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某银行推出贷款新政策:副部级官员可贷百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5:00:04
“如果您是副部级官员,就可以到银行申请贷款100万元;是副局级、大学教授或系主任,就可以申请贷款30万元……”近日,某银行推出了这样一项个人消费额度贷款。该行表示,目前长春市的官员中申请此项贷款的人很多。
贷款期限最长两年
昨日上午,记者在长春市内一政府机关大厅发现这则通告时,几名公务员正议论此事。
名为“个人消费额度贷款”的通告介绍,个人消费额度贷款是某银行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个人客户发放的用于各类消费用途的贷款,主要面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含司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以及该行认可的企事业单位职工。贷款时需要借款人提供自己和配偶的有效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以及借款人房屋权属证明等,贷款期限最长两年。贷款人申请贷款时,可通过该行信用评价获得信用等级方式或提供该行认可的担保方式,获得相应的授信额度,根据授信额度的收取方式,在授信额度的有效期限内分次或一次支用贷款,满足借款人的多种消费用途。
100万不一定能贷到
该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业务主要是面向部分社会地位较高、信誉度良好、经济收入稳定的优质重点客户。之所以将高官选定为目标客户,是因为这一人群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大的社会影响,资信情况非常好。虽然贷款的最高额度是100万元,但并不代表每个客户都能贷到,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另外,这也是一种顶级的品牌象征,银行提供商品化的服务也需要针对不同的人群,而这代表的就是“奢侈品牌”所针对的人群。
专家说法:说到底这是“官本位”思想
东北师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彭连港教授认为,从国家政策法规上和企业经营上来看,银行的这种做法没有错误。因为银行是企业,以赚钱为目的,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它选择对官员贷款无可厚非。其次,银行专门打出了对不同额度的贷款指标,以行政级别来区分信用循环贷款额度,这也是根据国家工作人员的信誉度、社会影响和还贷能力进行综合考虑的结果。
另外,接受采访的两名吉林大学教授表示,实际上中国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并不高,当向银行的贷款中仍然将官位作为一种交易的前提时,就说明了这种契约关系与官位的紧密结合,反映了一种倒退的“官本位”思想。银行把副部级以上高官列为潜在的客户,说明银行方面是很看中副部级这样的高官地位和权力的。而在一个权力运用正常的社会,如果用行政级别来区分信用循环贷款额度,那么会给人一种“重官轻民”的思想。众所周知,普通的百姓去银行借贷一直要“过五关、斩六将”,各项要求和办理手续繁冗,可是却对收入不算太高的政府官员开了一道口子,这还是反映了官员拥有权力而获得的超额收益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工薪水平。
贷款分三个级别:
至尊级 100万
国家机关副部级(含)以上公务员;总行级重点对公客户的总裁、副总裁级(含)以上的高层管理人员;AAA级企业的总裁、副总裁(含)以上的高层管理人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各大保险公司的董事长、行长、副行长等高层管理人员
白金级 30万
国家机关副局级(含)以上公务员;国家教育部门认定的一类、二类高校正式任职教授以上职别的教员和院系主任(含)以上的行政管理人员
黄金级 20万
国家政府机关副处级(含)以上公务员;国家教育部门认定的一类、二类高校正式任职副教授以上职别的教员和院系副主任(含)以上的行政管理人员
新闻评论:按职务信贷凸显个人信用体系缺失
“如果您是副部级官员,就可以到银行申请贷款100万元;是副局级、大学教授或系主任,就可以申请贷款30万元……”近日,某银行推出一项个人消费额度贷款。
“官越大信用越高”,专家认为这是“官本位”思想在银行信贷经营上的反映。不可否认,某些银行将个人信用与职务挂钩,是有存在“歧视”、以权谋私、内部人控制以至信贷腐败的嫌疑。然而,我还想说的是,这也是许多商业银行在个人信用信息资料缺失下的无奈之举。
不管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民营性质的金融机构,“逐利”肯定是第一位的。银行将职务大小与授信额度挂钩,也是出于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考虑。我们应该理性地认识到,个人信用与职务大小虽然没有很直接、很必然的联系,但无论怎么否认,它们之间还是有相关度的,这在金融界得到了普遍的承认。比如,在美国财务管理学家大卫·杜兰德提出的资信评分模型中,个人所从事的行业和职业以及就业稳定性甚至包括性别,都是银行授信额的参考指标。
尽管再高级别的职务也会失信,但是,我们也得承认,职务越高,收入相对更高,抗风险能力更强。在我国,职业分类或职称职务,也是衡量自然人资信状况的重要指标。以中国交通银行为例,在他们实行的个人信贷系统中,影响个人信用分数的因素共有五大类,保障支持、经济支持、稳定情况、个人背景、与银行关系。在个人背景一栏中,行政职务、职称就是一个影响因子,系统规定,局级或局级以上为5分,处级为3分,科级为2分,其他为1分。
现在的问题是,有些地方把职务、职称绝对化了。事实上,这种将职称、职务在个人资信中所占的比重无限拔高也是有原因的。我们知道,影响个人信用状况的所有因子中,所占权重最高的是保障支持和经济支持。“保障支持”包括可供质押、担保、处分的不动产及动产,而“经济支持”则主要包括家庭收入、红利收入等。问题的关键是,今天的中国,腐败比较严重,个人收入很模糊,灰色收入占了很大的比重,一个人有几处房产、月收入多少,银行很难了解得到。面对这种信息不对称,这些从西方引进的个人信息系统很难发挥作用。
于是,有些地方为了省事,干脆以职务大小取代个人信息。在他们看来,官越大、职称越高,相应,可供质押、担保和处分的财产就越多,而个人经济能力则越强,也越不容易“隐形”。事实上,“官越大信用越高”背后其实也是在说“官越大越有钱”,有钱的前提可能不只是工资、福利的体现,“官越大灰色收入越多”必然会被考虑在内,我想,这才是最发人深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