现意外后惊慌失措,造成损失后急于弥补。你连这些基本的风险都预料不到,又怎么能在
商海里征战呢,还是老老实实地在家中种地吧!”
犹太商人尽管精于商道,但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如果没有足够的本领与能力,还是不会
轻易涉足的。他们认为,那样做的结果,除去失败,没有第二个结局。
踏踏实实,做好本行

《塔木德》说:“没有哪种行业比另一种更好。”聪明的犹太商人知道,想要赚取更多的钱
,主要不在于你干什么,而是取决于你怎么去干。
加拿大的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市建在圣劳伦斯河的一个岛上,圣劳伦斯河可以说是加拿大东
部人民的母亲河。在蒙特利尔市有一条很著名的街道叫圣劳伦斯街。在这条街上,有一家同
样著名的餐馆,这是一家犹太人开的熏肉店。这家熏肉店,据说是早年由从波兰或罗马尼亚
过来的犹太移民所开。这家烤肉店在当地既不占先机,也不占主流,但她却开得很有特色,
很有名气。她的名气甚至使她成了城市的一个亮点,不仅当地的食客很多,外地来的也不少
,很多旅游方面的杂志甚至把她列为蒙特利尔市的一个重要景点。于是近处的、远处的,东
方的、西方的,有钱的、没钱的,喜欢的、不喜欢的(仅是慕名而已),都涌到了这里,使
这里每天都要出现排队候餐的盛况。
圣劳伦斯街是一条很古老的街道,那里的建筑物大多显得很陈旧,而这家店的店面就更
是不起眼了——仅有一间单开门铺面。里面的店堂实在太小,恐怕不会超过50平方米;设施
也很陈旧,不过这里的卫生却一点都不含糊。
犹太人的熏肉店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快餐食品店。这里可供选择的主食也真是简单得很,
除了面包夹熏肉的三明治食品,还有烤牛排或牛肝,但最出名的当然还要数熏牛肉(客人大
多点了这道菜)。这些东西的价格很便宜,也就4~7个加元左右,在当地也就是一餐汉堡包
的价钱。此外,她既是老外们可以接受的主流食品(面包三明治),又与当今最流行的汉堡
包风味迥然不同。汉堡包大多加有很多奶酪,而这里就是熏肉或烤肉味,汉堡包配餐的饮料
大多是可乐,而这里的客人大多点的是一种带甜酸味的樱桃可乐。
店里做的熏肉,都是选上等牛肉为原料,制作过程也相对复杂。据说是要先将牛肉腌10天以
上,然后再熏10个小时。由于配料用的是祖传秘方,因此更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不过该店
做出来的肉的确很香,很嫩,也很松软,嚼在嘴里感觉它很快就化渣了。
餐饮业素来竞争激烈。当地其他餐馆的生意并不好做。可犹太人的熏肉店,据说已传了三
代,而这家店的生意一直都很红火。但这么多年,他既不开分店,也不搞装修,甚至没风格
。想来,也许第一代犹太老人远涉重洋来到这里时,他首先考虑的还是如何靠手艺谋生,当
他在这里找到市场、打开销路时,他可能压根儿就没想到过要冲出什么洲,走向什么界。估
计在他们心里,做熏肉的就应当做好熏肉。几十年下来,不赶新潮,却能独树一帜;虽然一
直固守传统,却也能跟上时代;朴实无华,却能声名远播;不搞扩张,却照样赚得盆满钵满
。看来找准位子,踏踏实实,做好本行,也一样能找到生存发展的良机。
犹太人素以生意精明而著称于世。北美这边的很多商界巨头,都是犹太人。做大做强了的暂
且不提,像烤肉店这种做小做精的,也很让人羡慕。当外面的、全球的餐饮同行为竞争而杀
得天昏地暗、人仰马翻时,蒙特利尔的犹太老人却几十年如一日地拨弄着他的熏肉。当这位
老板一天下来,照样坐在壁炉边计算着收银机里流出的净利润时,你想想,那该是一件多么
惬意的事情呀!
合约要考虑的是合法而不是道德
合约要考虑的是合法而不是道德

犹太商人很清楚,商业场上,首要的不在于道德不道德,而在于合法不合法。只要合约是在
双方完全自愿的情况下达成并且符合有关法规,那结果再不公正,也只能怪吃亏一方自己。
为什么事先不考虑周全?
