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传播中华文明 将主持凤凰卫视谈话节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7:56:07
http://book.sina.com.cn 2005年08月24日 09:55 东方早报
“两百年前,一部第三流的中国风月小说《风月好逑传》让歌德惊呼:‘原来中国人也像我们一样的喜怒哀乐!’类似的文化身份面目模糊的情况至今仍在延续。”日前,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办的高层管理人员人文素养讲座上,余秋雨开讲“当代国际视野下中国文化的过去与今天”。他认为当今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与中国文化形象的模糊,构成了巨大的落差,亟待每一位中国人用理性的思考确立我们的文化身份。
即将成为主持人
“西方的传教士带去了中国的古代典籍,但那毕竟是‘风干的思维’,一个当代的中国人,他的思维情感逻辑、心理沉淀是怎么样的?‘勤劳勇敢’之类泛泛的形容词显然无法满足西方文化的了解渴望。”讲坛上,余秋雨提出了自认为“比较有理性和国际说服力”的对中华文明和民族心理的见解。他指出,中华文明最值得骄傲之处不在于四大发明,而是当其他古代文明渐渐湮没在草丛之中、废墟之间,中华文明却能延续至今。“这种感觉就像看到母亲的姐妹淘的坟墓之后,再看看我们白发苍苍的母亲,会觉得她真的非常了不起。”
余秋雨透露对中西文明的长途考察已基本结束,不会再出丛书,下一步将多做一些有“社会价值、国际价值”的研究工作。目前他正在与凤凰卫视筹备主持一档每天五分钟的谈话节目,“让更多华人、非华人通过我的嘴知道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何以延续至今
余秋雨在论坛上指出了中华文明能够延续至今的四种原因。
首先,延续永久的文字系统保证了中华历史与文明的传承。“沿用至今的汉字,使得我们今天看孔子的书能够像看乡下外公的家信一样亲切。”
其次,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农耕文明,从不主张远征。事实上,古代任何远征都是文明的自杀。早在一千多年前,利玛窦就以一个欧洲人的视角如是总结“中国皇帝非常满意自己的一切,没有远征企图”。农耕文明下,中国人的传统心理是“父母在,不远游”,我们的生活方式是“聚族而居”,下西洋也只是为了展示大国雄威,而不会有领土要求。余秋雨认为“不远征”的心理积淀可以用来批驳“中国危机论”,“万里 长城是防守型的,这可以作为我们不会称霸世界的最有力证据。”
其三,中华民族一直处于有序状态,并以管理上的有序保证了思想上的有序。从汉代开始的户籍制,保证了广大的国土一直处于管理有序的状态。科举制作为最有效的文官选拔制度,使得作为中华文明主干文化的儒家经典被世世代代的青年学子学习。
最后,中国 传统文化中影响最大的生存哲学———中庸之道作为一种弹性哲学,它对现象保持有宽容的接纳态度,使我们的国度没有长时间陷入极端主义。(早报记者 陈佳 实习生 李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