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之气的分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2:09:50
人体之气根据组成部分不同,分布部位不同、功能不同、特性不同可大致为四种:  元气: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最重要、最根本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的组成主要是肾所藏的先天精气,同时也依靠后天水谷精气的补充。正如《景岳全书》中所说:“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先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关于人生者不小。”元气根于肾,它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内至脏腑,外达肌肤腠理,作用于人体机体的各个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因此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人体元气充沛,各脏腑经络功能就好,生命力就旺盛,人体素质就强健。反之如果人体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营养不良导致元气生成不足,或因久病、劳役过度、房室不节等使元气耗损太过,就会形成元气虚衰而导致脏腑、经络功能失调的病变。   宗气:宗气是由脾胃从饮食物中运化而生成的水谷之精气与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相互结合而成,它积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宗气的盛衰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与脾胃的运化功能。《灵枢·五味》中说(宗气)上“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下“蓄于丹田,注足阳明之气街(相当于腹股沟部位)而下行于足”(《类经·针刺类·解结推引》)。宗气的主要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走息道以行呼吸。凡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都与宗气的盛衰有关。二是贯心脉以行气血。凡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视听的感觉能力、心搏的强弱及其结律等,皆与宗气的盛衰有关。所以《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盛喘数绝者,其病在中,……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这说明宗气具有推动心脏的搏动、调节心率和心律等功能。   营气:营气是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的,它行于脉中,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素问·痹论》中说:“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营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营养和化生血液两个方面,所以《灵枢·邪客篇》说:“荣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
卫气:卫气是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中的部分所化生的,它行于脉外,活动力强,流运迅速,运行于皮肤、分肉之间,护卫肌表,防外邪入侵;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同时调节控制腠理的开合、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正如《灵枢·本藏篇》所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把肤理。司开合者也,”又说:“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润柔,腠理致密矣。”   营气与卫气都是水谷精微所化生的,营在脉中,主内守而属于阴;卫在脉外,主外卫而属于阳。营卫二者协调时,人体才能正常的腠理开合、正常的体温、正常的防御能力,才能“昼精而夜寐”(《灵枢·营卫生会篇》)。如果营卫不和,就会出现恶寒发热、无汗或多汗抗御外邪能力低下以及“昼不精而夜不寐”等症。
除以上四种最主要的“气”之外,人体还有脏腑之气(如心气、肺气、胃气、肾气等等)经络之气。脏腑之气与经络之气是元气所派生的,元气分布在不同的脏腑和经络,即成为某脏腑之气或某经络之气。   练气功可以吸取大自然的真气,大自然之真气对于人体之气的补充是最重要的,因此练气功胜于一切补气之良药。如练功实践中卫气虚的人通过练气功可以增强抵抗力,减少感冒,改善冷天手足冷等现象。营气虚血虚的人通过练气功可以提高血色素、血小板、红血球的数量等,改善贫血情况。宗气不足的人常有心脏搏动失常;心率或心律失常等症,或有语言、呼吸障碍,通过练气功可改善部分人的心电图,使其心率、心律恢复正常,可改善部分人呼吸、语言不利的情况。对于元气不足的人练气功尤为重要,练气功可以调动人体潜能,温煦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增强人的素质,使人生命力旺盛,精力充沛。   在中医学中人体的生理功能与抗病的能力称为“正气”;体内致病物质或使人致病的外界因素都称为“邪气”;体内多余的、不正常的水液称为“水气”。练气功的目的在于增强正气,排出邪气,使人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长期不受邪气干扰,人体阴阳相对平衡,就有健康长寿的可能性。