正因为这个道理,《圣经》上才堂而皇之地记下了关于雅各的一个典故。
相传以色列人是由12个部落构成的,这12个部落各自的祖先,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们的
父亲叫雅各。早先的时候,雅各曾流浪在外,为其母舅暨日后的岳父拉班牧羊。在报酬问题
上,雅各主动提出,不需另外支付工价,只要以后新生出的小羊中,凡是带斑点的、有花纹
的或是黑色的,就归他所有,其他颜色的,都归拉班所有;而且,拉班可以把羊群中现有的
这类羊全部先行带走。
拉班听了,对雅各开出的条件非常满意,同意照此办理。
于是,雅各便继续给拉班牧羊。转眼到了羊交配的季节,雅各采了些嫩树枝,将皮剥成白纹
,露出里面白色的枝干,然后,将这些树枝对着羊群插入饮羊的水沟里或水槽里,羊来喝水
的时候,对着树枝雌雄交配,就生下了带有斑点或花纹的羊。雅各把这些羊分出来,另行放
牧。以后,每逢羊膘肥体壮之时,雅各就如法炮制,让它们产下有斑点或有花纹的羊羔。而
在羊只瘦弱的时候,则听任它们自然交配,生下无花纹、无斑点的都归拉班。
这样,没几年,雅各就“极其发达”。
雅各这样的办法,只有神话传说中才可见到,而且即使在神话故事中,也不是人人都知晓的
,那个拉班就不知道。否则的话,他是不会同意雅各所出的工价,听凭他以如此简便有效的
改变羊羔毛色的办法“掠夺”自己的羊羔的。
不管怎么样,雅各这种在表面上看非常公道,甚至公道得他自己明摆着吃亏的合约中,放进
唯有他自己知道的“私货”,使对方自以为占了便宜而同意合约,结果反而大大吃了亏。
根据《圣经》的记载,不仅雅各善于钻空子,连上帝本人也非常精于此道。
犹太人有不吃牛羊的腿筋的习俗,也与雅各的经历有关。
雅各娶了两个表妹为妻,并攒了一大笔钱后,携妻子返回迦南。
路途中的一个晚上,有一个人要跟雅各摔跤。两个人苦战一个晚上,不分胜负。黎明时,那
人为了战胜雅各,便将他的大腿窝摸了一下,当时雅各的大腿就扭了。
后来,那人说:“天亮了,让我走吧。”
雅各不同意,说:“你不给我祝福,我就不让你走。”
那人便问他:“你叫什么名字?”
雅各便把名字告诉了他。
那人说:“你的名字不再叫雅各了,要叫以色列。因为你与神与人角斗,都获得了胜利。”

雅各问他:“那你叫什么名字呢?”
那人说:“人何必问我的名字?”
于是,他在那里给雅各祝福。而雅各的腿从此也就瘸了。
堂堂正正的上帝在同人摔跤时,却使用不规范的小动作,这对于老是责备犹太人不守约的上
帝来说,显然是一件不光彩的举动,故而他羞于告诉雅各自己的名字。也许,古代犹太人摔
跤时,并没有“明文”规定不可摸对方的大腿窝,那么上帝岂不是钻规则的漏洞吗?而作为
上帝的子民犹太人来说,为何偏偏把这么一个上帝钻漏洞的典故记下来呢?大概就是出于将
“钻漏洞”这种合法的违法之举或者非法的违法之举故意神圣化的需要吧?
对于把研究律法看作人生义务或祖传手艺的犹太人来说,任何一种法律都有漏洞,而且有不
少条例漏洞之大不亚于法院的大门。只要方法得当,手段干净,尽可以来去自由。尤其对于
那些由歧视、迫害或对犹太人不友好的人所制定的法律,犹太人更要理直气壮地藐视之。
不过从犹太人的习惯来看,与其破网而出,不如堂而皇之钻漏洞更为自然。神不知鬼不觉,
既不引人注目,也不会于心不安,何乐而不为呢?
