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 的选择性诠释和穆斯林的敏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30 07:50:27
今年发生了三起巨大的宗教风波。一是二月份丹麦刊登亵渎伊斯兰教先知的漫画,穆斯林感觉受了极大侮辱,而西方媒体乃至政府则认为这属于言论自由,双方激烈冲突,波及宗教、政治、外交领域,最后以丹麦报纸多番道歉了事。一是天主教世界起而抵制《达芬奇密码》。最新的则是罗马天主教宗本笃十六世近日的言论激起伊斯兰教徒的抗议。
这三起风波中都有一个关键词,即“言论自由”。但是,言论自由有国际通用的基本含义。法国《人权宣言》第四条即如此表述:“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
用这个定义来看教宗本笃十六世的肇事演讲,就会发现他犯了错,犯了大错。其错有二。
一、虽然他小心翼翼地声明是引述别人的观点,但是他的演讲仅仅引述了拜占庭皇帝曼纽尔二世攻击伊斯兰教的说法:“告诉我穆罕默德带来了什么新东西,你就会发现那些东西只是邪恶和不人道的,例如他下令用剑传播他所宣扬的信仰”,但是在同一场合与曼纽尔二世辩论的波斯学者的回应则没有引述。同时教宗又接着说:“暴力与神的本质及灵魂的本质,本不相容”。从这些前言后语来看,外界得出本笃十六世同意曼纽尔二世对伊斯兰教的评论的看法,是不奇怪的,这叫做“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因此,他无法撇清关系,虽然两次道歉,也没有平息伊斯兰世界的愤怒。此为技术性错误。
二、他与美国总统布什不同,布什是世俗社会的政治领袖,因此他在911五周年之前公开将反对伊斯兰激进势力的全球“反恐战争”定义为“反伊斯兰法西斯战争”,虽然惹起众怒,但是未必会像宗教领袖的宣示一样达到同等杀伤力。身为天主教世界最高领袖,本笃十六世发表这番讲话实在不智。这在舆论看来,迹近天主教最高当局对伊斯兰教的评判,假如顺势推论,难免不会得出天主教世界向伊斯兰世界发起宗教挑衅的结论。此为原则性错误。
本笃十六世今年二月二十日针对丹麦漫画风波也有过一番表态,他说:“对信徒以及所有善良的人来说,迈向和平与四海之内皆兄弟信念的惟一道路,就是尊重其他人的信念与宗教。”但是,当事件轮到他本人的时候,他却似乎忘记了半年前的这番讲话,因此贻人自食其言、不“尊重其他人的信念与宗教”之讥。
由丹·布朗的虚构小说《达芬奇密码》以及同名电影惹出的风波,更可以看出问题所在。本笃十六世的助手,即教廷枢机主教Angelo Amato公开呼吁全球逾十亿信徒抵制《达芬奇密码》,他说:“《达芬奇密码》一书全是错误、诽谤及侮辱,是一本反基督的书籍。我希望你们全都抵制这部电影。”他还称天主教徒应该对谎言及中伤特别敏感,就如当年美国的教徒马丁·斯科西斯执导的电影《基督的最后诱惑》一样。
而本笃十六世则在五月份访问波兰时表示,“某些人或组织试图伪造基督福音……他们试图给世人一种印象,那就是一切事物均为相对的,就连信仰的真理,都必须视历史情境与人类评价而定。”他对冒着大雨聚集在华沙市中心广场的超过二十二万信徒发出警告说:“我们必不能屈服于相对主义的诱惑,也不能屈服于对圣经文本主观选择性诠释的诱惑。”
这两段说辞很有意义。教宗和枢机主教认为《达芬奇密码》是对圣经文本的“主观选择性诠释”,因此广大信徒应该对谎言及中伤特别敏感。作为天主教世界最高职务的两位领导人的公开表态,显然就是教廷的正式观点。根据前引《人权宣言》的表述“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那么,伊斯兰世界或其他宗教社会同样有权不屈服于对各自经典的“主观选择性诠释”,同样有权对谎言及中伤特别敏感。反过来,各个宗教组织或其他组织,也必须特别敏感于不得对他人的信仰经典“主观选择性诠释”以及谎言中伤。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宗对中世纪拜占庭皇帝观点的主观选择性引述,已经引起了伊斯兰世界的“特别敏感”。他的失当言论损害了梵蒂冈教廷的宗教威信。这是他的两大错的后果。
因此,本笃十六世以及梵蒂冈教廷理应以最积极的态度尽快平息伊斯兰世界的强烈反应,展现教廷的道歉诚意,同时重新阐述对伊斯兰教的全面评价,避免伊斯兰世界的情绪进一步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