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贷款与职务挂钩说明了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3:25:30
9月19日《新闻晨报》报道,日前,中国银行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个人信用循环贷款业务,河北等部分分行“下文”规定:级别相当于副处级(含)以上的人员,最高可循环信用贷款30万元;科级可贷款20万元;级别于一般公务员相当的人,则可能贷10万元。
这次中国银行推出的银行信用贷款与职位相挂钩的做法是否妥当,是不是职务越高的人他们的信用度就越高?我们先暂且不谈这两个问题,问题是,银行贷款为何也要崇尚官本位的思想呢?
这除了让人感到银行也在为官本位思想的泛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之外,更重要的是,中国人的权力意识还是相当浓厚的,权大于法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无论是在行政管理上,还是社会服务上,只要是权力大的人,就可以说了算,就可以享受一流服务,就连去银行贷款,做信用担保的还是权力。
中国一直是一个官本位盛行的国家,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历史,中国的权力层始终在进行着一场场残酷的权力斗争,而权力斗争的焦点还是以权力的大小而定论。就是进入法制社会的今天,官本位思想还是在泛滥着。
所谓官本位,其实质就是指社会价值观是以“官”来定位的,官大的社会价值高,官小的身价自然小,与官不相干的职业则比照“官”来定位各自的价值。比喻说工程师相当于正科级;高级工程师相当于副处级;教授则相当于正县级等等,都是以官职的大小来衡量职称待遇标准的。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前一阵子媒体曾经报道过,江苏省南京市机场高速公路上,某卷烟厂架设的一块广告牌上赫然写着“至尊南京——厅局级的享受”。可想而知,连烟民们吸的烟,都要打上厅局级这一官职的标签,更可想而知各级官员们的权力意识是多么的强烈。
就连牙牙学语的孩子,也知道大官的厉害。因为当官才能有权,有了权才能得到好处,所以,我国自古权力之争是异常激烈的,因为官职对人的诱惑力极大,就连某牌子的香烟都要沾上一点官气,更不用说人们对官职的崇拜是何等地迷恋,这正是官大压死人的道理吧。
现如今“攀官”“攀富”的思想不只是表现在社会人群中,更严重的是一些服务性的行业也在打富人及官职这两张牌,很多服务行业,推出的各种便民服务项目,表面上是在打着便民的旗号,其实质上就是为官服务,为富人服务,这不能不令人感到极大的忧虑。
从这次中国银行推出的银行贷款信用与官职挂钩的做法不难发现,貌似权力越大,他的信用就越高,权力越小,他的信用度就越低,看来老百姓身上没有任何的官职,难道他们的信用就一文不值了吗?我看未必。
官员在位的时候,他是个官员,当他卸了官职的时候,他就是普通老百姓,而他们的信用不见得就比普通人高,所以信用的高低与官职的高低没有必然联系,银行信用贷款与官职挂钩更是荒谬的。
腐败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官本位”却很能体现中国特色。过去中国落后的生产力,没有像样的商品经济是中国“官本位”意识滋生和盛行的社会基础。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的封建年代,皇帝的“至尊”不用说了,各级官吏也是替皇上“牧民”的民之“父母”。
儒家的“以民为本”被封建君王用作保障自家万世基业的包装,并无尊重老百姓个人权利的意义。现如今某些垄断行业的做法,同样也打出为民、便民服务的旗号,其实质还是为官服务,为富人服务的幌子罢了。
官本位思想的泛滥,一方面加剧了老百姓的恨官、仇官、怕官情绪之外,更重要的是助长了官员贪污腐化等不正之风。而在这种官本位思想泛滥的大环境下,老百姓身上没有官职如何能获得信用呢?没有信用的人是得不到任何服务的,更不用说银行信用贷款了,可事实果真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