能多赚钱的时候就不必客气
能多赚钱的时候就不必客气
《塔木德》指出:“生而贫穷并无过错,死而贫穷才是遗憾。尤其是终其一生,无力消除贫
穷创造财富,更是无可宽恕的。”直到现在,许多犹太人仍把追求财富当作人生的第一要务
,只要有机会赚取更多的钱,他们往往不肯轻易罢手。下面介绍几种为了多赚钱犹太人采用
过的手段:
(1)“一笔生意,两头赢利”。
《塔木德》说:“如果真正给别人提供了方便,你也一定会从中受益。”
著名的美国犹太银行莱曼兄弟公司,是一家历史悠久的老字号,一度年利润达到3500万美元
,而其创造人却是一个牛贩子的儿子。
亨利·莱曼,是从欧洲到美国来的莱曼家庭的第一代。他在美国南方做了一段时间的行商之
后,跟他的两个弟弟伊曼纽尔和迈那一起在亚拉巴马的蒙哥马利定居下来,当上了杂货店的
老板。
该地本是一个产棉区,农民手里多的是棉花,但却没有现钱去买日用杂货,于是他就产生了
用杂货去交换棉花的方式,双方都皆大欢喜,农民得到了需要的商品,他也卖掉了杂货。
这种方式不仅吸引了所有没有钱买日用品的顾客,扩大了销售,而且有利于莱曼兄弟降低棉
花价格,提高日用品的价格,并且使杂货店本来应去进货之际,顺便把棉花捎去,避免了单
项进货,岂不省下一笔运输费?
没过多久,莱曼兄弟便由杂货店小老板发展成经营大宗棉花生意的商人,棉花典当成了他们
的主要业务。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莱曼家庭在伦敦推销邦联的商务,在欧洲大陆推销棉花。
战后,他们在纽约开办了一个事务所,并于1887年在纽约交易所中取得了一个席位,成为一
个“果菜类农产品、棉花、油料代办商”,从此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莱曼正是因为给别人提供了方便,自己才获得了更多的经济利益。
(2)厚利赚大钱。
“薄利多销”是很多国家商界牢不可破的商业法则。但是犹太人却相反,他们的口号是
“厚利才能赚钱”,结果,他们比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赚取了更多的财富。
犹太人认为:名贵的珠宝、钻石、金饰,一掷千金,只有富裕者才买得起。既然是富裕者
,他们付得起,又讲究身份,对价格就不会那么计较。相反,如果商品价格过低,反而会使
他们产生怀疑。
犹太人还认为,压低价格,说明你对自己的商品没有信心。即使是一张1美元的钞票,犹太
人也可以卖到2美元,甚至是10美元。“绝不要廉价出售我们的商品”,这是犹太人的信条
。
在灵活多变的营销策略中,为什么不采取别的上策而采用了下策?卖三件商品所得的利润只
等于卖出一件商品的利润,这是事倍功半的做法。上策是经营出售一件商品,应得一件商品
应得的利润,这样既可省了各种经营费用,还可保持市场的稳定性,并很快可以按高价卖出
另外两件商品。而以低价一下卖了三件商品,市场已饱和了,你想多销也无人问津了,利润
起码比高价出售者少了很多,并毁了市场后劲。
犹太人认为薄利竞争的结果是:厂家可能大批地倒闭掉,并且,大家的生存空间越来越艰难
。因此,犹太人坚决不做薄利多销的买卖,他们做的是厚利适销的生意。在行业的
选择上,他们也颇为精明:选择那些昂贵的消费品来经营。
(3)怎么赚钱快就怎么做。
移居英国的犹太人亚伦从打工开始,把积蓄的一点小钱做些小生意。由于生意的扩大,他需
