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老子出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1:00:13
谁说老子出世?
早蹲厕,脑子在转。老子说道“动反”、“用弱”,至今的解释都没有一个文理对应得好的。都是抽象归纳上差。“动反”的动是不是说的作用的反映、反射? 说实质和实质的外表有不同? “用弱”是不是说道的性能发挥作用的特性:一点一滴地,让人不知不觉地(慢慢地、微微地、自然地、让你没感觉地)?这样理解,大意上与上下文比较好串。
这时突然冒出个派生的问题:外表离不开实质。中国有今天这样的结局是偶然的?还是历史积累的必然?我似乎看到了后者。从辛亥革命到共产主义运动,看似外来的意识在作用于中国。当然从大面上来看,外来意识的突然性作用不是没有。但外来的意识绝对不是根本性的。从孙中山,到蒋介石,再到毛泽东,往下朱德、周恩来,刘少奇,林彪……,这些历史人物没有一个不是有着更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烙印。是传统文化,尤其是其中的价值观念和政治思想,是他们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行为背后的发动机。
给问题寻根,可不可以落在国人所说的出世和入世的概念上?脑海警觉的跳跃不会没有一点道理,我想从老子的出世发问。老子出世是后人立的论,论据是他“官不做了,骑毛驴走了(也有说骑牛的),再也找不着了”的说法。再有,他留下了“道德经”。这个立论有很多奇怪的地方:
1、老子的离去就不会是出于无奈?他离去是实,但他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更多的是君王统治社会的方法)不满也是实。但,他找不着了。有谁找过他?找不着其实是不见了,不见了的原因只可能是因思想出了问题?不会是其他的原因?看来,把老子的离去定性为出世那是臆断。
2、从道德经的内容来看,老子没有像后人解说的那样消极。道德经中没有公开的指责、咒骂、挞伐,只有劝诫。五千字完全浸泡在劝君王从道,修德,做善事的思想中。劝的行为本身就证明老子思想上没有出世。思想上挂念民生的人,后人怎么能硬说他思想和行为上都出世了呢?居然还把他立为榜样?
3、用良心细读读“道德经”,好好想想。你就可以发现,几千年来,老子思想被强奸了,躯壳被绑架了。“道德经”里有一个比较完整人生价值观。其中至关重要的一条是第13章的:“吾所以有大患,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价值观的最高境界是忘我。有如此境界且写出如是说的老子竟被说成出世!说的人一定不会不为什么!为达目的,他们捂住了老子的嘴,以我说代他说。道德经被曲解了。
4、为民请命,我们不可简单地限定为死才能报国(民)。死固可能可以报国(民),但在未能报国(民)之前活着是报国(民)的前提条件,活着才有可有更多的报国(民)机会。所以,老子的离去为什么就不可能是报国(民)的一种途径呢?我们假设一下,老子的领导如果给老子报国(民)机会,老子会离去吗?应当不会,因为忘我无畏。
5、到此,我们可以拿庄子比比老子,看看谁在出世,我想不难得出结论。君王请庄子出山,给他报国(民)的机会,而且不止一次。庄子拒绝了,美其名曰:要活着的自由,不要死着的尊贵。用老子的话来说。他有身而有畏。说白了,怕死!一怕身死,二怕名死。就是常说的“身败名裂”!这与民间骂人的“马后炮”没什么两样:任世态坏下去,事态越坏越显的他说的在理。为说而已!利即利,名亦利。名利者,利也,利己身也。
6、所以,庄子才是出世说的始作俑者。道德经的尊道、舍身、为民的道德说,到了庄子之徒的嘴里成了玄道、隐身、为己的方术论。记得幼时读过一个短文,讲的是西方古代有一国王表面仁慈实则小人,害民害国于无形。有一有识之士,深知为民请命,送掉自己的性命也未必对民用。于是,他采取助纣为虐办法。最后,人们愤起,杀了结果了国王,也捎带上了他。之后,人们发现了他的日记,才知道他为民不是请命,而不惜身败名裂。办法有点像老子说的“欲去之,必固興之”。但,他彻底牺牲自己的行为不但有“及吾无身,有何患?”的悟性,更有行身教而不重言教的勇气。回望中国文化史,就是一部名利和良心角斗史,名利有器有技,而良心徒手笨拙。怎奈得,为良心的呐喊太少太少,为名利的喝彩太多太多。后果可想而知。
综上所述,曲解道德经,而强行给老子套上出世的帽子,怎可能是“无以为之”呢?一人而为,可谓偶然。可千年万人而为,更像得一场阴谋。可怕的是,这场阴谋延续至今,且愈演愈烈。想来想去,作用只有一个,用老子出世的光辉来掩盖自己入世的丑陋。前日读到南京大学好像是中文系主任的一篇文章,说老子的学说有一些谈男女的真理。看看,子孙要开妓院,祖宗被拽回来当老鸨。中国文化这潭浑水何日清得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