要资金周转,不得不向钱庄或银行借钱。他在自己的实践中发觉,向别人借钱的代价确实太
高,往往与商业经营获得的利润相差无几。他想,自己辛辛苦苦经营全为银行打工,而且风
险比银行还大,倒不如自己从事放债业务要合算。
几年后,他开始了放债业务。他一边维持小生意经营,一边抽出部分资金贷给急需用钱的人
。另外,他又从银行借来利率相对较低的钱,以较高的利率转贷给别人,从中赚取差额利润
。有些等钱应急的生产者或个人,宁愿以月息20%借贷。这样,等于100元放贷1年,可获
得240%的回报率,这比投资做买卖更能赚钱。亚伦就是盯着这个赚钱的路子,迅速走上发迹
之路的。据统计,亚伦63岁逝世时,留下的钱财是当时英国首屈一指的。
(4)狡诈和欺骗赚钱。
莫里茨·赫希男爵是历史悠久的巴伐利亚犹太金融集团的成员,他由自己继承的遗产和太太
的巨额陪嫁共计二三百万资金的基础上,开始银行家生涯。1826年,他和他的内弟斐迪南
德·比朔夫夏姆一起,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开设了自己的银行。
赫希对日复一日的商业银行业务兴趣不大,他的主要热情是建设铁路和为建设欧洲铁路支线
投资,然后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将这些支线的产权卖给干线的所有者,以此获取厚利。
1868年奥斯曼土耳其政府准备建设一条从维也纳到君士坦丁堡的铁路。这项工程需要铺设
一条从君士坦丁堡经阿德里安堡、索非亚、萨拉耶夫到萨拉热窝等地的干线,期间还需要建
设许多支线,全长计2500多公里。铁路所经过的地方,大多崎岖不平,山峦重叠。据估计
,在较平坦的地区每公里的造价为4万美元,而在山区,每公里的造价高达5万美元。
土耳其政府原先建造这条铁路的特许权授予了一家比利时公司,但该公司承担不了,才一年
就破产了。到第二次招标时,赫希提出了一个周密的计划,并借助他曾帮助土耳其人建立几
家重要银行这层关系,一举中标。
赫希同土耳其政府签下协议,土耳其政府同意在99年的租借期内,由国家借贷,每年支付
每公里铁路2800美元租金,加上铁路经营者每年为每公里铁路支付1600美元,合计每年可
以收回投资11%。同时,赫希还获得了铁路沿线开采矿藏森林资源的权利。铁路一经投入营
运,超出这每公里4400元租金的收益将由经营者、政府和赫希三家分成:经营者得50%,政
府得30%,赫希得20%。不过,赫希在铁路建成之前,就已经开始“收回投资”了。
赫希说服土耳其政府为建造铁路发行债券,支付期为99年,每年偿还本金的3%。债券由赫
希经营,共发行了200万张面值为80美元的债券。赫希以20美元和30美元的价格买下,
转手以30美元的价格抛售给公众,大大地赚了一笔。
铁路建设工程基本上如期展开,两年中建成了500公里干线,其中400公里投入了营运,另
外还有600公里已动工兴建。
就在此时,由于铁路伸入了俄国的势力范围,遭到俄国政府的强烈反对。
结果,土耳其政府将铁路长度缩短到了1200公里。这一变更对赫希来说正是求之不得。它
帮赫希卸下了整条铁路线中耗资最大、风险最大的部分,而原来土耳其在同赫希的协议中之
所以给予他如此优厚的条件,本来是把这段铁路看作一揽子交易的一部分。现在最难最费的
部分去掉了,而优厚的条件依然照旧,不是明摆着让赫希发财吗?
正因为这个道理,有不少观察家认为,这一变更,包括俄国政府的反对,首先是赫希挑唆出
来的;而且,土耳其政府之所以会同意缩短铁路,可能也有赫希的暗中使力。有证据表明,
这一变更做出后,土耳其主管铁路的大臣便因为获得200万美元而一夜暴富。
维也纳到君士坦丁堡的铁路最终于1888年建成。同年,经过无数次的讨价还价,土耳其政
府向赫希买下了这条铁路。
据估计,赫希在整个东方铁路的建设中,共获利3200万到3400万美元。不过,其中可能有
一半用于行贿各方面的官员。
事后,一个土耳其历史学家把赫希参加这条铁路建设描绘为一个“狡诈、胁迫、掠夺、欺骗
”的故事,但同时,他也承认,要是没有赫希,这条铁路可能根本无法建成。
其实,不管俄国的反对是否赫希挑唆出来的,作为一个冒险家,他应该敏感地意识到,在当
时世界政治格局下,一条铁路伸入另一大国的势力范围,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应。完全有可能
,正是这种一时无法克服的麻烦被他当作了“雅各的树枝”,藏进了铁路建设的协议书里。
以犹太人动态思考的习惯、以犹太商人谙熟政治——经济因素的相互转化的敏感,将大国间
的政治抗衡引入合同书中成为一个“定时炸弹”,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
(5)设法拖延付给别人的贷款。
犹太商人在收取别人的租金和贷款时,提得越早越好;而在付给别人的贷款时,则想方
设法给以拖延。不过以犹太人的重信守约习惯,他们在具体做法上还是有分寸的,可以说,
有时还做到了不落把柄的地步。
由初到伦敦时一文不名的穷小子而成为日后南非首富之一的犹太钻石商巴奈·巴纳特,最初
是带着40箱雪茄烟作为创始资本来到南非的。他把这些雪茄押给探矿者,获得了一些钻石
。从这开始,短短几年时间里,巴奈特成了一个富有的钻石商人和从事矿藏资源买卖的经纪
人。
巴纳特的赢利呈周期性变化,每星期六是他获利最多的日子,因为这一天银行较早停止营业
,巴纳特可以尽他自己的高兴用支票购买钻石,然后在星期一银行重新开门之前将钻石售出
,以所得款项支付货款。
这种办法说穿了,差不多等于开空头支票。巴纳特借银行停止营业的一天多时间,“暂缓付
款”且又不会让自己的空头支票给打回来,只要他有能力在每个星期一早上给自己的账号上
存入足够兑付他星期六所开出的所有支票,那他就永远没有开“空头支票”。所以,巴纳特
的这种拖延付款,纯粹利用了市场运行的时间表,在没有侵犯任何人的合法权利的前提下,
调动了远比他实际拥有的资金多的资金。
巴纳特对时间的精打细算如此别出心裁,甚至让其他犹太人也感到惊奇,当时南非的犹太商
人大多对巴纳特的做法不甚赞同。不过平心而论,只要巴纳特没有让卖主在星期一上午收不
回款,谁也不能对他说什么,而只能服膺于这个犹太商人的“精明”。
不要把储蓄变成嗜好
不要把储蓄变成嗜好

《塔木德》说:“一块沉入红海的金子和一块石头没有什么区别。”作为商人的犹太人不
主张以储蓄的方式生利。
东京的白领井上多金10年前结了婚。由于夫妻俩每月省吃俭用,所有银行存折中的数字直线
上升,现在已经有2000多美元了。井上夫人时常向左邻右舍的太太们说:“如果没有储蓄,
生活就等于失去了保障。”
但是不知怎么,这个消息竟传到一位犹太朋友富凯尔博士的耳朵里。他是美国耶鲁大学
毕业生,专攻心理学,1年前来东京经商,由于商业上的接触,他们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富凯尔博士对井上夫人如此注重储蓄出乎意外地不欣赏,他讥讽道:
“你看,没有储蓄,就会觉得生活上失去了保障,如此着重物质,成为物质的奴隶,
人的尊严到哪儿去了呢?男人每天为了衣、食、住,在外面辛苦工作,女人则每天计算如何
尽量克扣生活费,她存入银行,人的一生就这样过去,还有什么意思呢?可悲的!不但大部
分的日本人如此,其他各国人也大半如此。”
“你大概知道,犹太人有一个世界闻名的富豪家族叫罗斯查德,这个家族自拿破仑时
代起,就一直维持巨富的地位,你们日本人之中,能够找出一位世界上知名的富豪来吗?认
为储蓄是生活上的安定保障,储蓄的钱越多,则在心理上的安全保障的程度就越高,如此累
积下去,永远没有满足的一天,这样,岂不是把有用的钱全部束之高阁,使自己赚大钱的才
能无从发挥了吗?你再想想,哪有省吃俭用一辈子,在银行存了一生的钱,光靠利息滚利息
而会成为世界上知名的富翁的?”
井上听了,虽然无法反驳,但是心里总觉得有点不服气,便反问道:
“你的意思是反对储蓄了?”
“当然不是彻头彻尾的反对。”富凯尔博士解释道,“我反对的是,把储蓄变成嗜好,而忘
记了等钱储蓄到了相当数目时可以提出来动动脑筋,活用这些钱,使它能赚到远比银行利息
多得多的钱。另外,银行里的钱越存越多的时候,你们在心理上觉得相当有保障,便靠利息
来补贴生活费,这就养成了依赖性而失去了冒险奋斗的精神。”
犹太人经商,很重要的秘方是不作存款。他们有钱不存入银行生利率。在18世纪中期以前
,犹太人热衷于放贷业务,就是把自己的钱放贷出去,从中赚取高利。到了19世纪后,直
至现在,犹太人宁愿把自己的钱用于高回报率的投资或买卖,也不肯把钱存入银行。
犹太人这种“不作存款”的秘诀,是一门资金管理科学。俗语讲:“有钱不置半年闲”,这
是一句很有哲理的生意经。它讲明做生意要合理地使用资金,千方百计地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减少利息的支出,使商品单位利润和总额利润都得到增加。
做生意总得要有本钱,但本钱总是有限的,连世界首富也只不过百亿美元左右。但一个企业
,哪怕是一般企业,一年也可做几十亿美元,如果是大企业,一年要做几百亿美元的生意,
而企业本身的资本,只不过几亿或几十亿美元。他们靠的是资金的不断滚动周转,把营业额
做大。一个企业会不会做生意,很重要一条就是看其能否以较少的资金做较多的生意。
普利策出生于匈牙利,后随家人移居到美国生活。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曾在联盟军中服役。复
员后学习法律,21岁时获得律师开业许可证,开始了他独自创业的生涯。
普利策是个有抱负的年青人,他觉得当个律师创不了大业,反复思考和观察把一个有广阔发
展余地的行业作为自己的立足点。经过深思熟虑,他确定进军报业界。
普利策既无资本,又没有办报经验,如何能办起一家报纸并能使它赚钱呢?对一般人来说,
连想也不敢想的,更没有胆量去这个“大海”游泳、冲浪。但普利策选定了这个目标后,毫
不动摇地一步步往前迈进。他想,人生之成功,与其说是战胜别人,不如说战胜自己。一个
人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一旦目标确定后,就要树立雄心,战胜一切畏难思想,无怨无悔地
往目标攀登,成功总是酬报有志者的。
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过:“只要给我一个支点,就能使地球移动”。这给普利策很大
启发,他决心先找一个“支点”,有了“支点”才去实现移动“地球”的壮举。据此,他千
方百计寻找进入报业工作的立足点,以此作为他千里之行的起步点。经过“跑断腿,磨破嘴
”的历程,他找到圣路易斯的一家报馆,那老板见这位年青人如此热心于报业工作,机敏聪
慧,勉强答应留下他当记者,但有个条件,以半薪试用一年后再商定去留。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屈就,普利策全力投入该工作。他勤于采访,认真学习和了解报馆的
各环节工作,晚间不断地学习写作及法律知识。他写的文章和报道不但生动、真实,而且法
律性强,不会引起社会的非议和抨击,吸引着广大读者。老板高兴地吸收他为正式工,第二
年还提升他为编辑,他的收入也因此增多了,开始有点积蓄。
几年后,对报社工作了如指掌了,他决定用自己的一点积蓄买下一间濒临歇业的报馆,开始
创办自己的报纸了,取名为《圣路易斯邮报快讯报》。
普利策自办报纸后,资本严重不足,但他善于借用别人的力量,使用别人的资金,很快就渡
过了难关。他怎么借用别人力量呢?
19世纪末,美国经济开始迅速发展,商业开始兴旺发达,很多企业为了加强竞争,不惜投
入巨资搞宣传广告。普利策盯着这个焦点,把自己的报纸办成以经济信息为主,加强广告部
,承接多种多样的广告。就这样,他利用客户预交的广告费使自己有资金正常出版发行报纸
,发行量越来越大。开办5年,每年为他赚了15万美元以上。他的报纸发行量越多,广告
也越多,他的收入进入良性循环,不久他发了财,成为美国报业的巨头。
普利策能够从两手空空到腰缠万贯,是一位做无本生意而成功的典型。他初时分文没有,靠
打工挣的半薪,然后以节衣缩食省下的极有限的钱,一刻不闲置地滚动起来,发挥更大作用
。
犹太商人认为,判断一个企业家是不是有头脑,会不会做生意,很重要一条就是看其能否以
较少的资金做较多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